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高中說課稿範文彙總四篇

才智咖 人氣:1.59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說課稿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高中說課稿範文彙總四篇

高中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分析

《財政收入與支出》是第三單元財政的內容。社會生活中,無論是百姓生活保障,還是國家的政治活動,經濟文化建設,都需要依靠國家提供的財力,因此,國家必須直接掌握一定的收入,財政支出對大眾生活、經濟發展的影響和作用,國家的收入從哪裡來,用到哪裡去?國家收入的分配使用有什麼作用?這是本課要向大家介紹的有關國家收入分配方面的知識。教材著重分析了三個問題:第一是財政收入與支出,屬識記層次;第二實際財政的支出帶來的作用,屬理解層次;第三是財政收支關係,屬分析,理解層次。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識記財政、財政收支平衡、財政赤字的含義,財政收入和支出的種類;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辯證的、全面的認識問題的能力,針對事實說明問題的能力,正確分析、觀察社會經濟現象的能力和調查研究能力。

3、思想覺悟目標:通過本框學習,增強學生國家觀念,教育學生關心支援財政工作,以國家利益、經濟建設為重。

三、說教學重點

理解財政支出和財政的作用。把這兩個內容作為重點的依據是:學生在正確認識財政支出對大眾生活、經濟發展的影響和作用基礎上,增強學生國家觀念,培養學生關心支援財政工作,以國家利益、經濟建設為重。

四、說教學難點

理解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及財政收支平衡問題。把這個內容確定為難點的依據是涉及的觀點多,易混淆;涉及辯證聯絡多,難把握。對於學生的認識水平來說,要很好理解和掌握這個內容無疑很難。

五、說教學方法

學生收集、整理有關資料,教師講授與學生自學、教師啟發、引導、討論、練習等學生主體參與的教學形式。

學生自學主要運用於內容較淺,學生容易讀懂,《教學大剛》只要求識記的知識,力求用較短的時間快速達到學習要求,為重、難點教學留有餘地。教師的“講”對於把握概念、理清思路、弄清前後知識的邏輯關係,是很有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抽象的理論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告訴學生,使其能比較輕鬆愉快地接受,有賴教師的“講”。學生的“議”適用於對知識要求難以理解的問題。為達到檢查教學效果的目標,及時鞏固知識,有待學生的“練”。採用讀、講、議、練相結合的方法,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六、說學法指導

教給學生如下思路:1、自學思考問題的思路;2、辨證思考問題的思路;3、分析例項問題的思路;4、運用教材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

七、說教學手段

採用多媒體課件,圖表等教學手段,以增強課堂教學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八、說教學內容及程式

本框教學過程安排如下:出示圖表,匯入新課;出示目標,學生自學;教師提問,反饋資訊;重點講授,尋求突破;課堂討論,教學深化;學生總結,教師歸納;目標檢測,矯正補救;鞏固新課,佈置作業。

具體來說,如何實施教學呢?

一、匯入新課:

出示長沙地鐵工程修建圖片,地鐵工程預計總投入是221億元。地鐵工程建設耗資巨大,只能由國家出資興辦,國家必須有一定的財政收入,才能保證其各項職能的順利實施。由此引入新課。什麼是財政?政府的資金通過什麼形式和渠道來進行籌集的?除此之外,政府還有哪些方面的支出呢?財政收支平衡和財政赤字?學習了這個框題,就可以解答這些問題。這樣就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思維,啟發學生思考,同時抓住了學生求知心理,使他們把精力集中到後面的課上來。

二、講授新課

1、出示教學目標(略)

2、學生自學課文P135-142

3、出示自學思考題(略)

4、教學步驟:

①進入第一個教學內容:什麼是財政?這部分內容知識深度較淺,可讀性較強,理解起來比較簡單。因此,在教學中我安排學生自學、閱讀、歸納回答。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含義,適當點撥,這樣,很快達到目標,過渡到第二個教學內容。

②進入第二個教學內容:財政的收入。在講授時,多媒體出示圖表和材料、例項。採用講解法,舉例式、啟發式、歸納式教學法進行歸納小結,從而使學生理解財政收入的四大渠道,稅收收入、利潤收入、債務收入、其他收入。其中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這樣就過渡到第三個教學內容。

③進入第三個教學內容: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這是教學難點。講解時採用圖表法,討論式、歸納式教學,從而使學生在質疑的過程中得到知識,學生接受容易,並學會了辨證的思維方法。由此過渡到第四個教學內容。

