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才智咖 人氣:2.14W

九種國中生學習習慣的學習方法

關於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掌握好的學習方法非常重要,下面就給您介紹九種國中生學習習慣的學習方法一些希望能給您帶來一定幫助。

國中生學習習慣的學習方法一:預習

國中生學習習慣的學習方案習慣比聰明重要,你知道嗎?習慣在每一個人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但人們通常只把習慣和人的一些行為舉止聯絡在一起,而卻很少把習慣和成功關 鍵連在一起。但是,當你去了解許許多多的成功者成功的原因時,你會發現 習慣幾乎是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有些習慣是從小養成的,有些習慣是在後來 無私的學習、工作中有意識地培養出來的。比如,一個人從小就養成了當天 的事情當天做完的習慣, 他成年後,在工作中就會成為一個計劃性很強的人,所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很重要。

國中生常常出現這樣兩種不同型別的學生:一是平時對待學習馬馬虎 虎,憑自己的小聰明,學習成績過得去,有時還會在個別學科上“冒尖”,這種人,自己得意,同學們也羨慕他有個“聰明的腦袋”;二是平時看起來 很努力,很少玩,學的刻苦,學習成績卻平平,有時還會在學習上出現低潮,這種人,自己著急,同學們看不起,說他“腦袋笨”。隨著學習年段的上升,到了國中,特別是八年級、九年級、高中以後,學科增多,難度加大,這兩類學 生學習成績每況愈下,“聰明的腦袋”不靈了,“笨腦袋”的則更加困難重 重,自己苦惱,家長(微博)著急。國中生學習成績不佳與多種因素有關,其中起主 導作用的是他們的學習習慣不好,實際上,大約有 70%到 80%的學生在學習 習慣方面存在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然而,遺憾的是,問題的嚴重性並沒有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

國中階段是各種習慣諸如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尤其是學習習慣養成的 最佳時期,良好的習慣一旦形成,就會變成人生道路上前進的巨大力量,終生受益。錯過了最佳時期,再想改掉惡習,更是十分艱難。

在國中階段,要特別注意培養認真學習、善於思考、勤於動腦動手動 口的習慣,培養獨立學習、主動探索、積極進取的習慣。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從以下幾個階段抓起:

預習

預習是學習中最重要的一種學習習慣,幾乎每一個優秀的學生都有良好的預習習慣。預習不單是提前看一看書而已,預習能讓同學們在聽課的時候 有目的性。預習聽課的重點,可以使同學們更從容的聽課,因為一部分老師要講的內容都已經理解了,聽起課來當然會輕鬆。此外,預習會讓學生獲得 一種心理上的優勢,這種優勢會轉化成為信心,從而超越其他學生。

1、預習時間 課前預習所花費的時間和預習成都要因人而異,對於學習較好的同學,需花費少量的時間,因為成績較好的同學在上課聽課的過程中很少遇到聽不懂或者是不明白的情況,預習的目的只是為了理清只是體系和聽課的條理。 所以,抓住每節課的空檔時間預習世紀初較好的同學應該應用的效率最高的 方法,對於學習較薄弱的同學,預習應該更細緻和深入一些,應在頭一天就 進行。

2、預習過程 通常都是在上課前一天晚上把第二天要上的課程全部預習一遍,把預習的時間安排在每天的複習時間之後,因為只是是環環相扣的,把前面的基礎知識掌握好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堅持每天用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去預習第二天的學習內容,把書本內容詳細看一遍,插圖、插圖下面的標題或解說、每頁底部的註腳等最好都不要疏漏。在預習的過程中先找出自己認為是重點、難點的地方,這本身就是提高自己分析能力的過程。有遇到疑難題時,力求自己獨立思考、解決疑難,對於無法弄懂的地方,就用鉛筆畫上記號,提醒自己在上課時注意聽考試在這一點上的講解。預習時的思考是預習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如果預習不思考就等於沒預習。預習時要把精力投入在對知識的思考上而非僅僅對書上知識的瀏覽、記憶,這樣對只是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在預習的時候,把所有不太懂的地方全部找到,在上課或課下的時候,把還不太懂的地方趕緊找老師或同學詢問,消滅這些學習上的障礙。

3、預習結果怎樣才算預習好了呢?那就是預習之後,對知識的體系和知識本身有一個大體的瞭解,對只是的應用方法也有一個初步的感覺,特別要把難點或不懂之處用彩筆劃出,以便上課時更加註意。每節內容後面的聯絡自己先做一做,做到看懂 70%的新內容,會做80%的練習題。

