精選人教版國小語文說課稿範文集錦8篇

才智咖 人氣:2.1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國小語文說課稿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人教版國小語文說課稿範文集錦8篇

人教版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觀潮》這篇文章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七冊第一組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向我們描繪了

浙江省海寧鹽官鎮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課文結構清楚,作者按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過後的順序和大潮聲、形由遠及近的變化介紹了錢塘江大潮氣勢磅礴景象,使人讀後不禁發出感嘆“錢塘江大潮不愧為天下奇觀”。作者還介紹了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從側面表現了錢塘江大潮之奇。選編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體會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奇妙感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是讓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像畫面,通過重點語句段體會文章表達上的特點。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制定為以下幾條:

1 、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自然段。

3 、邊讀書邊想像畫面,聯絡上下文體會詞語表達上的含義。瞭解本文的寫作特點。

4、 通過學習本篇課文,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薰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點: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受到自然美的薰陶。

教學難點:體會文中一些語句,想像課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

二、說教法

四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日益增加,但他們的認知能力有限,對文字描寫的景象難以形成深切體會,因此我採用創設情境法進行教學。上課時播放錢塘江大潮壯觀景象,讓學生結合文中的文字描寫深刻感受。閱讀教學中,朗讀是最重要、最經常的練習,因為在朗讀的過程中可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還可以培養語感。因此,我還將採用以讀代講法進行教學,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比賽,讀一讀,議一議,看誰能把潮來時的那種“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的氣勢讀出來。

三、說學法

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老師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能動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習的快樂。因此在這堂課中我將運用自主探究式學法。“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為什麼這麼說,“奇”在哪兒。讓學生結合課前蒐集的資料說說自己對錢塘江大潮的瞭解。語文課堂應是開放而有活力的,因此我還將採用合作交流式學法,組織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自己的獨特感受,議一議文中的哪些詞和句用得好。

四、說教學程式

《觀潮》這篇課文結構非常清楚,作者分別按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頭過後這三個方面向我們詳細介紹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為總寫,重點描寫了潮來時的景象。這篇課文不僅可以讓學生積累好詞佳句,還是一篇寫作的好範文。為了使本課教學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質疑匯入,激起探究興趣

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觀潮》這一課。”(教師板書課題後質疑課題,什麼是觀,什麼是潮?師生交流後回到課文中。)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第一段“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提問“讀到這兒,你有什麼要問的?”學生會質疑“為什麼說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奇在哪兒?”讓學生展示課前蒐集的資料再結合課後的資料袋說說錢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意圖: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中來,激起學習新知識的慾望,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過渡語“同學們,我們知道了這兒的潮水是由於特殊的地形而形成的,那它究竟是什麼樣的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受感受。我們先把課文的障礙——生字掃除掉。”

(二)初讀文章,整體感知

1、學生分四人小組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找出不理解的詞、句,小組成員合作解決問題。

2、小組成員討論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介紹錢塘江大潮的,重點寫了哪一部分?{意圖:小組之間互相討論交流,有助於帶動學生的思維,在文中找出問題,發現問題,共同解決問題,也促進了成員之間的團結。}

(三)品讀課文,深入感知

這篇文章結構非常清楚,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很快就可以明白文章是按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頭過後的順序來寫的,老師就按照這個順序來組織教學。

1、指名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一說這一段給我們介紹了什麼?潮來前江面是什麼景象?

結合課文插圖看一看人們都在幹什麼?這麼多人都來看潮水說明了什麼?他們現在是怎樣的心情?如果你也在場會是什麼心情?

2、播放潮來時錄象,師生之間交流感受後再回到課文。學生自由朗讀3、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又是按什麼順序描寫潮來時的景象的,抓住了哪些特點來具體描寫的?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按由遠及近的順序和聲、形變化的特點來描寫潮水來勢洶湧的。指導朗讀3、4自然段,特別是第四自然段。指名讓學生讀,小組齊讀,比賽讀,看誰能把那種山崩地裂、萬馬奔騰的氣勢讀出來。

再播放潮來時錄象,請學生當解說員,按照順序和聲形變化介紹潮來時的景象。評一評,哪位解說員解說得最好。

3、霎時,潮頭就奔騰西去,這時江面又是怎樣的景象?潮水西去後有什麼變化?人們此時又會是怎樣的心情?你要發出怎樣的感嘆?{意圖:利用影像資料進行直觀教學,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第一次播放錄象讓學生有初步映像,在這個基礎上結合課文學習,使學生很快地把剛才看到的畫面在頭腦中重現一遍,從而更深地理解課文內容。第二次播放錄象,讓學生不看書,直接對照畫面做現場解說,利用孩子好勝的心裡,積極調動孩子的思維,使課堂氣氛活起來。}