④進入第四個教學內容:財政的支出及支出所帶來的作用。在講授時,多媒體出示材料、例項。採用舉例式、歸納式教學法進行歸納小結,從而使學生理解財政的支出分為經濟建設支出,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支出,行政管理和國防支出,社會保障支出,債務支出五大型別。並就這五個支出分別歸納出其作用,教師在此時要總結與分析與上一課時財政作用的異同。這樣就過渡到第五個教學內容。

⑤進入第五個教學內容:財政收支平衡和財政赤字。採用講解法,舉例式、歸納式教學法進行歸納小結,從而使學生理解財政收支平衡和財政赤字的含義。尤其是財政赤字時國家的政策要結合時政分析。

5、總結新課

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國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財政,知道了財政收支的具體途徑和用途,以及要保持財政收支赤字等常識,認識了財政對於促進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巨集偉目標都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通過總結,使學生再次重溫本節課所學的重點、難點知識,理清知識結構。同時,達到了提高學生思想覺悟目標的要求。

6、目標檢測,矯正補救。

幻燈投示檢測內容,邊講邊練,這種教法不僅達到檢查教學效果的目的,而且便於學生在檢測中查漏補缺,及時鞏固知識。(目標檢測題附後)

7、鞏固新課,佈置作業。

結合當前金融危機,試分析國家的4萬億該如何分配和使用才能實現資源的最合理利用?簡要說明理由。

附板書設計:

二、財政收入和支出

1、什麼是財政:

2、財政的收入:①財政收入的四大渠道;②財政收入的影響因素。

3、財政的支出:①財政支出的五大型別;②財政支出的作用。

4、財政收支平衡和財政赤字:

①財政收支平衡。②財政赤字。③財政盈餘。

高中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本課題在教材中的地位

這一框題主要是講唯物主義辯證法"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在這一課中學生要掌握什麼是矛盾的特殊性,特別要搞清楚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現。本課題是對第一節"矛盾的普遍性"的繼續和深化,同時也是後面教學內容(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理論前提,是教育學生學習和堅持矛盾分析方法的關鍵環節。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要求學生識記:矛盾特殊性的含義;理解:能各舉一例,說明矛盾特殊性是區別不同事物,區分事物發展不同階段的根據;運用:具體說明中學各門功課研究的矛盾各有什麼特點。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分析與綜合能力。因為本框所運用的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把矛盾的特殊性分為三個方面去加以認識的過程,()就是分析的方法,而把對矛盾的特殊性各個方面認識聯結起來,綜合起來,形成對矛盾特殊性概念的整體認識的過程,就是綜合的方法。教學中注意運用這一辯證思維的方法,有助於學生辯證思維能力的提高。

覺悟目標:在突出世界觀原理教育的前提下,應結合本框所涉及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矛盾的特殊性,以及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有針對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3。教學重點

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現,確定其為重點,是因為從內容來看,學生對原理的理解並不困難,而學會運用這一原理,對解決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和正確理解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義重大。

4。教學難點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階段具有不同的特點,確定其為難點,根據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從空間上區分不同事物比較容易,而從時間上理解同一事物的發展既有連續性,又存在著各具特點的不同發展階段,則比較難。

二、說教學方法

1。教法探索

根據本框教學內容,考慮採用以下教法:

(一)貫徹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教學中把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社會現象的分析,學生學習生活的情景聯絡起來,可以加強理論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和工作方法具有重大意義。

(二)貫徹主導與主體相結合的原則。教育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要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扮演好"主導"的角色,通過學—導—學,培養學生參與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高中說課稿 篇3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為依據,堅持以學生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差異,區別對待,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更好地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物件:水平二(三年級)

三、教學主題:蹲踞式跳遠的助跑起跳(第一課時)

四、教材分析:蹲踞式跳遠是國小生練習跳遠採用的主要方法。簡單易學且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和趣味性。通過練習,發展學生的速度,靈敏和協調的素質,培養學生勇敢頑強等意志品質。

五、學情分析

國小五年級學生正處在生長髮育的時期,容易興奮,喜歡挑戰,在學習中樂於展示自我。由於先天遺傳和後天的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存在著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區別對待,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六、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能初步掌握蹲踞式跳遠——助跑和踏跳的結合技術的動作 與方法,做到動作規範、準確、優美。

2技能目標:發展學生的彈跳力,體驗跳遠時的身體動作感受,培養正確的身體姿勢。提高身體協調、靈敏等素質。

3情感目標:培養勇敢、自信、競爭意識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七、教學重點:助跑有節奏,踏跳有力

