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怎麼面對職場競爭?

才智咖 人氣:1.67W

什麼是職場競爭?為什麼會有職場競爭?我們該怎麼面對職場競爭?

我們該怎麼面對職場競爭?

以下這篇好文將告訴你一些對生活有幫助的道理。

一、鯰魚效應:競爭有利於更好地生存

“鯰魚效應”是指:人們在受到外界的巨大壓力時,精神會處在高度緊張、亢奮的狀態中,這能夠激發內在的無限潛能,迸發出超常的能量。

鯰魚效應源自於挪威人吃沙丁魚的習慣。

挪威人在飲食上有個習慣,喜歡吃鮮活的沙丁魚,因此,市面上活沙丁魚的價格要比死沙丁魚高出幾倍。由於沙丁魚是一種不宜活的魚類,儘管魚販們想方設法地想讓沙丁魚活著,但大部分沙丁魚還是會在中途窒息死亡。

可是有一個船長找到了一個合適的方法,他在裝滿沙丁魚的魚槽裡,放進一條以沙丁魚為主要食物的鯰魚,這些沙丁魚見到鯰魚後十分緊張,在魚槽裡面不停地左衝右突,四處躲避,加速遊動,而這正是沙丁魚能夠存活的祕密。

在職場上,誰是對你有影響力的人?你會猜到很多人,但是卻容易忽視自己的競爭對手。其實,對手無處不在,無論他來自公司外,還是公司內,你總會遇和你存在競爭的人。不過,不必對“對手”這個詞感到緊張,設想一下,在百米賽場上,你是否能跑出好成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和什麼人一起站在起跑線上。

一個人沒有追求和奮鬥目標,就不可能發現競爭對手的存在。發現對手往往是成功的開始,這意味著你有了一顆進取心。有了進取心,才能想著把工作做好,才能有向競爭對手學習的願望和動力。

正視你的對手,學習他並超越他,你會發現,他的出現是你的福音。

二、青蛙法則:職場競爭時刻都在發生

“青蛙法則”就是說先把一隻青蛙放在一個盛滿涼水的容器裡,然後慢慢地給這個容器加熱,控制在每兩天升溫一度的狀態。那麼,即使有一天當水溫升到了90℃,即使這時的青蛙已經幾乎被煮熟了,它都不會主動從這個容器中跳出來。但是如果將一隻青蛙突然扔進熱水中,青蛙會馬上一躍而起,逃離危險。青蛙對眼前的危險看得一清二楚,但對於還沒有到來的危機卻置之不理。

未雨綢繆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真正能做到的卻不多。人類天生有一種惰性,不到迫不得已就不會去改變現行的各種還過得去的做法,當這種做法還能夠讓人得到很大的滿足時尤其如此。

但是,如果一個管理者、一個部門、一個單位失去了必要的刺激,處在一種安逸的工作氛圍中而不自覺,那麼,就會失去工作活力,等危機真正到來時,就來不及了。

青蛙法則告訴我們的,也正是如此。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時代,無論企業還是個人,生存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競爭。

只有時刻不忘競爭,才能專注於工作,提高效率,才能脫穎而出,成為令人羨慕的佼佼者。

三、馬蠅效應:直面晉升競爭,它將激發你的潛能

“馬蠅效應”是指再懶惰的.馬,只要身上有馬蠅叮咬,它也會精神抖擻,飛快奔跑。

馬蠅效應來源於林肯小時候的一段經歷。

林肯少年時和他的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一個農場裡犁玉米地,林肯吆馬,他兄弟扶犁。而那匹馬很懶,慢慢騰騰,走走停停。可是有一段時間馬走得飛快。林肯感到奇怪,到了地頭,他發現有一隻很大的馬蠅叮在馬身上,他就把馬蠅打落了。看到馬蠅被打落了,他兄弟就抱怨說:“哎呀,你為什麼要打掉它,正是那傢伙使馬跑起來的!”

沒有馬蠅叮咬,馬慢慢騰騰,走走停停;有馬蠅叮咬,馬不敢怠慢,跑得飛快。這就是馬蠅效應。

馬蠅效應給我們的啟示是,一個卓越的對手,遠比一個平庸的朋友帶給你的幫助更大。

那麼,面臨高手帶給你的巨大壓力,該如何應對呢?