4、文理科的預習側重點不同文科:對於文科,預習的時候要注意理解、搞清楚問題的實質;例如:語文、歷史、政治要通過看書本,瞭解文章的內容、概要和觀點等實質性問題,向英語的要求就多一些,首先要看、讀單詞表,然後是看課文。在看課文時把本課生詞著重標記出來,在課文中理解單詞的意思,除了看之外,還要聽配套的朗讀磁帶,並朗讀課文,雖然一下子不能把生詞記住,但也要達到可以流利朗讀這一標準。另外,要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並能用自己的話來複述,達到靈活運用的程度。

理科:理科預習要遵循以下步驟:所預習的內容大約比老師提前一天(國中),這樣有利於靈活掌握自己的學習進度。

1、預習時重點通讀課本,把自己認為重要的內容劃在書上。

2、不一定要把所有內容完全弄懂,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聽課時要特別注意這些問題,如果上課還沒有解決,要在課下向老師詢問。

3、對於知識點繁雜的章節,在紙上列一個圖表,分層次地將這章的知 識點列舉出來,這不僅可以在聽課時頭腦清晰,還會降低複習時的難度,一舉兩得。

4、對課本上的概念、定理、公式推理一遍以形成對知識的整體認識。

國中生學習習慣的學習方法二:聽課

聽課

聽課是學習的最有效途徑,很重要,而會聽課就更重要了,科學的聽課方式,對比一下自己的聽課方式,從中汲取一些有益的養分,改善聽課效果。

如何上好課?這是國中生特別要注意的一個問題。首先要變“課堂”為“學堂”,變被動的“聽”為主動地“學”;同時要注意改正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上課習慣。良好的上課習慣有哪些呢?精神飽滿進課堂,有著一種強烈渴求知識的願望,這是上好一堂課的保證和動力。上課要 “聽、記、練”。把預習中存在的問題放在課堂上著重聽,必要是還需做好筆記,並通過一些聯絡題加以鞏固。聽課的方法,可參考“四項基本原則”:抓住思路、前鬆後緊、因為而異、以我為主。要做到“四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要養成手腦並用的好習慣,做到邊聽邊想邊記,以聽為主,這裡面既有方法的問題,又有習慣的培養。實際上,一般的學習方法經過程式化以後就形成 了習慣,又能掌握學習方法,學習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需要注意以下4 點:

(一)聽課時最關鍵的是能時刻跟上老師的進度,積極思考

上課的時候要緊跟著老師的思路,讓自己的思維活躍起來,這樣獲得知識不僅快而且掌握牢固。要有重點地聽老師講課,尤其是當老師講到自己不懂的地方、更要集中200%的注意力聽,邊聽邊思考,看看老師是怎麼分析這個問題的,積極思考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而不是盯著問題的答案。聽懂之後再回過頭來分析以下自己當初是怎麼想的,為說明當時沒有想到?這樣教材上的重點和難點在聽課之後就瞭然於心了,以後做作業和考試的時候 就不會有什麼大的問題。認真聽課會幫助自己將知識構成一個有機的體系,更為重要的是,它可以彌補知識上的漏洞。其實,一般學生對國中的知識都能掌握百分之八、九十。尖子生和普通同學的一個區別就在於,是否能彌補知識上的漏洞,往往是理解這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絡和區別。能不能看出已知條件並分析出題中的未知條件,就全靠它了。這才是考試、做題時,深刻理解題題目的根本、答為所問的根本。

(二)上課積極回答問題是吸收知識的有效途徑

上課時不僅要聽老師講思路,同時還要想一想,有沒有別的做法,如果能找到更好的方法就應該舉手告訴老師,這樣上課就能夠主動接受和吸取知識,把被動的聽課變成了一種積極、互動的活動,有利於提高課堂學習積極性和表達能力,對於答主觀題來說也是很有幫助的上課研究變成很有趣的學習活動可。另外,上課要專心聽講並注重與老師進行眼神和語言的交流,這樣就會最大地利用課堂上的時間消化吸收、理解新知識,並且可以獲得老師更多反饋和關注。

(三)不同學科“聽法”也不同

如果是理科課程,要邊聽邊想:為講明一個定理,推出一個公式,老師講解順序是怎麼樣的,為說明這麼安排?兩個例題之間又有說明相同點和不同之處?如果是文科課程,比如政治,要注意聽清哪些是觀點,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觀點解釋社會現象。而歷史課又要注意歷史事件的背景、過程、意義和影響。以及那些必記的年代。

