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計劃

才智咖 人氣:1.82W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現在就讓我們制定一份計劃,好好地規劃一下吧。擬起計劃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綜合性學習計劃 ,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綜合性學習計劃

綜合性學習計劃 1

【課題名稱】

《綜合性學習------難忘國小生活》

【活動目標】

1、通過讀“閱讀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對國小生活的懷念,對母校、對老師、對同學的感情。

2、回顧個人和集體的成長經歷,懂得成長需要自己的努力,也離不開學校的關懷、老師的教導和同學的幫助

3、用多種方式表達對老師同學、對母校依依不捨的感情,並立下美好的志向。

【學習者分析】

三年級學生對自己的成長經歷感悟不深,其實,他們的國小生活很難忘。通過本班次活動,讓他們明白成長中經歷的難忘及自己在成長中應該付出的努力。

【活動重點】

1、懂得成長的過程需要自己的努力和教師的教導和學生的幫助,懷著一顆感恩的心。

2、製作愛在母校手抄報

【活動過程】

一、導語匯入,激發學生的興趣。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在美麗明亮的國小已經生活學習了6年,我們馬上升入國中,告別我們可愛的學校,告別和藹可親的老師,告別為我們殷勤服務的工人師傅們……我想同學們的心情一定是複雜的。此時你想說些什麼呢? 學生分組交流,說說自己的體會。(學生舉手回答)

小結;我看出來了,同學們對學校都懷著依依惜別之清,這學期我們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就以“難忘國小生活”為內容開展活動。

請同學們討論,我們圍繞這個主題可以開展哪些活動呢?

學生討論,教師參與其中。

二、活動交流

活動分為兩個版塊開展活動:

1、成長足跡

(1)想想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哪些難忘的事,你是怎麼面對的?你有哪些感受?

(2)讀活動中的材料,感受作者對國小生活的懷念,對母校、對老師、對同學的感情。

(3)回顧個人和集體的成長經歷,懂得成長需要自己的努力,也離不開學校的關懷、老師的教導和同學的幫助

2、依依惜別

同學們,我們即將結束我們的國小生涯,此時,你想說些什麼?

學生自由分組,並推薦出小組長代表發言,要求他們能用多種方式表達對老師同學、對母校依依不捨的感情,並立下美好的志向。

三、學生分組制定活動計劃。

四、活動總結

六年,一張張笑臉將成為我的回憶;始終忘不了把一個個快樂的身影,留住童年,留住童年夥伴的身影昨天已成往事,今天我們即將離開母校,願母校的點點滴滴、永永遠遠留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

【反思】

六年的時間一晃而過,孩子們從牙牙學語變成了大孩子,老師親眼見證了他們存在的過程,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在過幾個月,他們就離開了母校,因此,通過這次的綜合性學習,讓他們在回顧六年國小生活的過程中,懂得如何去感受自己的人生經歷,如何感恩自己的老師,從而為他們讓他們能更好的學習、生活。

綜合性學習計劃 2

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設定的總體目標,我們認為綜合實踐活動地主要目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發現問題就是能夠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敢於提出問題,它是創造的起點,不會發現問題就沒有創造性。綜合實踐活動通常圍繞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展開。在活動過程中,通過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資料,運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去尋找解決的辦法,逐步形成質疑、樂於探究的積極情感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利用資訊的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展開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利用多種有效手段、通過多種途徑獲取資訊,需要整理與歸納資訊,並恰當地利用資訊,在這個過程中,有利於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在活動過程中不拘泥書本,不迷信權威,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慾望,培養創新能力。

四、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能力

合作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小組合作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組織形式,這不僅有利於課題研究的開展和發揮學生的特長,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使他們在與同伴分工合作、提出問題、制訂方案、收集資訊、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會與別人達成一致,學會分享共同的成果等。

五、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大多是與社會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課題,特別是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發展問題,如環境問題、社群發展等。這些問題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的探究,可培養學生關心社會、關心生態環境、關心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責任感。

綜合性學習計劃 3

一、綜合性學習教學目標序列

制訂綜合性學習教學目標的序列,應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語文學習的規律,在學生髮展的不同階段,根據認識活動的不同特點制定循序漸進的教學目標。因此,國小三個學段綜合性學習的目標除了都應重視“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實踐性”外,第一和第二學段還應加強“趣味性”、“直觀性”和“知識性”,第三學段還應強調“應用性”、“邏輯性”和“哲理性”。

綜合性學習要實現提高語文綜合運用能力的目標,還要遵循學生語文學習的規律。低年級學生由於識字不多和口頭語言比較發達,學習成果宜用口頭或圖文結合的方式表述。中年級學生已能寫簡單的文章,學習成果宜用書面與口頭結合的方式表述。高年級學生書面表達能力和抽象概念思維能力都有較大的發展,學習成果宜用活動計劃、活動總結、專題演講和簡單的研究報告來表述。