4、總結:錢塘江大潮為什麼被稱為天下奇觀?(學生在學完課文後很快就能回答上來。)

(四)回顧課文,加深印象

學完全文後,我再次讓學生自由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並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自己。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課後練習,拓展運用

1、把今天看到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和感受講給家長聽,既鍛鍊了學生運用詞彙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小練筆。讓學生以《觀潮》這篇課文做範文,按照一定的順序寫一處你印象最深刻的景觀。學會了的方法,應及時運用,這樣有利於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五、說板書

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教師精心設計的結晶,是課堂教學的精髓,不僅可以體現主要內容,而且能使學生抓住板書內容掌握整個課堂教學內容,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我的板書設計正是體現了這一點,具有代表性,一目瞭然,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觀潮

潮來前 平靜

聲:悶雷滾動 越來越大 山崩地裂

潮來時 形:一條白線 橫貫江面 兩丈水牆

潮頭過後 平靜 漲水

六、說效果

通過充分讀,學生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讀中展示;通過自己領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通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讀中感悟,議中深入”學生不僅讀懂得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河山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人教版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2

一 說教材

《雪地裡的小畫家》是人教版第二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學生們喜聞樂見的韻文體裁形式描寫了一群小畫家在雪地上畫畫的事。小畫家們在雪地上留下了不同的作品。而青蛙他們不同——正在冬眠呢!課文形象地描述了四種動物爪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

《雪地裡的小畫家》這篇課文位於第一冊教材的第七單元,它在這冊教材中起著總結和提高的作用。 這篇課文極富兒童情趣,形象生動可愛且都是孩子們喜愛的小動物,特別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於是,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我以“學生的主體性原則”這一教學理論為指導思想,每一個層次都注意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1、方法性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蟲 目”;(2)正確 、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雞、小鴨、小狗、小馬這四種動物爪(蹄)的不同形狀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2 、情感性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小動物的思想感情。

3、 能力性目標

以初讀 、精讀 、有感情地朗讀 、表演讀為主線,在不同方式朗讀訓練的基礎上,提高學生自身的朗讀能力。

重點與難點

本文采用擬人 、比喻的手法介紹四種動物爪(蹄)的形狀特點,生動有趣,因此,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瞭解課文內容就成為本課重點,瞭解青蛙冬眠的習性是本課的難點。

二 說教法

因為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富於想象的心理特點,依據教材特點,擬訂以下教學方法。1 創設情境法 。通過課件創設美麗的雪景圖,以及教師豐富的表情 、動作等,為學生創設美妙的情境,使學生醉於境中,開心學語文。2 以讀代講法。新課標強調,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還給學生一個生動、活潑的課堂。因此,教學中,我不越俎代庖,多讀精講,以讀代講,使學生在讀中獲得個性話的情感體驗,在讀中積累、內化語言,培養語感。

三 說學法

學習方法是學習活動規律的理性總結,為了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這節課主要引導學生運用讀書入境法、合作探究法和聯絡生活法等進行學習。

1、讀書入境法

朗讀是一種古老而又富有生命的力的學習方法。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在學習《雪地裡的小畫家》過程中,我著力創設情境,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如初讀、精讀、表演讀、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師生合作讀等。

讓學生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質。

2、合作探究法。新課標倡導在多維互動的學習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多次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個體感悟的基礎上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如:小組討論“小畫家們怎樣作畫?”等等。在講到動物冬眠習慣這環節時,讓學習小組合作問答句式進行創編等。

3、聯絡生活法

語文與生活是緊密聯絡的,正如美國某位教育家所說:“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課堂上,我積極引導他們把學習語言的觸角伸向課外,給他們創設一個暢所欲言的環境,如:“你還知道哪些動物也有冬眠的特點?”學生興趣很高,一下說出了“蛇、狗熊、刺蝟”等等很多動物。再此基礎上進行問答句式的創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 說教學程式

一、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師匯入:咱們班小朋友個個都是畫畫能手,說說你們會畫些什麼?你們會畫這麼多畫,太棒了!現在有一群小畫家,不用顏料不用筆卻能畫出畫,太神奇了!想去看看嗎?如此設定懸念,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慾望。隨後師揭題,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齊讀課題之後,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讀課文,畫出生字,要求學生藉助拼音把音讀準,之後讓學生認識生字,可採用自由讀、學習小組讀、班上交流等多種形式,使生字在課堂多次利復現,讓學生迅速記住生字。

三、讀通課文,整體感知

可按以下流程組織初讀課文:同桌一起讀——指名讀,讀完評議——小組賽讀——師生合作讀。

四、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1、激情範讀,引生入境。課件演示雪地背景圖,師激情範讀一、二句,學生學學文中小動物,讀出小動物來到雪地中的歡快心情。

2、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鼓勵學生質疑解疑,重點引導學生討論解決以下問題:

(1)小畫家們畫了什麼?怎麼畫?