(四)聽課需要“批判地吸收”

有時聽課會經常受到客觀環境的影響。說具體點,就是老師本身的語言或行為對學生的聽課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加上來時的講課風格存在差異,學生就會暗地裡評價老師,這個老師講的好,愛聽,就好好聽;那個老師講的不好,不愛聽,就會輕視,不好好聽。其實這樣受損失的只能是自己。作為學生不要過多受此影響,要善於批判地吸收。另外,要善於邊聽邊分析,邊歸納。比如:老師這節課講了一百句話,要分清楚哪些是結論性語言,哪些是說明性語言,哪些是過渡性語言,這些語言彼此關係如何,重點要記住拿 句話,等等。

(五)課後“靜思 5 分鐘”大有學問

一般一堂課的前幾分鐘和最後幾分鐘是重要的,因為通常老師會在前幾分鐘複習上節課的內容,而在最後幾分鐘複習這節課的內容,所以在這段時間一定要認真聽講,這樣可以減輕課下複習功課的壓力,非常有效。同時更要注意課後的及時思考。利用可見休息時間,在心中快速把課上剛講過的一些關鍵的思路理一遍。而通過靜思從題意的解答整個過程詳細審視一遍,可以輕而易舉地劃分提醒,並記憶一些關鍵的解題技巧,這樣可以保證思維的連貫性,所以5 分鐘的課後靜思等效於同一學科知識課後複習50 分鐘。

國中生學習習慣的學習方法三:做筆記

做筆記

做筆記是門很少有人研究的學問。會做筆記的同學可能上課間記得並不多,但很有成效。有些同學的筆記只有自己看得懂,但也很有效。相反,有的同學筆記記得很多,上課時幾乎一直在記筆記,不僅效果差,甚至會影響聽課效果。所以學會有效地做筆記對於每一個同學來說都是很重要的。

(一)如何記課堂筆記?

做筆記是建立在預習的基礎上,有重點地以最簡略的語言記錄老師的將他思路和方法的眼、腦、手、心同時運動的智力活動過程。在課堂筆記方面,首先要記錄老師講課的要點(並不是每一句話)筆記中特別注重表明重點、難點和老師要求回答的問題,留待課後自己消化。筆記不是記錄老師在黑板上的板書,而大部分是自己在聽課時的思考、包括老師教的一些分析問題的方法,自己對問題的解決方案和對疑問的解答,一部分是老師所講的重點和難點,當板書很少時,一定要緊跟老師的思維一起思考,同時要迅速捕捉到他關鍵性的語言並記錄下,從而較完整地記錄下老師的思考、分析、論證過程。在時間不充足的情況下,先聽懂老師的分析思路,下課後在根據這些提綱的東西豐富和完善筆記。另外,每一門科目都有自身的結構,學習過程中如能按照學科自身結構記筆記必能事半功倍。同時,筆記與一個人的思維緊密聯絡,如果可以摸索形成與學科特點相適應的筆記結構,那麼便已初步掌握了該學科的思維方式,自然會促進學科的學習。

(二)課後筆記要消化吸收,做好自我監控

在課後,要通過筆記對所學的內容進行復習和歸納,筆記就是幫助自己進行復習的一個工具。除了對老師講解的內容做筆記之外,把做過的練習卷、試卷上的要點和做錯的題目記在筆記本上也很有用,記錄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錯題,並寫出詳細的解題步驟和解題思路及答案。平時有空就翻開看看這些錯題,另外每次考試複習前在認真看一遍,可以引以為鑑,避免兩次犯同樣的錯誤和不必要的丟分。

(三)記筆記應注意事項:

1、每門課最好準備專用的筆記本,不要在一個本里同時記幾門課的筆記,這樣會很混亂。可以準備幾種不同顏色的筆,比便通過顏色突出重點,區分不同的內容。

2、這個計劃包括:第一,在對內容預習、複習的基礎上,對上課大概記什麼。不記什麼,要有個計劃;第二,在記筆記的格式安排上,事先要有個計劃,比如可以在每頁筆記的右側劃一豎線,留出一些空白,用於課後查漏補缺,或寫上自己的心得體會,右側剩餘的大半頁紙用於做課堂筆記。

3、記筆記一定要有重點,要條理清晰,另外,要學會一些提供哦筆記速度的方法,以提高筆記效率。可以簡化某些字詞,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書寫符號。只要自己以後複習看得懂就可以。

4、整理筆記的作用不可忽視。它能夠對知識進行梳理和系統化,是對筆記的“昇華。”另外,要及時對筆記上的東西進行復習,這是對你自己勞動成果的利用和尊重,同時能夠將筆記的價值完全地體現出來。

