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的成長曆程

才智咖 人氣:3.23W

日本放送協會(NHK)電視臺自1963年起每年製作一檔名為“大河劇”的連續劇,一年製作約50集,主要是以歷史人物或是一個時代為主題,目前已有44部作品問世。其內容多有考證,可以當作半部日本史來讀,是瞭解日本歷史的一個渠道。本文通過“大河劇”中幾部有關日本武士的內容,來梳理一下日本武士的成長曆程。

日本武士的成長曆程

1.童年

日本的武士教育和西方騎士教育類似。在長期的戰爭時期和平的時間很少,武士子弟的童年時代很難有機會系統地學習文化,只有德川幕府時期的長期和平使得寺子屋、儒校等教育機構得到充分的發展,他們才有機會靜下心來學習文化,但是德川幕府頒佈的“元和武家法令”、“寬永諸士法令”等,第一條都明確規定“弓馬之事,乃武家之要項”,要求武士子弟要勤於修煉。武士要以勇武為主君盡義務、為自己謀生活,武士存在的歷史長達千餘年,統治日本近700年,其間窮兵黷武之風瀰漫,武士群體最大的生存技能就是格殺本領,需要修煉玩槍弄刀、取人性命的搏殺技能,所以武士子弟的社會化教育與訓練和一般兒童迥然有別,他們從幼年時期就接受武術訓練,練習搏殺技能,從作戰技術、作戰方式到騎術、刀術、劍術、槍術、柔術和以後的炮術等等,大凡軍事鬥爭手段無所不學。

武士子弟中的女孩子的童年一般都過得比較沒有拘束,她們只需要學習基本的禮儀,但是等她們成年之後,身為武家之女同樣要為武家的生存出力。長期的戰爭讓武士們有了互相妥協以達到更大利益的需要,他們通過交換人質和政治聯姻的方法組建起聯盟。著名的日本戰國時期,為了三家的利益和目的,今川義元的軍師太原雪齋穿針引線,在善德寺使得駿河今川義元、甲斐武田信玄及相模北條氏康這三家大名達成了同盟條約,史稱“三國同盟”,又名“甲相駿三國同盟”。不過今川義元死後,今川氏真繼承家督,武田信玄和德川家康同盟聯手攻打併且平分今川家領地,導致“三國同盟”徹底破裂,而信玄在川中島會戰中表現出彩的長子也因為是今川義元的女婿而被禁閉最後自殺。

2.元服

元服是日本古代男子成年開始戴冠的儀式。元服的男子由一位德高望重或者有權有勢的人為他戴上烏帽子,繫上帽帶,並且擬定一個大名。這位執行儀式的人就被稱為“烏帽子親”,他通過為少年男子行元服禮從此就與此男子結為父子之親,不但要關照此男子,還經常把自己名字裡的一個字賜給對方。

大名(大名是日本古時封建制度對領主的稱呼)之子在元服前,其父會指派家臣中德高望重者擔任孩子的指導老師,負責教授文化和武藝,全面指導他成為一名武士,輔佐他長大後成為合格的統治者。信玄的老師板垣是其父信虎手下干將。板垣信方(公元1489―1548年)是侍奉武田家信虎、信玄兩代的重臣,其祖先是甲斐源氏武田祖先武田信義的第三子兼信,其才能得到信虎的高度評價,因此任命其為嫡長子信玄的師傅,負責教導武田信玄。

武士的眾多兒子中只有長子才有資格繼承家業,其他兒子則有義務輔佐兄長。然而面對大名繼承權的巨大誘惑,兄弟相殘之事頻頻發生,武士集團的力量也會因此削弱,因此在繼承人的問題上武士團首領往往會很慎重。首先,體弱多病的不適合做武士的孩子會讓其出家皈依佛門,次子可能會成為人質以鞏固同盟關係。其次,領內豪族的繼承人需要領主的承認,如果豪族一時沒有合格的繼承者,大名就會將自己的兒子過繼過去領其家門,這樣豪族也就成了大名的分家和親信,使得大名與豪族的關係更緊密。

