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聯播》心得體會

才智咖 人氣:2.3W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聞聯播》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聞聯播》心得體會

《新聞聯播》心得體會1

每天七點前,我就早早坐好,表情肅穆地等待片頭曲響起。當新聞聯播那正經莊嚴的兩位播音員出現在螢幕上,我的心就興奮得嘣嘣直跳。到了主要內容介紹完,正式播出節目了,我更加激動得不能自已——只有看自己最心愛的節目才會有這樣的反應啊!新聞聯播畫面優美,不但清晰,而且是彩色;新聞聯播資訊量大,我們一生都見不到的副以上級別領導,裡面都天天有;新聞聯播編排合理,鼓勁的訊息多,看了之後我腰不酸了腿也不疼了,渾身都是幹勁;新聞聯播輿論導向正確,從沒有因犯政治錯誤而停播;新聞聯播播出準時,每天都是19點整開始,我還可以拿它對錶……這樣好的節目,叫我怎能不喜歡!

看新聞聯播是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天不看我吃不香,兩天不看我睡不著,三天不看我就沒法活。有一次我參加一個活動,結束時已19點了,可我還在路上,想到可能看不到新聞聯播了,我心如刀絞,流下了傷心的眼淚。還有一次,19點整我在商場大廳筆直地站立在電視機前,抱著小堂弟如飢似渴地看新聞聯播,可嘈雜聲太大,非常影響我收看的效果和心情,於是我就唆使小堂弟就地大小便,終於周圍的人都走了,我雖然身上也糊上了他的屎尿,但我心裡很高興,因為這樣電視機旁就只有我一個了,心愛的新聞聯播就屬於我了。

我認為象我一樣喜歡新聞聯播的人多極了,暫時不喜歡它的極少數文化層次比較低的人,也會慢慢喜歡起來的;畢竟,人是不斷進步的。

《新聞聯播》心得體會2

吃好晚飯,我開啟電視機,電視里正在放新聞聯播,我頓時乏味無比,我剛要換臺,有一則新聞吸引了我。新聞內容:在地鐵站附近有2為年輕男子,他們頭上戴著灰色頭盔,手裡拿著木棍,看到有一個在人在地鐵旁走,這兩位年輕男子坐過去就打。過了幾天,又有一個人去那裡,結果又被打了一頓,事後,有人就報警了,警察趕到後,兩名男子被帶到了警局。看到這裡,我就想對這兩位男子說:“現在是法治社會,不能用武力來解決問題,改過還來得及。”後面一則也吸引了我,是講一個人不小心掉進了河裡,差點被水沖走,千鈞一髮時是一個年輕男子救了他。他對年輕男子感激不盡。這是個見義勇為的故事,我很受啟發,如我遇到這種事的話,我也一定會奮不顧身地幫助他人!

我真覺得新聞聯播比動畫片好看的多,因為,新聞是真實的,動畫片是虛構的,你們說呢?

《新聞聯播》心得體會3

今天晚上,老師讓我們看新聞聯播。7:00到了,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看新聞聯播。其中有一段新聞深深打動了我,就是武漢大學的一個大姐姐,她為了照顧病重的父親,在校勤工儉學,用堅強戰勝了一切困難。

看到這些,讓我深有感觸,我們現在都過著飯來張口的日子,在爸爸媽媽的呵護中成長,不知道什麼是困難。從今後,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在學習中遇到一點困難,就找爸爸媽媽,我也要慢慢學會克服困難,好好學習!

記得上國小的時候老師留了個家庭作業,是要求每天晚上看新聞聯播,然後寫觀後感。自從那以後,我開始養成每天看新聞的習慣。一晃看了20多年了,開場音樂都換了!如今我終於看懂了,下面用歸納的方式詮釋一下:

首先,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的性質是國家的政治宣傳工具之一,是為了無產階級政權服務滴。甚至有些時候失去了社會新聞透明度的實際意義!

其次,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把有限的30分鐘時間分成三個固定的十分鐘專欄,第一個十分鐘專欄是國家領導人今天都很忙(今日接見了誰誰,今日開了什麼會議,今日又幹了什麼大事等等)。第二個十分鐘專欄是我們國家人民過的很幸福(哪個城市組織了什麼活動,哪裡出現了好人好事,哪裡又取得了良好的開局等等)。第三個十分鐘專欄是外國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的痛苦中(哪個國家出現了戰爭,哪個國家出現了重大自然災害,哪個國家出現了罷工,槍擊、爆炸等重大犯罪事件等等!)

