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系介紹

才智咖 人氣:1.26W


  專業簡介

  
電子科學與技術系設有“電子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和“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材料物理與化學”和“半導體系統晶片設計與工藝”研究生專業。已形成包括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後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

華中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系介紹

研究範圍主要涉及電子和光子資訊的檢測、存貯、處理、傳輸與顯示。教學體制上,一直堅持"理工結合"的特點,重視基礎,強調寬口徑培養,注重將 新知識 和新技術不斷引入到教學中。系統地掌握電子科學與技術領域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並獲得先進電子材料與器件、光電子材料與器件、大規模積體電路和系統的工作原 理和設計、微製造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和測試技術、數字化資訊系統等方面有關設計、研製和應用的知識和能力。

  學科設定

 

可授學士學位學科專業名稱 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
可授碩士學位學科專業名稱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二級學科)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二級學科)
可授博士學位學科專業名稱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
材料物理化學(二級學科)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二級學科)
博士後流動站學科專業名稱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

 

  歷史沿革

  
  華中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系的前身是1960年2月成立的無線電工程系中的三個專業,即電真空專業、無線電材料與元件專業、半導體材料與器件專業。

  1962年專業調整,半導體材料與器件專業合併到無線電材料與元件專業。1968年5月,無線電材料與元件專業分為三個專業,即磁性材料與器件專業、絕緣材料與電阻電容專業、半導體材料與器件專業。

  1970年,校矽元件廠併入無線電系,在矽元件廠內附設可控矽及其裝置專業。

  1971年成立無線電工程二系,設有磁性材料與器件專業、絕緣材料與電阻電容專業、半導體材料與器件專業、電真空專業、可控矽及其裝置專業。

  1978年,按教育部規定,將半導體材料與器件專業和可控矽及其裝置專業合併為半導體物理與器件專業。1979年,電真空專業取消,人員大部分調光學系和無線電系。   1980年,無線電工程二系更名為固體電子學系。

  1983年,電子材料與元件碩士點建立。同年,學校決定成立理化及固體電子學系,經短期合併後被撤消,相應成立化學系、物理和固體電子學系。

  1984年,半導體器件與微電子技術碩士點建立。同年,學校決定撤消物理和固體電子學系,相應成立物理系、固體電子學系。

  1986年,電子材料與元件博士點建立(後名為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博士點)。

  1991年,電子材料與元件博士點成為電子學與通訊博士後流動站(後更名為電子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

  1993年,半導體物理與器件專業更名為微電子技術專業。   1998年,固體電子學系更名為電子科學與技術系。根據教育部專業調整方案, 我校和我係的電子材料與元件專業、微電子技術專業、光電子技術專業合併為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同年,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被評為湖北省重點學科。

  2001年,與清華大學、中國軍事醫學院、中國軍事科學醫學院共同組建了“北京生物晶片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同年,“教育部敏感陶瓷工程研究中心”建立。

  近幾年來,以我係技術為依託,在武漢市相繼建立了“武漢東太資訊產業有限公司”、“武漢亞芯微電子公司”、“武漢積體電路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經教育部和科技部批准,正在建設“國家積體電路人才培養基地”。

  

  雄厚的師資隊伍

 
我係現有教師、研究人員及管理人員72人,其中教授17人(含博士生指導導師12人),副教授 (含高階工程師)23人,現有在站博士後6人,博士研究生76人,碩士研究生334人,本科生1234人。

  通過科技合作、資料交流、互派學者、接收留學生等活動,我係與國內外許多著名大學、科研機構保持著廣泛的合作關係。教師中有國家級專家、湖北省級專家和跨世紀創新人才,已構成一支學術水平高,年齡結構合理,有廣泛國際合作聯絡,知識專業面寬的學術隊伍。