教學難點:助跑和踏跳相結合

八、教學器材:籃球場地 一塊大墊子 踏跳板 接力棒 錄音機

九、教學過程:

1、上課開始,體委整隊,師生問好,教師用多媒體出示體育運動員進行蹲踞式跳遠比賽的動作,提出問題,決定跳遠成績的主要因素是什莫?和學生討論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提示學生反口令練習,學生隨教師口令進行向左轉,向右轉,向後轉的練習,調動學生上課的注意力和積極性。

2、組織學生一路縱隊在體委的帶領下圍田徑場慢跑400米我在隊伍的中間控制學生跑步的節奏,放鬆走200米帶入操場成體操隊形隨兔子舞的音樂做韻律操,(10分鐘)

3、教師組織學生結成四組每組一個小欄架進行各種跳躍的練習,教師提示學生要緩衝落地,並強調安全教育。在練習中教師適時啟發學生嘗試不同放置方法練習,在練習中減少學生對欄架的恐懼心理(10分鐘)

4、示範助跑起跳的動作,學生隨教師集體練習上一步起跳,教師巡視指導。提示學生分散練習兩人一組進行3-5步的走和慢跑的助跑起跳練習。要求同學之間相互指導,教師巡視指導,請優秀的學生展示,給與表揚。學生分成四組進行四步助跑觸控高架上高懸球練習。根據學生身高的差別,分成高低各一組其餘同學分為相同高度的兩組。又根據學生跳躍能力的不同每組懸掛三個不同高度的氣球,課前用紅色的圓點在墊子的前面貼出了四步助跑的距離。學生分組嘗試練習後,教師給學生提出問題:怎樣更好地摸到氣球?教師對跳躍能力差的同學及時給與指導和調配。學生在反覆練習中得出答案。(快速助跑有力踏跳)學生經過了前面的練習對自己的跳躍能力有了一定的瞭解,我讓學生在四塊墊子前各放一個欄架用皮筋分別設定30,50,和兩個40釐米的高度,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自主選擇助跑距離(4-6步)和皮筋的高度進行助跑起跳過皮筋的練習。教師強調安全教育,巡視對差生給與指導和鼓勵,

對跳躍能力比較強的組適當提升皮筋的高度,進一步激發他們的興趣,提高跳躍能力。(10分鐘)

5、教師講解穿過封鎖線的遊戲方法和規則,組織學生布置場地,分成四組嘗試練習。教師進行安全教育。學生分組進行跳躍陡坡(欄架)爬過封鎖線(大墊子)的遊戲比賽。通過比賽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和集體主義精神。(10分鐘)

十、安全措施:

1、課前檢查場地。器材,杜絕安全隱患

2、對學生加強安全教育,避免傷害事故出現

十一、

1、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2、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區別對待,力求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

運動負荷125次分鐘

高中說課稿 篇4

一、學生分析

1、 學生的學習心理及思維分析

本人任教的是普通中學學生,本節內容是高一上學期的教學內容,處於此時期的學生,有意記憶逐漸佔重要地位但無意記憶還比較明顯,但還遠未達到習慣注意的境界;思維上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學習興趣上大多數學生處於操作興趣與因果認識興趣之間,興趣的穩定性較差。

2、 學生學習本節的基礎知識分析

(1)牛頓第一定律在國中的學習中已作了介紹,但所任教學生會考成績分佈對於全體學生來說處於中檔水平,這部分學生對於原有知識大多停留在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階段。如果你提問學生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嗎?大多數學生都知道正確答案。但如果拿具體的過程提問,如我們推桌子,桌子就運動起來了,但我們停止推,桌子馬上也就停下了。提問學生解釋一下這一現象,大都數學生都會回答,推力使物體運動。

(2)國中關於牛頓第一定律的學習只處於定性理解的層次,慣性由質量決定這一概念將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3、 學習本節的思維障礙分析

學習本節的思維障礙主要是先入為主的生活觀念形成的思維障礙,錯誤的生活觀念對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規律的正確理解起一定的消極用用。許多學生在學習運動與力之前都有這樣的看法,認為靜止的物體,用力推動它,它才會動動,力停止作用時,它就會立即停下來,推動物體的力越大,物體運動的就越快,速度就越大。但由於原有的生活觀念和經驗,往往比較頑固,學生往往不能馬上改正,所以學了之後仍有一部分學生受原有錯誤的生活觀記和經驗的干擾和影響,不能建立正確的物理概念。其次概念不清也是本節學習的一個思維障礙,很多同學對於慣性的概念理解不清,認為速度大的物體慣性也大。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實驗教科書物理第四章第一節內容。

