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3.15W

  篇一

孔乙己教學反思

語文學科既是培育學生語言能力的學科,又是培育學生情緒的學科。

在教學中,我信任學生的潛能,努力挖掘學生的情緒因素,為他們創設有趣的學習情境,發明廣闊的學習體驗空間,從中積極挖掘、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發展思維,啟發想象,發表個性化見解。

新課程語文教學標準要求老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則處於教學的主體地位。於是,教師在課堂中恰到利益的運用點撥教學,優化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點撥是一把火,促使學生的思維放出火花。我在課堂上緊扣教學目的篩選有價值的,又容易被疏忽的詞句、重點語段進行點撥。因為這些詞句“不僅有顯隱題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約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學生搞懂了這些詞句,對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說《孔乙己》,我就從課文中找出可以把學生引到深處的東西,選擇“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個句子進行點撥,立片言以居要,使學生深入認識到孔乙己是一個可憐可悲可笑,迂腐寒酸而又正派善良的舊時期的小知識分子。另外,我會在每一課選擇一個重點段進行點撥教學,引導學生重複閱讀、多方訓練綜合剖析。這樣做意義很多,抓住了重點段落,就抓住了主題,就突出了重點,就突破了難點,也就能帶來牽一髮動全身,以少勝多的效果。

《孔乙己》是魯迅繼《狂人日記》之後寫的第二篇白話小說,這篇小說通過活潑形象的描寫,深入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劇和全部世態,是一篇討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戰鬥檄文。應當說,這是一篇大家都很熟悉的課文,如何在“一人一課”中上出新意呢?錢夢龍先生說過:“會讀”才幹“善教”。教讀的根本問題在於教會學生讀文章,而要真正教會學生讀文章,首先是須有一位會讀文章的'語文教師。

課堂點撥癥結是教師能明察學生思維的火花,及時加一把火。適時點撥一方面是在學生遇到疑難時,採用藝術化的點撥,及時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另一方面是學生在遇到疑難、把握不準時,教師及時指點思考剖析的道路,撥通知識理解上的關卡,撥繁為簡,化難為易,使學生的研討活動得以繼續進行。適時點撥還包括在學生思維誤入歧途時,教師敏捷捕捉,作為新的教學內容,憑機智的點撥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精確的軌道上來。

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藝術化點撥,能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去發明,將學生置於一種動態、開放、活潑而多元的學習環境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感受,讓他們的好奇心、摸索精力、發明性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語文學科的特色決議了語文的學習過程應當是有多元的結論,有開放性的過程和多向性的思維。課堂教學設計也應當是留有“空白”的。語文教學的預設與生成,應當是矛盾的統一體。《孔乙己》一文,我把更多的東西留給了學生,比如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孔乙己支付酒錢的動作描寫、小夥計不願接受孔乙己“教誨”時的神態描寫等,這些內容如果要在一節課中得到落實,即便是走馬觀花也未必能面面俱到,於是我乾脆把這些內容留給學生自己去琢磨,“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九年級的學生應當具有了一定的文學欣賞程度,作為教師,要信任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發明力,這也是新課程下對學生的一種認可。

語文的課堂教學永遠充斥著誘惑,充斥著挑戰,充斥著新奇。

  篇二

《孔乙己》是一篇“老課文”了。下面,就用一種“反思”的方式來表達我的感受與思考吧。

關於備課過程的回顧與反思 。《孔乙己》是魯迅繼《狂人日記》之後寫的第二篇白話小說,這篇小說通過生動形象的描寫,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劇和整個世態,是一篇討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戰鬥檄文。應該說,這是一篇大家都很熟悉的課文,如何在“一人一課”中上出新意呢?錢夢龍先生說過:“會讀”才能“善教”。教讀的根本問題在於教會學生讀文章,而要真正教會學生讀文章,首先是須有一位會讀文章的語文教師。於是我就把“教參”放在一邊,重新細讀起文章來。在閱讀中也發現小說的一些特點,就隨時記下點滴感受:

1、佈局精巧。它沒有一箇中心情節貫穿始終,而是充分體現出“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的特點,人物的性格展現、命運起伏是構思的重點。

2、小說開頭便描述咸亨酒店,為典型人物活動提供典型環境。以“我”——酒店小夥計的見聞為線索組接生活畫面,選取孔乙己在酒店的幾個生活片段展開情節,使人物性格脈絡清楚。故事情節的展開線索分明,結構安排嚴謹完整,增強了親切感和真實感。

3、以“笑”貫穿全文。讓孔乙己在笑聲中出場,最後在笑聲中離開生活舞臺,這樣的安排既是對孔乙己性格的批判,也是對社會冷酷、群眾麻木的批判,更是對罪惡的封建制度的無情鞭撻。

根據以上特點,在教學設計時也就忽略對情節的分析,而考慮以“人”為中心,設計三課時:第一課時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在此基礎上重點分析,瞭解小說的社會環境描寫及其作用;第二課時結合孔乙己在酒店生活的四個片段,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徵,把握人物形象,瞭解封建科舉制度對孔乙己的毒害;第三課時通過對孔乙己“被打折了腿”這一情節高潮的分析,領會封建制度的罪惡不僅僅在於摧殘了孔乙己,還扭曲了丁舉人以及周圍的群眾,最後總結歸納全文。

回顧整個備課的過程,不“搬”教參也沒有刻意“避開”教參,而且更多的是感受到了閱讀的快樂、思考的快樂、收穫的快樂。閱讀之前還想著如何設計出“新”的教法,但在閱讀後卻彷彿忘記了這一點,教學設計也就是根據課文內容自然而然地確定的,沒有刻意編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