  科學研究

  
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離不開高水平的科研,我係在科研方面成績顯著,科研專案主要 來源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973”攀登計劃、“863”高技術,國家科技攻關,各部委下達的研究與開發專案,以及與企業界、大學、研究院所之間的合 作專案,僅2004年一年,科研經費達1328萬元,人均科研經費在全校排名前列。有61項成果通過省部級以上鑑定,35項成果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獎,不少 科技成果已得到推廣應用,為國民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主要研究方向

 
1.資訊存貯與薄膜技術

  2.資訊系統整合與大尺寸微電子技術

  3.磁性材料與磁電子技術

  4.電子功能材料及感測器技術

  5.微電子器件與整合技術

  6.專用積體電路與功率整合技術

  7.虛擬儀器與現代測試分析技術

  培養特色

 
電子科學與技術系堅持以學生為本,強調學生在德、智、體幾方面的和諧發展;將本科教學作為學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教學和科研的互動,不斷將科研成 果轉化為優質的教學資源;強調與業界知名大企業的聯絡,合作辦學;將學生進校到畢業的各個環節,包括課外科技活動、專業實驗、課程設計、生產實習和畢業設 計(論文)等作為一個有機整體,注重本科生的長線培養;以研究所為基礎,以課題為載體,不斷加強本科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2005年,本科生創新實踐活 動再創佳績,繼2004年獲全校唯一的1項一等獎後,再次榮獲湖北省2005年度大學生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1項,第九屆“挑戰杯”全國一等獎1項,第七屆 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省級一等獎1項,省級二等獎7項,本科生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5篇,其中在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2篇 。

  為了促進教學和科研的協調發展,促進教學內容隨著科技發展不斷更新,多年來我係一直堅持建設以研究所為基礎的教學和管理體系,研究所既是科研的 主體, 同時也是教學的主體。我係現有教育部敏感陶瓷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博奧生物晶片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與清華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共建)等 8個研究中心、研究所和整合系統與積體電路設計教學實驗室,它們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

  教授、副教授面向本科生授課,授課注重基礎教育,拓寬知識面,著眼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高年級本科生進入專業實驗室參加各種實際專案的研究工 作,已成 為我係的傳統並形成規範化的制度。學生通過參與實際專案的研究,接觸到當前的科技前沿,包括最新的設計工具和最先進的電子器件與裝置;同時,在研究活動中 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大大提高了學生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主要課程

 
 固體電子學基礎、微電子器件與IC設計、微電子工藝學、積體電路設計基礎、電子功能材料與器件、電子材料物理、量子力學、光電子器件導論、計算機網路、 電磁場與電磁波、CMOS模擬積體電路、VLSI電路的分析和設計、硬體描述語言與數字系統設計、C語言程式設計、電路理論、訊號與系統、類比電子技術、 數位電路與邏輯設計、微控制器原理及應用、感測器原理與設計基礎、電子封裝與組裝技術、資訊存貯技術基礎、奈米材料與技術。

  畢業生去向
 
  
我係的畢業生素以基礎紮實、知識面寬、動手能力強和後勁足而著稱。2005年電子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綜合實力在全國 排名第一。無論出國留學深造,還是進入研究機構和高新技術企業,電子科學與技術系學生都受到普遍歡迎,聲譽良好,已成為新生首選的系之一。近年來,免試和 考取研究生錄取率超過40%。畢業生就業單位主要是研究所,高等院校,三資或獨資企業,包括:華為、中興、中芯、威盛、大唐、摩托羅拉等知名大公司。近幾 年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需求與畢業生人數的比例為6:1。

  在進入21世紀之際,資訊材料、器件和大規模積體電路晶片的研製和生產已成為資訊科技發展的"心臟"和支柱產業,對電子科學與技術的人才需求劇增,也為電子科學與技術系的發展開拓了光明前景。

  電子科學與技術的發展面臨極好的機遇和嚴峻的挑戰,電子科學與技術系全體教職工決心發揚求實、嚴謹、奮進的治學精神,為培養高質量人才、發展電子科學與技術事業,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