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序言說課、教案及點評

才智咖 人氣:9.59K

    我今天所說課的篇目是《寬容》序言,它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語文教材第一冊第四單元的第三篇課文。

《寬容》序言說課、教案及點評

一、新教材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要求

人教社的高中語文新教材(試驗本),打破了傳統的閱讀與寫作、說話、聽話混合編排的模式,改為閱讀與寫作、口語交際分編;各個單元的教學重點相當明確。高中語文新大綱中明確規定,高中語文教學要讓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習慣”,“為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提出了“以閱讀教學為龍頭帶動整個語文教育是一個標本兼治的通途”,“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語文教學以閱讀為本,改革舊的耗散性講析模式,注重閱讀教學的整體感悟,突出廣泛而自主的大量閱讀,突出全方位的閱讀技巧和能力的指導與訓練,以多種渠道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以閱讀帶動聽說寫能力的全面提高。突出學生的文化背景積澱,突出語文教育的人文薰陶”。

二、課文特點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寬容〉序言》是房龍為他的《寬容》一書所作的序言,該序言的寫法很特別,是一篇散文詩式的寓言。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和聯想,虛構了一個“創新”與“守舊”兩大勢力鬥爭的故事,從而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寬容》一書的精髓。該文被安排在第一冊第四單元第三課應出於以下考慮:

1、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掌握序言這種文體。序言是寫在著作正文前的文章,但有自序和他序之分。內容比較廣泛,形式也很自由,感情色彩比較濃厚,但卻是緊扣寫書的宗旨經過組材。本文是在學習前兩課即《〈吶喊〉自序》、《衚衕文化》的基礎上繼續學習序言這種文體,從而更進一步瞭解序言的特點。

2、結合高中階段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對哲理的分析和借鑑,有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助於培養良好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是繼第三單元的演說詞、第二單元的散文和第一單元的詩歌鑑賞之後的對閱讀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三、學生情況分析

我們所教班級的高中學生由於社會教育的大環境影響,習慣了傳統的填鴨式的教育,缺少對人生、對社會的獨立思考,因而課文的理解會停留在表面,流於形式。另一方面,由於高中學生處於自身人格趨於形成的時期,又會過於強調“創新”而否定傳統,產生認識上的誤區,因此,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課文蘊含的哲理使該課應該注意的

四、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

根據以上分析,我認為該課的教學目標應確定為:1、把握和評價故事中蘊含的哲理。2、理解“無知山谷”、“知識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徵意義,理解故事中“先驅者”、“守舊老人”、“無知的人們”三種形象的典型意義3、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能正確、全面、透徹的看待問題。教學重點為:透過本文主旨,進行創造人格的薰陶,培養對新事物理解、寬容的態度。

五、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運用

“強化閱讀,整體把握,深入體會,正確評價”是本人在該課教學中的指導思想,在處理教材時,結合片斷範讀使學生在總體上感覺、感知作者深邃的思想,通過多媒體補充,讓學生展開聯想的羽翼,領會寬容的要義,達到內化的目的。運用點評法正確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寓意,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創新”和“守舊”,“創新”和“傳統”的關係。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採用自讀、自由點評、討論、質疑、等方式使學生獨立思考,並把握和評價故事中蘊含的哲理。

六、教學過程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習“序言”文體知識,理解本篇序言的獨創特點;

2、理解文中的象徵意義,並對文中的一些形象進行分析;

3、把握作者寓於故事中的哲理,理解文章主旨;

4、通過本文主旨,進行創造人格的薰陶,培養對新事物理解、寬容的態度。
 

二、突破重點、難點設想:
 

指導學生自讀,採用討論評價的方法理解文中幾個形象的象徵意義及其本身蘊涵的哲理,結合學習,鞏固所學,達到借鑑、吸收的目的。
 

三、教學媒體:錄音機、教學磁帶、投影儀器或多媒體。
 

四、教學活動及主要語言:
 

(一)匯入新課

林則徐曾說過一句話“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這說的是寬容,人的胸懷之所以寬廣,也正因為有了寬容。所謂寬容就是寬大有氣量,不計較或追究,那麼美國作家和歷史學家房龍又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文章《〈寬容〉序言》。

(二)背景、作者

參看註釋①

(三)聽錄音選讀,整體感知

1、本篇序言與前面學過的序言有什麼不同?

明確:本文不同與一般的序言,很像一個寓言故事,但敘述的筆法又像散文詩。所以本文在形式上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以散文詩的形式講述寓言故事;二是各部分之間都用“*”隔開,而各部分之間又都有內在聯絡。

2、簡單複述故事內容。

(四)形象分析

1、無知山谷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形象意義何在?

