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運用互動式教學法增強高階英語教學的實效性

才智咖 人氣:2.27W

傳統的高階英語教學的授課模式基本都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負責課堂上每時每刻的活動,學生“可理解的輸入”多,而缺乏“可理解的輸出”,缺少真實地道的語言環境和操練的機會,這是導致目前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低的原因之一,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會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關於運用互動式教學法增強高階英語教學的實效性

一、互動式教學法的內涵

互動式教學法(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又叫做互動教學法或互動合作學習法,這種教學方法起源於 20 世紀 70 年代的美國,是當今越來越被關注和廣泛運用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哈佛大學語言學教授 Wilga M. Rivers 是互動式教學的主要倡導者,她提倡的人際互動觀認為交際是語言教學的目標,而交際的本質在於互動。互動指的是使用語言時注意力指向傳遞或接受的真實資訊。語言學習即接受和表達資訊之間的互動。互動的作用主要體現為:可以增加學生的語言儲存量,在此基礎上使用語言表達真實的語篇意義,而正在建構的意義與大腦中的圖示相互作用,最終提高語言學習者的語言水平。[3]

二、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應用路徑

互動式教學法主張教師應採取以學生為中心,給學生創造更多語言輸出的機會,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主動地掌握語言,並培養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的能力。同時,教師要在保持原有的教學組織形式的基礎上,儘可能多地開展課堂交際活動。在這類活動中,學生起主體作用,是活動的主要參加者,教師則起著組織和指導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更多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自己學到的語言材料,注意在情境中掌握句型結構,把從輸入到輸出的過程縮短,使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得到充分的鍛鍊,從而以量變促質變,提高學生語言應用能力。

以下將以張漢熙主編的《高階英語》(第三版)[4]為例,基於互動式教學法,從語言輸入和語言輸出兩個角度,結合課堂教學的.實踐,從如下幾個方面做出嘗試:

(一)語言輸入階段

1.師生角色的重新定位,為師生互動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個體與環境互動作用的過程中逐漸建構的。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下,藉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因此,課堂上師生需要重新定位。教師應當是學習的促進者和引導者,而學生才是課堂中的主體。教師應藉助任務發揮中介作用,不能一味地講解詞彙、語法、篇章等知識,不考慮學生的感受、經歷、興趣和現實狀況。只有學生自己去感受、認知和建構在他們看來有意義的東西,才能事半功倍。同時,課堂教學不只是師生之間進行資訊交流的過程,更是師生之間進行情感交流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為學生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要讓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下主動去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並獲得自主學習的動力,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2.發揮多媒體優勢,建構多模態因素課堂

在語言輸入階段著重強調可理解性,課堂上教師應給學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性輸入,併為學生設定有助其形成語言輸出的任務,指導學生課後自主學習以獲取更多的語言輸入,為輸出做準備。

(二)語言輸出階段

在語言輸出階段要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互動活動,體現為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學生和學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合作形式。在這個階段要為學生提供相對真實的語言環境,讓學生積極使用剛獲取的語言輸入,加強和鞏固對課文的理解,及時總結從多種材料中攝取的表達方式和思想內容,並調動記憶中的其他知識,提高語言輸出能力,進而實現多種形式的有效互動。

1.引導學生參與文化教學,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人文素質

高階英語不僅是一門工具性學科,更是一門人文學科。《高階英語》課本選材廣泛,包括政治、經濟、社會、語言、文學、教育、哲學等方面的名家作品。這些作品都出自複雜的文化背景下,要想深入理解任何一篇文章都離不開對其背景知識的瞭解。以《高階英語2》第5課“The Sad Young Men”為例,如果學生對美國“迷茫的一代”沒有任何的瞭解,那麼會很難理解課文中所描繪的那些反叛的青年人。教師可以在每一課開篇之前給學生提供幾個和課文相關的背景知識的topic,讓學生課後通過資料查詢和共享製作簡單的PPT, 在下一節課上進行背景知識的展示。在展示中,學生不僅瞭解了大量的人文知識,也提高了自己的口語和交際能力,以及對文獻資料的檢索蒐集能力,為日後進一步求學深造打下基礎。在學生展示之後可以請其他學生稍作回顧和評價。最後由教師進行點評。點評中應多給學生以鼓勵和讚賞,使他們有信心加入到更多的課堂互動活動中。同時,對展示中出現的錯誤也要及時進行指正。

2.以小組討論、辯論等方式實現學生之間的互動

相關研究表明,學生在小組活動中不僅獲得了寬鬆的用目的語進行真實交際的環境,增加了語言輸出的機會,而且通過組內、組間的互動檢驗了學生所學的語言知識,反思了自己語言能力的不足,有利於學生對目的語的運用和學習。

三、結語

認知主義認為,外語學習就是要通過學習者有意識的認知活動,發揮語言習得機制的作用,實現知識到技能的轉化。在師生互動活動中,互動是一個多方位、多層次的雙邊相互作用的綜合系統,其中教師和學生互為主體,是一種在人格意義上相互平等的互動,在此過程中能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雙方的主觀能動性,形成相互對話、相互討論和相互促進的一種教學模式。[5]互動式教學法順應了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對傳統的教學方法,如語篇分析教學法、語法翻譯法等的合理補充。基於輸入和輸出假說,從多條途徑向學生提供大量優化的可理解輸入,通過互動式教學促進語言吸收,為學生創造語言輸出的機會,使語言輸入和輸出達到平衡,以此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和交際能力,改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