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工會法的心得體會

才智咖 人氣:4.22K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習工會法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習工會法的心得體會

學習工會法的心得體會1

一、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工會法》的修改和實施,使得工會工作的地位發生新的變化,同時也對工會幹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層工會直接聯絡和服務職工,是工會工作的基礎,是落實上級工會各項工作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

在新常態下,加強基層工會建設,首先要爭取企業黨政領導的重視,真正把黨委的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到工會各項工作中去。

其次是要做好在“責任、保障、維權”等方面的工作,基層每一位工會幹部必須懂得《工會法》賦予我們的責任與權利。

第三是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二、以人為本,創新管理

基層工會組織應首先從進一步深化企業民主管理入手,堅持和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職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制度,同時以落實民主管理職權為重點,不斷拓展民主管理的範圍、深化民主管理的層次,切實體現職工在企業中的主人翁作用。

其次是要能夠調動職工的參與意識,必須使職工的利益與企業的利益緊密地結合起來,使職工感到自己不僅是在為國家和社會勞動,而且在為自己勞動。

當前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職工群眾應該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

同時,基層工會組織應當把企業的發展和維護職工利益統一起來作為落腳點,緊密圍繞單位生產經營目標積極開展工作,才能有效地調動和發揮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立足本職,真抓實幹

1、工會幹部要立足於本職工作,以維護職工利益為出發點,為職工的利益而想,為單位的發展而想。

組織職工開展各種健康有益的活動,是基層工會增強活力、發揮作用的有效載體,也是實現基層工會組織有為、有位的有效途徑。

如開展職工技術創新活動、技術比武等活動,這既是提高職工隊伍素質,也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雙贏”活動;開展工會“下基層,解難題”活動,切切實實為職工解難題,辦難事;開展形式多樣的“建家”活動,把基層工會建設成溫暖的職工之家。

2、加強業務學習,增強服務意識。

加強學習《工會法》《勞動法》《企業工會工作條例》等法律法規及企業內部的各項規章制度。

學習企業管理知識,提高業務水平,熟悉企業發展方向和戰略規劃,及時公佈企業年度工作報告的各項工作計劃、目標、任務等情況,使廣大職工瞭解企業當前面臨的形勢任務、發展規劃,從而使職工和企業發展步調一致。

堅持把職工利益放在工會工作的重中之重,增強對職工服務意識,積極反映職工的呼聲,協調相關領導及部門,及時給予解決。

3、求真務實,敬業奉獻。

一要方法創新,提高活力。基層工會工作要在執行機制上創新。

一是堅持職工代表大會制度。

二是堅持工會工作公開制度。

三是從整體上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四是堅持職代會民主評議幹部。工會開展活動,應把技術創新放在突出位置。

基層工會組織在活動中不斷注意研究新方法,解決新問題,探索新形勢下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和特點,注意研究、靈活運用思想教育,技能培訓等手段,雙管齊下,充分調動和保護職工的積極性。

一要注重實效,落實制度。目前基層單位存在制度落實不到位現象:一是職代會制度不落實,對涉及生產經營重大決策的會議需召開職代會討論的,往往以行政會議代替。

二是不落實工會公開制度。有的.基層單位雖制定了完善的工會公開制度,確切的公開時間、內容、方式、方法等,但只是當作一種擺設。

三是創新創效活動不紮實。為此,我們基層單位要儘快扭轉這種現象,否則工會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會越來越弱,起不到良好效果。

四要強化考核,鼓勵先進,樹立典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積極開展“建立學習型組織,爭當知識型職工”等活動,對單位做出突出業績和貢獻的職工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使典型受表揚得實惠。

職工就會有標杆,向榜樣學習,努力工作,提高生產效率。

四要貼近職工、關心職工、促進企業和諧發展。

管理是一門藝術,健全的管理是事業成功之路的基石,新常態下基層工會組織更要貼近職工、關心職工,瞭解職工思想動態,善於發現職工在工作、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矛盾,切實認真地加以解決。

