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錯別字笑話

才智咖 人氣:9.71K

 漢字錯別字笑話一:

漢字錯別字笑話

別字先生的故事 錯別字,害人不淺,人們對它們深惡痛絕。古人用詩來譏諷別字先生,警示人們。

明朝有個愛吃枇杷的知縣,有人巴結奉承他,買了一筐上等的枇杷送去,並且先叫人把帖子呈上。帖子上寫道:“敬奉琵琶一筐,望祈笑納。”知縣看了很是納悶:為什麼要送我一筐琵琶?琵琶又為什麼要用筐裝?當知縣看到筐裡裝的東西時,才恍然大悟,原來是一筐新鮮的枇杷。知縣提筆在那張寫著“琵琶”的帖子上寫了首詩:

枇杷不是此琵琶,

只恨當年識字差。

若使琵琶能結果,

滿城蕭管盡開花。

有個浪蕩公子,不學無術,花了幾千兩銀子買了個縣令來當。一次,他想買補品補身子,便對差人說:“你速去藥店買三錢最好的鹿耳。”差人立即急匆匆來到一家大藥店,對老闆說:“我家老爺吩咐,要三錢鹿耳。”老闆皺著眉頭,尋思良久道:“本店只有鹿茸,無鹿耳。”差人急得哭起來:“小人買不到鹿耳,依老爺的脾氣,定挨五十大板!”老闆見狀,提筆寫了一首打油詩:

只因讀書不用功,

錯把鹿耳當鹿茸。

倘若辦案亦如此,

多少無辜在獄中。

灘滸(虎)緣何讀灘滸(許)

小時候讀書,就有條經驗,凡不認識的字,只要念其邊旁,百分之六七十會念對。如泳、詠、△三字皆念“永”,這叫“瞎字認半邊”。但另有百分之三四十的字,如果按“認半邊”的老經驗去念,就要成為別字先生了。有個諷刺別字先生的故事:“某人(別字先生)在看一本書看得很入迷,友人問他:在看什麼書?答曰:《水滸(許)》。友人不解,再問書中寫些什麼人物?答曰:有一李逵(達),搿二斧(爹),有萬夫不當之勇(男);友人才知某人看的是《水滸》。”這個笑話是編出來諷刺那些“別字先生”的,未勉有點出格,因為把滸讀成“許”,逵讀人“達”,完全可能,把斧讀成“爹”,勇讀成“男”就不大可能了。

但是,在某些特定條件下,讀某字的原音反而錯了,“認半邊”反而對了。例如灘滸島這個地名,就應讀作灘滸(許),而不能讀成灘滸(虎)。

據說,把灘滸讀作灘“許”,還是清康熙皇帝造成的。相傳,康熙帝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南巡時,對海島開發十分關注,指名要時任定海鎮總兵黃大來前去護駕,多次親自向黃大來詢問舟山的情況,黃向康熙奏呈普陀山寺廟失修的情況後,康熙賜金千兩,命修復普陀山前後兩大寺。

黃大來還攜一部舊的志書,按照志書中的插圖介紹海山的地理環境,康熙聽得津津有味,要過圖邊看邊念:“舟山、岱山、魚山、洋山……灘滸(許)”。黃大來和在場的大臣都知道康熙讀別字——把灘滸讀成灘“許”了。但因皇帝的口是金口,皇帝開了金口,錯的也對了,所以,不但沒人出來糾正,反而也跟著康熙把灘滸讀成灘“許”,並傳令灘滸島附近居民,今後,灘滸只准念灘“許”。所以當地居民一直照念。直到本世紀60年代,筆者去灘滸島參觀發展漁業生產情況時,島上居民還是叫自己的島嶼為灘“許”。

別字先生自辯

從前有個教書先生,常念別字,誤人子弟,被人告到縣官那裡。縣官傳他到堂審問。

“你教書常念別字,是嗎?”

“不,不,絕無此事,純屬子虛鳥有。”

“什麼?鳥有?你把烏念成鳥字,當堂出錯,你認打還是認罰?”

先生怕捱打,戰戰兢兢地說:“認罰!”

縣官提筆批下:“罰雞三隻,兔兩隻。”

先生回家提了一隻雞來。

縣官一看,責問道:“怎麼就送一隻雞?”先生回答說:“大人你不是寫‘雞三隻,免兩隻’嗎?”

縣官被弄得啼笑皆非,只好喝令退堂。

《民間笑話大觀》

買千口豬

從前,有個縣官寫字很潦草。這天他要請客,便寫了一張字條叫差役買豬舌。誰知“舌”字寫得太長,分得太開,差役誤以為叫他買豬“千口”。這可忙壞了那位差役,跑遍了城裡,又到四鄉去購買,

好容易買到五百口豬。他一想交不了差,便向老爺求情,希望少買五百口。

縣官生氣地說:“我叫你買豬舌,準叫你買豬千口呢?”