1、 本課內容的地位與作用

物理學的研究物件是自然界中的客觀物體及其運動規律。關於運動與力的研究在幾千年前就已經開始,而近代物理也是以伽利略研究力與運動關係為起點的,所以運動與力在人類的物理髮展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高中階段的物理學習運動與力也是一條主線,有人說學好了運動與力就學好了高中物理,可見運動與力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也是非常重要的。而本節牛頓第一定律屬初高中知識的結合部。學生在國中學習中,已經瞭解了牛頓第一定律的基本內容,我們應該以國中知識為生長點、以教材內容為線索,重點放在科學方法教育與思維能力培養。

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概念。

(2) 質量是慣性的唯一決定因素。

(3) 能運用慣性定律解釋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及現象。

過程與方法

(1)知道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過程

(2)教給學生研究物理學的正確方法和培養學生邏輯推理的能力。

態度情感價值觀

培養學生不迷信權威,敢於質疑、敢於批判、敢於創新,以實驗為檢驗科學理論唯一標準的意識。

3、 重點與難點

牛頓第一定律的概念及慣性在生活中的應用是重點,理解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和理解質量是描述慣性的物理量是難點。

4、 教材處理

就三維目標來說本教材相比於舊教材更加重視過程與方法,態度、情感、價值觀這二個維度目標。如關於"運動狀態"這一純知識點內容,用了簡化處理。從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到牛頓定律的建立,應注重分析思維方式、科學研究方法的變化過程,要讓學生了解為常觀經驗出錯主要是科學研究方法的問題,本節課的除了知識主線,還以以科學方法的發展,學生對科學方法的初步接觸,瞭解,進一步認識等落實為另一主線。對於理解質量是慣性的決定因數,沒有采用課本所用的觀察例項的方法。而是採用了師生共同完成的設計性實驗。其原因:1、如果學生以常觀的生活經驗,因為剎車貨車比小車停下慢,所以質量大的物體慣性大。那麼學生就容易得出,質量為m的本塊以V初速度在地面上運動的時間應小於質量這2m的木塊以同樣的初速度在地面上運動的時間。再則在方法上範了亞里士多德的錯誤,觀察現象-----忽略其他的可能因素(如剎車的力是不是一樣,他們的初速是不是一樣等)----直接得陳述性結論,沒有用實驗加以證明。2、由於學生的思維特點與基礎的原因,讓學生獨自設計是不太現實的,在師生共同設計此實驗的過程,學生又進一步理解了,科學的研究方法。

三、教法與學法

教法:運用談話法(讓學生解釋演示實驗,老師提問)使學生原有的錯誤知識體系出現矛盾,引起頭腦風暴。運用講授法對牛頓定律的`建立過程作介紹,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科學方法。運用多媒體教學法,對伽利略的理想實驗作模擬,使學生理解理想實驗的重要性。對於學習慣性與質量和速度的關係這一內容 上實行學生實驗探究法、小組討論法,讓學生明白質量是慣性的唯一決定量。在各方法的使用過程中注意啟發性。

學法:重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特別是運用講授法教學時,不時地提問引起學生思考避免學生進入被動學習狀態。小組討論、小組設計性實驗,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樂於探究。

四、教學程式

1、引入

演示實驗(1):推桌子,桌子運動;不推,桌子馬上停下來。

學生動手:推桌上的一本書,橡皮等。

通過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從現象得出結論。

結論:沒有力的作用,物體都將停在某一位置。

原有國中所學知識: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把學生原來的知識打亂,給學生製造頭腦風暴。再運用一句話把學生的思維帶到研究物理研究史。其實這個問題幾千年來,一直是物理學在研究的問題

2、介紹關於運動與力關係的物理研究史。

(1)介紹亞里士多德的研究方法以及得出的結論。

介紹亞里士多德注意二點:1、介紹一下亞利士多德對人類社會的貢獻,不要讓高中學生覺得他是個老範錯的笨蛋,其實亞里士多德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人。2、介紹一下亞里士多德的結論與研究方法,並讓學生明白其實剛才使用的方法與亞里士多德其實是一樣的。並且由於這個解釋符生活經驗,以致他的結論存在了二千年。