(2)它們畫的畫為什麼不一樣?

(3)青蛙為什麼不參加?哪些動物也要冬眠?

(4)仿照書上問答句式,進行問答句式創編訓練

(如:狗熊為什麼不參加?它在洞裡睡著啦!)

4、形式多樣,感情朗讀

通過師範讀,生帶動物卡片讀,小組賽讀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有感情地朗讀。

五 拓展思維

演示課件:老虎等動物雪地作畫

引導學生談話:雪地裡又來了一群小畫家,他們畫出來的畫會是什麼樣的呢?先小組內說一說,再動筆畫一畫。

六 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文章精華的體現,具有深刻的啟發性。本堂課,我設計瞭如下板書:

  雪地裡的小畫家

  小雞 小狗 小鴨 小馬 青蛙

  竹葉圖 梅花圖 楓葉圖 月牙圖 冬眠圖

人教版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3

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執教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25課《玲玲的畫》。本單元教材圍繞著“要正確看待問題,善於思考”這個專題選擇了幾篇不同體裁的課文,內容豐富。《玲玲的畫》講的是玲玲收拾畫筆時不小心把第二天參評的畫弄髒了。在爸爸的`啟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花狗,巧妙地掩蓋了汙漬。第二天她的畫在評獎會上得了一等獎的事。從而反映出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可能變成好事。

依據教材的內容,確定本課的設計理念為:以學生自主讀書為主要形式,讓學生在盎然趣味中產生閱讀的激情;使學生在質疑解讀中理解文章的蘊意;幫助學生在想、述、讀、演、議中內化語言的深情,從而提高每位學生的語文素養。

設計特點:

(一)情感為線、深度感悟語言

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玲玲情感的變化——滿意到著急再到戰勝困難後的喜悅。教師緊緊抓住玲玲的情感變化讓學生深度感悟文字的語言。例如:課文開始,教師抓住“滿意”來理解“端詳”的含義,“好的”這個語言的語氣;課文中間抓住“著急”來體會“畫弄髒了”的不同感受;課文最後抓住“克服困難的喜悅”來品味、思索爸爸簡短的話語中蘊含的深刻道理。這樣,學生在體會人物感情的基礎上,析詞品句,感受文字中的語言,向學生滲透文章的表達方式。

(二)以讀為本、尊重個性感悟

《大綱》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為了落實以讀為本的原則,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首先保證閱讀的時間,從整部分朗讀,到重點句子的研讀,給學生充分的感悟時間。其次,在朗讀形式上,採用自讀、範讀、評讀、指名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朗讀課文,並且激發學生對於讀文的興趣。讓學生想讀課文、愛讀課文。充分讓學生感悟文章內容,在此基礎上深入朗讀,在交流、評價中理解朗讀的方法,依據學生獨特的感悟,讀出自己的課文。例如:在第一部分的教學中,以“你體會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樣的?”為主線,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這時,孩子們可能會說出高興、自豪、滿意、激動、興奮等多種感受,再讓學生讀出自己體會到的心情。在朗讀爸爸的話時,讓學生想象:假如你是爸爸的話,你會怎樣說?可能孩子們會懷著沉穩、高興、興奮等多種自己感悟到的心情去朗讀。

(三)聯絡生活,拓寬資源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例如:在理解端詳一詞時,讓學生聯絡生活想象、表演,這樣,將學生的親身感受引入課堂,使學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聯絡生活,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壞事變好事的情況。尊重學生的差異,把學生的個性差異作為資源,例如:以“你體會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樣的?”為主線,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根據學生的不同生活經歷和獨特的感受,讀出不同的課文。這樣將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入課堂,讓學生的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資源。

課堂反思:在整節課的教學中,仍然存在許多缺點和不足。例如:教師基本功有待加強,特別在教師的語言上,提問應該更加準確,引導應該更加到位等。再有,教師還應該豐富知識積累,提高文化底蘊,這樣可提高教師隨機應變的能力。在教學機智方面,還要不斷地進行實踐探究,善於捕捉課堂生成,深度訓練。

