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數學學習方法分享

才智咖 人氣:2.11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很多人都在不斷學習,保持進步,不過只有真正找對了學習方法,才能能事半功倍,還能培養學習的興趣。什麼樣的學習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一數學學習方法分享,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數學學習方法分享

高一數學學習方法分享1

學會聽課

數學的學習是需要老師的引導,在引導下,高一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做一些相應的練習來掌握知識,鞏固知識,要想提高數學學習效率,就需要高一學生做到以下一些:

1、做好預習,提出問題,進行多次閱讀數學課本,查閱相關資料,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力爭在老師講新課前儘可能的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如果不能回答的問題可以在老師講課中去解決。

2、學會聽課,在高一的教學中老師經常會把一個知識點進行多次的講解和通過大量的練習讓高一學生去掌握,可是到高中以後,老師對於一個數學知識點就不會再通過大量的練習來讓高一學生去掌握,而是通過一些相關知識的講解去引導高一學生明白這個知識是怎麼來的,又如何用這個知識解答一些相關的疑惑,如果高一學生能明白的話就能在自己的數學知識下通過課後的練習去鞏固這些知識,同時高一學生也可以根據老師的引導去擴充套件數學知識。

當然,對於自己在聽課過程中一下子不能明白的數學知識,可以通過舉手讓老師再進行一次分析講解,也同時做好相關的記錄,以備在課後去進一步弄明白;對於自己在預習中提出的問題,如果老師沒有解決的話,可以利用課餘時間請教老師解答,這樣學習數學就可能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3、敢於發表自己的想法,在高一數學學習中,高一學生會遇到很多解題技巧,可能這種方法你知道,另外的人不是很熟悉。那麼就需要高一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想法,這樣就能讓大家掌握更多的技巧。也同樣能激發同學學習的興趣,如果一節課都是老師講的話,課堂氣氛也是很悶的,高一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也是很低的。

4、聽好每一分鐘,尤其是老師講課的開頭和結束

老師講課開頭,一般是概括前節課的要點指出本節數學課要講的內容,是把舊知識和新知識聯絡起來的環節,結尾常常是對一節課所講數學知識的歸納總結,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本節知識方法的綱要。

課後鞏固

很多高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重視課後的鞏固,只是覺得在課堂上掌握一些數學知識就夠了,其實這是錯誤的。高中數學的知識很多,並且不像國中數學那麼淺顯,而是有很多的內涵,如果不能進一步挖掘其數學內涵,那麼只是掌握這個知識的表面,於是在自己做練習時就不知道如何去解了,也不能運用這個數學知識的。

做練習是需要的,可是有些高一學生只是為了練習去做練習,而不是為了鞏固這個知識,擴充套件這個知識去做練習,經常是做完這個練習後算做完了,這樣跟國中的做題是沒有區別的。其實,我們還應該把這個練習中使用到的數學知識串起來,這樣我們就能明白那些知識在運用,也能掌握更多的`知識。也同樣能發現那個知識點是重點,也能發現難題是如何把相關數學知識串起來的。

高一數學學習方法分享2

偉大哲學家恩格斯說“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更是一門藝術,是人類思維的自由創造。數學學習方法指導,是數學教學理論研究和實踐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學生在學習內容的同時,還要檢查、分析自己的學習過程,要進行自我檢查、自我校正、自我評價。學法指導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學會學習就是主動學習和善於學習。它不僅指學習者學習目的明確、學習動機強烈、學習態度積極,學習中能克服困難並能持之以恆堅持;更強調學習者要善於運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將思考與創新精神貫穿於具體的學習活動及整個學習過程中,從而實現有效學習和創造性學習。

高一是數學學習中承前啟後的一個關鍵時期。要學好數學,首要任務就要對數學的學科特點、學習過程中的規律性和方法性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一、初高中數學學科特點的差異

1、數學語言更加抽象化。國中的數學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語言方式進行表達。而高一數學一下子就觸及抽象的集合語言、邏輯運算語言以及以後要學習到的函式語言等。

2、思維方法向理性層次躍遷。高中數學在思維形式上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數學語言的抽象化對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能力要求的突變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適應,故而導致成績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從經驗型抽象思維向理論型抽象思維過渡,最後還需逐步形成辯證型思維。

3、知識內容在量上劇增。高中數學與國中數學又一個明顯的不同是知識內容的“量”上急劇增加了,單位時間內接受知識資訊的量與國中相比增加了許多,輔助練習、消化的課時相應地減少了。這就要求第一,要做好課後的複習工作,記牢大量的知識;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絡,使新知識順利地同化於原有知識結構之中;第三,因知識教學多以零星積累的方式進行的,當知識資訊量過大時,其記憶效果不會很好。因此要學會對知識結構進行梳理,形成板塊結構。如表格化,使知識結構一目瞭然;類別化,由一例到一類,由一類到多類,由多類再到統一,使幾類問題同構於同一知識方法;第四,要多做總結、歸類,建立主體的知識結構網路。

二、不良的學習狀態

1、學習習慣因依賴心理而滯後。許多學生進入高中後,還像國中那樣,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老師慣性運轉,沒有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表現在不制定計劃,坐等上課,課前沒有預習,對老師要上課的內容不瞭解,上課忙於記筆記,沒聽到“門道”。

2、思想鬆懈。有些學生把國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來。他們認為自己在七年級、二時並沒有用功學習,只是在九年級臨考時才發奮了一、二個月就輕而易舉地考上了高中,因而認為讀高中也不過如此,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著那麼用功,只要等到高三臨考時再發奮一、二個月,也一樣會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的。存有這種思想的學生是大錯特錯的。會考的題目並不具有很明顯的選拔性,但大學聯考就不同了,目前我國還不可能普及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可以說還是屬於一種精英教育,只能選拔一些成績好的學生去讀大學,因此大學聯考的題目具有很強的選拔性,如果心存僥倖,想在高三時再發奮一、二個月就考上大學,那到頭來就會後悔莫及。

3、學不得法。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學生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後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絡,只是趕做作業,亂套題型,機械模仿,死記硬背,還有些學生晚上加班加點,白天無精打采,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