1. 鼓足勇氣,奮起迎戰

2.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

3. 反省自己的不足

4. 妥善處理與競爭對手的關係

四、競爭優勢效應:與對手共贏

在現實社會中,人人都希望自己比別人強,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是弱者。當涉及到自身的利益時,人們必然會奮力爭取,就算兩敗俱傷也在所不惜;即便是在雙方擁有共同的利益時,人們也往往因為優先權而競爭,而非選擇有利於雙方的“雙贏合作”。心理學家稱這種現象為“競爭優勢效應”。

有一個實驗也許更能形象地說明競爭優勢效應。

心理學家把參加實驗的學生分成很多組,每一組是兩個人,他們彼此都是在獨立的空間,是分開的,不能進行商量。心理學家讓他們每個人寫下自己想要得到的錢數,如果他們兩個人寫下的錢數加起來恰好是100或者小於100,那麼,他們就能得到這些錢。如果他們兩個人的錢數相加大於100,比如說是140元,那麼,他們每個人都必須付出70元給心理學家。結果會怎麼樣呢?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得付錢給心理學家,因為沒有一組的學生寫下的錢數之和小於100。

心理學家指出,因為缺乏溝通,讓人們在有共同利益的情況下,依舊會選擇競爭。不過,要是雙方事先已經商討過利益分配問題,達成了共識,雙贏合作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在該實驗中,倘若允許參與實驗的兩個人互相商量的話,那麼結果是不言自明的。雙方的利益發生衝突會導致人們選擇競爭。

任何一個人,要想實現自身價值,就必須與周圍的人友好相處,精誠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在競爭中共同發展。

這就是當今時代所推崇的“雙贏”,某種意義上來說,只有“雙贏”才是真正的贏。

五、共生效應:善待自己的“共生體”

自然界存在這樣一種現象:當一株植物單獨生長時,會顯得矮小又單調,而與眾多同類植物一起生長時,則根深葉茂。人們把植物之間的這種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現象稱為“共生效應”。

對於我們職場中的人士來說,我們的“共生體”就是我們的同事。我們生活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工作。一天24個小時,除去吃飯睡覺的時間,你有一大半的時間是在和同事相處,同事成了你生活中僅次於家人的親密接觸者。

但如果和同事的關係相處不好,那你一天鬱悶的時間肯定會比愉快的時間長,生活將變得沉重無比。所以,在職場中,我們要善待自己的“共生體”,也就是要善待自己的同事。

許多職場中人都感嘆和同事的關係不和睦,這似乎也成為現代職場的通病。人們總是認為,“職場如戰場”,同事就是競爭對手,跟同事做朋友,只能是給自己埋下一顆定時炸彈,因為他了解你的缺點,甚至還握有你的“把柄”。同事真的不能做朋友嗎?

戴維和傑克原本是一對很要好的朋友,從同一所大學畢業,又同在一個公司、同一個科室工作。戴維思維嚴謹、觀點縝密;而傑克觀念前衛、思想敏銳,兩人的工作互補性很強,被公司譽為“黃金搭檔”。但是有一陣子,他們兩人突然變得深沉了,上班也不在一起研究問題,各人在自己的電腦上工作,相互好像不認識一樣。這一異常現象被部門經理髮覺了,把他們倆叫到一起盤問,兩個人都說沒有發生什麼。後來細心的部門經理髮現戴維疑心傑克在同事面前說過自己的失敗經歷,所以不願答理傑克,而被誤會的傑克卻以為戴維把他當成了競爭對手。於是,經理分別找他們再次談心,挑明他們之間的矛盾根源,解釋了其中的誤會。經過經理的開導,他們也進行了一次肺腑之言的溝通,他們都覺得自己誤會了對方,並做了一次自我反省。工作是不可以帶著私人情緒的,因為夾雜私人情緒就會因為在工作中互不支援,導致兩敗俱傷,影響自己在公司的前途。最終,兩個人消除了隔閡,依然是工作中的摯友,攜手並進,共同發展。

其實,要和同事處理好關係並不困難。同事也是人,是有情感的,只要用以真心換真心的方式與之相處,是能夠成為朋友的。

當然,同事朋友畢竟是特定環境下的朋友,與普通意義上的朋友有所不同。跟普通朋友相比,同事朋友之間往往存在既合作又競爭的關係,很多時候還會出現利益衝突。

只要你多和同事溝通,會和同事溝通,很多問題將不復存在。善待同事,就是善待自己,這將非常有利於我們工作的開展。

TAGS:競爭 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