人教版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落花生》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三課,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著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況,通過對花生好處的談論,揭示了要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的宗旨。說明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奉獻於社會的人生理想。

這篇課文安排在第四單元中,這一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分清文章的主次”。讀課文時要抓住那些與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緊密聯絡的內容,多讀多體會,還要分清文章主次,加深對文章思想的理解,學到作者表達思想的方法。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及課程編排特點充分考慮到五年級學生的心智水平,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讓學生掌握本課8個生字詞,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讓學生體會課文詳略恰當的寫法,初步瞭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讓學生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懂得做人的道理。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由表及裡的瞭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此外,還要學習文章表達上主次分明借物喻人的特點;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如何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聯絡起來,進而悟出深刻的做人道理。

四、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這就要求教師要營造民主和諧寬鬆的課堂氛圍,所以我安排了創設情境法引出課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安排了討論法,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最後我會與學生一起領悟文章主題。

五、說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過程主要包括以下五個部分:

1.創設情境,謎底倒入;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3.重點研讀,品味道理;

4.全文總思,概括寫法;

5.拓展延伸,感受生活。

五個部分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很好的挖掘了文章的主題。

(一)創設情境,謎底匯入

上課伊始,我會向學生出示謎語“根根鬍鬚入泥沙,自造房屋

自安家,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學生思考一會兒,會回答“是花生”,我便肯定學生的答案,並出示關於花生在田地裡的長勢以及“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的圖片,讓學生對花生進行初步認識,由此引出課題,告訴學生我們這節課來學習《落花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語文教學中,朗讀相當重要,讀是語言實踐活動,是資訊的輸入,是積累,是培養學生終身受益的良好習慣和有效手段,同時,朗讀還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因此,我會讓學生帶著任務初讀課文:

1.在讀課文時劃出生詞表中的字詞,並查閱詞典,標註拼音,這一任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讀課文時給每自然段標上序號,為分析課文提供方便;

3.讀課文時思考課文是依據什麼順序寫的《落花生》,這一任務能讓學生對落花生的整體結構有初步瞭解。

讀完課文後,學生會劃出“茅、畝、嘗、吩咐、石榴、榨”幾個字詞,並對文章“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的整體結構有初步認識。

(三)重點研讀,品味道理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語文課程必須依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一環節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6-14自然段,先讓學生找出“我們”眼中花生的好處,學生會回答花生的味兒美,可以榨油,價錢便宜。接著再讓學生找出父親眼中花生的好處,學生便會回答父親說的那段話,然後讓學生畫出父親把花生與桃子、石榴、蘋果做對比的詞句,比較二者的不同之處,我會出示相關圖片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讓學生對花生的好處有更清晰地認識。

分析完花生的好處,我會讓學生默讀課文的第12、13自然段並細細體會,小組之間進行交流合作,談談明白了什麼道理。

這樣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

(四)全文總思,概括寫法

在這一環節,我會提出兩個問題:

1.讓學生縱覽從種花生到議花生的過程,思考哪部分是重點描述內容,哪部分是次要描述內容,學生通過觀察會回答種花生到收花生是略寫,吃花生到議花生是詳寫,從而讓學生明白主次分明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2.本文由論花生到論人生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在上一環節中學生已然明白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質,由此引出做人要實實在在,無私奉獻,從而得出本文運用了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五)拓展延伸,感受生活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想一想”活動,讓學生小組之間相互交流,說說生活中你知道的那些人、哪些物具有花生一樣的品質。

這樣的板書設計重點突出,條理清晰,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

謝謝大家,我的說課到此結束!

人教版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5

一、教材解析

1.課標要求

低年級階段的語文學習,注重識字教學,喜歡閱讀,對閱讀有興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主動積累詞語。能背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課文片段。

2.單元分析

本組以美麗的秋天為主題,安排了一個識字與4篇課文及語文園地一。分別是《識字1》《1秋天的圖畫》《2黃山奇石》《3植物媽媽有辦法》《4古詩兩首》。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五穀豐登,瓜果飄香,碩果累累。讀著本組教材,我們感到了“爽”,天高雲淡,秋高氣爽,金秋時節,神清氣爽;我們感受到了 “美”,大雁南飛,山河壯美,春華秋實,勞動創造美。通過讀本組教材的導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可通過朗讀導語,走進秋天,瞭解秋天。教材內容豐富,以秋天為線索,又不侷限於秋天的景色。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感受秋天的美好,體會美好的生活是勤勞的人們創造的,領略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興趣,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秋天景物和氣候特點,知道秋天是收穫的季節。