我一直堅信新聞輿論導向的重要作用,也承認新聞記者工作的艱辛。但是除了換開場音樂,最好在節目的整體制作上有所創新。有些時候對真正社會熱點問題避而不談,這一點不如一些地方臺的新聞欄目看著解渴啊!

《新聞聯播》心得體會4

20xx年3月14日晚7點整,隨著熟悉的旋律奏響,我如約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新聞聯播》。隨著主持人那低沉聲調中播報了廣西都安高中好校長莫振高病逝的訊息時,我在心裡想著:是怎樣的校長病逝的資訊會上《新聞聯播》呢?我馬上上網一搜,顯現在網路媒體上都是關於莫振高病逝的資訊,通過瀏覽知道,莫振高是瑤山裡教育事業的傳奇故事。

近40年的教師生涯,他曾拒絕過到縣委縣政府任職、放棄過調動到廣州等沿海發達地區的機會,留在了瑤山當一名貧困學子的“點燈人”。在“莫振高”們的栽培努力下,都安的學生不負眾望。從1993年以來,都安高中升學率逐年上升,20xx年升學率達到93。75%。學校連續20多年有學生考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名牌高校。

“近代學者夏丏尊說過這麼一句話: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的教育,猶如沒有水的池塘。而我要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一個孩子只是學校的幾千分之一,卻是每一個家庭的100%!”“幫一個貧困生,就是幫一個家庭!”莫振高說,35年來,莫振高用自己微薄的工資,先後資助300名學生上完了高中、大學。他熱愛自己的事業,熱愛瑤山這片生他養他的熱土。為了更多的瑤族同胞走出山門,他願意默默奉獻到永遠。

“好校長走了”卻留給我們深深的教育真諦——愛,對學生無私的愛!

一、愛是尊重

愛不是憐憫,愛不是施捨,愛不是併吞,愛是對生命的熱愛,是試圖用一個人的生命感去喚起另一個人對生命的熱愛、激發生命的活力,所以,愛是尊重。只有尊重才會使孩子感到愛的關懷,如果沒有尊重,那愛也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愛,因為愛本身就是對生命的尊重。在教育時,如果孩子盡了最大努力而事與願違或是不小心造成錯誤時,教師真誠的讚美和溫和的話語可以極大地彌補他的自尊心,使他感受到愛的力量。尊重是愛的鍥機。當母親抱起啼哭不止的嬰兒,哭聲便會嘎然而止,這是他潛意識中希望得到母親的關愛。學生也一樣,他們也希望得到老師的尊重。

二、愛是信任

愛是教師與孩子之間的一種信任。教師信任孩子,相信他有戰勝困難的勇氣,相信他有改正缺點,認識錯誤的需求,相信孩子有積極上進的願望和決心。相信能用愛感化迷途的羔羊,沒有信任,愛的關心將是無力的、蒼白的,而孩子也只有建立了對教師的信任,愛才能被接受。信任是愛的橋樑。

三、愛是關心

關心是愛的切入口,就是了解對方的需要,關懷對方的疾苦,並努力去幫助他,如:父母照料孩子的飲食起居,教師的傳道授業,社會捐資貧苦地區??所有的這些都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主動的關心。我們對孩子的愛的關心是細膩的、無微不至的,既關心孩子的物質,又關心孩子的精神,當孩子覺得自己被人注意、重視,而不是被忽略遺忘時,就會產生喜愛之感,樂意接受愛。所以關心是愛的體現。

四、愛是寬容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有了寬容,才能夠等待;有了寬容,才能去喚醒;有了寬容,才會有教育。

五、愛是要求

愛本身體現出對孩子的要求,真正的愛不是無原財的遷就與無度的嬌寵,而是伴隨著合理的要求,孩子可以從這些要求中感受到被信任、被期待。教師相信一個撒謊的孩子之所以撒謊是有原因的,也相信他可以改正這就是教師對孩子的要求,而孩子根據這些要求克服、自身的缺點,不僅接受了愛,而且把愛變成了動力。合理要求是愛的保證。

六、愛是奉獻

愛之所以偉大在於愛必須首先想到別人:利人必先克己,達己必先達人。愛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高尚的行動,它是無私、無條件的、不求回報的奉獻,如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是無私的奉獻,教師對學生的培育是無私的奉獻。只有當愛付諸於行動時,才能真正體會愛的快樂,愛的幸福。無私奉獻是愛的實質。

愛是一種信任,愛是一種尊重,愛是一種鞭策,愛是一種激情,愛更是一種能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教師應當有愛的情感、愛的行為,更要有愛的藝術。

讓我們的愛充滿教育心智,讓教育之愛閃耀智慧的光芒!

