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心理學在生活中的影響和作用

才智咖 人氣:2.96W

1、首因效應:就是說人們根據最初獲得的資訊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變,甚至會左右對後來獲得的新資訊的解釋。

人際交往心理學在生活中的影響和作用

2、近因效應:是指在人際溝通過程中,知覺物件最近給人留下的印象。  

3、光環效應:又稱暈輪效應。指對他人知覺的一種偏差傾向,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某些主要品質有個良好的印象之後,就會認為這個人的一切都良好,這個人就被一種積極的光環所籠罩。反之,則被賦予其它不好的品質。 

4、刻板效應:人們頭腦存在的關於某一類人的固定印象的心理現象被稱為刻板效應。

5、從眾效應:是指在群體作用下,個人調整與改變自己使其變得與其他人更相似。 

6、暗示效應:是指在無對抗的條件下,用含蓄、抽象誘導的間接方法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從而誘導人們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使其思想、行為與暗示者期望的目標相符合。 

7、名人效應 由於接受名人的暗示所產生的信服和盲從現象被稱為名人效應。即兩個人在交往時,如果首先表明自己與對方的態度和價值觀相同,就會使對方感覺到你與他有更多的相似性,從而很快地縮小與你的心理距離,更願同你接近,結成良好的人際關係。在這裡,有意識、有目的地向對方所表明的態度和觀點如同名片一樣把你介紹給對方。 

8、角色效應: 現實生活中,人們以不同的社會角色參加活動,這種因角色不同而引起的心理或行為變化被稱為角色效應。 

9、獎懲效應:獎勵和懲罰是對學生行為的外部強化或弱化的手段,它通過影響學生的自身評價,能對學生的心理產生重大影響,由獎懲所帶來的行為的強化或弱化就叫做獎懲效應。 

10、皮格馬利翁效應:人們把這種通過教師對學生心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使學生取得教師所期望的進步的現象,稱為"羅森塔爾"效應,習慣上也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塞普勒斯國王,他對一尊少女塑像產生愛慕之情,他的熱望最終使這尊雕像變為一個真人,兩人相愛結合)。

11、門檻效應(層遞效應)心理學家查爾迪尼在替慈善機構募捐時,僅僅是附加了一句話哪怕一分錢也好,就多募捐到一倍的錢物,這就是著名的門檻效應,這一效應的基本內容就是由低要求開始,逐漸提出更高的要求。 

12、拆屋效應 魯迅先生曾於1927年在《無聲的中國》一文中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這種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著提出較小較少的要求,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拆屋效應。 

13、鏈狀效應 有一句俗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被稱為鏈狀效應,它是指人在成長中的相互影響作用。 

14、花盆效應 又稱區域性生境效應,花盆是一個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境。首先,它在空間上有很大的侷限性,其次,由於人為地創造出非常適宜的的環境條件,在一段時間內,作物和花卉可以長得很好。但一離開人的精心照料,經不起溫度的變化,更經不起風吹雨打。  

15、蝴蝶效應: 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即一個壞的微小的機制,如果不加以及時地引導、調節,會給社會帶來非常大的危害,戲稱為“龍捲風”或“風暴”;一個好的微小的機制,只要正確指引,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將會產生轟動效應,或稱為“革命”。 

16、手錶效應 大家都有這種體會:一個人如果只有一隻手錶,他知道現在幾點了;如果有兩隻手表,他往往不知道現在幾點了,也就是說,他無法知道哪一隻手錶更為精確,於是他也就無法確定精確的時間。這就是“手錶效應”的原義。

17、禁果效應:"禁果"一詞來源於<聖經>,它講的是夏娃被神祕的智慧樹上的禁果所吸引,去偷吃禁果而被貶到人間.這種禁果所引起的逆反心理現象,稱之為"禁果效應".  

18、超限效應 :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會引起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心理學上稱之為“超限效應”’。這個效應啟示我們,在批評或表揚學時,應掌握一個“度”。“不及”固然達不到既定的目標,但“過度”又會產生超限效應,非但起不到應有的效果,甚至會出現一些反作用。

19、責任分散效應: 眾多的旁觀者見死不救的現象稱為責任分散效應。即如果有許多人在場的話,幫助求助者的責任就由大家來分擔,造成責任分散,每個人分擔的責任很少,旁觀者甚至可能連他自己的那一份責任也意識不到,從而產生一種"我不去救,由別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體冷漠"的局面。 

20、配套效應: 也就是人們在擁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後不斷配置與其相適應的物品以達到心理平衡的現象。 

21、馬太效應 在《聖經》中的“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有這麼幾句話:“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1973年,美國科學史研究者默頓用這幾句話來概括一種社會心理現象:“對已有相當聲譽的科學家做出的科學貢獻給予的榮譽越來越多,而對那些未出名的科學家則不承認他們的成績。”默頓將這種社會心理現象命名為“馬太效應”。  

22、詹森效應 有一名運動員叫詹森,平時訓練有素,實力雄厚,但在體育賽場上卻連連失利。人們藉此把那種平時表現良好,但由於缺乏應有的心理素質而導致競技場上失敗的現象稱為詹森效應。 

23、鯰魚效應 沙丁魚捕撈後如果沒有刺激和活動,就會很快地死去,挪威漁民每次從海上歸來,為了不使魚在途中死去,都在魚艙裡放幾條鯰魚,以挑起它們和沙丁魚之間的摩擦和爭端,使大量的沙丁魚在緊張中不斷地遊動,其結果不但避免了沙丁魚因窒息而死亡,而且還能保證它們一條條活蹦亂跳地抵達港口。這種現象後來被人們稱之為鯰魚效應。它給我們的啟示是:①在適度的緊張中才能更好地發揮能力。因此,家長老師要給學生創造一個適度的緊張氛圍,並引導學生在緊張中學會適應。當然我們也不否認過度的緊張應該避免,以防止對學生身心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②要充分利用好班級中的鯰魚,班級中常常有這樣一些學生,這些學生學習成績一般,但能量很大,特別活躍,在學生中有一定的號召力,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班級的紀律和學習。如果不好好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則常常會起相反的作用。在班幹部的設定上若能將這些人提拔到適當的領導崗位,就會產生鯰魚效應,班級活動容易開展,班集體建設更為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