廳級幹部教育實績述職報告

才智咖 人氣:6.88K

教育是執政之要、發展之基、民生之本。我區自實施教育強區戰略以來,教育保障更為堅強有力,教育水平得到較大提升,教育事業獲得長足進步。年,我區在應對金融危機,推動經濟逆勢增長的同時,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積極破解教育難題,推動了教育科學發展。現將本人年教育實績述職如下:

廳級幹部教育實績述職報告

一、科學決策,重點解決教育核心問題

只有發展教育,才能發展經濟社會。科學決策是確保教育科學發展的重要航燈。年,我堅持一月一次教育調研,一季一次聽取教育彙報,一年一次召開區委常委會議研究教育工作,我親自帶領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深入市二中、中學、職業中專、市一完小石榴灣校區等區直學校和大奎上、崗腳、荷葉坪等邊遠農村學校,調查研究。先後聽取了教育等部門關於職教中心組建,城區擴容規劃,合格學校建設,教育經費籌措等情況彙報。在全面掌握教育工作現狀和困難問題的基礎上,於10月13日組織召開區委常委會,專題研究教育工作,重點明確瞭如何解決學前教育、職業教育、城區學校擴容、合格學校建設、建立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縣、教師隊伍建設和教育經費投入等問題。

各級各部門圍繞決策,政令暢通,聚精會神謀發展,一心一意搞建設。大力開展“學前三年教育先進縣”建設,新建鄉鎮中心幼兒園6所,鄉鎮舉辦中心幼兒園率達87.5%。成立由區長任組長,教育、財政、勞動、發改、科技、移民、扶貧、職中等部門和學校負責人為成員的區職教中心,整合各類職業教育資源,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增強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職教中心規模達3466人,各類培訓2300人,職中被評為全國農村成人教育先進學校,辦學經驗在中南六省中等職業學校校長會上推廣。著力解決城區學校太擠、農村學校太弱問題,大力開展城區學校擴容和農村合格學校建設,統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順利完成了高職東院整體接收,實現了市一完小石榴灣校區按時開學;全面啟動了國小、龍門國小、愛蓮湖學校選址、規劃、報建工作;改造危房5萬餘平方米,建立農村合格學校7所。大力開展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縣建立工作,構建了全區資訊科技教育網路平臺。大力開展教師隊伍建設,強化職業道德提升和業務能力提高,定向培養農村中國小教師25人,組織教師培訓1200人次,公開招聘教師35人,評定市級骨幹教師14人,區級名師2人,名校長1人,被評為省優秀教師1人,全國先進教育工作者1人。實行城區教師赴農村支教制、邊遠山區教師崗位津貼制和向農村教師傾斜績效工資制,有效穩定了農村教師隊伍。

二、科學投入,重點解決教育經費問題

教育是最重要的民生,發展教育事業,經費投入是關鍵。年,我區在推動經濟逆勢增長的同時,堅持保重點、保發展、保民生,重點解決了教育經費投入。一方面,堅持教育投入財政主渠道。年財政一般性預算支出比年財政一般性預算支出增長13.25%,與預算內教育經費支出增長14.26%,提高 1.01個百分點。年生均預算內支出比年生均預算內支出高370元,預算公用經費高57元。堅持教師工資按國家及省定專案和標準金額納入財政預算,按時足額發放,政策性津補貼、年終獎、績效工資、特崗山區津貼等福利待遇由財政全額預算,由工資中心統發,教師社會保險由有關部門與財政直接聯絡,全部得到落實。困難家庭學生扶助金、生活補助、中職學生助學金由財政全額預算,及時撥付,按時發放。年,我區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用於教育事業720萬元,佔總額的67%,城市教育費附加900萬元,地方教育費附加314萬元,專項基建經費280萬元和上級下撥3700萬元全部用於了教育。財政預算安排的教師培訓150萬元、職教專項35萬元、民辦教育10萬元、教育督導12萬元和教育行政部門業務費73萬元,按期全部到位。在確保教育經費財政主渠道投入的同時,千方百計開闢教育經費籌措渠道,加大教育投入。積極爭取湖南金旺實業有限公司捐資100萬元,建好了廖王坪寄宿制學校,郴州車承科技有限公司投入30萬元,改善鄧家塘學校,積極爭取婦聯、共青團、教育基金會、香港燭光基金會等群團組織捐資助學120餘萬元。另一方面,積極化解教育債務,科學管好用好教育經費。成立教育化債領導小組,科學制定化債計劃,剝離“普九”債務2847萬元,償還債務1431.79萬元,核銷1416.09萬元,全面完成化債任務,順利通過省市驗收。

三、科學管理,重點解決教育熱點問題

教育工作事關千家萬戶,教育熱點是最顯著的社會熱點。我區切實創新管理手段,科學管理教育工作,認真落實惠民政策,大力優化教育環境,努力打造人民滿意的教育。認真實施義務教育保障新機制,落實保障經費2007.2萬元,義務教育進入“免費時代”,3.1萬名學生受益。認真做好學生資助工作,發放資助金34.8萬元,資助特困學生318人,確保了學生不因貧困而輟學。創新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和留守兒童寄宿辦法,妥善安置2200餘務工人員子弟和留守兒童就學。積極實施“送溫暖工程”,慰問特困教師246人,發放慰問金4.4萬元。不斷優化公平公正的教育招生考試環境,組織普通大學聯考4041人,成人大學聯考2982人,自學考試989人,安全工作得到了確保,大學聯考差錯率為全省最低。貫徹落實國家促進就業的各項政策,為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提供優質服務,推薦就業2000餘人。切實加強民主法制建設,認真辦理有關教育問題的.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11件,辦結率和群眾滿意率均達100%。發揮教育工會、教代會作用,大力推行政務校務公開,實行“三重一大”集體研究制,自覺接受社會監督。認真開展教育審計工作,完成審計專案21個,審計總金額3833.4萬元,促進增收節支91.7萬元,有效提高了教育經費使用效益。切實規範辦學行為,認真查處亂收費、亂補課、亂辦班,查處家教家養教師2人。積極呼應“兩城”建設,開展“三創”工作進校園、進教材、進課堂,營造“三無一最”育人環境,培養學生在家裡做個好孩子,在學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做個好市民。同時,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大力創設安全文明育人環境。組織財政、建設、防震、教育等部門實施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排查學校120所,鑑定校舍480棟。組織公安、交警、文化、工商、城管、教育等部門,大力開展整治校園周邊環境活動,集中整治校園周邊環境3次。大力開展安全文明校園建立工作,建立市級安全文明學校2所。

我深深體會到,黨政重視教育的程度,決定教育科學發展的速度。年,教育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學前一年和三年教育率分別達100%和94%;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升學率均達100%;國中在校學生年輟學率為0.2%,國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學校比例為90%;升入普高和職高的比例為1:0.7;普高和職高學生年鞏固率分別達97.9%和96.5%。國中、高中畢業合格率分別達88.41%和100%,職高畢業生就業率達99.1%。教育教學特色日益顯現,一批課題研究在省內推廣,教育教學論文獲省級獎198個,教師教學比武獲國家級、省級、市級獎分別有3個、11個和25個,學生的藝、體、美、科學等獲國家級獎23個,省級25個。教育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石,教育興則百業興,教育衰則百業衰。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帶領班子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進一步加強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大力營造尊師重教氛圍,大力改善教書育人環境,大力推進教育科學發展,為全市推進“兩城”建設,爭當湘粵贛省際區域發展“領導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