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祝福》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才智咖 人氣:1.22W

在平日裡,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祝福》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祝福》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讀《祝福》心得體會1

話說祝福這篇作品寫的是一為農村婦女——祥林嫂。

她一生艱辛坎坷,早年嫁給比她小十歲的丈夫,有婆婆和一個小叔子,家中以打柴為生。

某年,丈夫不幸去世,祥林嫂孤身一人來到魯鎮,後來經過衛老婆子的介紹在魯四老爺的家中作女工。祥林嫂是一個寡婦,但模樣端莊,身體又強壯,試工期內她幹活勤快有力,很快就成為了魯四老爺家中正式的女工。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但是祥林嫂的做工卻絲毫沒有懈怠,到年底,籌備福禮,全是一人擔當。

然而好景不長。新年剛過不久,祥林嫂的婆婆突然來到了魯鎮,並強行將她帶了回去。哪知道祥林嫂的婆婆竟然為了給小叔子籌辦結婚的彩禮將祥林嫂強行嫁到了裡山。在眾人的迫使下,祥林嫂又嫁給了第二個丈夫。年底就生下了兒子阿毛。一家人的生活倒也平靜了一段時間。

誰知兩年後厄運又一次降臨在祥林嫂的身上:先是丈夫死於風寒,接著她的兒子又慘死狼口。生活的重創徹底擊垮了祥林嫂。為維持生計,祥林嫂又一次來到了魯鎮,重新在魯四老爺家做工。但是這一次祥林嫂不但沒有先前的靈活,記性也壞了許多,臉上死屍似的沒有一絲笑容。她逢人便講起兒子的死和自己的悲慘遭遇,漸漸的被鄉里人所厭惡。魯四老爺以為祥林嫂的作風敗壞了風俗,於是從此祭祀時便不再讓她插手。

這對祥林嫂來說猶如一記重錘,精神越發的不濟了。後來,祥林嫂聽信了柳媽迷信的說道,去廟裡捐了門檻,試圖要洗刷自己身上的罪孽。然而一切努力都是枉然,祥林嫂的境遇每況愈下,終於被逐出了魯家,直至後來淪落到街頭,成了乞祝福讀後感1000字丐。某年的冬天,就在家家戶戶都忙著“祝福”的時候,祥林嫂在窮苦中奪去了生命……

老實說概括祝福這篇還真不容易。下面我們開始品品: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人情社會,然而在魯鎮卻全然體現不出;在魯鎮人( 包括祥林嫂的同路人) 看來,祥林嫂最大的罪過是她是一個“回頭人”,儘管她為反抗“回頭”而付出了血的代價。如果說她第一次來魯鎮,大家還允許她“做穩奴隸”的話,那麼她第二次來魯鎮,她是“想做奴隸而不得了”。

她第二次到魯鎮後,魯鎮人先是“音調和先前不同”,“笑容總是冷冷的”,可是當她的“狼吃阿毛”的故事傳開去,魯鎮人卻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和興趣,男人們,女人們,甚至連不大出門的“老女人”也“特意尋來”,在陪出早巳“停在眼角上的眼淚”之後,“才滿足的去了”,但好景不長,她的悲慘的故事成了魯鎮人的“渣滓”,她又一次地落人了“又冷又尖”的冰窟裡。

可是,“自從和柳媽談了天”後,魯鎮人又發現了新趣味,這一次專在“她額上的傷疤”了。二次來魯鎮的祥林嫂,因再嫁的原因,成了魯鎮人的口香糖,當“狼吃阿毛”這一片被魯鎮人“咀嚼賞鑑了許多天”無味道之後,就被“呸”的一口吐在地上,踩在腳下了,然後換上“額上的傷疤”這一片,重新“咀嚼”與“賞鑑” 。

描述魯迅筆下“魯鎮人”的這種陰暗、殘酷的心態。給它一個確切的名稱——“看戲心態”。

這種心態的實質可以這樣理解: 看者想在他平淡而平庸的生活中,從被看者的身上尋找一些刺激,想在他自己乏味的生活中增添一些樂子,這一切的快樂都是構建在被看者的痛苦之上的。說白了他們想 尋求刺激,尋求樂子來充實,滿足自己。可惡的是他們的“刺激、樂子”全都是構建在祥林嫂鑽心的痛苦之上的。

瞧瞧,多麼殘酷的魯鎮人,多麼可惡的陰暗心理,多麼醜陋的“看戲心態”!

