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防治知識及預防提示

才智咖 人氣:1.75W

登革熱(denguefever)是由登革熱病毒引起、伊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俗稱「斷骨熱」。在我國屬於法定乙類傳染病。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登革熱的預防知識,歡迎閱讀。

登革熱防治知識及預防提示

什麼是登革熱?

登革熱(denguefever)是由登革熱病毒引起、伊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俗稱「斷骨熱」。在我國屬於法定乙類傳染病。

登革熱流行於什麼地方?東莞市是流行區嗎?

該病流行於熱帶、亞熱帶地區,特別是東南亞、西太平洋及中南美洲。東莞市為非流行區,但存在由輸入病例引起本土流行的風險。

登革熱的傳播媒介是什麼?

在我國登革熱的傳播媒介主要是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伊蚊的蚊體為黑色,頭部、胸部、腹部和足有銀白色或白色花斑,俗稱“花蚊”。

登革熱的傳染源及傳播途徑是什麼?

登革熱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登革熱病毒只可以通過蚊叮傳播,並不會由人直接傳染人,也不會由空氣或接觸傳染。

登革熱是如何在人群中傳播的?

當伊蚊叮咬病人或隱性感染者後,病毒進入蚊體內,病毒在蚊體內複製8~14天后即具有傳染性。具有傳染性的伊蚊叮咬人體時,即將病毒傳播給人,造成感染患病。伊蚊可終生攜帶和傳播病毒。

哪些人容易感染登革熱?

人對登革熱普遍易感,不分年齡、性別和種族。在流行季節從非流行地區進入流行地區的人容易受到感染,如到東南亞等地旅遊、探親、勞務、經商者。登革熱病原分為4型,登革熱感染後對同型病毒有免疫力,並可維持多年,但患過由某一型病毒引起的登革熱,還可以發生另一型病毒引起的感染。

登革熱的發生地和時間?

登革熱是一種蚊媒傳染病,其流行與蚊種和蚊子密度有關。只要有傳染源存在,凡有伊蚊孳生的自然條件及人口密度高的地區,均可發生該病流行。該病亦可通過現代化交通工具遠距離傳播。

登革熱盛行季節常是天氣溼熱、蚊蟲滋生的季節,一般在每年的5~11月,高峰在7~9月。

人感染了登革熱病毒有何症狀?

感染登革熱病毒後,依個人體質和感染強度的不同,部份病人臨床上並無症狀。有些病人則呈現輕微非典型登革熱症狀,表現類似流行性感冒。

典型登革熱病人在受到病媒蚊叮咬後經過約5~8天的潛伏期,可出現突然發燒(24小時內可達40℃)、寒顫頭痛、後眼窩痛、畏光、下肢疼痛及全身肌肉關節痛等症狀。發燒的型式呈馬鞍型(即先發燒,幾天後接著退燒,隨後又燒起來)或間歇型(體溫每天上下起伏持續7天左右),漸漸地,肌肉關節痛的情形加劇,全身骨骼彷佛崩解,令人難以忍受,此即所謂的「斷骨熱」。另外還會出現腸胃道症狀如:噁心、嘔吐、厭食、腹瀉及腹痛等。大部份病人於熱退期(發燒後3~5天)或熱退後1~2天出現先於軀幹後向四肢擴張的過敏性面板疹。偶爾會有輕微出血現象,在四肢出現出血點、流鼻血等。一般急性期病程約1周。嬰幼兒感染登革熱病毒症狀與青少年或成人的典型登革熱症狀有所不同,通常只有發燒、咽喉發炎、鼻炎及咳嗽等非特異性的上呼吸道症狀,以及面板出疹等。

何謂出血性登革熱?