相比之下,家臣之子就要辛苦得多了。接近元服的那幾年,大多數孩子會去家主身邊做小姓或侍衛,一方面起人質作用,一方面磨礪武技、學習戰爭之法,以便繼承家業或是得到額外的封賞。在《利家與鬆――加賀百萬石》中,織田信長身邊的大將前田利家14歲時出仕斯波(其實就是織田)家,成為織田信長的貼身侍童,很受信長的寵愛,後來屢立戰功而成為織田信長手下的大將,最終成為萬人之上的大名。

武家的男童12歲就算成年,要習文學武做個男子漢,一般滿12歲時舉行元服禮,也有的可能稍早或稍晚,如家康10歲就元服了,而家康替井伊萬千代(直政)元服的時候他已經15歲。元服時要取元服名,作為一生使用的`正式名字。絕大多數的武士的元服名都由兩個字構成,鮮有一個字的。例如上杉謙信,元服之前幼名叫虎千代,既沒有姓,也不算正式的名。元服之後,他繼承了家族的姓氏――長尾,又起了一個非正式名――平三郎,還有一個正式名――景虎,合稱為長尾平三景虎。又如織田信長,幼名吉法師,元服之後叫織田三郎信長。元服名會從家中的長輩名字中取一個字並且世代相傳,這個字叫“通字”或“苗字”。取元服名有一個特別的習慣叫“偏諱”,就是從其他長輩或有權勢者那裡討取名字中的一個字來為晚輩命名,這個習慣一開始是盟友之間為了堅定友誼所採用的方式,後來成了人主對其部下的一種賞賜。

3.初陣

元服標誌著男孩子成年,結婚標誌著他擔負起了家庭的責任,而初陣則標誌著他成了一位真正的武士。

在《武田信玄》和《風林火山》中,天文五年(公元1536年)是武田氏嫡長子晴信最為忙碌的一年,因為這一年他迎來了人生的三件大事:第一,進行了元服儀式(成年禮);第二,迎娶了有公卿家庭背景的三條夫人,從而與公卿拉上了關係;第三,迎來了自己的初陣。

少主初陣決定了他一生的功績,也是一個家族能否繼續存在下去、能否興旺發達的檢驗標誌之一。如果少主的初陣十分成功或者少主在初陣中顯露出了成為優秀武將的素質,就會受到家臣的好評,能夠起到維護家族的統治的目的。為了讓兒子一戰成功,大名也多半會選擇一些勝券在握的戰役讓其參與,以提高初陣的成功率。

武田信虎雖然不喜歡嫡長子晴信,但他也沒有必要自毀統治,於是武田晴信面對的初陣就是一座相當不起眼的城――海之口城,晴信的任務則是後備。海之口城位於甲斐國北部的信濃國,信濃國多山,而海之口城正建在山尖上。

天文五年十一月,信虎的8000大軍在連勝之後來到了兵力只有2000的海之口城下,準備攻城。快到冬天了,信虎計劃速戰速決,然後迅速回甲斐過冬。但是他沒有成功,反而久攻不下,信虎不得不下令全軍撤兵。大軍撤退,晴信殿後以防偷襲。如果就此退兵,對於晴信而言他的初陣就是溜達一圈完事了。晴信心有不甘,決定夜襲海之口城。當天晚上,海之口城的將領和士兵正在召開慶功宴,晴信突然率領本部300人夜襲,黑夜中守城兵將根本無法看清武田軍的人數,以為是武田大軍重新殺了回來,守城兵將爭相逃竄,最終晴信以區區300人輕鬆拿下了海之口城。也正是初陣出色的表現,使得武田信玄(武田信玄原名晴信,信玄是法名)在家中的地位更加堅固,為其後來放逐其父信虎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