讀《祝福》心得體會2

祥林嫂是魯迅先生《祝福》的女主人公,她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後的一個貧窮、落後的中國農村。在封建統治的勢力之下,祥林嫂,受著封建的政權、神權、族權、夫權四大繩索的緊緊的束縛。夫權要她守節,族權不讓她守節,神權又要懲罰她的“不守節”。她就在這嚴密的羅網中掙扎著,偶爾閃爍出幾絲反抗的火花,然而幾經挫折,成了一個木刻似的“活物”,終於在痛苦的掙扎中懷著對地獄的恐懼和戰慄,走向了死亡。

有人說,祥林嫂太軟弱了,她只知逆來順受,不敢與命運抗爭,才落得如此悲慘的結局,是軟弱的性格殺害了她。

祥林嫂的悲劇是性格的悲劇嗎?難道她沒有抗爭過嗎?當初她無法忍受婆婆的虐待,帶著對舊生活的痛恨,對新生活的嚮往,毅然衝出。當她被婆婆硬逼著嫁給賀老六時,她“一路上只是嚎、罵,抬到賀家,喉嚨已經全啞了”,她“一頭撞在香案角上,頭上碰了一個大窟窿,鮮血直流”,她,年輕的祥林嫂,甚至曾經用生命抗爭過,可是到死的時候還是處於那種由封建社會層層包裹的毒繭之中,那個毒繭束縛著她,侵蝕著她,使她本已很微弱的力量磨損殆盡,她又怎麼可能再繼續抗爭?又怎麼可能衝出重圍?等待她的不是死亡,而是比死亡更可怕的無盡的折磨與痛苦。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不是她的性格,而是殺人不眨眼的魔鬼——封建禮教,這不是性格悲劇,而恰恰是社會悲劇,一個沉重的社會悲劇!

通過祥林嫂,我可以真正地感悟到,當時封建社會下的中國婦女是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下,心靈受到怎樣的侵蝕。回想現在,殘酷的封建統治已成為過去,。祥林嫂的悲劇還能發生嗎?

讀《祝福》心得體會3

每次讀魯迅的文章,我總會對舊中國加深理解,感受到那時這個民族所經受的巨大痛苦。這次讀完祝福,心中同樣有一種別樣的感覺。它敘述的是上個世紀中國最黑暗的時代,魯迅家鄉的一位僱工祥林嫂坎坷的一生。一個年輕勤快的壯勞力經過時代的`洗禮,淪為瘋瘋癲癲的老女人。魯迅高超的描寫生動地展示出那個年代表現出的這個民族文化的糟粕,人性的扭曲。

這篇文章從祥林嫂這件事反應出當時社會的總體面貌。這裡體現得很明顯的就是祥林嫂兩次來四叔家做女工,家裡人和魯鎮人的反應。第一次出場的祥林嫂,“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還是紅的。”“她整天的做,似乎閒著就無聊,又有力,簡直抵得過一個男子……”那時周圍人對祥林嫂的態度是怎麼看這麼順眼,以致於祥林嫂出嫁後四嬸老惦記著她。到了她第二次再來做工時,丈夫又死了,孩子被狼吃了,人也傻了,“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一開始人們還同情她,後來就真是厭惡她了。看到這,我們明白了,其實人們根本就沒把祥林嫂當鄉里人看,活幹得好就像誇畜牲一樣誇兩句,瘋了後,大家對她的厭惡程度勝過幹不動活的牲畜。沒有一個人真心跟她分擔那種痛苦,一開始的憐憫不過是湊湊熱鬧罷了。在當時的社會,人們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人性就變的越來越本質,就是為自己和家人謀生。憐憫這東西是吃飽了撐出來的,別人的事,再悲慘也就是拿來當故事聽,聽完後說一句“唉,慘呀。”就接著想盡辦法謀生去了。

