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事蹟學習心得體會(精選3篇)

才智咖 人氣:4.03K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0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事蹟學習心得體會(精選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0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事蹟學習心得體會(精選3篇)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事蹟學習心得體會1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湧現出許許多多熠熠閃光的人物,其中最燦爛最耀眼的是科學家。這本書講述了古今中外許多科學家的動人故事,記錄了他們為人類作出的重大貢獻。

這些科學家在艱苦的環境下,刻苦學習、鍥而不捨的努力研究,細心觀察,歷經種種磨難,最後獲得成功。比如電視的發明者貝爾德,從小身體就不好,但他克服困難,刻苦學習,考入大學,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實驗,最終將人的形象搬上螢幕,為人們的學習、娛樂做出很大貢獻。發明大王愛迪生從小就愛觀察思考,總是不停地問各種問題,有了答案,他就親自驗證。愛迪生的一生,是在不斷創造發明中度過的。他的一生,竟有1000多項發明。列如,發明留聲機、碳絲燈泡、電車、有聲電影、電話機、發電機、電動機,宇宙之謎的探索者霍金,小時很愛動腦筋,做作業時,最不喜歡別人在旁提示,無論多難的題,他都要獨立去完成。有一次老師留了13道相當難的習題讓同學們去做,有幾個人費了好大勁才做出一道,多數人都洩氣了,而霍金一口氣做出了10道,還感到非常遺憾。霍金這種不怕困難、獨立學習、愛動腦筋的好品質,我很感動。還有勤勉敬業的女科學家居里夫人;思想超越時代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能工巧匠的祖師魯班;還有令人敬仰的全才張衡;外科的祖師華佗。

看了屠幼幼獲獎報到不但學到了知識,還使我深受教育和鼓舞,這些故事告訴我們:科學家從小愛學習、愛讀書,對科學都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科學,獻身科學善於觀察、勤于思考,遇到困難,從不退縮,總能堅持不懈,直到成功為止。我要向科學家們學習,從小養成愛讀書、愛學習的好習慣,將來做一個知識淵博的人;學習科學家遇到困難時,不退縮,要認真思考,直到找到問題的答案。有成就的科學家都不是在父母的威逼下苦讀出來的,他們靠的是自己的勤奮和悟性。童年常常是一生中決定去向的時期。只有從小愛科學,方能長大攀高峰。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事蹟學習心得體會2

在感動中國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屠呦呦。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在草藥中分離吃了青蒿素,降低了瘧疾患者的死亡率,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獎。1968年,中藥研究所就開始對抗瘧疾的藥物進行研究。39歲的屠呦呦被任命為該專案的組長。那的設施簡陋,資訊不暢,還要在短時間內對幾千種中草藥進行篩選,這難度無異於大海撈針。但這極的大難度激出了屠呦呦的鬥志。她翻閱醫籍,走訪老中醫,連群眾的來信也不放過,屠呦呦終於在2000多種草藥中整理出含有640多種草藥,包括青蒿在內的《抗瘧疾單驗方集》。可在第一次實驗中,青蒿的效果並不突出,這讓屠呦呦的尋找陷入僵局。

屠呦呦又一次轉向了古老的中國智慧。她仔細翻找,突然,葛洪《肘後備急方》中的幾句話給了她啟示。在190次的失敗後,屠呦呦課題組在實驗中發現了抗瘧疾效果為100%的青蒿提取物。1972年,改成果得到了重視。

當人們翻開屠呦呦的履歷,裡面的“中國精神”如一縷縷春風撲面而來。人民會對屠呦呦的事蹟感到偉大。屠呦呦的成功也經歷過許多次的失敗,但是她並沒有放棄。她經過的失敗並不比我們少,可她實驗失敗了並沒有氣餒,而是找到失敗的原因,然後在實驗中改正錯誤。她百折不饒,堅定理想,通過自己和團隊的努力得到了成功。而屠呦呦等人的成功得到了重視。屠呦呦發現了青蒿,也使瘧疾患者的死亡率顯著降低,這是一項偉大的發現。早在1986年,她就在《中西醫結合雜誌》第6期上發表了“繼承發揚祖國醫藥學,為國爭光”一文。從文章的題目就能看出屠呦呦在本職工作中所體現出的愛國之情,直抒胸臆。正像其它有巨大成就的科學一樣,如果沒有對國家和人民的熱愛,就沒有科學創新的動力,她不愧是青蒿素之母。