(2)介紹伽利略的研究方法及成果,以及對物理學的貢獻,討論伽利略研究方法對人們的意義。介紹理想實驗。

介紹伽利略裡要注意以下以點:1、突出伽利略不迷信權威、敢於質疑、敢於批判、敢於創新的精神,引起大家的精神上的共鳴。達到提高學生道德情操的目的。2、重點講解伽利略的分析過程,以及研究方法,讓學生領會這種思維方式,並初步瞭解他的研究方法。3、介紹伽利略的理想實驗,讓學生理解科學研究中理想化實驗的重要性。4、伽利略的貢獻,他用實驗的方法代替思辯、演繹的方法是科學研究吏上的一次大的飛躍。這使他成為了現代物理之父。5、強調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實驗對於學習物理的重要性。

(3)比較亞里士多德與伽利略的研究方法,分析亞里士多德得出錯誤結論的原因。

通過分析亞里士多德的錯誤之處,讓學生認識到原來出來的由現象得出的結論與理論產生矛盾的原因。進一步理解到原來的思辯方法對於研究社會科學有一侷限性。並初步形成伽利略的科學研究方法。通過介紹姆潘巴現象介紹,讓學生分析姆潘巴現象這一謬論形成的原因,進一步促進學生的正確科學方法觀形成。

(4)介紹牛頓的研究方法以及對物理史的具大影響。重點分析牛頓第一定律。

牛頓對開普勒、伽利略、迪卡兒等一批前人理論進行分析,吸收了他們的思想,運用數學方法,使物理學成為一個能表述因果關係的完整體系即經典力學體系,他是力學領域的一個集大成者,是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的理論一度被人們認為是物理學的終結理論。牛頓這種分析綜合加實驗驗證的科學方法在當前的科學研究中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讓人們認識到可雖然我不是很聰有,但我如果站在先人的肩膀上,哪麼一定比他們看得更遠,激厲著人們不斷前進。

(5)介紹一下當前關於運動與力研究情況,使學生的學習能面向未來,並初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並對激發部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3、運用牛頓定律解釋前面的演示實驗,運用牛頓定律解釋生活中的一些例項。

(1)、牛頓第一定律是本節的知識重點,理解和運用牛頓第一定律需要不斷的練習加以強化。(2)、所學的知識要聯絡實際,這樣才能使學習有明確的目的性。

4、對於慣性的理解

對於慣性的理解分二個部分,一個是對慣性概念的理解,使用方法是先解釋生活中的慣性例項(這些實驗包括有益慣性和有害慣性),讓學生舉例,加深學生的認識。二是對慣性大小的理解,這部分內容的認識,為下面的師生設計性實驗,作鋪墊。(如在F相同的情況下,使物體停下來所用時間多的物體慣性大,而在時間相同時,改變相同的運動狀態用力大的物體慣性大,最後得出。F與T乘積大的物體慣性大,有利於下面,設計性實驗的開展。

5、 學生討論設定實驗,探索慣性與質量以及速度的關係。

在做這個設計性實驗時,應充分體現出老師主導,學生主體這一指導思想。

教師先強調下科學研究方法。觀察提問---合理假設-----實驗驗證-----得出結論

帶領學生觀看多媒體。再讓提問學生,慣性可能與哪些物理量有關。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可能與質量與速度有關。提問:慣性與質量與速度有關嗎,是什麼樣的關係?

(1)假設慣性由與質量有關

質量不同的物體以相同初速,用外力使他停下,用實驗驗證他們的慣性大小。當然我們用相同的力作用,測使其停下的所用時間來比較慣性大小與用相同的時間下,測使其停下來所用力的大小來判斷。也可以直接測F與T,用他們的積來判定慣性大小。

質量與慣性的研究思路,通過老師不斷的啟發,學生的思考來完成。

(2)假設與速度有關

我們使用同的質量的物體,不同速度下改變運動狀態。如2V----V與V----0來比較,測量他們的慣性情況。由於速度2V---V不好控制,所以我們可以用2V----0與V----0進行比較,如果前面所測的F、T積是後面二倍的話,哪麼他們的慣性就一樣。

同樣分析這個實驗設計思路時,應注意方法的落實,與學生的思維過程,讓學生慢慢形成這種思維方式。而不是簡單地由教師講讓學生去理解。重在方法

5作業設定。

(1) 一個同學說,向上丟擲的物體,在空中向上運動時,肯定受到了向上的作用力,否則它不可能向上運動。試分析這位同學的說法。

(2) 飛機投彈時,如果發現目標在飛機的正下方才投炸彈,能擊中目標嗎?為什麼?

(3) 地球在從西向東自轉,你向上跳起來後,為什麼還落到原地,而不落到原地的西方?

(4) 課後分小組實驗慣性質量和速度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