《新聞聯播》心得體會5

春節前一夜晚上,爸爸媽媽和我一起在看新聞聯播,突然看到一個鏡頭,溫爺爺到了江西一重災區,在和鄉親們一起吃飯,還親切地問候與關心著這裡的人,不僅是他們,雖然隔著個電視螢幕,我們全家也一起感受到了這份溫暖,如今的中國,也正是因為國家的關心,黨和政府瞭解民生,執政為民才有了那麼快的發展速度,奔向了小康生活,看著新聞上中國外交事業的成功,經濟建設、法制建設、道德建設取得如此的成功,看著中國一點一點的崛起,我的心裡不禁為祖國而感自豪。

中國的成就離不開人們的'努力,看著人人都為著祖國而努力奮鬥著,我不禁感到慚愧,整個寒假,我都是玩電腦看電視到晚上十二點多,早上十一點多才起來,每天昏昏沉沉的度過一天又一天,真是浪費了大好時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也要為自己的人生多奮鬥奮鬥,不能浪費了寶貴的時間,俗話說得好: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於是我便下決心,今後一定要努力學習,培養創新精神與終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從現在起中華之崛起而奮鬥。

《新聞聯播》心得體會6

今天晚上,老師讓我們看新聞聯播。

7:00到了,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看新聞聯播。

其中有一段新聞深深打動了我,就是武漢大學的一個大姐姐,她為了照顧病重的父親,在校勤工儉學,用堅強戰勝了一切困難。

看到這些,讓我深有感觸,我們現在都過著飯來張口的日子,在爸爸媽媽的呵護中成長,不知道什麼是困難。

從今後,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在學習中遇到一點困難,就找爸爸媽媽,我也要慢慢學會克服困難,好好學習!

記得上國小的時候老師留了個家庭作業,是要求每天晚上看新聞聯播,然後寫觀後感。

自從那以後,我開始養成每天看新聞的習慣。

一晃看了20多年了,開場音樂都換了!如今我終於看懂了,下面用歸納的方式詮釋一下:

首先,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的性質是國家的政治宣傳工具之一,是為了無產階級政權服務滴。

甚至有些時候失去了社會新聞透明度的實際意義!

其次,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把有限的30分鐘時間分成三個固定的十分鐘專欄,第一個十分鐘專欄是國家的領導人今天都很忙(今日接見了誰誰,今日開了什麼會議,今日又幹了什麼大事等等)。

第二個十分鐘專欄是我們國家人民過的很幸福(哪個城市組織了什麼活動,哪裡出現了好人好事,哪裡又取得了良好的開局等等)。

第三個十分鐘專欄是外國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的痛苦中(哪個國家出現了戰爭,哪個國家出現了重大自然災害,哪個國家出現了罷工,槍擊、爆炸等重大犯罪事件等等!)

我一直堅信新聞輿—論導向的重要作用,也承認新聞記者工作的艱辛。

但是除了換開場音樂,最好在節目的整體制作上有所創新。

有些時候對真正社會熱點問題避而不談,這一點不如一些地方臺的新聞欄目看著解渴啊!