5、值得你注意的是,記筆記和聽課是相輔相成的,聽課是記筆記的前提條件,而記筆記是對聽課的一種補充和鞏固,二者缺一不可。你一定要協調好聽課和記筆記的關係,不能只聽不記,也不能只記不聽。

國中生學習習慣的學習方法四:複習

複習

複習的方法有很對,效果也會因人而異。關鍵是形成一個適合自己情況的複習方法,只要感覺效果好,就應該堅持下去,並且使之成為自己的一種學習習慣,結果一定會是很好的。當你還沒找到十分有效的複習方法時,不妨借鑑以下成功者的經驗,這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有效複習方法的一個捷徑。

(一)複習要把握時間和頻率

時間:當天學的東西當天就進行復習,時間拖得越晚,遺忘率就越高。複習時一方面通過看書、看筆記來回憶重點;另一方面通過做相應的練習題來鞏固強化。若五、六門甚至更多的功課需要複習時,怎樣才能使有限的時間在眾多科目之間得到合理的配置呢?通常要在完成老師任務的前提下,在自己精力允許的範圍內揚長避短,即加強弱科,鞏固優科,爭取發展一、兩個強科。制定計劃時不要把時間安排的太緊,因為要留出激動時間來應付“突發事件”或臨時任務,防止計劃被打亂。

頻率:複習不是一次性的工作,沒有人至通過一次複習就能一步登天的。新學的東西,當天要複習,過三天還要在複習一遍,到週末則把本週所學的再總體複習一遍。還要進行“迴圈複習法”,以一個月為週期,例如“在學習第四單元的時候,除了複習本單元,還複習第一單元;在複習第三單元的時候則順帶複習第二單元,這樣就對以前的內容不斷進行有規律的複習,又不會一下子佔用太多的時間。此外還要進行階段性複習和考試前的複習。

(二)複習方法

複習的時候要把握書本,緊貼書本。沒有任何一門考試是脫離教材的。把握了教材,就把握了考試題。平時學的東西可以說是一粒一粒的珍珠,複習就是一條線,把所學的東西串起來。複習時一定要有重點,重點複習自己知識上的弱點和缺陷,以及課程本身的重點和難點。首先要對自己的學習狀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明白自己的弱點和缺陷在哪裡,複習是一次再學習的過程,是對所學只是進行一次再加工的過程。複習時要思考知識掌握的程度,要做到透徹理解、熟練應用。

1“嘗試回憶”複習法複習過程中常用到的一種方法是“嘗試回憶”複習法,就是先不看書, 把老師上課講的主要內容回憶一遍,有人稱之為“過電影”,邊回憶,邊寫在紙上,對於回憶不去來的內容就先空著,等整個過程結束後,再開啟課堂筆記和書本來對照,這樣對檢查自己聽課、學習的效果十分有好處,尤其對於那些回憶不取來的內容,或者回憶錯誤的內容,對照後印象會特別深刻。或者在臨睡之前躺在床上閉住眼睛努力回憶老師今天講課的重點,到回憶中斷的時候拿出課本和筆記本在看一遍,這種方法既節省時間,效果也非常好。

2“目錄——內容——聯絡——目錄”四部曲法每天的小複習通常以課本為主,同時輔以少量的總結及講解型的參考書,進行少量練習以檢驗自己的掌握程度。而完成一個大的學習階段,要進行一次大規模的統一複習。一般跟著老師的複習進度複習,也要安排較多的時間複習自己較差的科目,爭取把所有的問題在複習中解決,不給考試留下任何疑點。這就需要聯絡前後的知識點,總結一些技巧和規律。“目標—— 內容——聯想——目錄”四部曲,即:先翻到目錄,把章節的知識脈絡理清,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框架; 再翻到具體章節,一字不落的看一遍,以求細緻理解每一個知識要素;而後回憶、聯想一下書上的知識點;最後要做的便是再翻到目錄,在頭腦裡回顧一次。

(三)會考複習方法

進入九年級後,就感覺學習時間緊,任務重,壓力也大。所以必須給自己制定合理有效的學習計劃,通常在前一天就作出第二天的計劃,給自己定一個目標。明天課堂上除了掌握老師講授的東西外,還要看完哪些相關部分的參考資料,這樣上課就不會走神了。

