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書籍:《拖延心理學》

才智咖 人氣:2.45W

《拖延心理學》內容講述:作者為我們提供了達成目標、管理時間、謀求支援和處理壓力等一系列方案來克服拖延問題,她們提供的方案極為實用並經受過實踐的檢驗。本書還考慮到工作和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當代文化訴求,以及諸如注意力缺失紊亂症、執行功能障礙症等神經認知問題對拖延的影響。本書甚至還為生活和工作在拖延者身邊的人群提供了不少實用性建議。

心理學書籍:《拖延心理學》

《拖延心理學》的基本資訊是:遲緩習性既非惡習,也非品行問題,而是由恐懼引起的一種心理綜合症。

1、內容簡介

從學生到科學家,從祕書到總裁,從家庭主婦到銷售員,拖延的問題幾乎會影響到每一個人。本書的兩位作者基於他們倍受好評和極具開創性的拖延工作坊和從眾多心理諮詢領域中汲取的豐富理論和經驗,對拖延作了一次仔細、詳盡、有時也頗為幽默的探索。

通過鑑別和檢查那些我們將事情推掉的背後原因——對失敗、成功、控制、疏遠和依附的恐懼,加上我們的時間概念問題和大腦的神經學因素——為我們學會怎樣理解拖延的'衝動以及怎樣以全新方式採取行動做了一件非常紮實的基礎工作。

2、作者

簡·博克和萊諾拉·袁 她們兩人是心理學博士、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資深心理諮詢師。

從1979年開始就為學生中的拖延者創設了第一個團體治療課程,曾經出現在《奧普拉》和《20/20》等電視節目中,同時也是《紐約時報》、《今日美國》、《洛杉磯時報》、《人物》和《當代心理學》等出版物的專訪物件。

一直致力於為全美國的學生、公司組織和公眾團體提供治療的心理工作坊和專題演講方面的服務,終年活躍在伯克利、斯坦福大學的講壇。

3、前言

寫書的人往往被認為對他們的寫作傾向有著非常深入的瞭解。確實,我們對拖延心理的瞭解可以說是徹頭徹尾的:我們兩個都知道對方的那些醜事,我們都經歷過許多通宵開夜車的日子,也曾為寫博士論文而掙扎了多年,經常要繳納稅收滯納金,並常常為自己的拖延而編造種種故事情節(最為極端的例子是說自己家裡死了人)。

除了我們兩個人對此的個人親身經驗之外,我們也有多年與拖延心理打交道的職業經歷。當我們還是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諮詢中心成員的時候,我們從1979年開始就為學生拖延者創設了據我們所知的第一個團體治療課程。在我們的拖延者團體中,我們看到一些拖延的模式和傾向一再地呈現出來。雖然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但是其中還是有很多引人注目的共性。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原計劃在週一上午九點開始我們一週的團體治療課程,結果我們發現這根本不現實——在十點之前沒有一個人出現在現場!

當我們向公眾開設拖延工作坊的時候,我們再次遭遇到了這個拖延怪獸。我們差點提前一週取消我們的第一個工作坊,因為在預訂的時間內沒有幾個人報名。結果,幾乎2/3的人是在截止時間的最後一分鐘報了名,我們不得不搬到一個更大的房間裡才能容納下這麼多的人。

30年來,我們在心理治療和心理分析的私人診所內也處理了很多個案,很多人因為常年拖延而積重難返,這讓我們有機會在更深的層次上探索這個問題。我們感到幸運的是,患者們都勇於向我們敞開心扉,這使我們的研究工作從中受益良多。所有這些經驗都再次堅定了我們的想法:拖延從根本上來說並不是一個時間管理方面的問題,也不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一個複雜的心理問題。根本而言,拖延的問題是一個人跟自身如何相處的問題,它反映的是一個人在自尊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