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朗讀者告別觀後感600字

才智咖 人氣:1.11W

文化類節目真的很難做,我並不認為《中國詩詞大會》或《朗讀者》得到了大家的關注,就標誌著中國文化類節目迎來了一個新的春天,但起碼這是一個風向標,大家的關注給我們帶來了鼓舞。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朗讀者告別觀後感600字,希望大家喜歡!

中學生朗讀者告別觀後感600字

  【1】朗讀者告別觀後感600字

今天,在和英語小組成員討論的時候,無意間討論到老師要求看的電影。《朗讀者》被大家公認為很好看的一部電影,並一致認為電影的最後的一部分很深刻,不過可惜我還沒來得及看。

回到宿舍我立刻翻開了這部吸引眾人的電影,故事情節環環相扣,連貫性很好,並且電影以一種回憶式的方式上演,現實和記憶的結合的很密切,很容易時觀看者在腦海中形成故事的整體。

整部影片圍繞朗讀者展開,電影開始的片段,看著基本跟一部片差不多,兩個相差接近二十歲的男女主角,開始了一段不正常的戀情,一種以性開始的戀情。不錯,這確實是故事的主線,但是光開始那些東西,我們還很難把握準到底女主角的這個習慣和表達一部電影有什麼關係,還有故事究竟想表達什麼。故事慢慢進展,男女主角關係開始破裂了,男主角感覺自己不受重視,自己回絕同學們替他過生日的要求,來陪女主角一起,但女主角卻不聞不問,還因為一些小事無辜亂髮脾氣。但此時的女主角也為自己要被升職調離,而感到困惑。兩人不歡而散,結果此次離別卻是一次長時間的分離。

下一次的見面卻是在一次法庭上,男主角已是一個法律系的大學生了,而女主角卻是被審判者,理由是她為納粹黨做過衛兵,在一次意外的火災中,在猶太人被關的教堂失火了,按照人性的標準,衛兵們應該開門救那些人,但是他們沒有。在一份當時這六名衛兵上報的報告面前,其他幾個衛兵開始團結起來一起說是女主角主使報告也是她寫的。所以法官要求女主角驗筆跡,但是隻有坐在下面的男主角知道,女主角不會寫字。奇怪的是女主角沒有驗筆跡,她卻出人意料的說了句,我看沒有這個必要了,報告是我寫的。在今天聊天的時候,有同學也說了,她為什麼不肯說自己不會寫字,而承認是她寫的呢?我想這也正是全片把朗讀者這個意思昇華的階段,女主角由於不會寫字,但她有很愛文學,或則她是一個自視很高的人,她不願承認自己不會寫字的事實,所以習慣了聽別人為自己朗讀,來弱化看不懂書這個缺點,這也是為什麼她在納粹營裡,在和男主角交往時要求他們為她朗讀。而她承認報告是她寫的很顯然還有一個原因,對一個不懂法律的人而言,她根本就不知道她承認這個報告是她寫的需要付出多麼慘痛的代價。這也是從一個衛兵的角度,重新闡釋納粹,對一個沒有親人沒有朋友的人而言(可能當時她有親人),為納粹工作只是因為那份工作工資更高,殺死那麼多人也只是因為沒有那麼多的牢房給新來的犯人,需要騰出房子來,在她看來如此正常的一切,確是在常人眼中如此恐怖的景象。這也使我想起了,以前看到的一篇文章,說一個納粹軍官拒絕承認自己的罪行,在他眼中那只是在服從命令,做自己職責份內的事情,文章的最後還提到了一個政治的方向偏離,比人心險惡還要可怕萬倍,我覺得從影片中也能看到一些類似的地方。

