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忽略了這兩件重要事

才智咖 人氣:1.61W

在生活中,家長對於孩子能力的培養往往會忽略了兩件重要事。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家長忽略了這兩件重要事,相信能帶給大家啟發。

家長忽略了這兩件重要事

最近看了一個小視訊,視訊的主人公是一位10多歲的小女生,特別喜歡玩滑板。她說玩滑板的感覺特別好,自己能夠從玩滑板當中體會到特別多的快樂。她在說這個話時,臉上露出了純真的笑容。但是她也提到,很多人,尤其是長輩們/家長們對玩滑板不是很理解,有時候甚至帶有異樣或鄙視的眼光,認為她們玩滑板的花裡胡哨,不務正業,生活很亂。說到這裡,她心裡似乎有一些不安,因為很多一起玩滑板的小夥伴可能迫於各種壓力,都不玩了。最後,她說,憑什麼你們那些大人就覺得我們的生活很亂,你們的生活規律,但是你們快樂嗎?

玩滑板只是一個個案,就像曾經的染髮、穿破洞褲、玩電子遊戲···在很多家長們看來,這樣的孩子都是有問題的,非主流,沒有自己的生活。其實,她們不是沒有自己的生活,她們的生活軌跡只是與上一代人的生活軌跡不同罷了。

社會生活中,我們給90後、00後貼了很多標籤,比如不靠譜、任性、拜金主義等等。學術研究中,很多人也對年輕的一代有很多擔憂。比如,最近有學者指出,90後是缺乏集體記憶的一代。他們指出,很多90後的父輩感慨,他們與自己的子女不僅僅是無法溝通,簡直就是隔絕,代際傳遞難以實現。為什麼?因為年輕一代與父輩不能共享同樣的記憶。

年輕的一代經常會聽到父母說,他們那個時候的生活是多麼艱苦,他們那個時候一起看露天手搖電影,拍照有膠帶,一起下地幹農活兒,一起在山上放牛,一起當知青,一起在地裡烤紅薯,一起讀李雷和韓梅梅。這些記憶是屬於他們那一帶人的,這些回憶溫暖而親密,同輩人聊起來立馬有一種群體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可是,年輕人似乎聽不明白。年輕人腦子當中的畫面與父輩腦海中的曾經,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網際網路碎片化的影響,重合度已經微乎其微了。但是,很多父輩並不甘心,認為現在的孩子怎麼都這樣呢?你們關心什麼呢?你們就知道玩遊戲?就知道成天無所事事?於是,在這樣的氛圍中,很多家長都表示,我的小孩兒千萬不能是那種沒有生活的人,不要去學那些沒用的,不要出去鬼混。我們吃的鹽比你吃的糧都要多,我覺得什麼對於孩子是重要的那就是重要的,你們聽我的沒有錯。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輩的很多想法確實是為了孩子好,這也是很多家長常常對孩子說的那句話。但是孩子真的好不好往往不是取決於父母的一廂情願,而在於孩子自己對於生命的掌控感。

家長和孩子對什麼是好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憑什麼玩滑板就不好了?可能只是父輩那個年代沒有滑板而已。所以,你們就不習慣,一幫小屁孩兒在那裡扭來扭去像個什麼樣?家長們往往容易把不習慣與看不慣聯絡起來。

家長們認可的好,是他們那個時代中,那些看起來光鮮的人的樣子,以及現在這個社會中,可以為自己長臉的社會標準。最典型的就是,考試很好和出國留學。的確,家長們會覺得,如果孩子達到了自己所期望的樣子,起碼可以不用過自己原來的苦日子,可以過上體面的生活。

但是,時代是在變的,當代的年輕人,有她們自己的生活方式,有她們自己的主見。在一個越來越多元而開放的社會,年輕的小朋友,會越來越追求自己所喜愛的生活和自己的獨特價值,而不再是過去的保守、穩定和一鍋粥。這絕對不是自私,而是自立。

最近,一位特級教師的女兒在國外留學時自殺的事件也引起了社會的反思。為什麼如此年紀輕輕,學業優異,人際關係融洽,自理能力很強的學生會選擇自殺呢?我們一幫學心理學的同學在群裡也做了一些討論。其中一位心理學博士談到,現在的學生看似過得幸福,其實不如我們小時候開心多了:牽一隻羊,臥在青草從中,等晚霞東扯西扯到夕陽落下;或者到田地裡幫著父母刨地、除草、下種、收穫;晚上在月色侵染的村落街道上,跟著一夥孩子瘋跑,一路唱著歌謠……現在的很多孩子就是剛剛出廠的計算機,等待裝入程式,並一次次被動更新,缺乏自主感和掌控感。父母期望他們強大,實際使他們更為脆弱。

根據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人的三大基本心理需要對人的成長影響至深,這三大心理需要就是能力、自主和歸屬感。可能很多父母太過於關注孩子的能力培養,讓孩子會做事情,能夠勝任很多工作,卻忽略了孩子另外兩方面的培養,讓孩子沒有自己決定自己的.未來和道路,同時也可能讓孩子只知道努力奮鬥而忘記了人還需要與其他人溝通、交流和合作。所以,有些孩子可能有積累財富的能力,內心卻是空虛的。

人雖然一輩子都在尋求自我認同,但是小時候的認同太過關鍵了,父母要教會孩子去認同自己,現在很多父母可能都是拿外界的認同強加於孩子身上,不管這些適不適合孩子。一棵盆栽,我們用各種方式來讓它按照自己設計的樣子生長,變得更好看,但是人不是盆栽,人的價值也不在於讓他人欣賞。

難道家長朋友們,你們願意讓孩子過著一種符合你們期望的生活(比如考高分、出國),而內心並不開心嗎?試問,你們所期望的孩子所應該擁有的生活的終極目的是什麼呢?難道不是讓她們能夠體會到生活的樂趣?難道不是讓他們擁有溫暖的內心世界?

前幾天,我第一次去滑真冰,進入滑冰場,我完全不敢鬆開場邊的扶手。後來,一個大約只有7歲的小男孩過來,說他是第三次來滑,然後非常耐心地教我怎麼去滑,怎麼不容易摔倒。我看他已經可以比較自由地在場內滑行,雖然偶爾也會摔倒,但是他似乎並不怕。那一刻,我很感動,我也似乎明白了,對於年輕的後輩們,我們實在是沒有必要去過於擔心。他們,有那份勇氣,也有那份責任。

我們現在在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非常好,但是我們也非常需要對我們的年輕一代有自信。

不要因為他們的一些行為違背了自己的意願,動不動就說一屆不如一屆,一代不如一代。怎麼可能是這樣呢?如果對年輕的後輩不自信,何來其他的自信?他們才是未來這一切自信的主人。家長們,可能更需要去相信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讓他們自己去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他們不按你們的期望出發,路上的風景可能會更讓你充滿驚喜。

TAGS: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