像屠呦呦這樣的科學家還有很多,他們都擁有著不同的偉大成就,但他們都擁有著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還擁有著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事蹟學習心得體會3

9月23日,81歲的屠呦呦面帶笑容地站上了美國紐約拉斯克獎的領獎臺,她用雙手捧起了沉甸甸的獎盃,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獲得這一國際醫學大獎。屠呦呦是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

被稱為“東方神藥”的青蒿素每年都在挽救全世界無數人的生命,拉斯克基金會將臨床醫學研究獎頒給屠呦呦,以表彰其對治療瘧疾藥物青蒿素的研究貢獻。站在獎臺上的屠呦呦說:“青蒿素的發現是中國傳統醫學給人類的一份禮物。”

那麼屠呦呦獲獎是中醫人的勝利嗎?顯然不是。

美國人頒獎的理由說得很明白,屠呦呦教授領導的團隊將一種古老的中醫療法轉化為最強有力的抗瘧疾藥,使現代技術與傳統中醫師們留下的遺產相結合,將其中最寶貴的內容帶入21世紀,在全球特別是開發中國家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屠呦呦獲獎後在接受採訪中,也一再強調“中醫中藥”。她認為,這是中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個榮譽。她呼籲,進一步發掘傳統中醫藥,繼承發揚、繼承提高、繼承創新。

面對著一波波質疑中醫,認為中醫是偽科學,甚至是要求中醫退出國家醫療體系的聲音,中醫從業者及支持者們終於找到了一個有力的還擊“武器”,你們還敢說我們在浪費納稅人的錢?看看,中醫不是已經征服了最頑固最講科學的美國人嗎?

但是,他們或許漠視瞭如下一些事實。屠呦呦儘管獲得醫學大獎,但她並不是臨床意義上的中醫,只不過是一個實驗室的藥學研究者。更精確地說,這位藥學研究者,是從一些中醫傳統經典中獲得靈感,從中藥中提煉出青蒿素。但她採取的依然是現代科學的研究方法,通過化學來提純。青蒿素是從黃花蒿提取的用於治療瘧疾的化學藥,即西藥,而不是中藥。相反,作為中藥的青蒿是香蒿,不含青蒿素;即使有,經過煎煮也破壞了活性,對瘧疾無效。所以,雖然屠呦呦本人學過一些中醫知識,也身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但她研究的領域畢竟不是中醫,她的獲獎本身應該與中醫無關。

中醫的確是人類有珍貴价值的經驗庫,儘管這裡面有糟粕,但同樣有精華。不能因為中醫某些理論與現代醫學理論存在差異性,就一棒子徹底否決傳統中醫的存在價值。但是,同樣不會因為屠呦呦獲獎就能夠讓一些迷信與糟粕的成分獲得翻身。中醫要真正意義上走向全世界,還將面臨著更多的考驗與難關。

屠呦呦說,“中醫是偉大寶庫,對世界人民健康的潛力還有待繼續發掘。我們老祖宗替我們保留了很多有益的經驗。我們找到青蒿素,解決了全球迫切想解決的問題。類似的傳統藥還有很多。”但是,科普作家方舟子卻提出截然相反的觀點,他認為:“中藥中當然完全可能含有某些還未被挖掘出來的化學藥,但是青蒿素的發現過程恰恰說明想從中醫典籍的記載中找到真正有用的藥物極為困難。青蒿素髮現之後的40年間,雖然有無數的科研人員試圖從草藥中再創奇蹟,卻再也沒能找到第二種能被國際公認的新藥,也就並不奇怪了。”

如果我們自己永遠不知道怎麼獲得,那麼成功就很難被複制。這也正是當下中醫自身發展最大的困惑之一。屠呦呦個人的成功,或許同樣也無力改變這一現實。但願她的獲獎與成功,能夠吸引來更多世界科學家們對中醫中藥的注意力與興趣,藉助多一些國際一流的科學研究,挖掘出更多的“青蒿素”,挽救更多人的生命,造福於人類社會。到那時候,中醫藥想不成為香餑餑,可能都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