要有強烈責任心,“職工利益無小事”,為職工排憂解難,扶貧幫困,做到貼近職工,關心職工,促使企業和諧發展。

工會組織的各項方針政策是要依靠最基層的工會組織去落實,最終是要依靠最基層組織帶領職工去完成。

因此,大力加強基層工會組織建設,對於完成各項工作、溝通職工與企業的管理關係消除職工工作矛盾,正確執行各項工作任務,凝聚職工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新常態下不斷加強基層工會的組織建設,為工會工作和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組織保證。

學習工會法的心得體會2

通過學習,使我瞭解了我國工會發展歷史,進一步明確了加強基層工會的目標要求和主要任務,增進了對工會職能的認識,加深了對“組織起來,切實維權”豐富內涵的理解,它涵蓋了工會工作的各個方面,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同時又使我對學校的工會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瞭解。體會到上級領導對我們工會會員的關心、期望和要求,更加體會到工會在構建和諧校園中的作用。

在這次學習中,我充分認識了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基層工會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更加明確了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教職工要精心投身教育教學工作,發揮其積極性和創造性,堅持服務教育、服務學生,為學校的發展積極工作,才能稱得上是一名稱職的工會會員。 我感到作為一名基層工會員,要樹立三個觀念,即黨的觀念、全域性觀念、群眾觀念。所謂樹立黨的觀念,就是自覺接受黨組織的領導,這樣才能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因為民主雖然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實行的時代潮流,然而沒有制約的民主必然帶來秩序的混亂,堅持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工會的政治原則、本質要求和根本保證,也是中國工會區別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工會的根本特點。工會工作就是發揮工會橋樑和紐帶的作用,不斷為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實現黨的執政使命、推進黨的各項事業而奮鬥。所謂全域性觀念,就是要服從和服務於全域性工作,就是常說的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全域性工作中找準工會的定位。作為一名基層工會員要在工作中符合“議大事、懂全域性、幹本行”的要求,我們教師作為公益的政府保障行業,本身的收入相對來說還是不錯,但是我們的教工也可能因為家庭和其他的影響,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因此我們基層工會要把幫困幫扶工作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對貧困的職工及職工家屬,做到第一時間知情、第一時間報告、第一時間幫扶,這就是在大局中找準工會的定位。所謂的群眾觀,不僅是要走群眾路線,進入群眾的中間,還要始終明白工會是職工合法權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這是工會的身份意識。不管在任何情況下,工會幹部不能和職工搞對立,因為工會是代表職工的,面對個別職工對我們工作誤解或者提出不合理的權益要求時,工會必須履行好教育引導的職能,讓職工明事理、識大體、知進退。這其中就包含工會對職工的思想教育,我們的思想教育主要是讓職工明白形勢與任務,講清做法的依據所在,努力讓職工支援學校黨政的工作,從而凝聚人心。在各項工作中,要落實“全心全意依靠群眾”方針,這就要求我們協同支部和行政做到“政治上保障、制度上落實、素質上提高、利益上維護、作用上發揮”,大力開展立功競賽活動、技能比武活動、學習班組文明崗位建立活動等,提高職工素質促進職工發展。

堅持以職工為本是貫徹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是工會的神聖職責,主動、科學、依法維權是社會主義工會的維權觀。現階段,工會所能夠依法維護的職工合法權益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政治權:國家政治生活中,主要體現為四民:即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和評議。四權:即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工會組織要著手規範民主建設,努力探索職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方針,讓廣大職工在實際工作中做到知情、明理、參與、支援學校各項事務。

生存權:勞動報酬、勞動時間、休息休假、保險福利、職業培訓、勞動安全衛生等內容。如學校規定教職工培訓費佔公用經費的5%、學校接待費用不超過公用經費的2%,績效工資分配方案、教師年度考核和是的考核方案必須通過教代會討論通過等等。

發展權:文體活動、教師的培訓提高等。這些權利的維護,最好是在事前維權,在事關教工的制度方案出臺前就充分聽取意見、充分考慮大家的理解和心理接受能力,避免引發群體性信訪事件,維護社會穩定的局面,以校園和諧促進社會和諧。