正是出於科學的理性思考,語文課程標準對國小三個階段的綜合性學習,分別提出了比較明確的教學目標。下面試根據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知識與能力三個維度,將目標序列表述如下:

(一)情感與態度目標

第一學段:培養學生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

培養學生參加校園、社群活動的熱情。

第二學段:培養學生對學習和生活的熱愛與關注。

培養學生通過活動學會合作。

第三學段:培養學生對周圍生活或大眾傳媒內容中熱點問題的關注,並通過討論學習辨別是非善惡。

繼續培養合作精神。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第一學段:對周圍事物和大自然,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

能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問題。

第二學段: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能有目的地蒐集資料,共同討論。

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

第三學段:能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路等資訊渠道獲取資料。

能對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進行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

能初步瞭解查詢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三)知識與能力目標

第一學段:能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能結合校園、社群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第二學段:能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能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第三學段: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對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能對周圍生活或大眾傳媒內容中的熱點問題作專題演講。

二、綜合性學習的教學計劃

綜合性學習是一種“活化”的學習,各種教科書不可能為它提供現成的教材,至多隻能提供一些供參考的學習專案。為了便於教學實施,各學校、各教師需要安排綜合性學習的教學計劃。

制訂教學計劃應做到:

第一,要按學段或學年來制定,至少要按學期來制訂;

第二,綜合性學習一般採用“主題學習”的形式(也可稱“問題學習”或“專案學習”),每項主題學習一般包含幾次學習活動;

第三,學習的主題可以來源於教材,但更要採納學生的建議;

第四,主題學習要根據課程標準對各學段提出的教學目標,確定比較明確的教學要求,尤其要確定學習過程和方法的要求以及語文知識和能力綜合運用的要求;

第五,主題學習要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儘量讓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

第六,主題學習可按學校組織,也可按年級和班級組織。

綜合性學習計劃 4

今天早上十點鐘,我去雲山詩意管理處採訪了汪小姐和肖先生,採訪的主題是我們小區的垃圾是怎麼分類的。

首先我採訪了汪小姐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我們小區的垃圾是怎麼分類的。汪小姐回答說:“像我們雲山詩意小區每棟樓的樓層垃圾主要分為兩類,分別是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廚餘垃圾就是廚房的有機生物垃圾,其他垃圾就是生活中產生的垃圾。”接下來我又問她關於有害垃圾的問題。汪小姐是這樣回答的:“我們小區每棟樓的樓下大廳都置有一個有害垃圾桶,可以扔廢舊電池,殺蟲劑容器,過期藥品,醫療廢物以及廢舊電器等電子垃圾。”

然後,我又訪問一位肖先生關於我們社群垃圾是怎麼分類的。肖先生回答道:“我們社群樓下的垃圾主要分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包括紙類,塑料,金屬,玻璃。”不可回收垃圾就是生活中的一些廢舊過了的,包裝之類一些雜物。

採訪完畢我終結一下,垃圾可分為四類:一是廚餘垃圾;二是可回收垃圾;三是不可回收垃圾;四是有害垃圾。

調查後的感想是:我們作為一名學生,應給有責任和義務在生活中要有意識的去區分後放置垃圾。把垃圾分類回收後變廢為寶,把沒有充分利用的資源進行再利用,對現在社會的環境保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綜合性學習計劃 5

語文新課標中“綜合性學習”的提出無疑是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個創新點。然而,語文綜合性學習不是一門學科,它既沒有教材,又沒有學科學習的嚴密的系統性和順序性,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一、要注重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融合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基礎課程。這種綜合性表現為語文教材內容包含自然、數學、社會、歷史、藝術等多學科的整合。語文知識可以延伸到這些學科中,藉此實現學科與學科的融合。綜合性學習強調運用各學科知識來探尋與求知,注重學生知識視野的開拓,真正實現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和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中,有些老師也許擔心“非語文”內容過多地介入,擔心語文綜合學習“不像語文課”。例如,在開展“市場新商品調查”、“保護野生動物的一次活動”的語文綜合學習時,有的教師時有納悶:“這像語文嗎?”“語文何以體現呢?”這種擔心實質上是傳統語文觀念的表現,或者說是長期以來過細的分科課程教學觀在語文學科上的反映。傳統語文教學的弊端之一就是“固守學科陣地”,稍有越軌便會招來“這不是語文課”之類的指責。不錯,語文的確有自己的學科性質,但語文又是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正如《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語文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處不有。”在教學中“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現在,學科界限已趨於淡化,越來越趨於學科之間的融合,已不存在像誰不像誰的問題。語文由於它本身綜合性和工具性很強,且作為母語可以通達各個學科,而綜合性學習正是跨學科學習、跨學科結合的一種努力。

