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工匠精神演講稿範文

才智咖 人氣:9.87K

演講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質等來劃分,是演講上一個重要的準備工作。在當今社會生活中,用到演講稿的地方越來越多,還是對演講稿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青年工匠精神演講稿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青年工匠精神演講稿範文

青年工匠精神演講稿範文篇1

“五四”青年節之際,朝外街道聯手駐區企業中糧集團舉辦青年大講堂活動,邀請北京同仁堂、錘子科技的相關負責人為廣大青年們講述“工匠精神”。

北京同仁堂作為傳統“工匠精神”的代表,造就了製藥過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嚴細精神。同仁堂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田瑞華,向青年朋友分享了同仁堂三百多年的發展歷史和企業文化。

隨後,錘子科技使用者體驗總監朱蕭木向青年朋友介紹了他所理解的“工匠精神”——超出契約的美好,追求完美和細節的精神。錘子科技高度關注人性化和個性化的完美結合,在產品工業設計、介面設計等方面,不斷追求完美,用執著和創新實踐著工匠精神。

聽完兩位企業家的介紹,青年朋友們還與中糧集團的相關負責人交流了對工匠精神的認識。潮外青年匯的吳彩雲深有感觸,“工匠精神是新、老企業都需要具備的精神。”吳彩雲說,“這種精神能讓企業在同行業中出類拔萃,也是我們在今後工作中應該學習的。”吳彩雲表示,以後策劃、組織青年匯的活動也會更加註意細節,讓大家體會到細節上的不同。

全國“兩會”上,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工匠精神”,它不僅體現了對產品精心打造、精工製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斷吸收最前沿的技術,創造出新成果。

青年工匠精神演講稿範文篇2

工匠精神應成青年氣質“工匠精神”能在社會層面激起如此大的反響,不足為奇。一言以蔽之,躁動的'心需要沉潛。風來了,豬都能上天,但要長久飛天,還得能御風而行,而這御風的本事,就得靠“工匠精神”了。

對於什麼是“工匠精神”,千人有千解,但有兩個核心元素不可或缺:精雕細刻、精益求精。放眼當下,真正創造時代傳奇的企業家,身上也都有鮮明的“工匠精神”烙印。

日本以精細化工業聞名於世,追蹤溯源,正是他們匠人文化的底子,正如日本大企業家稻盛和夫所言:“企業家要像匠人那樣,手拿放大鏡仔細觀察產品,用耳朵靜聽產品的“哭泣聲“。”網際網路時代,注重使用者體驗、提高使用者黏合度仍是企業的核心工作,要讓使用者以擁有自己的產品為傲,靠的正是與眾不同的那點沉潛功夫,或者說,“工匠精神”。

以“工匠精神”的角度來審視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些道理也便明瞭了。比如,同樣從事一份工作,為什麼有的人原地踏步,而有的人卻得心應手,風生水起?所不同的,也許就是對工作的認知和對待工作的態度。顯然,對具備“工匠精神”的人來說,工作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自有詩和遠方。古人有句話叫“技近乎道”:技藝層面的不懈雕琢和追求,乃是為了尋求與最高的“道”相親,正是在這樣的邏輯下,產生了數不勝數的古代名匠。同樣,對所從事的事業充滿熱愛乃至敬畏,就會把平凡的工作當作一種修行,不經意間便可能累計出極致的作品乃至非凡的成就。

如果說“網際網路+”提醒我們“夢想還是要有的”,那麼“工匠精神”就算是一種溫和的勸勉,讓我們在高喊“躁起來”的時代“想靜靜”,“靜靜”是誰?“靜靜”就是那個敢於為了夢想而努力沉潛的你自己。

青年工匠精神演講稿範文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

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帶來關於如何弘揚工匠精神的演講,相信大家對工匠精神也不陌生,接下來進入正題。

時代對工匠精神回饋什麼?

“工匠精神”背後是精緻的產品、匠人平和的心境以及追求極致的時代氣質。但不能盲目樂觀,要看到這種轉身是艱難的、需要時間的。無論我們用何種氣勢磅礴的語氣坐而論道,都不會讓社會一夜之間憑空出現許多“大國工匠”。

一項針對1794名15至36歲年輕人進行的調查顯示,95%的受訪青年表示欽佩能在某個領域做到極致的人。但佩服歸佩服,行動起來就難多了。因此,儘管“工匠精神”理應是當代人尤其是年輕人氣質的重要元素,但絕不會自然而然地成為他們的內在追求。不啟用年輕人追求極致的內心,“工匠精神”將可能只是浪漫的傳說。

“工匠精神”應該成為一種時代風氣。無論是故宮修補文物的匠人還是製作宣紙的手藝人,靠的都是個人的自覺,而大家所津津樂道的德國或者日本的“工匠精神”,顯然是一種群體性的選擇。這種選擇有個體的因素,但更多的是來自社會風氣的認可和制度的保障。因此,教育要參與培育新的社會風氣,建設新的制度,為從坐論“工匠精神”到自覺踐行“工匠精神”的轉身準備制度養料,進而使其發酵成如同空氣一般自然存在的國民素質、民族精神。

當然,我們還必須直面一個問題:時代對“工匠精神”的回饋是什麼?有報道說,航空“手藝人”胡雙錢在35年裡加工了數十萬個飛機零件,沒出現過一個次品。但這種手藝在過去並沒有讓他過上相對富足的生活。這無疑讓人遺憾。教育要傳遞新的信念,社會也要有力地迴應這種信念,要讓年輕人清楚,這種遺憾正慢慢成為歷史。時代正在艱難轉身,風向已經改變,是時候俯下身子,做一個專注的“工匠”或“極客”,發現和創造美好,服務他人,推動社會創新和進步了。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