作為一名教師,要熟悉國家、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善於用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解決在維護自己權益中的問題;要學會與職工交流與溝通,配合學校做好教改方針的宣傳教育和職工思想政治工作,使全體職工統一思想,明確方向,堅定教育改革的信心,堅定教育事業發展的信心,積極支援改革,投身改革,推進改革。

學習工會法的心得體會3

在貫徹落實黨的基本路線,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深入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關鍵時刻,全國人大會不失時機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進行了修改,這對推動黨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根本指導方針的貫徹落實,進一步明確工會在新的歷史時期肩負的責任,加大工會代表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力度,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工會組織自身的改革和建設,無疑有著十分重要和深遠的意義。

修改後《工會法》突出了工會的基本職責,明確了工會作為職工利益代表者、維護者的身份,這是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國經濟關係發生了深刻變化的客觀情況所決定的。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政府對企事業單位、職工實行統一的計劃管理,職工對單位負責,單位對政府負責,職工工資標準、福利待遇等都由政府統一規定,單位效益好壞與經營無直接關係,這種條件下的勞動關係雙方利益是一致的,任何單位都會根據國家政策規定盡力實現職工的各種權益。但是,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近十年來,經濟關係發生了明顯變化,政府、企事業單位、職工三者利益關係日益清晰,各種利益矛盾日益複雜,三方利益格局正在形成。除國有企業、黨政機構外,政府不再是所有企事業單位資產的所有者,單位成為自主經營的獨立經濟實體和民事主體,具有了經營、用人、分配等各方面的自主權,單位經營、管理的好壞直接體現在效益的高低和職工的利益分配上。在這種情況下,為追求效益最大化,單位難免會產生忽視勞動條件和勞動標準、分配中輕視人工比例、有意無意地侵犯職工合法權益,這些,就為新時期明確工會作為職工利益代表者、維護者的身份,工會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履行基本職責奠定為了現實基礎。

《工會法》第六條規定“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工會通過平等協商和勞動合同制度,協調勞動關係,維護企業職工勞動權益。”“工會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代表大會或其他形式,組織職工參與本單位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在三、四兩章中,《工會法》還分別對工會如何組織職工通過職工代表大會等形式參與企業管理,如何代表職工和企業進行平等協商和簽訂集體合同等,在程式和內容上都作了具體規定。《工會法》這些條款的規定,實質上就是以法律形式明確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工會協調勞動關係、維護職工權益的兩個主要機制。明確這點,自覺運用這兩個主要機制,對於我們基層工會組織履行基本職責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

教職工與學校的勞動關係,就目前而言,並非完全合同關係。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社會保障、福利待遇等是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和單位自身情況而定。隨著學校辦學自主權的確定和逐步擴大,學校辦學效益的提高,除國家財政以外的可支配部分的數額增大,學校以人事分配製度改革的方法加以調節,在實行崗位聘任制的基礎上,根據貢獻的大小拉開收入的檔次。以往的實踐告訴我們,學校依據有關部門統一印發的聘書進行聘任,權力、義務的規定一般是程式化的,缺少平等協商的環節,教職工個人總是處在從屬的、被支配的地位,這是不公正的。另外,具體崗位的設定,有時也會有顯失公平的現象。收入檔次的拉開,往往並不能真正反映個人對單位貢獻的大小。檔次究竟拉多大為宜,究竟拉多大有利於調動大多數教職工的積極性,各個學校的具體情況不同,必須要平等協商,協調解決。因此在人事分配製度改革方案制訂的過程中或完善的過程中,學校都應當根據《工會法》的有關要求,廣泛徵求教職工意見,注重平等協商的環節;學校工會組織更應該擔負起重要角色的責任,注意聽取方方面面的意見,主動代表廣大教職工利益,盡力維護廣大教職工的利益,重視與學校、有關部門溝通、協調、協商。在廣泛平等協商的基礎上制定有關規定、細則,必須及時提交教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方能執行。只有注重協商環節,運用協商機制,才能真正依法履行維權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