簡言之,語文是學習各個學科的基礎,而學好其他學科也可以成為學好語文的基礎。學生人文素養、綜合素質在整體上有了提高,語文能力也就隨之跨上一個新的臺階。

二、要注重語文學科與社會生活的結合

語文課程要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念,擴大學習資源,拓寬語文運用的時空領域,立足於語文學習和社會生活之間的天然聯絡,讓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的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體驗”“創作”等一系列的活動中觀察生活,體悟人生。

不同的地區(社群)有不同的特點,但它們都蘊藏著豐富的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學習資源。教師要積極與社群建立穩定的聯絡,給學生創設語文實踐的環境,開展多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如我們武進,就有歷史悠久的淹城。我們要求學生首先通過參觀訪問了解淹城遺址和淹城博物館,寫一篇遊記或觀後感;然後根據淹城的現狀,提幾點美好的設想,有關問題還可以採訪有關管理人員。馬上淹城擴建工程即將完工,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實地參觀考察,就擴建工程的思路、特色等採訪有關部門,就有關新景可以寫遊記、觀後感、解說詞,還可以徵集廣告詞、園景用語等。

 三、要注重語文教師與其他人員的合作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結合”。因此語文教師就需要擴大知識面,增加知識量,但僅以個人的力量去完成綜合性學習的教學任務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多方協作,充分開發教師、學生、家長、社群、科研部門的教育資源,進行協同教學。

1.教師間的合作。這也是注重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融合的要求。不同學科教師的協同教學可以形成專業互補,構成更大的知識背景,能夠向學生提供多學科的視野和多樣化的思考框架,像“網上讀寫與交流”,就更離不開資訊科技學科老師的配合;同時教師通過自己的示範行為顯示良好的合作心態,表明合作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並提供合作的方式、技巧。這樣,有效的教學策略也在協作中得到交流,經驗的分享也使得合作集體更富活力。

2.與學生合作。語文綜合性學習改變了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學”的線性關係,教師與學生在學習中都不是單一的“傳授者”和“學習者”,而是互相把對方視為學習的合作者,合作中的每個人都可能充當指導者的角色,這就可以真正做到“教學相長”。正如阿莫納什維利指出的那樣,“只有在這種合作的、協同一致的生活深處,兒童才可能理解教師,積極參加師生共同的教學活動,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

3.與家長合作。家長是綜合性學習中重要的學習資源。教師要把家長引入到綜合性學習中來,利用家長的職業特點,發揮家長的各種特長,豐富綜合性學習的活動內容,拓展綜合性學習的領域。如有家長在規劃局,我們可以組織學生一起“暢想新城”,如有家長在水利局、環保局,我們可以組織學生一起“關愛母親河(武南河)”。

4.與專家合作。事實上,在家長和社群中都可能會有一些在某一領域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之所以把他們單列出來,不僅因為通過這些專家的指導可以提升綜合性學習的層次,更重要的是,師生在與這些專家的直接接觸中,會愛到思維方式、科學態度乃至人格方面的影響,這些影響對師生的發展都是很重要的。如“開展一次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我們就請學校離退休老師給大家講解學校艱難創立的歷史,整理記錄,寫下最深刻的感受,進而理解我校“堅忍不拔,克難求進”的精神內涵。

總之,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對語文課本學習的提升和拓展,為學生自主探究創設問題情境和學習空間,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學習途徑的多樣性、學習過程的實踐性、學習目標的綜合性和多向性。課程專家呂達曾預言:“在我國未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綜合化將給學校教育帶來巨大的變化和新的面貌,但學校教育將要產生和遭遇的問題、難題也是空前的。”所以,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僅是語文教學改革的熱點,更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難點,其中仍有許多問題亟待我們深入研究、切實解決。

綜合性學習計劃 6

第四組

語文綜合性學習計劃

——輕叩詩歌的大門

一、活動主題:輕叩詩歌的大門

二、活動目的:通過蒐集詩歌、整理詩歌、欣賞詩歌、創作詩歌來增加對詩歌的興趣,感受詩歌的特點,體會詩人的情感,感受詩歌的魅力,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

三、活動時間:20xx年11月28日——12月12日

四、活動組織:

組長:林嘉媚

組員;王語嫣、劉雨晴、張荻

五、活動內容及具體安排:

第一週:

1.蒐集詩歌。

(全組同學)

2.歸類整理詩歌。

3.欣賞詩歌。

(全組同學)

4.記錄當地流傳的名歌、童謠.

(全組同學)

5.在小組內朗讀詩歌。

(全組同學)

第二週:

1.自己動手寫寫詩。

(全組同學)

2.朗誦蒐集到的詩歌或自己寫的詩歌。

3.以小組為單位,合作編本小詩集。

4.舉辦一場詩歌知識競賽。

(全班)

5.活動結束後,回顧整個活動過程以及活動中的體驗和收穫進行認真的總結。

(組員們之間互相交流感受,組長負責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