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的好人

才智咖 人氣:1.23W

現在社會上出現了許多中國式的好人,那麼中國式的好人背後的心理機制又是什麼呢?

中國式的好人

一、中國式好人有什麼特點?

中國式好人只付出、不索取;總給予、難接受;封閉,感覺麻木;有可能很理性,但一般都不太感性;他們的好,像綿羊,缺乏力量;他們沒有欲求,難以發出自己的聲音;他們對自己的“好”很在意,會不惜一切代價捍衛“我是一個好人”的感覺;他們在乎的是好壞對錯,不在乎愛恨情仇;他們被人敬,不被人愛,他們是悲哀的存在……他們也就是王小波所說的:沉默大多數。

二、心理學如何定義“中國式好人”?

心理學並未專門研究過“中國式好人”,有一本書《愛是一種選擇》集中寫了這種人,書中將其稱之為“拖累症患者”。

拖累症:看見需要幫助的人就忍不住背在肩上,結果自己被深深拖累。

之所以給“中國式好人”加引號,是因為這種好並非真正的好。

所謂真正的好,即你存在,我也存在。

“中國式好人”中的“好”是討好的意思,即你存在,我不存在。為了討好別人,寧做做出巨大的自我犧牲。

三、“中國式好人”與他人的關係特點是什麼?

“中國式好人”最愛付出,口頭上會說不需要回報,並且很多人也做到了不需要別人的回報。

不過,他們的付出沒有熱情和溫度,缺乏感染力。他們的心是關閉的,容易導致,他們的世界也是關閉的。

他們的好,很容易在社會上獲得成功,卻在家庭中容易遭受挫折。

他們對孩子好,幫孩子包辦一切,對孩子的任何需求和任何挫折都非常敏感,試著幫孩子解決一切問題,但孩子卻很容易對他們不買賬。

他們最失敗的地方是伴侶關係。“中國式好人”藏著一個邏輯:我為你付出了一切,你要愛我。可實際上,我為你付出了一切,最容易給對方增加一種無法償還的愧疚感,愧疚感會使得彼此疏遠。伴侶關係的根本邏輯是親密,而不是“中國式好人”的那種好。親密,只能通過真實和敞開達到,付出沒有功效。

對別人好可以贏得認可和尊重,但如果想要贏得親密,只有一條路:真實和敞開。

四、“中國式好人”與自己的關係

中國式好人會嚴重委屈自己,他們對別人越好,對自己就越委屈。

他們有一個最重要的邏輯:真實的、有慾望的、有需求的'自己,是壞的、卑劣的;成為一個對別人有用的好人,才能被人愛。

五、“中國式好人”的最高境界——道德殭屍

所謂道德殭屍,就是說生命的一切動力,都集中在追求“我是個好人”上,而幾乎滅掉了一切正常人類情感。

案例1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

案例2

中央電視臺曾大肆報道過一個道德模範,她是鄉下的醫生,總將村民的疾苦放在第一位,但她又是一個單親媽媽,孩子很小,需要照顧。怎麼取捨呢?她的做法是,常常將孩子綁在椅子上,然後去救治別人。最後,孩子生病了,她仍投入地救治別人,結果孩子病死了。

案例3

心理諮詢師武志紅的一位來訪者,她的媽媽可以達到道德殭屍的標準。媽媽在家族和鄰居中備受推崇,因為太能付出和犧牲了。

如果家人和外人起衝突,她總會習慣性地對家人說:“都是因為你不好!”任何時候,只要一出問題,媽媽就責怪家人。後來女兒離婚了,鬧得沸沸揚揚,很多人非議她。媽媽責怪女兒:“都是因為你不好!你不離婚,誰會這樣看你?”後來女兒在相親的時候險些被強姦,媽媽知道後沒有保護女兒,反倒責怪女兒:“都是因為你不好!你還不願意?你知道別人怎麼議論我們嗎?你又矮又醜,還挑什麼挑?”

TAGS:中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