3.本課分析

這是一篇介紹黃山奇石的記敘性短文。課文重點介紹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和“金雞叫天都”。本課圖文並茂,黃山奇石有趣,作者寫得也有趣,一塊塊本無生命的石頭,被描繪得活靈活現,惟妙惟肖。不由我們驚歎黃山的神奇,驚歎大自然的創造。學習本課應在培養學生觀察力與想象力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

二、學情分析

本課語言優美、生動形象,特別適合朗讀,教學中以讀為主,以讀代講。讓學生多在讀中感悟、體驗、領會文意,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老師要指導他們在趣味閱讀中落實識字教學。

三、學習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讚歎。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喜愛黃山,嚮往去黃山看奇石。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生字,並能正確書寫。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黃山山石的“奇”。

五、設計思路

新的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就本課而言,“黃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華所在,為了使學生在學習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態的黃山石,課前我就要求學生通過上網等方式收集關於黃山的資料。在講到“翻滾的雲海”時,學生就可運用課前收集的有關“黃山四絕”的知識幫助理解。又如在教學本課第1自然段時,我有意識地要求學生交流一下“你從這一段中知道了什麼?”喚起學生對文字資訊的關注。

六、教學模式

整體建構,和諧教學

七、教學過程

(一)、單元匯入 明確目標

1、談話匯入

同學們,我們現在學習的第一單元的主題是,美麗的秋天,本單元的內容分別是:(知識樹)今天我們學習第2課黃山奇石。

黃山奇石 植物媽媽有辦法

秋天的圖畫 古詩兩首

識字1 語文園地一

美麗

秋天

今天我們學習第2課黃山奇石。黃山在我國的安徽省,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那裡風光秀麗,景色神奇,最著名的就是:奇鬆、怪石、雲海、溫泉。那麼今天老師就帶領同學們去領略一下黃山的怪石。揭題:2 黃山奇石(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運用整體建構的教學思想,由單元知識樹本課內容匯入新課,讓學生從整體上了解本單元的知識結構。並通過生動有趣的匯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好本節課做好準備。)

2、明確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讚歎。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喜愛黃山,嚮往去黃山看奇石。

(設計意圖:在匯入新課後,向學生出示了清楚、具體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明白本節課的學習任務,為後面學習做了良好的鋪墊。)

(二)、自學指導 整體感知

1.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課外收集的有關黃山石的資料,邊出示邊講解,將自己收集的奇石的種類及成因介紹給大家。

2.出示介紹奇石或介紹黃山其他奇特風光的資料,針對學生的興趣,教師可讓學生在班上進行交流。

3.自主讀課文,歸納一下書中主要介紹了哪幾種“奇石”。圖文結合,邊讀邊悟、邊悟邊讀。

4、認識生字,把課文中的生字拼讀正確。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資料,結合段落整體瞭解黃山風景區的秀麗神奇。,激起學生進一步研讀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探究“黃山奇石”的熱情。學生自學生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交流彙報

1、檢查識字情況:

(1)讀一讀。自由朗讀課文,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

(2)認一認。同桌將生字卡片上的生詞互相讀一讀,檢驗字音的掌握情況。

(3) 辨一辨。“風景區”與“巨石”——找出“區”“石”字型的異同點;給“區”“石”組出其他的詞語;朗讀片語:風景區、地區、區分、山區,巨石、巨大、巨人、巨輪。“脖子”與“胳膊”——出示人物影象,指出脖子、胳膊以及臉、腿、腳各部位;觀察字形,說出自己的發現;小結與身體有關的許多字都帶月字旁。

(4)玩一玩,做變字小魔術。

“著”——課件演示“者”來到草字頭的下面;說一說“著”是怎麼變出來的;小結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變字。“尤”——課件演示“優”字的單人旁離開了它;小結可以用減一減的方法變字。

做個魔術師,用“加一加”或“減一減”的方法變出字卡中的生字。

2.分段朗讀課文。帶著“我能將藏在文章中的生字認出來”的感受朗讀課文,並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設計意圖:運用自學、辨析、遊戲等多種識字形式引導學生初步讀準生字的字音,瞭解識字的規律,並通過接下來的閱讀過程掌握字音、理解字義、初識字形。)

(四)、研讀課文,品悟情趣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出示並朗讀句子:“那裡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

(2)找出中心句所在的段落,朗讀第一自然段。

(3)結合第一自然段,說說你從句子中知道了什麼。

(4)把“尤其”換成“特別”再來讀讀句子。

(5)讀了這句話你還想知道什麼?

