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數學學習方法必看

才智咖 人氣:1.32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我們大家都離不開學習,掌握學習方法,可以幫助大家更加高效的學習。那麼,應該怎樣學習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效數學學習方法必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效數學學習方法必看

三年級國小生如何快速高效掌握學數學的學習方法

一、學會主動預習

老師講新知識之前,學生要認真閱讀要學的內容,課前自學例題,在看書時,要動腦思考,步步深入。學會運用自己有的知識去獨立探究新的知識。

二、注意在老師的引導下掌握思考問題的方法

一些學生對公式、性質、法則等背的很熟,但遇到實際問題時又無從下手,不知如何應用所學知識去解題。例如:有這樣一道題“把一個長方體的高去掉2釐米後成為一個正方體,它的表面積減少了48平方釐米,球這個正方體的體積時多少?”學生對求體積的公式雖記得很熟,但由於該題涉及知識面廣,許多學生理不出解題思路。這要求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逐漸掌握解題的思路。這道題從單位上講,設計到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從圖形上講,設計到長方形、正方形、長方體、正方體;從圖形變化關係講:長方形到正方形、長方體到正方體;從思維推理上講:長方體減少一部分底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到減少部分四個面面積相等求一個面的面積求出長方形的長(即正方形的一個稜長)到正方體的體積,經老師啟發,學生分析後,學生根據其思路(可畫出圖形)進行解答。學生很快就可以解答出來:設原長方體的底面長為X,則2X×4=48得X=6。即為正方體得稜長。這樣得出正方體得體積為6×6×6=216(立方厘米)。

三、及時總結解題規律

一些學生之所以那麼優秀,就是因為他們把老師講的知識都應用到了自己解題的過程中了。課堂上的45分鐘,老師之所以把那些知識在課堂上講,說明那些例題或者公式非常的重要。所以課堂上的45分鐘就決定了你的成敗,所以必須消化和理解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

老師一般講得是方法。解答數學題也是有規律可循得。因此,在解題時,要注意總結解題規律,在解決每一道練習題後,要回顧以下問題:(1)本題最重要的特點時什麼?(2)解本題用了哪些基本知識?(3)解本題最關鍵的一步在哪裡?(4)以前有沒有做過跟本題類似的題目?異同點在哪裡?(5)本題除了這種方法之外,還有沒有其他解法?把這一連串的問題貫穿於解題。

四、善於質疑問難

學啟于思,思源於疑。也就是說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思由疑問開始的,學生的發現和提出問題思學會創新的關鍵。教育家顧明遠說:“不會提問的學生,不是一個好學生。”因此,學生從小開始,就要學會質疑。比如學習“角的度量”,認識學習量角器時,認真觀察它,問:“我發現了什麼?刻度有什麼用?”在學習時,經常這樣提出問題,就可以開拓自己的思維空間,進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學習方法:加減法學習技巧

先易後難,算術是比較複雜的,而對孩子來說,如果一開始就讓他們學習較難的算術,很難讓他們接受。家長可以將生活融入到孩子的數學學習中,例如去超市買蘋果,讓孩子自己挑選,並數出數量,等到回到家的時候,家長可以讓孩子洗兩個蘋果,一人一個吃掉後,問孩子還有多少個蘋果。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在生活中不知不覺的接觸數學並學習數學,可以提高孩子對數學的興趣,而且也能夠幫助孩子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運用分解技巧,從分解組合開始教孩子,一邊分,一邊用語言表述,一定要用嘴巴說出來,能說出來的孩子,表示她自己真的掌握了。從5以內的開始。先從分解2開始。每次分開後表述完,要記得在合起來。

大數記心裡,小數上下加減:

加法:大數記心裡,小數往上數,如4+2=把4記在心裡,往上數兩個數,5、6,之後得出結果4+2=6。

減法:大數記在心裡,小數往下數,如6-3=把6記在心裡,往下數三個數,5、4、3,之後得出結果6-3=3。

家長需配合每日為寶貝出30道10以內加減法,提升幼兒的算術能力,注意不要讓孩子數指頭,養成習慣不好改,培養心算能力。

需要孩子掌握的一些識記的東西

第一個需要識記的是:10加幾就等於10幾,例如:10+1=11 10+2=12,一直加到9,第二個需要識記的.就是1+1=2 2+2=4 3+3=6 4+4=8 5+5=10 6+6=12 7+7=14 8+8=16 9+9=18 10+10=20,這樣記住了以後,進行20以外的加減法運算,對孩子來說,就不會很難學;

高一數學學習方法具體介紹

【學習方法】

首先,不要忽視課本。把高一高二的所有教學課本找出來,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把裡面的知識點定理公理等等都看一遍,包括書上的證明也不要忽視。不是說看一遍就了事的,而是真正的去理解他。因為在你高一高二所有的月考,期會考,期末考,經歷了這麼多題海戰術之後你要做的就是要回歸課本。你會發現有些大學聯考題,他是很巧妙的利用了書上一些簡單的定義進行變換和引申得到的。所以當老師帶著從頭複習的時候,不要排斥,而是要回憶,消化,理解和掌握這些書本上的基礎知識。

第二,要嘗試著去掌握一些新的定理和法則。在高一高二的時候,老師可能會說這個公式不是大綱要求的,所以不必掌握。這是完全正確的,因為當時所有的知識都是新的,你在面對過多新知識的時候,很難消化和掌握。但是現在你已經掌握了很多知識的基礎上,在去適當的結合自己的能力去了解一些考綱之外的,就更容易掌握了。比如洛必達法則,高中雖然不講,但是在答大題的時候用起來很方便的一個法則。如果你掌握了,你就會比別人做的更好更快更準確。

第三,要注意數學思想和方法的總結。比如說畫圖的思想,轉化的思想等等。這個操作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就是在你每次做完題要注意看解析,看他是怎麼分析試題的;老師講課的時候是怎麼講解和歸類的;甚至可以多問一下身邊的同學是怎麼做這道題的,來尋求一題多解,多思路,看有沒有比你的方法更好的方法。良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不僅省時更省力。

第四,計算能力的提高。講真,我是沒有這個毛病的。但是我身邊的好多同學有這個問題,就是明明會做的題一定會算錯。小題大題一張卷下來能扣出來10分。嘴上說著是粗心,但我認為不是。我覺得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知識掌握的不牢固,另一個是自身計算能力太差。這兩點都是很致命的。計算能力的提高,會讓正確率上升,會做的題會一次性做對。同時,也會節省出很多時間,去做其他的題。所以從一輪複習開始就要學會提升自己的計算能力,這樣到最後才不會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