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1.6W

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僅是從形式上改變了以往教師傳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更重要的是它真正體現了教學活動中的人文主義精神與思想,將孩子們置身於一個新的、自主的學習天地中,同時又給了他們一個可以合作與探究的單位,學習與評價掌握在了他們自己手中,自主學習、自我教育在這一刻生動起來,為他們的終生學習奠定了基礎。”

國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教學反思

1.分組,應該合理

教師在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時,要根據學生的能力、性格等差異情況進行合理的搭配。由於每個組都是異質的,所以就產生了全班各組間的同質性,這就是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組間同質,組內異質。

分組學習可以讓學生懂得,每一個人都有長處和不足,人的智慧、個性、才幹是多樣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賞別人,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團隊學習成效。

合作小組的人數,我們建議4-6人,一般來說,2人配對、4人相鄰合作學習,對學習場地的變化要求不是很高,較容易實現。

2.分工,為了合作

教師在啟動小組合作學習時,要根據內容合理分工、明確分工。在他們印象中,“一起幹”就是“合作”,“小組學習等於合作學習”,因而,在小組活動中,合理分工、明確分工尤為重要。不同的成員承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任務,每個成員、每個角色都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相互依賴、相輔相成,才能促進合作,分中有合、閤中有分才是有效合作。

當各小組在彙報階段,以不同的方式、從不同的視角展示不同的學習成果、相互評價和相互欣賞時,也體現了組間的一種有序分工、一種合作依賴。

3.交往,需要互動

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學是一種人際交往,是一種資訊互動。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主動交往,掌控了小組活動的程序。學生通過與教師的主動交往,增加了合作學習成功的概率。學生在教師留給的合適的學習時間與開放的研究空間裡,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中,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充分發揮主體性和積極性,必然達到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互相影響,互相啟迪。小組在合作學習、合作研究的過程中,必然形成互相謙讓、互相學習、互相激勵、互相幫助等良好的研究氛圍。

4.教師,明確角色

教師在合作學習的整個過程,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導師”、“合作的夥伴”、“交往的物件”。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隨時都會有意外的問題發生,這些問題要得到及時的解決,才能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因為教師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在知識結構、智慧水平、思維方式和認知風格方面,某些時候比起學生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越有效,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得就越充分。

“合作的夥伴”包含老師也以學習一員的身份進行研究或參與研究,並向學生展示研究結果。在不經意中,老師很自然地成為同學們的一名合作伙伴,師生分享交流研究的成果,不知不覺中對問題的認識漸趨全面,對知識的理解也漸趨深刻。

“交往的物件”包含學習上的交往物件和情感上的交往物件。小組合作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有利於學生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小組合作是學生之間互教互學、彼此之間資訊交流的過程,也是互助互愛、情感交流和心理溝通的過程。學生與教師之間不再是一種對峙的交往,而是一種和諧的交往,教師已經是學生中的一個重要物件。對學生來說,研究之初,他們需要得到指導。研究之中,他們需要得到幫助,遇到阻礙或困難時,他們需要傾訴和鼓勵,獲得成功時,他們需要肯定和欣賞。學生與教師的交往溝通,已不限於認知領域,早已擴充套件到情感、態度、技能的範圍。

5.評價,指向過程

教師在合作學習活動結束時,要根據自己對合作學習的監控和學習小組對合作學習的反饋情況,採取一定的評價措施和多樣的評價形式,包括用語言、眼神、體態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表示欣賞,用紙質的小星星、小紅花等物品進行獎勵、表示肯定。

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適時適度的評價,突破了課堂教學中只關注結果的單一評價模式.從評價方式看,有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在每一小組彙報後,既有學生“評委”發表意見,又有教師即興點評。從評價內容看,有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以過程評價為主。在肯定、欣賞、激勵、引導中,學生自然生成合作意識和合作技巧,悄然獲得精神的支援和情感的滋潤,從而發揮出更大的創造潛能和合作慾望,不僅出色完成眼前的學習任務,而且對他們以後的學習也將產生深刻的影響。

在課改實驗深化的程序中,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促進學生數學知識學習、數學能力發展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和新的學習方式,成為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策略。經過教師們的不斷反思、不斷改進,合作學習將變得更加有效、更加成熟,數學課堂也將變得更加鮮活、更加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