(設計意圖:聚焦中心句,結合段落整體瞭解黃山風景區的秀麗神奇。扣住“尤其”,結合換詞、畫面、朗讀等方式感知奇石的有趣。設問引路,激起學生進一步研讀的積極性,輔以教師語言的渲染,激發學生探究“黃山奇石”的熱情。)

2、學習二到五自然段

(1)、觀察課文插圖,說說圖上的三塊石頭像什麼。

(2)、朗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石頭的,體會黃山石的奇。

(3)、引讀,就說“仙桃石”吧……“猴子觀海”又怎麼樣呢……“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

(4)、指名介紹自己喜愛的“奇石”。

(設計意圖:自主朗讀,讀中感悟,並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提高語文素養。)

(五)、實踐活動,拓展延伸

找找黃山奇石的圖片,或畫畫你想象中的“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在小組內介紹自己或夥伴的圖片、繪畫,進行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及發揮想象,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六)、課堂小結 單元迴歸

1.課堂小結

我們今天學習了黃山四絕之一的奇石,感受了黃山奇石的神奇,領略了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希望同學們以後善於觀察,善於發現,相信你會對大自然有更深的理解。

2.單元迴歸

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的是第一組課文的第二課黃山奇石,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將繼續學習本單元的後兩篇課文,他們又會給我們帶來新的驚喜。

(設計意圖:最後的總結把本節課的知識及時的迴歸到它的上位單元系統中,讓學生不斷的把學到的知識系統化。)

(七)板書設計

黃山奇石

仙桃石

猴子觀海

秀麗神奇 仙人指路 神奇

怪石有趣 金雞叫天都

天狗望月

獅子搶球

仙女彈琴

人教版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6

一、縱橫聯絡,說教材

《三個兒子》是第四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三個媽媽在井邊打水,她們一邊打水一邊誇自己的兒子。當母親們拎著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時候,三個兒子都來了,但只有一個兒子接過媽媽的水桶。在有趣故事的敘述中,揭示了一個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兒女應該以實際行動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課文內容淺顯,語言通俗,人物對話較多。

我在仔細對教材進行分析解讀基礎上,依據略讀課文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1、方法性目標:根據"閱讀提示"獨立閱讀課文,基本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情感性目標:通過課文的學習,懂得兒女應該以實際行動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的道理,在生活中做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3、能力性目標:以初讀、精讀、賞讀、活讀為主線,在不同方式朗讀訓練的基礎上,讓學生"多讀多想、讀懂課文"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理解老爺爺的話,他為什麼說只看到一個兒子。

這篇課文的故事內容生動有趣,教學中應極力避免灌輸孝敬父母的大道理的說教式做法,也不應逐字逐句地深挖細摳文章的思想內含,應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語文實踐活動,幫助學生走進文字,在多形式的閱讀活動中,引領學生與課文進行真實的對話。在閱讀中思考、發現,進而獲得豐富的感受和體驗。啟發聯絡生活實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閱讀中提升自己。

1、讀書入境法

朗讀是十會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新課標尤其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素質的全面提升。學習《三個兒子》過程中,我主要著力創設情境,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如初讀、精讀、賞讀,個人讀、小組讀、齊讀,指名讀、比賽讀、分角色讀等等,讓學生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養。在此環節教學中,同學們通過個人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扮演讀等多層次的朗讀訓練,對文中的內容進行仔細揣摩、體會。尤其要注重情境的創設,讓學生置身於課文的角色中去,設身處地地讀,如臨其境地讀。通過賞讀,讓學生明白"母親總是很愛自己的兒子的,她們情願負重,也不會對孩子提出什麼要求;那個用實際行動來分擔母親重擔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兒子"的道理。

2、合作探究法

新課程尤其倡導要培養學生的個人意識和團體協作能力,在多維互動的學習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中,我多次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個體感悟的基礎上,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如小組討論:為什麼老爺爺說只看到一個兒子?

