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食品安全演講稿範文

才智咖 人氣:6.55K

俗話說得好: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品是人類生存的第一需要,食品安全直接關係著人民群眾的生活,影響我們每一個人的健康,更關係著子孫 後代的幸福和民族的興旺昌盛。如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於食品安全演講稿,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關於食品安全演講稿範文

關於食品安全演講稿篇【一】

近期,頻繁發生的食品質量安全事件再次觸動了消費者脆弱的神經。

當消費者把矛頭對準了超市、企業、商販的同時,對食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的拷問又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期待也增加了一層。人們不禁要問:我國食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建設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現有監管體制下,食品質量安全屏障為何屢被突破?如何從根本上保障食品質量安全?

食品安全標準要細化也要進化

4月11日,上海盛祿食品有限公司違規加工生產的“染色饅頭”被曝光。據調查,其違規行為至少有兩條,一是在麵粉中非法新增山梨酸鉀、色素、甜蜜素等食品新增劑。二是將超過保質期的饅頭回收重新制作新饅頭。

“到底加多少玉米才叫做合格的玉米饅頭?目前依然無標準可循。國家在制定食品新增劑管理規範的時候,也沒有把餐飲食品納入應用範圍當中。沒有要求這些無包裝產品制定嚴格的食品標籤,沒有要求這些產品說明其中到底添加了什麼、加了多少、主要成分是什麼……總之,監管部門缺乏監督管理的依據,生產企業也沒有準確的規則需要嚴守。”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說。

據瞭解,目前對於包裝食品來說,大多數產品都有相關的產品標準,並印在包裝上面。然而,饅頭這類沒有包裝的食品,包括飯菜、小吃等各種餐飲產品,大部分沒有產品質量標準。這就造成一個執法的空白。

這引發了消費者對非包裝食品的質量安全標準的高度關注。

20世紀80年代初,英、法、德等國家採用國際標準的比例已達80%,日本國家標準有90%以上採用國際標準,而目前我國食品安全標準採用國際標準的比例為60%。專家指出,我國食品安全標準依然存在數量偏少、標準陳舊、與國際接軌程度不高的問題。長期以來,我們的食品監管標準嚴重滯後。一方面我國的標準太老太少,未與國際接軌;另一方面,我國食品標準太多太亂,衛生標準、質量標準、國家標準、企業標準……各標準間重複交叉、層次不清,而且同一個產品甚至有幾個互相矛盾的標準。由此可見,我國的食品標準制定工作還應進一步完善。

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洪濤指出,加速完善食品標準,應組織制定和完善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在內的食品標準體系,對標準統一整合,統一公佈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標準建設的另一要求就是動態先進性,就是說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要隨時進行標準實踐情況的追蹤、調查、評估,不斷的修訂原有標準或者制定新的標準。”洪濤說。

監管要切實負起責任

按照我國食品安全法,對食品安全的監管涉及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部門。這些部門是按照從原材料到產品、市場、餐桌的順序進行分段監管。從田間地頭到餐桌,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監管部門把關,為公眾的食品安全構築屏障。

然而,這個安全屏障卻屢屢被突破。

食品質量安全事件發生後,人們都在質問,有關部門為何在媒體曝光後才加大監管和執法,我們的監管為何不能“未雨綢繆”。這就說明目前我們的監管體系存在很多問題。

今年3月15日,國務院釋出檔案,對2011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作出安排。這個檔案指出,當前我國食品安全基礎薄弱的狀況尚未根本轉變,食品安全領域的違法行為時有發生,食品安全管理責任不落實、監管工作不到位等問題還比較突出。

“地方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行政管理專業翁士洪博士認為:“這種新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還存在缺乏有效的決策中心、垂直管理部門與地方政府關係不順、部門利益導致監管碎片化等許多深層的體制性障礙。”

在此次上海饅頭事件中,違規加工生產饅頭的公司工作人員表示,並非沒有監管,監管部門一個月會抽查一次。當監管部門來檢查的時候,公司就把東西拿到辦公室給他們檢查,不讓他們去車間,“他們一來我們就把車間的門關上,不讓他們進去。”

“這麼多年的經驗證明,一個事情如果一個部門管不了,多個部門必然也管不好。”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說,消除監管真空地帶、建立無縫對接的監管理念已經提了很多年,但在執行上依然不到位。在劉俊海看來,對食品安全應該是零容忍,對監管不力的政府部門與相關責任人都要做出嚴厲處罰,該撤職的要撤職,該降職的要降職,不能總是無人為監管缺位負責。現有的監管隊伍已經足夠了,卻總是監管不好,總要有人為此負責。

“不少政府部門依舊將發展放在第一位,認為企業發展起來了,其他問題都是小問題。”劉俊海說,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發展必須是在規範中的發展,不能總是無規範地亂髮展。