在上學期,老師們就開始組織第一次全面,系統的複習了。這個時候的主要目標就是“大掃蕩”,各個知識點都有熟練吃透。一份詳盡的考試說明書也是需要的,上面都有考點以及要求的程度。然後就是中名師對於當年考試大綱的解說,並具體到每一章節都會講解應該掌握哪些東西。第一階段的複習就是金字塔的基礎,基礎越牢固,塔尖也就越高。

下學期開始,第一遍複習基本完成,這時候就找出幾套歷年的會考題做做,模擬環境、限定時間、閉卷、評估。這樣就可以知道,自己的薄弱環節是什麼了。在這一從階段就更要有目的性,攻克難點、深化重點。具體來講,在看完第一遍複習時留下的各種總結,將各個章節聯絡穿插起來,形成 一個學科整體。 這樣的訓練,對於考試中的綜合題目的解決,無疑大有裨益。

每複習完一章,要細緻地考察自己正學到了什麼。根據自己的理解,看著目錄,想想學到了什麼,各個知識點是什麼,錯題出現在哪幾個方面,在筆記本上簡明扼要地列示出來。印象模糊的地方就查書查筆記,並在後來的習題練習中不斷補充,這就是自己的寶藏。不僅可以讓知識完全再現,檢驗自己的學習程度,更是第二階段複習的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

把自己理解過的東西記下來,將原來的各個章節總體上進行把握,並且在腦海中形成網路,達到一觸即發的狀態,這樣,第二階段的複習就算圓滿完成了。

最後階段是在會考前一個月左右。這段時間除了平時的努力之外,主要著重訓練答題技巧和應試心理。

國中生學習習慣的學習方法五:做作業

做作業

(一)做作業的步驟

作業要“思,問,集”。

⒈做作業前有一個思考的過程很重要。也就是說,不要一開始就動筆寫服務業,而要先複習一下當天的內容。可以採取《學習日記》的形式,即把當天所學的知識點都列出來,然後逐一回想,哪些我已經掌握了,哪些還沒有。

⒉仔細審題,一定不要把題目看錯了。往往有許多同學因看錯題而在考試中丟分,所以一定要原原本本地、穩穩當當地把題意搞清楚,這是很關鍵的一步。

⒊分解成各個部分,尋找解題途徑。要分解各種因素、各個方面、各種已 知、未知和潛在的已知條件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化繁為簡,化大為小,把問題逐步解決。不耐心對題目進行“解剖”分析,就會因無從下手而一籌莫展。做作業一定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多從不同的方法、角度入手,多從典型題目中探索多種解題方法,從中得到聯想和啟發。同時,還應多樹立理科解題思想:如數學,方程的思想,函式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整體的思想,分類的思想等等常用方法。

⒋正確解題,爭取一次做對。解題的時候,書寫要規範,格式要明子了,清晰。讓自己和老師一目瞭然,重要的知識點要寫出來,這樣就保證解題過程準確無誤。

⒌注意檢查,整理錯題。

(二)作業的木桶原理

在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後,自己應有計劃,有選擇地做作業,在眾多的習題中找到適合自己,能提高自己水平的題做。題不在多,而在於精,目的是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自己已經掌握得很好的方面,儘量減少做作業的時間,留出時間攻克薄弱環節。從應試的角度來看,考試成功的標準在於總分。若一科已有145 分的水平,再怎麼做作業最多到150 分,上漲 5 分;而某一科只有100 分的水平,堅持努力,有針對性地做作業就會達到120、130 分,上漲20 到30 分。這就是“木桶原理”。

(三) 做作業注意事項

1、做作業儘量不依賴書本,把作業當成是考試,認真,獨立的完成。切忌自己不做而抄襲別人的作業。如果遇到有不會做的,先放在一邊,做別的題目。等其他的題都做完了再研究,翻翻書,鑽研一下例題,想想相互之間的聯絡,一會兒就有靈感了。對各科的作業,要學會合理分配時間,精力,儘量兼顧;在自己較弱的學科上,多花點時間。如果某科作業太多,分成兩部分做,中間插做別的題目,起到調節的作用。

2、注意不要拖太長時間,力求高效率,絕不拖拉。

3、不要做太難的偏題,怪題。在考試中,考點往往是對基礎知識的拓展和延伸,所佔分數比例很大。而只有一小部分是高難度的,拉開檔次的綜合應用題,所以平時應注意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靈活應用程度。對於難題,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如改變條件,新增條件,結論與條件互換,原結論還成立嗎?