通常第一次感染登革熱不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如果再次感染與上次不同的病毒時,則容易引起出血性登革熱,甚至登革休克綜合徵。

出血性登革熱的初期症狀與典型登革熱很相似:發熱、肌痛、腰痛,但骨、關節痛不顯著,而兩者最大不同點乃是出血現象嚴重,如鼻衄、嘔血、咯血、尿血、便血、腹水等,出血性登革熱常伴有兩個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如果病情突然加重,有明顯出血現象且伴有血壓下降、煩躁、昏睡、昏迷及周圍迴圈衰竭等則為登革休克綜合徵,此病情凶險,如不及時搶險,可於4~6小時內死亡。

值得警惕的是,出血性登革熱發生出血的時間,大約是在即將退燒時或退燒後的24~48小時內,所以這段時間內,醫生與家屬需仔細留意病情的.變化,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登革熱如何診斷與治療?

凡在流行區或到過流行區旅遊、探親、勞務、經商者,在流行季節有發燒38℃以上,再加上①劇烈頭痛、後眼窩痛、骨頭關節或肌肉痛;②發燒3~4天后身上出現紅疹;③發病期間全身發癢,這三項的其中一項症狀,即視為疑似登革熱病人,需在24小時內到醫院診治。

登革熱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主要是對症治療和支援療法,包括臥床休息、退熱、補充水分等。而對出血性登革熱應早期診斷並提供適當的體液補充,合併全身性出血時,應及時輸血,並密切監測病人的呼吸、心跳、體溫、血壓,防止休克而致命。病人應避免使用阿司匹林藥退熱止痛。需要注意的是,對已感染登革熱的患者,一定要避免再被病媒蚊叮咬,以免病媒蚊將登革熱病毒傳給別人,或自身被再次感染上不同型別的登革熱病毒而加重病情。

登革熱有自限性,預後較好,病死率在0.1%以下。若重複感染不同型之登革熱病毒,則可能造成症狀嚴重之出血性登革熱,其惡性度高,致死率在5%以下。

如何預防登革熱?

目前尚無有效疫苗來預防登革熱,做好防蚊、滅蚊、消滅蚊蟲孳生地是預防登革熱最有效、最重要的辦法。

在個人方面,要做好防蚊措施:儘量避免到登革熱流行區旅行;戶外活動時(尤其是在灌木叢、池塘和溼地),要注意穿長褲長袖衣,在暴露的面板上塗抹防蚊藥;要住宿於有空調或裝有防蚊紗窗的房內,如果住宿地沒有隔蚊或空調設施,最好使用殺蚊噴劑或燃點蚊香及睡在蚊帳內。

在環境方面,要採取嚴格的措施控制蚊蟲孳生,如清理居家環境,消滅登革熱病媒蚊及其幼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對貯水的容器:①家中花瓶、水盤、水缸、貯水池等盛水容器每週至少要換水、刷洗一次(刷洗時必須用力刷洗內壁,以清除病媒蚊之蟲卵)。②對澆花、洗滌、飲用的水桶、陶甕、水槽等,不用時倒置,使用時加蓋密封。

(2)對種水生植物的容器:①可將小石頭或彩色的膠質物放入容器,水面不可超過石頭或膠質物表面。②將食蚊魚放入種水生植物的容器內。常見食蚊魚包括孔雀魚、大肚魚、臺灣鬥魚等。

(3)對人為建築:在建築時應避免留下積水的可能。如庭院造景時,於流水的四周勿留積水的水窟,仿竹子時,勿留竹洞等。

對一時不能消除的積水,投放化學殺蟲劑殺死孑孓。

預防登革熱,為什麼要翻盤倒罐,清除積水?

每隻蚊子在一個完整的生命週期裡要經歷四個階段——卵、幼蟲、蛹以及成蟲,其中前3個階段均需在水中完成。卵在水中化成幼蟲,幼蟲經4次脫皮變為蛹,蛹羽化變成蚊,完成這一過程通常需要10~15天。故家庭中水養的盆栽植物,例如富貴竹等都是滋生蚊蟲的溫床。因此預防登革熱最主要的措施是清倒積水,清除蚊蟲孳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