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李守江和羅鉀精神的心得體會

才智咖 人氣:3.25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習李守江和羅鉀精神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學習李守江和羅鉀精神的心得體會

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的羅布泊,被稱作“死亡之海”。在這片生命禁區中,李守江和他的團隊,卻創造出世界奇蹟。從新疆哈密市驅車穿過400公里的荒漠,進入羅布泊,除了起伏不定的鹽殼地貌,這裡沒有水、沒有路也沒有人煙。炎熱的7月,地表溫度高達60多度,溼度幾乎為零,身上出再多的汗,衣服始終是乾的。

曾經,除了探險家和地質工作者沒有人敢靠近這個生命禁區。然而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李守江帶領他的創業團隊,在羅布泊的中心建立了新家園——國投新疆羅布泊鉀鹽有限責任公司。

走進羅鉀,荒蕪的戈壁上出現一條條採滷渠,滷水從中汩汩流出;現代化水採機正不斷從鹽田將生產硫酸鉀的原礦運往車間;國際一流的大型生產裝置正加足馬力,不分晝夜的生產……一年中,有超過百萬噸的優質硫酸鉀從這裡運往全國各地,佔據著我國硫酸鉀市場半壁江山。

“羅布泊給了我一番事業,也成就了我的人生價值。”記者在此見到羅鉀創始人之一、國投羅鉀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李守江。正是眼前這個身著灰色工裝,頭髮已有些灰白的中年人,帶領創業團隊“十年磨一劍”,叩開了羅布泊“寶藏”之門,是生命禁區勇敢的拓荒者。

上世紀90年代末,地質學家在羅布泊發現了豐富的硫酸鉀資源,這個發現震驚全國。“鉀”是農作物生長不可缺少的元素,被稱為糧食的糧食。鉀資源的掌握直接關係著國家糧食安全。然而,20xx年以前,我國鉀資源極度匱乏,農作物需要的`鉀肥90%依賴進口,價格完全被外國壟斷。“羅布泊查明的鉀資源量佔全國總量的30%,這個地質發現帶來的震動不亞於當年發現大慶油田。”李守江說。

如何開發利用羅布泊鹽湖硫酸鉀資源,造福於我國農業?包括李守江在內的國內一流鉀鹽開發專家迫不及待地挺近“死亡之海”。

回首最初的創業階段,他用“苦”“難”來形容。

1999年,李守江帶領的鉀鹽開發團隊首次進入這片生命禁區,在方圓幾百公里的荒漠戈壁中,搭帳篷,挖地窩子,拿出戰天鬥地的韌勁。“至今還記得第一次來羅布泊時的感覺,就像到了月球一樣,放眼望去,地平線是弧形的,沒有一絲生命跡象。”李守江說,在沙漠中,沙塵暴是家常便飯,有時候風大得連帳篷都扎不起來,吃口飯滿嘴沙子……可是相比生活條件的苦,鉀鹽開發的“難”更令人刻骨銘心。

與世界上大多數鹽湖滷水化學組成不同,羅布泊滷水資源中鉀、硫比例嚴重失衡,而當地又極度缺水,羅布泊滷水開發難度異常之大。李守江介紹,生產硫酸鉀需要從外部購買氯化鉀來解決兩者比例失調的難題,可從400公里以外購置氯化鉀必然提升生產成本,整個開發計劃將無法進行。

“當時我們請了世界著名鉀鹽專家,他們看到生產環境,都對這裡生產硫酸鉀不看好。”面對困難和否定,創業團隊卻沒有絲毫動搖,決心要研發出適合羅布泊資源特點的工藝技術,讓我國農民用上質優價廉的鉀肥。“羅布泊的開發在全世界都沒有可以借鑑的經驗,這迫使我們自主研發,自己解決資源開發的技術問題。”

自此,開發團隊展開了羅布泊開發史上最系統、最全面、最切合實際,並且也是最艱苦卓絕的加工工藝試驗研究。為克服夏季酷熱、冬季嚴寒的惡劣條件,這項工藝的試驗,每一步推進都如履薄冰。

終於,歷時4年半,創業團隊利用羅布泊硫酸鎂亞型滷水直接製取硫酸鉀的工藝技術研發成功,獲得20xx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xx年,羅布泊首個鹽田、輸滷渠、採滷渠建成並投入使用,源源不斷的地下滷水湧上地面,硫酸鉀的生產拉開序幕;20xx年7月,羅布泊牌硫酸鉀產品問世;20xx年,國投羅鉀120萬噸鉀肥生產線正式投產,一舉躍升為世界產能最大的硫酸鉀生產企業

李守江回憶,當第一袋白花花的硫酸鉀優級品生產出來時,在場的員工都激動的歡呼雀躍。

他感嘆,公司用了4年時間在羅布泊腹地完成了探索性試驗、小試、中試和工業性試驗,達到了年產10萬噸硫酸鉀的生產能力,走完了美國猶他州大鹽湖15年、國內同行30年的建設歷程。“羅鉀在國投強有力的推動下,自主創新,利用羅布泊滷水獲得了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優質鉀肥,而且生產每噸硫酸鉀的用水量僅及傳統工藝的三分之一,真正降低了成本,讓我國農民都用得起鉀肥。”

經過16年的艱苦奮鬥,國投羅鉀公司在羅布泊腹地打造採滷井147口,建設鹽田320多平方公里,截至目前,累計生產硫酸鉀1000多萬噸,累計銷售硫酸鉀980多萬噸,國內硫酸鉀市場佔有率達到50%以上。我國鉀肥自給率也從16年前的10%提高到了50%。

如今,一棟棟現代化生產車間矗立在茫茫荒漠當中,一車車高品質鉀肥仍在書寫著這段創業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