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說課稿

才智咖 人氣:2.69W

下面是《醉翁亭記》說課稿,僅供參考!

《醉翁亭記》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篇目是《醉翁亭記》,下面我將從六大方面陳述我的教學思路與設計理念。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及教學目標的設定:

《醉翁亭記》是魯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是既《岳陽樓記》之後選入第二篇寫景抒懷的古代散文。本文是歐陽修被貶滁州時所作的。文章極其生動地描寫了醉翁亭秀麗的環境和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勾勒出太守與民同樂圖,表達作者樂觀曠達的情懷。

學生通過《岳陽樓記》的學習,已經初步瞭解了遊記散文綜合運用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來表情達意的寫法,激發起胸懷天下的社會責任感。在此基礎上,單元通過這篇課文,一想繼續引導學生誦讀、積累文言詞彙,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二是學習本文借景抒情的寫法,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胸懷天下的遠大理想。因此,這篇課文在這一學段這一單元中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

基於以上兩點考慮,再結合新課標對文言文教學的要求,本篇課文的學習目標將分三個維度設定。

1、知識能力目標:

①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文章大意,積累文言詞彙,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②品味語言,學習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2、過程方法目標:誦讀,運用聯想和想象,理解作者所創設的意境,把握課文主旨。

3、情感態度目標:理解作者樂觀曠達的情懷,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胸懷天下的遠大理想。

二、學生情況分析、教學重難點的確定和課時安排。

1、學情分析:就年級學生通過以前的文言文學習,已經積累了一些文言詞彙,初步掌握閱讀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具備一定概括和賞析能力,自主學習的意識也逐漸增強,但學生的這種習慣能力參差不齊,部分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不濃,理解、欣賞、遷移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另外,本文內容充實,語言優美,但個別語句晦澀,是學生理解課文的一大障礙,因而誦讀,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彙,品味語言,把握意境是本課重點;由於寫作年代久遠,加上文章表達主題的方式含蓄深沉,因而理解作者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是本文教學難點。

2、這篇文章擬用2個課時完成教學。

三、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運用

“體驗感受、對話交流、探究思考”是我上這節課的指導思想。新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課堂上,我十分重視喚起學生的切身感受,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引導他們主動參與課堂,並將從課堂中獲得的思想、情感和體驗再次返還到自身,提升個人的語文素養。

“誦讀體驗”“四邊對話”“合作研討、比較閱讀”是我上這篇課文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開展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動是我落實這些教學方法的途徑,也是我這一教學設計的亮點。為了創設情境,給學生提供明晰的學習模式,展示導學的索引問題,將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學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對於國中學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本課在學法指導和學習習慣培養方面注重以下幾點的指導:

1、用普通話正確有感情地朗讀。

2、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文章大意,積累文言詞彙。

3、學習使用圈點批註的默讀方法。

4、在合作學習中發表自己的看法。

5、運用聯想和想象,理解作者所創設的意境。

五、板書主要抓住“樂”這一文眼,通過不同人不同形式的樂的對比,揭示與民同樂這一主題來設計,力求直觀、簡潔,突出本文知識要點。

六、教學流程

㈠、匯入: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麗,歷史悠久,不僅有許多秀美壯麗的自然景觀,也有無數蘊含深厚文化的人文景觀。說到安徽,大家在讚歎黃山的同時,可不要忘了這麼一個地方,它曾經令宋代大文豪歐陽修迷醉,因此給自己取了個“醉翁”的雅號,那麼,這是什麼地方呢?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醉翁”一 起去領略醉翁亭的風采吧。(簡介作者)

㈡、誦讀,整體感知

1、 用多媒體播放高山流水的音樂,同時展示一幅醉翁亭的風景風俗畫,聽配樂朗誦,要求學生邊聽邊在頭腦裡想像文章所描繪的'畫面。朗讀完畢,教師以第一段為例,說明這“也”“而”的語氣和讀法。

2、自讀課文,兩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要求:讀準字音,不讀錯字;讀通句子,不讀破句;讀出感情,讀出氣勢。具體方法:一人讀書,一人發現讀音、語氣或停頓有錯誤,隨時指出來,兩人都拿不準的地方藉助註釋詞典,討論統一意見,要邊讀邊在頭腦裡想像文章所描繪的畫面。

3、隨意抽一名學生朗讀,師生合作評議。

4、再聽課文錄音,體會“也”不同語氣和“而”輕重音的不同,最後全班齊讀。

㈢、合作,疏通文意

1、 參看課文註解,自己邊讀句子邊翻譯。

2、 同桌互動,你讀我譯,我說你聽,互相補充。

3、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文中重點字詞句,要求學生解釋或翻譯。學生有疑義的或有錯誤的地方,教師要引導學生集體討論,師生合作解決。

4、 要求學生就一詞多義、成語、常用詞語,在文中尋找歸納整理,以此為手段,引導學生積累文言詞彙,突出重點。

㈣、品味,領會意境,突出重點。

1、從標題入手,引導學生思考“醉”的雙關義,學生可以很快明白其中的一個意思:被美景陶醉。

2、佈置學生用圈點批註法,劃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地方,美美地讀一讀,品一品,然後用句式說話:我覺得 寫得好,好在它寫出了 的美景。

(通過這個環節,是想抓住本文文質兼美的特點,引導學生立足文字,品味語言,領會意境,為把握文章主旨作鋪墊。在學生找到某些美景時,適時地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還能看到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以此突出重點,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創新能力和審美情趣。)

㈤、探究,理解作者曠達情懷,突破難點。

1、本文的文眼是什麼?

2、文章寫了哪幾種樂?其中誰的樂境界最高?為什麼?請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好好地讀一讀。

3、太守究竟在“樂”什麼呢?他的醉翁之意究竟在哪裡?請仔細找一找,畫出有關語句,說說自己的理解。

4、聯絡文章的寫作背景,說一說,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給你什麼樣的啟示?

(這一環節設計循序漸進的幾個問題,是想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的重點語句,深入理解作者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挖掘作品的現實意義,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胸懷天下的遠大理想,突破難點,並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和提升。)

㈥、齊聲背誦《醉翁亭記》,把感情融入其中。

㈦、作業:從內容、語言、抒發的情感、寫作手法等方面,選擇你能把握的角度,比較《嶽》《醉》的異同。(設計此題,意在引導學通過比較閱讀,增強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擴大視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