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我的早年生活》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2.75W

《我的早年生活》是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個單元的主題是“青少年學習生活”,閱讀這些文章,可以讓我們瞭解不同時代、不同國度的孩子們的學習生活。這篇文章節選自著名偉人丘吉爾的傳記《我的早年生活》,講述了丘吉爾自12歲時在此文轉自 哈羅中學讀書這段時間的學習生活。

七年級語文《我的早年生活》教學反思

文章一共記敘了四個片段,分別是入學考試、學習英語、徵兵考試以及軍旅生涯,語言詼諧幽默,充滿自我調侃,讓人忍俊不禁。作者通過對自己中學生涯的描寫,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樂觀、自信、坦然,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同時有理想有信念的丘吉爾,這也就是作者成功的祕訣。

“細節決定成敗。”我不知這句流行名言是那位哲人或偉人說的,也不知是其在遇到何種困境或挫折後發的感慨。但有學生在讀完丘吉爾《我的早年生活》後也借用了這句話,而有同學則嗤之以鼻,用中國之現象推英國也概存在之。

上課之前,給學生觀看了丘吉爾的相關視訊,學生大略知道了丘吉爾在二戰中卓絕的政治軍事才能和相關的家庭背景,有學生為此對丘吉爾進哈羅公學產生了“官二代”的置疑,用中國官場之現象來推測英國同樣存在之,可乎?悲乎?可悲乎?

我引用了兩則材料對持此觀點的同學反駁之,其一是作者在該文結尾坦言——“他自己(丘吉爾父親)也只是最近才升到下議院議長和財政大臣的職位……”言外之意是自己進入哈羅公學與父親沒有任何關係;其二是從《青年文摘》中讀到的一篇文章,開啟網路讓學生自己閱讀之後學生得出一致觀點:首相布萊爾都不能左右學校的招生,更何況丘吉爾的父親呢?

學生見情後又提出疑義——英國的教育制度好,有像威爾登博士這樣能慧眼識英雄的老師。我又借用了韓寒的`例證反駁之。我既讀過他當年獲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的《杯中窺人》,也讀過他的長篇處女作《三重門》,時為高中生的他能寫出如此作文與作品,倍加讚譽和尊敬。但後知他因七門功課不及格而留級,留級後仍不及格而退學,之後是抨擊謾罵中國教育制度的不合理性。中國教育制度的確存在不合理之處,但是一個民族人口如此眾多的大國,又受“學而優則仕”影響頗深的國度,還有哪一種方式能比考試更恰當、更合適呢?

據說復旦大學要破格錄取韓寒,他不但拒絕而且還以有“炒作”之嫌回報之。近日夜自修時看有一學生拿一本韓寒書讀之——我之能稱其為書,而不是作品——我借過來翻了幾頁,除用時下流行的網言網語寫時下流行的網人網事外,別無它言它物。大與《三重門》不能同日而語了,所以連書名也懶得記。高中學校給了韓寒機會,復旦大學也為其創造了條件,但其最終遊走於“娛樂圈”、“明星界”,不知是其“福”,還是其“禍”。

遺憾的是時下浮躁且追求奢華的學生,為別人的成功和自己的懶於讀書尋找著各種理由。

有人這樣評價:“丘吉爾用演說打敗了希特勒,獲得了二戰的勝利。”同樣,丘吉爾數學也很差,但他喜歡歷史、詩歌、寫作、繪畫,更喜歡軍事。他少年時的錫兵玩具“改變了我的志向”,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成為二戰中最著名的政治軍事領袖之一。也是由他的構想,才有了今日的聯合國。

由本課我希望達到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學到丘吉爾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以及堅韌不拔的奮鬥意志力,課文結束的時候能看到學生深深地被丘吉爾的事蹟所震撼感染到,看來學習目標有一定的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