3、多元評價法

在課堂學習評價中,我嘗試讓自評與他評、師評與生評相結合,讓評價主體多元;讓總結性與商討性評價相結合,讓評價方式多元;讓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讓評價專案多元。通過積極、有效的評價,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評價"中成長。

4、活讀延伸

學生在以文字展開卓有成效的對話後,引導其說出心中的感受將變得水到渠成。在活讀階段,可讓學生在通讀全文,說說你讀了這篇課文想到了什麼。在此間,激勵學生說出所讀所感,使作者、文字、讀者三者之間的情感達到高度的融合,並由此形成一個課堂高潮。而後,再讓學生完成彈性作業:回家後,認真地完成一件家務事,把做的、想的寫下來,促使學生的學習延伸到課外,建構起大語文的學習觀,並以此帶動形成家庭"親情高潮"。

由於本人的水平有限,在有效地提高學生朗讀水平和激勵性語言的評價方面存在著一些不足,同時在課堂中也生成了一些新的值得我去關注和研究的問題。我想這些都需要我不斷地學習來提高自身的學習水平,以達到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人教版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7

《秋天的圖畫》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三冊教材中的一篇描寫秋天豐收美景的散文。作者用色彩濃豔的筆墨為讀者勾勒出了秋天山野中的豐收、喜慶和熱鬧。整篇課文句式錯落有致,讀來朗朗上口,很適合低段兒童的朗讀訓練。特別是中間四句:“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不僅讀來有滋有味,它整齊對仗的句式,更是孩子們進行模仿說話寫話極好的訓練點。

秋天是美麗的、可愛的、喜悅的,為了孩子們能感受真正的秋天,投入地、盡興地、愉悅地學習課文,我對教材做了如下處理:

1、為了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學文的過程中能真切地感受濃郁的秋色,針對富陽的氣候特點,我進行了重組教材,將第一單元的課文後置到了十月份,這樣我們就可以一邊學文一邊帶孩子們去大自然中找秋天,畫秋天,寫秋天,頌秋天,真正達成情感目標和知識能力目標同步發展的目的。

2、適量的從課外引進一些學生喜愛的描寫秋天的古詩、兒歌和散文,在拓寬學生的閱讀面的同時,讓學生感受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形式。

3、與音樂老師商量是否能與此同時教一些讚美秋天的歌曲,讓孩子們多維的感受秋天美麗與喜悅。

根據文字的語言特點和孩子們的實際學情,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①會認本課8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②體會秋天的美麗和喜悅,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③能夠仿照課文中的一些句式,寫一寫秋天的其他景物。④通過拓展閱讀,幫助學生進一步瞭解秋天的特點,積累更多的語言表達形式。⑤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秋天,願意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秋天。為了突破重難點,我結合教學目標,計劃用三課時完成這篇課文的教學。在第一課時,學生已理解了課題,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學會了生字,並理解了部分詞語,完成了第一個教學目標。第三課時帶學生走進春秋公園觀察秋天、欣賞秋天,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讚美秋天:如畫秋天、寫秋天、唱秋天等。

今天我所執教的是第二課時,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我預設要幫助學生達成的是第二、第三和第四個目標。為了能較好的達成這些教學目標,我採用今天這樣一個教學設計,下面我就這個設計來談談我的設計理念和課堂教學的反思。

《秋天的圖畫》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真切地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和文中意境的美,是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因此,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迅速走入文字成了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李吉林曾經說過:“教師的情感對於兒童來說,是導體,是火種。教師要善於將自己對教材的感受及情感體驗傳導給學生。”學生在完成了第一課時的教學後,對秋天的美麗和喜悅已經有了初步的感知,如何才能讓這種感受進一步昇華,讓他們不僅有對秋天美景的喜愛,更有對文中優美語句的喜愛。課後我反覆地研讀了課文,讀著讀著,我發現這篇散文讀起來更像一首優美的詩歌,於是我以中間四句為主基調對其他的幾句進行了修改,果然讀來更朗朗上口了,而且這樣的修改也突出了重點句式,便於學生的朗誦和仿寫。後來我便在課堂上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當舒緩優美的鋼琴曲響起時,教師開始動情地朗誦小詩,將學生帶入那幅詩意的秋天的圖畫中,如果孩子們的情感已完全投入,他們會情不自禁地為老師鼓掌,當老師問:“想讀嗎?”他們會迫不及待地像老師一樣去朗誦詩歌,這時學生情感就得到了真正地激發,因為他們朗誦時的表情是投入的、幸福的、詩人的。在讓學生反覆地動情地朗誦之後,再讓學生來談讀後的感受就比較到位了。

人教版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8

教材分析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第六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以“壯麗的祖國山河”為專題,安排了4篇課文,訓練重點是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在充分的閱讀中,領略自然風光,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課作者用準確生動的語句,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形象地介紹了西沙群島美麗的風光和富饒的物產。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群島的熱愛之情。思路清晰,詞句精確而具體。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認識多音字“參”,理解“威武”“交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瞭解我國的西沙群島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生字詞;描寫海域物產的段落。

難點:學習作者是如何圍繞中心句把內容寫具體的。

教學過程

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一、出示圖片,激趣匯入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三、細讀感悟,感情朗讀 四、回顧課文,加深感受

一、出示圖片,激趣匯入

[ 為了讓學生快速地走進課文,我設計了這樣的匯入環節 ]

師:同學們,“十一”長假時你們和爸爸媽媽去了哪些地方遊玩?

