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蘇省大學聯考作文範文4篇

才智咖 人氣:3.26W

2016年江蘇大學聯考已經落下帷幕,每年大學聯考結束後,作文題目也總能引起激烈討論。下面是本站小編搜尋整理的關於2016年江蘇省大學聯考作文範文4篇,歡迎參考閱讀!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2016年江蘇省大學聯考作文範文4篇

篇一:於無聲處聽驚雷

有人說:“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這裡的話是指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內容。有些人卻說:“有話則短,無話則長”。乍聽起來有些奇怪,仔細想想卻不難理解:後者的話指的是他人已有的看法和研究成果。魯迅先生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變成了路”。而在當今的時代,人們更多地是在面臨這樣的窘境:已有的路走的人太多,不願從眾似乎就意味著無路可走。能選擇另闢蹊徑的人自然有話可說。說得好壞姑且不論,借魯迅先生的另一句話說,至少是“於無聲處聽驚雷”。

“於無聲處聽驚雷”,人們的第一反應自然是朝發出聲音的方向看去。以文學為例,如果某個作家的寫法頗有新意,常常會引發讀者熱烈的討論,久而久之,這種寫法便會成為使這個作家區別於他人的獨特風格。可以說,這是個性的彰顯。推廣到其他藝術領域亦是如此,一些人在他人還沒注意到的方面“各抒己見”,比如齊白石晚年的“樸拙兒童畫風”,豐子愷先生的“似與不似間寫意”都是他們區別於一般畫家的鮮明標記。

通過獨到的言論來彰顯個性並不是大師的專利,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經歷:在班級辯論裡妙語連珠,在問題議會上仗義執言,在公司策劃中靈感突現……這些與眾不同話語都在向他人彰顯著我們的個性。

同其他自然現象一樣,雷雨也是分時節的,有些雷雨來得自然,就像前面所說的那些人,都是心中先有了充實的想法,再表達自己獨到的見解,即“言動於中而發於口”。而有些雷雨則顯得不合時宜,沒有經過積蓄醞釀就突然爆發。比如現在網路上的某些公知,以批駁大眾觀點為樂,也沒有經過嚴密的論證,其言論不僅不能自圓其說,而且漏洞百出。他們追求的並不是真正的“知”,而是通過“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方式博人眼球。這種人也展示了個性,卻讓人不敢苟同。

可以說,“於無聲處聽驚雷”大抵都有展現個性的作用,雖然其影響未必都是正面的。在有著積極影響的那一部分中,有些不僅彰揚了自身的個性,而且具有可以借鑑的開拓意義。彰顯個性可以通過言語來完成,而創新卻離不開的實踐。前面說到不願從眾的人面臨著無路可走的窘境,當他告訴人們他要選擇另闢蹊徑時,其實已經表現出他與眾不同的個性。而只有他真的踏上拓荒的道路,真切感受這條路上的種種艱辛,形成系統的可以操作的想法時,他才完成了創新這一步。我們驚歎於天馬行空的想象,但是我們更願意從創新者的實踐中學習生活的智慧。

所謂“無話則長”,其實是創新者向人們分享的過程,在分享中他也會獲得更多的靈感,對原有的觀點進行修正補充。有人說,我們離這些創新者很遠,不,這些人其實就生活在我們中間,我們無時無刻不在享受著他們的創新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我們都曾有過突然降臨的靈感,其實它們並不是完全偶然的,靈感產生於對生活的實踐。這是“於無聲處聽驚雷”的自然來源。而然我們都知道,當聽到驚雷一瞬間的驚訝過去之後,人們更期待它能為我們帶來“潤物細無聲”的滋養。我們的民族也期待著這樣的人才:在彰顯個性的同時,用行動將靈感化為創新的成果。我想,“無話則長”不僅是說的多,更是做的多。

篇二:說“長”道“短”

俗話說:“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所謂“長”與“短”,實際上並無一個絕對的衡量標準,是相對於內容而言的。對前人講過的內容“炒冷飯”,雖百字猶覺其長;對尚未涉獵的新領域進行闡述,縱萬字也覺其不足。所以,“長”與“短”,在於是否彰顯了個性,是否追求了創新。

