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音樂欣賞活動《麵條舞》說課稿含反思

才智咖 人氣:2.8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欣賞活動《麵條舞》說課稿含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音樂欣賞活動《麵條舞》說課稿含反思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熱愛音樂是兒童的天性,音樂是表情達意的藝術。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音樂審美能力,他們對音樂美有了內心體驗,並掌握了表現音樂美的初步技巧,渴望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來表達他對音樂美的感受和理解。《綱要》中明確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達美、創造美的情趣。"此外還提出"要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音樂活動《麵條舞》選擇幼兒熟悉的、與生活經驗相關的麵條,作為活動的內容。活動中的樂曲選自小提琴協奏曲《庫郎進行曲》系列中的一首曲子。樂曲旋律優美、結構清晰,又有一定的聯想想象和自由發揮的空間。活動抓住幼兒愛遊戲的天性,以最自然的方式抒發情感、表現自我,讓幼兒將生活經驗遷移到音樂中,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領略到音樂的三段體結構(中速、慢板和快板),並理解音樂的性質,體驗用誇張的肢體動作進行創造性的表現所帶來的快樂,體現了快樂學習的綱要精神。

2、教學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的作用。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實際情況,我制定了本活動的目標:

(1)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增強幼兒合作意識。

(2)在瞭解煮麵條的基礎上發揮想象,用誇張的肢體動作進行模仿和創造性的表現。

(3)能理解樂曲的性質,根據音樂內容進行表現。

3、說重點、難點

根據目標、幼兒的發展水平,我把重點定位為:引導幼兒通過反覆感受音樂,感知、理解音樂的性質,體會和享受表現的快樂、創造的快樂。能根據樂曲的變化,用誇張的肢體動作進行創造性的表現既是活動重點也是本活動的難點是。因為這就要求幼兒聯絡生活經驗,即對煮麵條過程的記憶表象進行重新加工、組合,最後完成遷移創造。讓幼兒用動作加深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使音樂作品的性質、速度、力度具體化起來。

二、說教法

新《綱要》中明確強調:"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因此,結合本節活動內容,我主要採用了以下三種教法:

1、情景教學法:把生活經驗融入活動,激發幼兒感受與表現的興趣。

2、啟發引導法:教師提出開放性問題,啟發幼兒發散性思維,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發揮想象、創造。

3、遊戲法:幼兒從小就具備了學習音樂的潛力,而遊戲是孩子表現生活,表現學習的重要方式,是孩子們喜愛的一種活動。因此,在活動中我將音樂與遊戲有機地結合,讓幼兒置身於"玩"的過程中,感知到音樂的內涵,更好地掌握音樂的性質,以最自如的方式抒發情感、表現自我。

三、說學法

我為幼兒選擇學習方法時最先考慮的是這首曲子為幼兒提供了哪些合適的參與機會,在這些參與方式中,又有哪些能更好地幫助幼兒欣賞音樂。同時根據大班幼兒好表現、好創造的心理特徵,在本活動中,我將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表現活動,我主要採取了以下學法:

1、體驗學習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們會對活動的感覺和內容的印象更為深刻。我讓幼兒通過觀察煮麵條的過程,運用動作表現等手段,讓幼兒體驗到參與音樂活動的樂趣。

2、多種感官參與法:音樂活動的表現可體現在用肢體動作及口頭語言上,因此,本節活動通過鼓勵、引導幼兒用語言、動作、表情、哼唱、繪畫等多種表現形式表達自己對樂曲的感受和理解。

3、創造性學習法:以培養想象力和探索精神為出發點,激發幼兒的聯想、想象能力,發展幼兒的直接創造能力。幼兒應用已有煮麵條的知識經驗,通過動作進行大膽、誇張地表現,培養想象力、創造性。

四、說準備

為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情境遊戲之中,引發幼兒對參與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在活動前進行了多方面的準備。

1、組織幼兒觀察煮麵條的過程,並品嚐了麵條。

2、《麵條舞》音樂碟,廚具(圍兜和撈勺),代表調味品的各色皺紙。

3、在活動場地中用彩色膠布貼出一個大圓形代表大鍋。

4、白板和廣告筆,數字1、2、3,滑音符號,畫有煮麵條過程的三幅畫(分別是沒煮前的麵條,放進鍋裡的麵條,水沸後的麵條)。

五、說教學程式

1、回憶煮麵條的過程,交流感受。

麵條沒煮之前是什麼樣子的?(硬邦邦、直愣愣、脆脆、長長、細細)

麵條下鍋後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慢慢變軟、變彎)

水開了,麵條又發生了什麼變化?(打結了,纏在一起,繞在一起,粘在一起)

(這一環節,教師通過與幼兒交流,讓幼兒在腦海裡再現煮麵條的過程,把幼兒的生活經驗遷移到活動中,為後面的動作創造做好鋪墊。)

2、欣賞樂曲,理解音樂性質。

(1)傾聽第一遍音樂,感受樂曲的結構。

(這一環節,讓幼兒初步感受這首樂曲由三段體組成。)

(2)傾聽第二遍音樂,幼兒隨老師徒手畫圖譜,感受樂曲三段體的不同變化。

(3)分析三段音樂的不同性質。

第一段聽了有什麼感覺呢?

第二段和第一段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第三段聽了有什麼樣的感覺?

(以上兩個環節,通過讓幼兒隨老師徒手畫圖譜,引導幼兒描述聽了樂曲後的初步感受,使幼兒進一步感受這首曲子的三段體結構以及每一段曲子的音樂性質如第一段雄壯有力,第二段輕柔、舒緩,第三段越來越快。)

(4)感受滑音。

(這一環節教師啟發幼兒根據滑音創編各種動作,增加了幼兒活動的情趣,也為後面將要進行的遊戲做好準備。

小結:我覺得這首樂曲很像我們煮麵條的過程,第一段雄壯有力就像沒煮的麵條一樣硬邦邦,直楞楞的,第二段很慢很柔就像慢慢變軟的麵條,第三段音樂節奏越來越快一聽就像在鍋裡打結的麵條繞來繞去。(老師的語言概括,初步將音樂與煮麵條過程聯絡起來。)

(5)出示三幅圖片,請幼兒根據音樂貼相應的圖片,並想象創編動作。

(幼兒有了畫面條的經驗之後,相信能很快找到圖片放置的正確位置,即哪張圖片搭配哪段音樂。然後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創編出形象誇張的體態動作來表現對音樂的理解。)

(6)完整表現樂曲。(啟發幼兒做出不同的動作。)

3、音樂遊戲

老師(或一個幼兒)扮演廚師,其他幼兒扮演麵條一起玩"煮麵條"的遊戲。

(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方式,通過遊戲活動鞏固、加深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同時滿足了幼兒與同伴近距離接觸的心理需求,增強幼兒合作協調能力,使幼兒體驗到音樂活動的樂趣。)

整個活動的安排,遵循了《綱要》中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徵,由淺入深,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地位,注重遊戲化和趣味性,注重整合,滿足幼兒多方面的發展需要。我相信通過這個活動,一定能培養幼兒主動、合作、自信的學習態度,促進幼兒全面健康地發展

教學反思:

總觀這堂課,我個人覺得我抓住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對教材內容也做了正確處理,教學設計板塊清晰,發揮了小組合作的有效性,但還存在很多細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