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概念學習的六種方法

才智咖 人氣:2.21W

在數學的學習中,數學概念的學習毫無疑問是重中之重。概念不清,一切無從談起。概念的深層理解和精確把握,對數學問題的解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數學概念數量眾多並且非常抽象,如何才能達到一個真正理解且深層記憶的效果呢?下面簡述幾種方法。

數學概念學習的六種方法

1、舉例法:舉例通常分成兩種情況即舉正面例子和舉反面例子。舉正面例子可以變抽象為形象,變一般為具體使概念生動化、直觀化,達到較易理解的目的。例如在講解向量空間的時候就列舉了大量的例項。在解析幾何裡,平面或空間中從一定點引出的一切向量對於向量的加法和實數與向量的乘法來說都作成實數域上的向量空間;複數域可以看成實數域上的向量空間;數域F上一切m*n矩陣所成的集合對於矩陣的加法和數與矩陣的乘法來說作成F上一個向量空間,等等。舉反面例子則可以體會概念反映的範圍,加深對概念本質的把握。例如在講解反比例函式概念的時候就可以舉這樣的一個例子。試判斷下列關係式中的y是x的反比例函式嗎? 這就需要我們對反比例函式有本質的把握。什麼是反比例函式呢?一切形如的函式,本質是兩個量乘積是一定值時,這兩個量成反比例關係。

2、溫故法:不論是皮亞傑還是奧蘇伯爾在概念學習的理論方面都認為概念教學的起步是在已有的認知的結構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在教授新概念之前,如果能先對學生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概念作一些適當的結構上的變化,再引入新概念,則有利於促進新概念的形成。例如:在高中階段講解角的概念的時候最好重新溫故一下在國中階段角的定義,然後從角的範圍進行推廣到正角、負角和零;從角的表示方法進行推廣到弧度制,這樣有利於學生思維的自然過渡較易接受。又如在講解線性對映的時候最好首先溫故一下對映的概念,在講解歐氏空間的時候同樣最好溫故一下向量空間的概念。

3、索因法:每一個概念的產生都具有豐富的背景和真實的原因,當你把這些原因找到的時候,那些鮮活的內容,使你不想記住這些概念都難。例如三角形的四個心:內心、外心、旁心和重心,很多同學總是記混這些概念。內心是三角形三個內角平分線的交點,因為是三角形內切圓的圓心而得名內心;外心是三角形三條邊垂直平分線的交點,因為是三角形外接圓的圓心因而的名外心;旁心是三角形一個內角平分線和兩個不相鄰的外角平分線的交點,因為是三角形旁切圓的圓心而得名旁心;重心是三角形三條中線的交點,因為是三角形的重力平衡點而得名重心。當你瞭解了上述內容,你有怎麼可能記混這些概念呢?又例如:點到直線的距離是這樣定義的,過點做直線的垂線,則垂線段的長度,便是點到直線的距離。那麼為什麼不定義為點和直線上任意點連線的線段的長度呢?因為只有垂線段是最短的,具有確定性和唯一性。再如:我們之所以把n元有序陣列也稱為向量,一方面固然是由於它包括通常的向量,作為特殊的情形;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它與通常的向量一樣可以定義運算,並且有許多運算性質是共同的。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不再一一列舉。

4、聯絡法:數學概念之間具有聯絡性,任意數學概念都是由若干個數學概念聯絡而成,只有建立數學概念之間的聯絡,才能徹底理解數學概念。例如在學習數列的時候,我們不妨作如下分析:數列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數,是有規律的。那規律是什麼呢?項與項數之間的規律、項與項之間的規律、數列整體趨勢的規律。項與項數之間的規律就是我們說的通項公式,項與項之間的規律就是我們所說的遞推公式,數列整體趨勢的規律就是我們所說的極限問題。當項與項之間滿足差數相等的關係時,數列被稱為等差數列;當項與項之間滿足倍數相等的關係時,數列就被稱為等比數列。這樣我們對數列這一章的概念便都瞭然於胸了。

5、比喻法:很多同學概念不清的原因是覺得概念單調乏味、沒有興趣,從而不去重視它、深究它,所以我們在講解概念的時候,不妨和生活相聯絡作些形象地比喻,以達到吸引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的效果。例如:在講解對映的時候,不妨把對映的法則比喻成男女戀愛的法則。兩個人可以同時喜歡上一個人,但一個人不可以同時愛上兩個人。這不正是對映的法則:集合A中的每一個元素在集合B中都唯一的像與之對應嗎?又如函式可以理解為一個黑匣子或交換器,投入的`是數產出的也是數;投入一個數只能產出一個數;但是當投入不同數的時候可以產出同一個數。再如:滿足和的像等於像的和、數乘的像等於像的數乘的對映稱之為線性對映。這不正像一個人怎麼舞動他的影子就怎麼舞動嗎?所以有的時候把線性對映理解為“人影共舞”的對映。

6、類比法:在學習向量空間的時候,很多同學疑問重重。向量不就是那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嗎?怎麼連矩陣、連續函式、甚至線性變換也可以理解為向量呢?這一切是不是太不可思議了!但是當你作如下思考的時候,一切便順理成章了。讓國小生算一道5—7的題,他會說你這道題出錯了,但是讓一個國中生去算的話,他就會告訴你等於—2;當你讓一個國中生對負數進行開平方運算,他會說不能對負數進行開平方。然而高中生卻能夠進行運算。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認識層次的提高,人們對於同一概念的理解和認識也在逐步的深入和擴大。正如數的概念由國小生的整數、分數和小數擴大為國中生的實數最後擴大為高中生的複數。同樣對於向量的理解也就不能只限於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應該把這一觀念轉變過來。

像這樣的方法還有很多,不再一一列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