我這裡可以給大家舉兩個例子。中國人開會,向來喜歡請一群代表,在會議程序中代表一個接著一個發言,長篇大論,幾小時沒完。所以,當話一結束,大家就趕緊鼓掌,而這鼓掌,不是因為內容講得多麼精彩,而是終於講完了。究其原因,在於所有人都講大話、套話,毫無個性,毫無創新。恰好前幾天看到了北京大學本科2015年畢業典禮的教師致辭,號稱“最短畢業致辭”,535字,3分56秒,卻贏得了9次掌聲。究其原因,也在於教師講出了自己的個性。

創新離不開個性的彰顯。北島的一字詩《生活》,只有一個字“網”,簡單的一個字,卻概括了芸芸眾生的一生,揭示了世界的錯綜複雜,道盡了人生的真諦。何其簡潔,何其凝練,讓人驚詫:詩竟然也能這樣寫。

離開了個性,不僅談不上創新,還會使人生厭。

語文老師都深有體會。為什麼批改作文會越來越變成一件痛苦的事情,一種精神上的刑罰?是因為我們孩子的作文筆下只剩下了母親倒水、倒牛奶、倒咖啡,以及下雨天送傘,而且當孩子筆下的母親在將水、牛奶、咖啡放到桌上的時候,孩子一定會發現:發現頭上長白髮了;當下雨天母子(母女)共打一把傘,所有孩子都寫道:母親將傘偏向了我這一邊;要不然就走近屈原、李白、杜甫、陶淵明……這樣的習作缺乏個性,已經離創新越來越遠,離生活越來越遠。雖然僅僅是600字,800字,卻也讓人讀起來苦不堪言。

但是,追求個性也並不必然意味著創新。林語堂先生打過一個有趣的比方:“紳士的演講應該像女性的裙子,越短越迷人。”鑑於此,有的人一味講求迷人,一味追求個性,明明是一個“長篇”,非要壓縮成“中篇”或“短篇”,連起碼的、必要的論證和闡述都“節約”掉了,本來想追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境界,結果卻只剩下了一個骨架,讓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與之相對,有的人明明是兩千字就可以說清楚的問題,為了彰顯自己的個性,洋洋灑灑,東拉西扯,動輒上萬字,最後弄得人云裡霧裡,摸不著頭腦。

篇三:用逆向思維點亮創新的火花

“有話則短,無話則長”這句對俗語的新解看似不合常理,實際上卻蘊含著一種合理性和進步性。這是一種典型的逆向思維,事物關係中的正與反、對與錯都是相對的,事物間可相互轉化,在不同的條件下會產生不同的結果。逆向思維是腦海中一閃而過的靈光,開啟我們新的思路,給生活開啟無限可能。比爾蓋茨曾經說過:“人與人之間的區別,主要是脖子以上的區別——思維方式決定一切!”我們與其去重複別人陳舊的思想,不如另闢蹊徑,合理地發揮逆向思維,點亮創新的火花,抵達柳暗花明的前方。

合理地選擇逆向思維,方能開闢人生新的天地。同樣面對與牛頓的絕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論相悖的研究結果,普朗克思維被固有的觀念所禁錮,選擇遵從牛頓的被奉為權威的“完美理論”,而愛因斯坦卻選擇懷疑權威的定論,敢於大膽地對經典質疑,沒有被常規思維牽絆,從而用逆向思維給科學創新指明瞭道路,最終創立了相對論這一令世界震驚的偉大成就,讓自己在科學領域取得一席之地。不同的思維造就了不同的選擇,大膽合理地選擇逆向思維能讓創新的活力得以迸發,為個人發展尋覓新的道路,收穫一個獨具魅力的人生。