討論、明確:封閉、保守、陳舊、破敗、沒有生氣、沒有希望。舊的一切被迷信著,被維繫著。新的一切被排斥著,被殘害著。它象徵一切保守的思想、觀念、意識,一切封閉的制度、秩序、狀態,一切陳舊的傳統法則、定律。在這樣一個典型環境裡,漫遊者的命運可想而知。

2、守舊老人是怎樣的人?形象意義何在?

討論、明確:是無知山谷裡律法的執行者,是陳舊思想的忠實維護者,是實施所有傳統對一切革新的鎮壓的代表,是殺害漫遊者的罪魁禍首,是無知山谷裡權威與權利的象徵。

3、村民們是一個怎樣的群體

明確:是無知山谷裡死守著愚昧的人群。他們迷信過去,死守律法,膽怯麻木,自欺欺人,要求低俗,安於現狀,不思進取,他們甘心受制於守舊老人,對新事物不理解,不支援,而是助紂為虐,對漫遊者加以迫害。後來天災到來之後,沿著漫遊者的足跡找到了新生活,感謝“勇敢的先驅者”,尊奉他為“智慧老人”,無數的“後代”前來“感思朝禮”。

4、漫遊者是一個怎樣的人?形象意義何在?

明確: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一個敢為天下先的人。他敢於懷疑祖先鐵定的'律法,敢於對人們深信不疑的“智慧”提出挑戰,敢於探索,追求真理,敢於向死水般的舊世界發出反叛的聲音。他有堅定的信念,有無畏的精神,有堅忍不拔的意志,有從容赴死的氣概,他不畏艱險,敢於冒險。他勇敢無私,為喚醒麻木沉睡的心靈,宣告真理的存在,傳播美好希望,不惜犧牲生命重返山谷。他的死亡是一出深沉的悲劇,留給人們永恆的回味。而當真理大白於天下的時候,他最終成了人們永遠愛戴、敬仰、歌頌和感恩的先驅。這裡,有一個讓人永久回味的結論:探索者、先驅者的名字叫----不朽。

(五)討論、挖掘故事所蘊涵的意義(主旨探討)

討論、明確:提倡思想解放,寬容異見,這正是《寬容》一書中所闡釋的精髓。

(六)延伸擴充套件、借鑑吸收

討論:你從故事中受到那些啟示,就身邊的事談一談。
 

五、教學心得
 

結語:“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寬廣的是胸懷”----法•雨果,願同學們都有一個寬廣的胸懷,能正確的用寬容的態度來對待周圍的人或事。

《寬容》課堂教學競賽點評----易門縣第一中學/法志新

在本次課賽中,白文英老師講授課為美國作者和歷史學家《<寬容>序言》一文,是一堂反映教師素質和教學能力的成功之課。

1、對課文特點及在教材中的地位、課文的內涵等理解、把握準確(散文詩式的寓言式的序文,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和聯想,虛構了一個“創新”與“守舊”兩大勢力鬥爭的故事,從而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寬容》一書的精髓),並在學情分析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確立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

2、以“強化閱讀,整體把握,深入體會,正確評價”為實施教學的指導思想,通過朗讀錄音、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先讓學生在聽片斷範讀中獲得整體感知,再借助多媒體補充資料,使學生展開聯想的羽翼,領會寬容的要義,達到內化的目的。

3、在課堂中以引導學生分析、體會“無知山谷”、“守舊老人”、“村民們”、“漫遊者”等形象意義為中心內容,以討論評價為主要方法,達到了通過理解文中象徵意義,把握故事中寓含的哲理和理解文章主旨的目的,尤其是在對學生進行創造人格的薰陶和培養對新事物理解、寬容的態度方面,很見其心機,是新課程理念的突出體現。

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從旁觀者的角度看,本堂課也有不足之處。

1、課堂中雖然教學主線清楚(即通過分析、體會形象意義以理解哲理意義、把握主旨),但緊扣文章語言實際(關鍵詞句)不夠充分而多於教師分析,教師語言多了些而學生思考、探究、討論的自主學習活動較少,加之組織鬆散,指導(引導)作用小,以致教學重點未能充分顯示,教學容量小。

2、課文是一篇獨特的序文,其散文詩或寓言的特點很突出,宜在鑑賞評價上下功夫,若在這方面指導不力,或過多分析、說教,勢必散失了語文課的特點(即言語表達的特色和人文關懷的對接等)。

3、在教學環節的銜接上和多媒體等教學手段的適時與恰到好處的使用上,應還有不少的探索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