倘若這些事是人之常情,那我們的大文豪也不會費那麼多筆墨去寫這件事,所以這裡面其實是有些事要說的。其一就是它表現出的這個民族文化的一些糟粕。最明顯的就是封建禮教,祥林嫂之所以變瘋,根本還是因為被迫被她婆婆嫁到山裡去的原因。在封建禮教下,人們沒有自由,而對於貧窮黑暗的時代,它竟成為賺錢的工具,女兒就是買賣的牲畜,那管幸不幸福。我想真是這種如此低俗的行為觸怒了魯迅,讓他深感封建禮教的弊病,而可悲的是眾人卻認為理所當然,更讓魯迅覺得有必要讓人們意識到舊傳統的糟粕。而由此帶來的人性的冷漠,扭曲更凸現出當時整個中華民族的頹廢與可悲,這就是魯迅寫這文章的原由。他在讓人們甦醒,讓人們不要彷徨,讓人們去改變舊的傳統,這也是他一貫的風格。

最後我想說說魯迅這個人。在中國最黑暗的時代,他用批判的思想改變中華民族,將人們從彷徨中罵醒,使民族重新拾回人格的尊嚴,所以他是偉大的。而在現在的和平年代,我們同樣需要一批像魯迅一樣的作家,來批判社會建設中存在的陰暗。美國作為世界第一的超級大國,她的人民的憂患意識也是世界第一的,甚至勝過日本。在美國的很多地方,新聞報道最多的是各種犯罪,黑暗的事;軍演完總是說損失有多大。我認為這才是美國作了半世紀超級大國的根本,即她的確是個優秀進取的民族。所以中國想成為真正的強國,只有樹立起強烈民族憂患意識,有自我批評反省的能力,才真正能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和一個強大的民族。

這應該是魯迅留給我們這些現代人最重要的啟示。

讀《祝福》心得體會4

讀完魯迅先生的《祝福》,我有種壓抑是說不出來的。突然好想開啟窗,讓呼吸更順暢些。

祥林嫂,這個悲劇的化身,歷盡了塵世間所有的痛苦,帶著滿心的屈辱與傷害,終是離開了我們。為什麼說是“終”?她的死,是偶然中的一個必然。即便她沒有尋死的意願,即便她還有生存下去的意念,她還是會被社會中那隻無情的、黑暗的手所殺害。我不知道祥林嫂最終是死於何種原因,我只能揣測,她在閉上眼的最後一刻應該是沒有忘記微笑罷。祥林嫂在生活中受盡苦難,歷盡嘲諷,在封建禮教冷血的獰笑中步履艱難地走著。這時候,死亡對她來說,已不再是恐懼。在現實的痛楚裡,死對她來說更像是一種解脫。她死了,我想,她是看到了安琪兒美麗的微笑了。當歲月的蹉跎將兩鬢白霜吹進她的發,我想,她是看到了解脫的光點……時光飛轉,如今已不再是那個“男尊女卑”的封建黑暗社會了。在當今這個提倡“人人平等”“民主自立”的社會主義下,卻還是“隱藏”著許許多多不同概念的“祥林嫂”。

現在這個提倡“計劃生育”的時代中,我們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個個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父母無不是“捧在手中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的。然而,在糖罐中長大的我們,卻是有許多悲涼。不可否認,每個孩子都渴望被關愛,但在被關愛的過程中,卻是既享受又害怕。我們得到的越多,就害怕得越厲害。我們怕自己不夠好,給不了、做不到父母所期望的。我們理解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真的理解。我們當然在努力,再努力,努力使自己看不到父母失望的表情。可,沉浮風景。在如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裡,到處可見“沉浮風景”。有人浮起來,就必有人沉下去;有人在笑,就會有人哭泣。我們也許真的不是很懼怕失敗,我們只是害怕失去。失去父母鼓勵的微笑,失去爬起來的信心。關愛,期望,學業,考試,升學……太多太多,壓迫著我們。我們都承受著應試教育給我們的種種壓力。它束縛著我們,就好比束縛著祥林嫂的封建禮教,讓我們身不由己,讓我們意識到競爭的殘酷——你不去踩別人,就要被人踩。但同時,我們卻也在擁護著應試制度,認為那是現在最公平的方式,每天每天地用功。達爾文是對的——“適者生存”。我們都在盡力讓自己適應,適應充滿壓力的生活,適應殘酷的競爭,適應讓自己更強壯與強大。