食品的信任體系需要重建

在食品質量問題面前,明明已有不少企業為此付出沉重代價,但仍有不少後來者踏上這條“不歸路”,“前車之鑑”很難成為“後世之師”。除了有監管不力的因素外,道德和責任的缺失也不容忽視。

對此,xx總理近日在同國務院參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座談時也強調,近年來相繼發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染色饅頭”等事件,這些惡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李裡特說,“市場經濟本質上是秩序經濟,是道德經濟。食品安全的有效檢驗必須建立在生產者、交易人有著良好的經營理念和誠信的基礎上。”

李裡特曾對日本農業考察,他說,與中國情況相反的是,日本農民會把不好的東西留給自己,他擔心這些東西賣出去後會砸了自己的牌子。“農民對自己的產品有榮譽感和責任感,他們成立公司,農產品是有品牌的`。”

“小、散、亂不僅僅存在於農業領域,”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祕書長馬勇指出,中國食品工業的現狀是企業分散、技術薄弱、裝備落後。這種現狀的直接結果是市場競爭激烈,為了生存,降低直接的生產經營成本,在利益的驅動下,非常容易出現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各種引發食品安全問題的行為。

對於不斷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教授周立認為,食品安全鏈上的生產者、消費者、企業、政府四個主角都有責任,並且環環相扣,每個主角扮演的責任需要清楚地界定,既要明白共同的收益也要有相應的約束機制。而針對當前食品質量安全管理的特點,出臺更有效的措施,通過嚴格執法築牢企業的道德基石,是廣大人民群眾所期盼的。

“食品安全危機背後是信任危機,信任危機背後實際上是食品的生產模式帶來的。”周立說,“目前,消費者還沒有達到自發監督的境界,但是又不相信目前的產業鏈條,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終究還是要重新建立食品的信任體系,比如生態農業模式。”

關於食品安全演講稿篇【二】

我們知道: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可是,我們一旦失去了健康和寶貴的生命,還有再來的時候嗎?

健康,何等重要!生命,何等珍貴!

我們要時刻維護自己的健康, 珍愛自己的生命, 而食品安全則是生命健康最有力的保證。

常言道: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是人類生存的第一需要,食品安 全直接關係著人民群眾的生活,關係著子孫後代的幸福和民族的興旺昌盛。不講食品安全, 哪怕是一塊豆腐,一根豆芽,都能讓你身體殘缺;不懂食品安全,哪怕是小小的一包鹽,就 能中斷免疫系統的正常執行;不要食品安全,哪怕只是小小的一個意念,就能讓生機勃勃的 生命處於危險之中。

我們不斷從報紙、電視中,看到有關食品安全的新聞:南京“冠生園”事件,讓人們望 月餅而生畏;三亞的“毒鹹魚”,使我們談“鹹魚”而色變;廣東的“瘦肉精”事件,令我們 望肉而怯步;號稱生命殺手的“蘇丹紅”竟出現在我們最喜歡吃的辣味食品裡;XX 年那場席 卷全球的 sas 侵襲,至今想起來還會讓人膽顫心驚,今年 8 月 8 日北京地區的福壽螺事件, 使 131 人發病。面對這一件件讓人觸目驚心,不寒而慄的事件,我們不禁要問:究竟,我們 還能吃什麼我們吃的安全嗎這越來越成為大家關心的問題, 越來越渴望綠色食品進入到千 家萬戶。

大家對上述重大事件都已熟知,可是,你們可曾注意到在我們周圍,劣質食品也正在悄 悄地危害著我們的身體健康。

曾經,我是街頭燒烤店前的常客,每次路過總要吃上兩串解解饞。有一天,我又路過燒 烤店,那一陣陣的香味又吸引了我,忍不住又走上前去要了兩串,看著紅紅的火苗,青青的 煙,聽著燒烤發出的茲茲聲,聞著烤焦的香味,口水都要流下來了,恨不得馬上吃到嘴裡。 就在此時,我看到一個服務員撿起了地上被人們丟棄的竹籤,拿到一個水桶裡隨便洗了洗,

又重新串起菜來。看到這一幕,我驚呆了,一下沒了食慾,掉頭就走,從此,再也不敢光顧 這樣的小吃攤。

現在,還有許多人,尤其是我們的學生,一放學就會圍在燒烤前。在這裡,我想再一次 提醒大家,燒烤不但不衛生,而且在燒烤過程中,還會產生致癌物。作為老師,我們要托起 明天的太陽,我們有責任關注和維護學生的健康成長。我們教育學生要積極參與其中,從我 做起,從點滴做起,瞭解食品衛生安全常識,學習食品質量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監督和揭 露危害食品安全的事件和不法分子, 在全社會傳播食品安全知識, 為全民健康事業儘自己最 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