4、重視作業中的錯誤。作業是用來檢驗自己學習掌握程度的有效途徑。所以從做錯的題目中可以反映出哪些知識掌握的還不夠好。應該重新認真學習這些知識點,及時地做到查漏補缺。另外,對於自己作業,試卷中出現的錯誤,最好能準備一本錯題集,以便今後複習中使用,做到絕不出現第二次類似錯誤。

國中生學習習慣的學習方法六:自習

自習

自習對於國中學生來說是不容易把握的學習過程,因為很多國中學生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會自主性學習,也就是說,除了完成老師的作業,就不知道自己還可以做些什麼。然而作為一個優秀的學生一定有一套自習的方法。

1、要注意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因為畢竟學習得靠自己,老師在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以啟發、引導學生為主,很多東西都有需要自己課外來進行鑽研。 如果只滿足掌握課上的那點知識,取得比較高的分數就有點困難了。所以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績,在掌握了那些基本知識之外還應該注意在大的範圍內自習。通過自習學來的知識不僅可以開闊思路,而且對內容有更為深刻的理解。

2、自習時一定要講究效率。要注意留心自己最興奮,狀態最好的學習時段。自習時段分為在學校的自習和在家裡的自習。無論在學校自習還是在家裡自習,都應該抓緊時間,高效率地完成學習任務。在學校的自習時間,一般都會有各個科目的老師來班裡輔導,因此這個時段是非常保貴的,就應該解決比較難的題,抓緊時間問問老師或同學,及時解決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回家之後的自習時間由自己靈活支配。要複習當天的功課,預習明天的課程,如有時間還可以讀一些課內外讀物,增長自己的.知識。課外書籍往往有著生動易學,內容廣泛的特點,通過閱讀拓展自己的視野,開闊思路。自習過程中,由於在思考問題上投入了大量時間,從而鍛鍊了自己的思考能力,這種能力的習得與增強不但對本學科學習有利,而且對學習其他內容也是大有裨益的。

國中生學習習慣的學習方法七:讀書

讀書

書分很多種類。不同的書,讀的方法不同,讀的重點也不同。書大體可以分為:描述類,敘述類,論述類和分析類。

描述類書籍主要包括小說,詩歌散文集等到文學作品,語文課本中的大部分文章屬於這一類。讀這類書籍時主要是去感受,感受作者的感受,感受文中的情與景。所以讀這類書時要每字每句地讀,細細品味,才能達到閱讀的效果。

敘述類圖書主要包括歷史書籍,記實性文學書籍。讀這類書主要是去了解書所記載的一系列人物,事件的相互關係,包括因果關係和時間關係等。掌握了這些關係就達到了閱讀的目的。讀這類書時不必過多地注重一字一句,但一定要按順序閱讀,讀每一章節時最關注的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然後用這四個要素把整本書串起來。

論述類書籍主要包括政治類書籍。讀這類書主要是瞭解書本身所闡述的觀點。這類書往往結論性的觀點並不是很多,但會用相當多的篇幅來支援其觀點,因此讀這類書的時候是可以跳躍著閱讀,就是先讀結論,再去有目的地讀作者的論據,這樣讀書的效率會很高。

分析類書籍主要包括數,理,化,生物,地理等書籍。這類書籍都是以傳播科學知識為內容的,讀這類書的目的是很清楚的,就是理解和接受。所以讀這類書時,一定首先要清楚這一章要讓自己理解什麼,通常是一個定理或一具公式。然後圍繞這一核心去讀書,思路就會很清晰,讀書效率自然會提高。

對於教科書,國中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不想讀”或“不會讀”。其一,認為“教科書簡單,不值得讀”;其二,認為“老師已經講了,沒有新意,不必再讀”;其三,讀書障礙很多,不想讀。其實,讀書這個環節也是非常重要的,決不能忽視。要提高讀書的效果,應當把握以下三個環節:即“上課前要先讀”,即預習,可以“粗讀”,這樣就能做到心中有“底”,有疑,有問進課堂;做作業之前要再讀,即複習,要求“細讀”;在訓練中遇到疑難問題,找到對應章節要反覆讀。要求“精讀”。另外,讀教科書還要從中 把握好知識點,重點,難點,通過自己的歸納,小結,形成本節課或本章節的知識結構,把零碎的,一點上滴的知識形成一個知識體系。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訓練,同學們可親自去體驗品嚐讀書的味道,真正認識到“書本是最好的教師”,從而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掌握了讀書方法,自學能力也就相應提高了。