生自由說 。

師:這節課老師帶你們一起去遊覽一個地方。(出示西沙群島風光圖片)

師:知道是什麼地方嗎?(板書:富饒的西沙群島)

生:齊讀課題,指生說說“富饒”的意思。

師:簡介西沙群島:它是祖國南海上的一群島嶼。它由許多小島組成,是我國海防的前沿哨所,位置非常重要。(螢幕出示地圖)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預習能力是國小生應具備的自學能力,我課前佈置預習,課堂上給學生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養成讀書動腦的好習慣。]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檢查字詞:

a、出示生字詞

b、指名讀詞並說說哪些字容易讀錯,重點強調“饒”、“棲”、“漁”“嶼”幾個字的讀音,再齊讀詞語。

c、讓學生說說“威武”和“交錯”什麼意思,

d、去熟字留生字,採用開火車讀的方式鞏固讀音。並讓學生選字組詞說話

3、指名接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內容是什麼。

[課標要求中年級開始,要初步培養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這學期讓學生預習時要想主要內容。但學生概括起來還是會有一定難度的,需要在學習課文時逐步引導他們概括好。]

三、細讀感悟,感情朗讀

(一)、學習第1自然段。

讓學生結合預習想一想課文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有了以往的經驗,學生能找到文章的中心句:那裡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然後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板書:風景優美,物產豐富]

(二)、學習 2~6自然段。

1、師: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呢?請同學們找到有關的內容讀一讀,並結合重點詞句體會。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這時不必強調按課文內容的順序進行,但教師應該在學生彙報某段內容時,引導學生集中彙報本段以後,再進行別的自然段。)

[這樣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自能讀書的能力。]

2~6自然段的內容我是這樣處理的:

3、4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處理細緻一些

第3自然段:通過圖片認識珊瑚;用舉例子和做動作的方法理解“蠕動”和“威武”;認識多音字“參”;指導朗讀出珊瑚的美麗,海蔘的懶洋洋和龍蝦的威武。

第4自然段:

1、當學生談到第二句話“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時,螢幕出示圖片,教師指圖讓學生說出文中相對應的描寫魚的語句,理解魚奇特的樣子和優美的姿態。

2、“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a、從哪裡可以看出魚多?(引導學生聯絡上文回答,找到“成群結隊”、“數不清”理解魚的數量多;找到“各種各樣”、“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理解魚的種類多;)b、看畫面。(進一步感受魚多)

3、進行不同形式的朗讀訓練。

4、領悟表達方法:這一自然段是什麼結構?(因為在趙州橋一課已經學習了“總—分—總”的結構方式,一部分學生應該能發現本段也是“總—分—總”的結構方式。)然後分別找到總起、分述和總結的句子。

2、5、6自然段處理簡單一些

第2自然段:教師說明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指名讀出海水的美。

第5自然段:結合圖片理解“顏色不一”和“千奇百怪”;通過讀感受貝殼的美和海龜的有趣。

第6自然段:引導明確本段是圍繞“鳥的天下”來寫的,並找到關鍵詞“各種”“遍地”“厚厚的”。

[這一部分的教學,我始終注意以讀為主,通過抓住關鍵詞句和課件演示讓學生體會感情,突破難點。在不脫離文字的前提下,將積累詞語和理解課文內容有機聯絡在一起,並通過多種形式調動學生朗讀的熱情,使學生在讀議中悟出情理。]

(三)、學習第7自然段。

師:西沙群島是如此的美麗和富饒,那麼島上的英雄兒女們是怎樣做的呢?讓我們齊讀課文的第七自然段。

[這部分內容比較簡單,我沒做重點處理,以讀代講既節省時間又使教學環節輕重有致。]

(四)、總結

讓學生看板書再次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板書:熱愛]

[這樣做是為了訓練學生更完整地表達,進一步培養概括能力。]

四、回顧課文,加深感受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或背誦自己喜歡的內容,加深感受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

板書設計: 22、富饒的西沙群島

風景優美 海水

海底 熱愛

物產豐富 海灘

海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