差役聽了,應聲道:“還好還好!不過以後請老爺注意,若要買肉,千萬寫得短些,不要寫成買‘內人’。”

有關錯別字的笑話分類

一、諧音式

相傳李鴻章有個遠房親戚趕考,呆坐半天也做不出答卷。於是便想走後門中榜,就在試卷上寫道:“我是中堂大人李鴻章的親妻(戚)!”主考官看後又好氣又好笑,提筆批道:“既是中堂親妻,我定不敢娶(取)!”

二、對聯式

清代一次科舉考試,有個考生因不懂《書·秦誓》中“昧昧(想念深切)我思之婦”一句的意思,將其寫成了“妹妹我思之”。主考官開始不明其意,繼而啞然失笑,揮筆批道:“哥哥你錯矣!”兩者恰好構成工整的對仗。

三、曲解式

某店主在招牌上把“月餅”寫成“曰餅”,有人說:“‘曰’字是個白字。”店主不屑一顧:“說得倒好,‘白’字還有一撇呢!”

某老闆的商品介紹上把“零售”寫成“另售”,有人糾正道:“‘另’字寫成別字了。”老闆反脣相譏:“你弄清楚,‘別’字還有一立刀呢!”

某商人做廣告時,把“錫紙”寫成“昔紙”。有人指出:“‘昔’字是個錯字。”商人嗤之以鼻:“哼,‘錯’字還有金字旁呢!”

四、打油詩式

說古時候有一個土財主,喜歡讀書人,給自己的千金小姐找了一個讀書郎併入贅。結婚後財主送女婿在外地繼續求學。讀書郎愛讀書不假,只是寫字潦草,還有錯別字。有一天,在外寒窗苦讀的書生非常思念家鄉,此時正是杏子熟落的季節,他平時很愛吃杏,於是提筆給岳父寫了一封家書,讓岳父買一些杏寄來。

老漢看到信,琢磨了半天也沒明白,因為女婿把杏寫成了“否”。老漢猜字行動,買了一筐小黃杏給女婿寄去了。於是有詩云:

賢婿來信要買“否”

急得老漢滿街走

買了一筐小黃杏

不知是“否”不是“否”

漢字錯別字笑話二:

1、學生的作文裡寫道:“我正走在路上,突然路面出現了一堆牛糞,我大吃一斤(驚)。”老師閱後批道:“海量,海量。”

2、學生的作文裡寫道:“我的媽媽是一個30多歲的中年婦女。”老師在“中年”兩字下面批道:“多餘的。”後讓學生重抄。學生重抄後此句成了:“我的媽媽是一個30多歲的多餘的`中年婦女。”

胡主任總是寫錯字,唸錯音,笑話百出,卻從不虛心學習。

一次,單位開表彰大會,他把馮建國讀成馬建國,引起鬨堂大笑,他

估計又是念錯了什麼。

祕書提醒道:“還有兩點呢!”

胡主任想糾正一下,又怕失面手,便板起面孔說:“大家不要笑了,少

兩點也沒什麼關係嘛!都是革命同志,何必在乎這一點兩點的?”

老師放學前給學生講話:明天教委來校檢查,明天一定要穿校服,記住,有事一定要寫假條。

小明同學平時不好好學習,總寫大白字。這天他有事真的不能上學了,於是寫了一假條,讓同學捎給老師,老師一看,嚇壞了,但見假條全文如下:“老師您好!我上午上我爸單位給他送終,下午一定穿孝服上學”。還上什麼學啊,人家裡出了這麼大的事兒,老師連忙代上幾個班幹部來到他家,以示關懷,附代哀思。到他家一看,啥事沒有,後來得知都是假條若的禍。看官必曉得,送終和送鍾;不可亂用;孝服和校服,豈能等同?!!

一個女的報火警。電話裡急促的說:“救火,救火!” “在哪兒?”消防隊員問。 “在我家!”“我是說失火的地點在哪兒?”消防隊員又問。 “在廚房!” “我知道, 可是我們怎麼走能到你們家?”消防隊員著急得問。“天啊,你們不是有救火車嘛!”

一個男孩不想上學,就讓他的寫字好的同學代替家長在假條上簽字。男同學簽好了自己的名字後遞給他。不想上學的男孩說:“你替我直接把假條交給老師吧。”第二天他去上學,老師問:“你的假條誰給你錢的字?” “老師,是我爸爸籤的!”。 老師把替他交假條的同學叫起來,“你是想告訴我他是你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