《新聞聯播》心得體會7

記得詩人臧克家在紀念魯迅先生時寫道:'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今天,我想說的是,有的人,雖然眼睛雪亮,但他的內心卻充滿陰暗;有的人,雖然眼裡是一片黑暗,但他的內心卻光明無限。貴陽市白雲三中的女教師劉芳,就是這樣一個內心充滿無限光明的盲人教師。雖然,因為眼病的原因,劉芳老師在生活中從此與光明無緣,但她卻用無私的愛、用她一顆熱誠的心照亮了身邊無數的人。她,劉芳老師,就是人們迷茫旅途中的一盞明燈。

近幾日來,各大媒體、電視新聞等都在不斷播報關於盲人女教師劉芳老師的感人事蹟。看了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新聞聯播》裡那短短3分多鐘的視訊之後,我又上網搜尋了關於劉芳老師的相關新聞報道,對劉老師的事蹟瞭解得更加清楚了。毫不掩飾地說,我是流著淚讀完了每一篇報道,內心所受之震撼,無以言表。

有人說,劉芳老師是'中國大山裡的海倫。凱勒',而我想說,劉芳老師是當代教師的一座豐碑,是我們迷途中的一盞明燈。

在這個物慾橫流,一切都向'錢'看的時代,教師隊伍中的不少意志薄弱者,已經漸漸被腐蝕,迷失了方向。他們不甘心,也不安心於自己的工作,在外謀'第二'、乃至'第三產業';工作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對待工作的倦怠情緒日益顯現;上班時間聊QQ,刷微信,炒股,玩基金,打遊戲,網購??更有甚者,利用職務之便,收取學生、家長的'好處',示意學生課後找自己'補課'等等。而且,有的老師,未到退休年齡,只想做生意更方便,以身體的一點小小不適,就申請病退;或者直接通關係,走後門,找醫院出具假證明,就為了提早一點退休??諸如此類,在教師這個龐大的隊伍中,並不少見。他們被利慾矇蔽了雙眼,作為教師,他們的心理是陰暗的。

劉芳老師的事蹟,無疑為我們點亮了迷途中的一盞燈。雖然劉老師眼睛看不見,但她從沒有放棄過自己所熱愛的教育事業。她付出了超過常人無數倍的努力,堅守在自己熱愛的三尺講臺上,為孩子們帶來知識。同時,她用愛傾聽,給孩子以心靈的啟迪,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我特別欣賞劉芳老師的一句話:生活不能改變的話,就改變生活的態度。含著淚讀完劉芳老師一個個感人的事例之後,用她同事說的一句話來作為今天的學習小結,'她都認真地活,我們有什麼理由隨便過?'是的,我們有什麼理由隨便過?有什麼理由混光陰呢?也許,有老師還在為教師這一點微薄的收入抱怨著,但國家越來越重視教育,特別是農村教育的發展;更何況,既然選擇了教師,就要甘於奉獻,淡泊名利,就不應該衝著'錢'而來。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在劉芳老師這盞明燈的指引下,我想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堅定自己的教育理想,愛崗敬業,踏實做好一名教師的本分。我們要以身為教師為榮,而不是為教師抹黑。

《新聞聯播》心得體會8

八月三號,晚飯後,我坐在沙發上,觀看新聞聯播節目。第一個節目內容是:《內蒙古:品牌領著牛羊跑》這介紹的是一種有機奶,它比普通的奶價高百分之七十。但它的營養價值十分高,因此對奶牛的養殖環境特別高。然而奶源創造需要企業、奶農、政府的共同努力。這就讓我想到了一直提到的只有要文化、有知識,通過共同努力共建和諧,就能達到這個目標,它更需要社會來自各方面的支援。才能產出這種高品質的牛奶,以供給全社會的需求。

第二個節目:現在有許多人都為自己以後的養老金著急,瞧!劉老太把所有的養老金都取了出來,只有20xx元,這下她可著急了,今後的生活就沒有了保障。但聽政府部門說,只要退回養老金,再一次性交滿十年的養老金,大約兩萬多元,以後每個月就能領取一定數額的養老金了,劉老太為自己今後的生活有了著落而感到高興,她感謝社會、感謝政府,這不是我們一直以來提倡的共建和諧社會嗎?

共建和諧要從小事做起,廣告上,有一個老奶奶上了一輛公交車,可是車上沒有座位了,老奶奶只好站著,有一個阿姨對旁邊的叔叔說:“你讓座吧!”可是那叔叔回答:“還是你讓吧!”最後他們誰也沒肯讓。這時,一位大伯站了起來,給老奶奶讓了座位,老奶奶充滿感激地對大伯說:“謝謝”。而那兩個叔叔阿姨羞愧地低下了頭。

這個世界上,善良的人很多,他們都助人為樂,常常關心著身邊的人,我們也要為“共建和諧社”作出努力,在學校和家庭中汲取知識,讓這個社會到處充滿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