國中生學習習慣的學習方法八:記憶

記憶

記憶是學習非常重要的環節,任何知識理解了絕不等於掌握了,沒有記住知識是根本談不上運用知識的。在理解的基礎上牢記知識,才能在需要用到所學知識時迅速地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所以就學習而言,理解是必以的過程,但記憶才是最終的目的。對於理科知識來說,先理解會幫助學生有效地記憶;對於文科知識而言,先記憶可能會有利於理解和掌握。

(一)記憶規則

一般要規定記憶時間,並且一個人獨自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進行記憶。記東西的時候,不要僅僅默讀默記,而是動用盡可能多的感官,比如一邊看一邊念一邊寫。要注意的是不能老是開啟書本,在記憶了一段東西之後,一定要把書合起來,在腦海裡過一遍,有時想不起來時不要馬上翻書,而是努力回想,實在想不起來再看書。

最好是睡前把背過的東西再回憶一遍, 因為睡眠時沒有新的資訊輸入大腦,剛剛記憶的東西就不受干擾。

如果書上的內容太散太雜,就要先在一張大紙上畫關係圖,自己歸納組織後 再記憶,這樣不相當於把零散的個體結合成了有機的整體,再記憶時就容易得多了。每次記憶的量也有講究,要定量記憶,日積月累,效果就慢慢顯現出來了。

此外還可以用交叉變換科目來記憶,背2 個小時歷史的效果肯定沒有背1 個小時歷史加1 個小時英語單詞的效果好。

(二)文理科記憶法

1、理科:對於理科課程應該是先理解再運用然後才記憶,若不理解不運用短暫的的記住很容易,遺望也更容易,所以只有理解後才記得牢。

2、文科:認真理解,理解是背誦的基礎,對要背誦的文章,力圖比較深刻的理解文章的意義。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去背誦全文,這樣就會背得快,而且不容易記憶;全神貫注“一心不能二用”,做到全身心投入,心到,眼到,口到;熟讀精思,反覆朗讀,慢慢咀嚼,細細口味。特別是對於古文學作品,用筆或口將文章準確地讀一遍,反覆消化,邊熟讀,背誦,邊理解,記憶,合背結合,分背就是按一篇文章的段落,一段一段分別背誦。合背就是在分段背熟的基礎上,連貫起來背誦。“連環背誦法”就是分別背熟一篇文章的 第一、二、三段以後,就把三段連起來背一次,然後單獨背熟每四段以後,又把第二、三、四段連起來背一次,依次類推,全篇文章背完以後,從頭到尾連貫起來背誦。

最後強調一點是:光有好的記憶方法還不行,有的知識還需要紮紮實實地堅持硬背下來,半點巧也沒法取。

國中生學習習慣的學習方法九:作息

作息

養成一種良好的作息習慣,不僅對同學中學時代的學習非常有益,甚至對學生未來一生的學習和工作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有許多成功人士都得益於自己良好的作息習慣,因此應該重視自己的作息習慣。

1、把作息安排變成作息習慣

很多同學其實有著非常適合自己的時間表,計劃書,但無法做到每天堅持。如果始終把按計劃做當成一件痛苦的事,為了遵循而遵循,這樣很難持之以恆。計劃可以很簡單,但不可以老改變,應努力把計劃日程變成一種生 活習慣,就和一天三頓飯一樣自然,這樣可以保證穩定的學習。

2、定了時間表就要堅持

制定嚴格的作息時間表,貼在牆上,自己遵守並由父母監督,每當自己覺得不能執行下去的時候就看一看作息時間表,這時一咱遵守諾言的力量就會促使自己堅持下去。另外,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而且還要做到“鬆緊一致”。有的同學到了假期就會比較放縱自己,作息時間比較亂,因為作息規律一旦亂了,到上學的時候要調整過來又比較困難,而且是很累的一件事情。假期的時間安排和上學時應差不多,學習有一個慣性,可以適當間歇,但是不能一下扔開過久,要“鬆緊一致”。

3、作息時間在學習過程中不斷調整

作息時間關係到學習的精神狀態,所以在平時學習的時候應當有良好的作息安排。按照自己的特點制定作息時間表固然有其優越性,但有時卻與考試期間的作息時間不一致。而人體的節律具有“慣性”,很難一下子完全調整過來,所以必須提前行動,以使自己各方面的情況在考前調節到最理想的狀態。總的來說,一個人聽作息時間應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定,並且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調整,以適應新的學習情況。

備考指南:別和難題打“持久戰”