這裡,我們的悲傷沒有淚。

讀《祝福》心得體會5

烏裙藍襖白頭繩,瘦削臉頰昔日紅。曾經籠鳥今終飛,只因人變時不同。——題記

那是一個時代,那是一個人,而那樣一個時代,才有了那樣一個人。

祥林嫂, 一 個悲劇的化身。

她二十多歲喪夫守寡,逃出家去給人當女工。她靠著自己身上的力氣看見了生活的曙光,可是她的婆婆,為了給自己小兒子娶親,將她從曙光的邊緣又拉進了黑暗,把她嫁到了山裡,不,應該說是賣到了山裡。從此,她失去了在她心中無比重要的東西——貞操。而她有一顆非常容易滿足的心,在命運的強權面前,她屈服了,生了一個孩子,決心在山中生活下去。可是,命運卻又跟她開起了玩笑,讓她再次守寡的同時還讓她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兒子。無奈的她只好再回到魯鎮,她想在那個看見曙光的地方再次尋找希望。可是,無論她捐多少門檻,付出多少努力,魯鎮都已經不再接受她。最後,她 歷盡了 那個時代一個女人 所有的 苦痛 ,帶著 生活的窘迫與無奈,帶著 滿心的屈辱與傷害,離開了我們。

她的悲劇,帶給我們的並不是眼淚,而是壓抑,壓抑得讓人落不下淚來。她的悲劇,讓人只想開啟窗戶,讓呼吸更順暢些。讀著她的悲劇,看著眼前的另一個世界,我們有時真得說不出來什麼,或者說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祥林嫂,一個時代悲劇的代表。

她嫁給一個小自己十歲的丈夫,逃家打工,然後守寡被婆婆逼著再嫁。這不是她個人的命運,而是那個時代無數像她一樣的女人的命運。她再婚當晚掙扎不成,便隨遇而安,相夫教子。這不是她個人的選擇,而是那個時代無數像她一樣的女人的選擇。她克二夫一子,被人冷眼旁觀,冷言冷語相待,也有陪著她流淚的女人,而那些女人,只是想看見比自己更不幸的女人,來尋求一下心理上的安慰。這不是她個人的遭遇,而是那個時代無數像她一樣的女人的遭遇。她最終帶著活著的人鄙夷的眼神和唾罵的聲音離我們而去,去的是那樣默默無聞,之後又很快被人忘記,連漸漸都談不上。這不是她個人的結局,而是那個時代無數像她一樣的女人的結局。

自古英雄出亂世,而那樣一個時代,在風雲人物輩出的同時,更多的是一個又一個悲劇。祥林嫂這樣一個女人,也許只是把生活在那個時代的女人的生活小小的合併了一下,但是毫無疑問,她是那個時代大部分女人的代表,卑微的地位,束縛的“道德”,易安知足的心態,悲慘無奈的命運。這種地位,這種束縛,這種心態,這種命運,不是一兩個“衛老婆子”、“嚴厲的婆婆”、“魯四老爺”造成的,而是無數個像以這些人為代表的大眾組成的時代造成的,而這最後造成的,就是一個又一個時代悲劇。

祥林嫂,是一個時代悲劇的代表,更是一個悲劇時代的犧牲品。

那樣一個時代,文明虛偽的外表,阿諛奉承的言語,冷漠鄙夷的眼神;那樣一個時代,陳舊繁多的規矩,不可理喻的道德,紛亂不安的社會。不得不說,形形色色的人創造了一個悲劇的時代,而這個悲劇時代中發生的形形色色的事,又創造了無數的悲劇,如此迴圈往復,直到有一天,有人站出來,下定決心並傾盡全力去顛覆這個悲劇時代。

悲劇,時代悲劇,悲劇時代,值得慶幸,過去的都已經成為了過去。現在的時代創造了現在的人,而每個時代都會有悲劇發生,我只是希望這個時代的悲劇會少一點,如果有一天要我去做那個站出來人,我想我會的,而且那時應該還會有許多與我同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