逆向思維是企業創新的重要利器。魯迅曾經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定是個勇士”,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不僅是個勇士,更是一個搶佔市場先機的智者。逆向思維就是人無我有,在某些領域率先試水,從而為企業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相反,如果一直固守傳統思維和所謂萬無一失的發展模式,不敢越創新的雷池一步,那麼企業會缺失可持續發展的活力,發展的空間從而會大大受限。曾經的全球手機生廠商巨頭諾基亞曾經是多麼得輝煌,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爬上了企業發展的巔峰。但是當市場上出現與傳統機型不同的新款智慧機型時,諾基亞對此置若罔聞,甚至對尚且勢單力薄的新生事物產生了誤判,結果是最終智慧機型一經推出大出風頭,並很快擠佔了其市場,諾基亞的風采不復存在。試想,如果此時發展如日中天的諾基亞理性地反思自身發展的問題,大膽合理地發揮逆向思維的作用,認識到大與小、好與壞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那麼必然會激發不斷創新的意識,緊跟市場的腳步,從而為企業的長遠發展保駕護航。

逆向思維是火,能點亮創新精神火花。創新是小到個人、大到國家民族可持續發展的不竭的動力源泉。採用逆向思維需要突破權威的束縛、需要擺脫固守的思維模式,更需要為他人不敢為的勇氣和他人不能為的智慧。

篇四:高明摩詰

平日裡翻看詩集,最愛讀王摩詰的詩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這詩句,是一幀美畫。人們紛紛欽羨他乘興出遊,自在漫步,到“水窮”處,則悠然而坐,端看起眼前的雲起雲消,心中全是自在。

而讓我留意的卻是他的“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的笑語,在這“無還期”的天真談笑中,感受摩詰語言的魅力,個性的彰顯。

在詩歌鼎盛的唐朝,有很長一段時間,詩人們熱衷於高亢激昂的邊塞詩,瀟灑飄逸的抒懷詩。王維在他的《使至塞上》裡高聲唱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是何等的氣魄與眼界。早已過了而立之年的王維,此時正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奉使涼州,出塞宣慰,察訪軍情,並任河西節度使判官,而實際上,王維心底清楚這是將他排擠出朝廷。他內心的孤寂溶化在壯闊的自然景象中。狀元及第的他,本可以仕途坦蕩,位高權貴。然而,生性耿直的他,不願意。他看重的不是這些。

當時的詩壇,認為山水田園詩,是遠離時代的,是消極避世的。然而王維偏偏要嘗試一番,而且是用一種孤絕的姿態。開元末年,已至不惑之年的王維,為了避開當時的政治紛爭,選擇了半隱半仕的生活。詩歌風格也逐漸轉變,早年意氣風發的詩歌徹底不見了,轉而選擇了當時並不受追捧的山水詩。他一開始,就不再停筆:“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聲喧亂石中,色靜深鬆裡”,一句句,一聲聲,一幅幅,他開創了全新的詩風。而這些句子的一個個“石”字,恰如他硬氣的品行。他在堅守個性的路上,沒有放棄過。

王維憑藉著他開闊的胸懷與獨具才情的文字,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壯麗優美的山水圖。他的詩,是極其個性又恣意的表達。即使是靖節先生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都缺少他骨子裡那份靈動的雋永。每一首詩,都是一幅畫,卻又蘊藏著言傳不盡的哲思。他這類詩歌,成就極高,無人可及。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燦爛,好似雲蒸霞蔚的辛夷花,顯示著一派春光。這山中的紅萼,點綴著寂寞的澗戶,自開自落。辛夷花是美好的,而落寞的景況也是真切的。王維的選擇不是不寂寞,但他仍然堅守。

他勇敢跳出了名利場的喧囂,內心是有一股個性自我的從容不迫。他不帶任何功利的審美目光,自得其樂地發現著,寫著,畫著這極其平凡,旁人發現不了的自然美。《留別王維》中,孟浩然幾近哭喪著吟詠到:“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有王維,能讓他感受到共鳴。

“無話則長”,別人無話可說處我也許有話要說。王維帶著一身的絕俗的才氣,個性自我的從容不迫,堅守著,創作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詩篇。這是個性魅力的大放異彩,更是創新的必經之路。

“沿著別人的腳印行進並不困難,為自己開拓道路要困難得多,但也光榮得多。”自在摩詰自在書。摩詰是個性的,是高明的。因為他正堅定地走在一條創新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