在後期備考階段,複習的管理很有學問,學生自己要有精細的規劃,合理安排時間。複習中不要在某個知識點或某道題上卡住,打“持久戰”。

要著力理順兩個“時間比例”關係。第一,要正確處理好學習與生活、鍛鍊、娛樂等之間的時間比例關係。學生和家長都要認識到“疲勞戰”是決不會提高複習效益的。其二,要正確處理好教師課堂教學與學生自主複習間的時間比例關係。越臨近會考,越不宜千篇一律控制過死,更宜學生自己安排複習,使其查缺補漏,促進各科平衡,提高總體成績。要合理安排每一天覆習內容。這段時間,學生容易感到無從下手,不知複習什麼好了。

家長或老師具體指導學生制訂計劃,越具體越有事幹,越充實,效率越高。尤其是邊緣生,當前要學的政、史要巧安排,及時檢查。

複習資料不要濫用

會考一般命題總體上仍遵循“保持穩定,重視基礎,體現教育功能”的命題方向和風格,在體現學業水平考試功能和兼顧選拔功能的具體做法上,又體現出“穩定中滲透新理念,穩定中體現區分度”的特點。

越到後期越應迴歸教材,同時也可以對教材中的補充內容做些研討。現在的複習資料很多,質量也是參差不齊,建議複習資料嚴格篩選,決不能濫用。要認識到,用資料的主要目的是用功能而不是簡單地用題。建議以會考指導說明為基礎,再輔以其他精選的材料,做到擇其“精”者而用之,堅持舉一反三,“以一當十”,即聽懂一題會解一類題,切實提高資料的使用效果。現階段,學生都有一種過分依賴資料的習慣性心理,容易把課本丟掉,對這種現象教師要注意引導,決不能捨本逐末。

會做的題都做對

綜合訓練階段是昇華知識能力,需要對學生精雕細刻、細心指導。通過細管理、細指導,可使每個學生每科至少多得5分,可以使每個學生每科至少少失5分。

綜合訓練階段,要堅持“會做的題都做對”的策略。會考題易、中、難比例是6:3:1,對於優秀生首先要保住基本分不失。在進行綜合訓練時,總結考試經驗和技巧,進行查漏補缺。

要根據會考指導書,排查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對易混淆的、相近的、容易出問題的進行比較、澄清,加深理解,分析自己掌握知識的薄弱環節,有重點地進行彌補、強化。

向細節要分數

學生此時要學會分析總結學習過程中的經驗與不足,制定會考前提分計劃,向綜合訓練多要20分。向審題多要1分,向規範多要1分,向仔細多要1分,向心態多要1分等等。

具體要理好“三個關係”。

一是處理好質與量的關係。改變重量輕質的題海訓練,突出題目的典型性、代表性,防止只求數量不求質量,樹立以精取勝的意識。綜合訓練試題以6-8套為宜,試題應堅持“易-難-易”的整體調空原則,開始和結束的兩套題接近去年會考題的難度,順利過渡到會考前一兩天。

二是處理好速度與正確率的關係。綜合訓練試卷要在課堂上定時訓練,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對為原則。課後讓學生自查消化,落實好訓練的每一套題。要注意提高選擇題作答的準確率。定時訓練做到“四認真”:認真對待考前僅有的每一次訓練。認真書寫每一個字、每一個字母符號等。認真錘鍊每一句話。認真分析每次考試的得與失,包括課堂小測試。

三是規範書寫與得滿分的關係。精雕細刻細指導,不是要過分美化,以能得滿分為標準。理科解題要有必要的文字說明,重要方程式。強化做題的時間意識,在規定時間內做對題目才算有效,否則即使做對,也存在隱性失分。不僅做到“做了、做對,更要做好”。

把熱點問題歸歸類

要針對各科熱點問題進行歸納總結。“熱點”就是知識背景,要指導學生學會審題,研究如何從不同角度作答,關鍵是通過設計熱點題目,啟迪思維,開闊思路。借綜合訓練進一步落實“會做的題都做對都做完”的答題策略。

具體要做到:一要回歸教材。迴歸課本不同於一輪時的全面複習,要突出重點,要關注教材中的新增內容,要根據考試中暴露出的問題回到課本進行檢查,通過會考題在教材章節內容中的切入點和考察方式,檢查知識結構的缺陷,做到有的放矢。二要重溫錯題。學生要重溫歷次大型考試試題和每個學生自己整理的習題集錦。注重錯題重溫,提醒學生重點分析相同型別,多次出錯在哪裡、出錯的原因等,避免在考場上遇到類似題目重蹈覆轍。三要做一些模擬訓練。適當選擇一些會考模擬題進行鍼對性地適應性訓練,可以讓學生練習一下會考的試題風格。

TAGS: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