朗讀還在繼續,女主角坐牢了,生活對她而言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混混沌沌。直到有一天,男主角回到家,開始直面自己內心的愧疚,他開始是用磁帶朗讀書本,並把磁帶和錄音機給女主角寄過去。從此女主角也重新開始燃起了對生活的信念,在幾次收到磁帶後,她從《牽著狗的女人》開始學著寫字,逐字逐字的學,並開始給男主角寫信,在受到了很多信之後,男主角並沒有回任何一份信。一次又一次對男主角可能回信的期待,變成炮灰之後,女主角似乎是迷失了。到最後女主角出獄監獄前,監獄方面給男主角打了個電話,希望他給女主角找一個工作和住的地方,之後男主角來到監獄,兩人終於見了面,面對眼前白髮蒼蒼的老人,男主角還是問了一句,你會想起以前嗎?這句話道出了男主角一直沒有過來看女主角和他當時沒有去幫女主角的原因,她無法接受女主角在納粹時期犯下的錯。而當面對這個問題時,女主角以為是兩人在一起的日子,在她的內心中,還是一如既往的認為,那只是她的工作,她並沒有犯下如此大的罪。這似乎也是在告訴我們一種朗讀中的誤讀,沒有她的經歷就不要把自己主觀的認識強行加在她身上。最後女主角選擇了自殺,並把她的遺產留給了那個大火倖存者的女兒,還在遺囑中寫到和麥克說聲HELLO,這似乎開始告訴我們那是一種重新認識,她開始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或則她不願再面對這已經不屬於自己的塵世,因為這裡沒有人可以理解她。

故事的最後,男主角來到美國來完成女主角的遺願,在面對那位火災倖存者的女兒的時候,她跟他說了那麼一段話,奧斯維辛不是什麼大學,也不是一個可以學習的地方,那裡有的只是苦難的生活。也許影片是想告訴我們,不管是作為遇難者還是實施者(衛兵),他們的動機,他們的苦難其實不是我們所能體會,所能朗讀的。我們要的不是去批評,去判斷,而是留歷史一個真相,給已故者一份安寧。

  【2】朗讀者告別觀後感600字

我們最終都要遠行,最終都要與稚嫩的自己告別,告別是通向成長的苦行之路。

——題記

人的一生,總是在經歷“遇見”和“告別”,這是我們成長必經的道路。觀看第七期《朗讀者》之《告別》,隨著董卿的引導,分享了姚晨、曹文軒、王蒙等嘉賓有關“告別”的人生故事,回想自己48年的成長路程,無數次的“告別”成就了自己的成長。

“離家與父母的告別,畢業與老師同學的告別,分手與戀人的告別,轉身與陌生人的告別……這是生離。”告別是一種心情,告別也是一種心態。在我童年的記憶裡,有著太多太多的告別。1980年,奶奶搬到了老家居住,每個週末是我們全家重逢的時刻,姐弟聚在一起,歡呼雀躍,睡著奶奶早已晾晒的棉被,吃著奶奶烤好的饃幹、炸好的燎豆,聽著奶奶總也說不完的故事,偶爾還可以到田地裡撒個歡,每個週末於我們姐弟而言不亞於過節。然,相聚的時刻總是那麼短暫,週日的告別是那樣不忍,奶奶踮著小腳送了一程又一程,“騎車看著路、躲著車”“在學校好生學習、別餓著”……奶奶一邊叮嚀我們大的,一邊還要緊緊地護著小弟,稍一放鬆,小弟就像脫韁了的野馬,邊跑邊嚷,吵著鬧著要跟我們回去,有時走出村子好遠,耳邊還回蕩著小弟的哭聲。面對告別,我想說:如果有個大house,我們再也不分離。

2013年,單位決定對基層勞資員、材料員進行崗位交流,我與供事了23年之久的青稞進行告別。記得那段時間,她每天忙碌地收拾物品、整理資料、進行交接,我則默默地觀望,沒有挽留、沒有勸說,更多的是遙祝和不捨。在告別前兩天,聽說此事的老媽在電話中與青稞聊了很久,那情形比我還不捨,那是因為在家人心裡,早已把青稞視為我生活中的姐妹、工作中的夥伴、情感中的知己。那次告別,非但沒有疏離我們的感情,反倒促進了我們的工作,我倆由原來的合作關係轉變為現在的同行,工作上越來越多的`交集讓我們相互促進、相互激勵,用同事的話說“崗位調整讓基層宣傳報道盛開姊妹花”。面對告別,我想說:讓我們永遠記住彼此,並懷著驕傲,相互注視。

2016年,兒子高中畢業考入天津大學,此時的我更能體會到奶奶當時踮著小腳與我們告別的滋味。開學之初,我和老公、小妹送兒子入學,報名、辦卡、領鑰匙、看宿舍、參加家長會……辦完各種事宜已近傍晚,兒子一個勁地催促我們趁天亮儘早返回,第一次離家獨處的兒子面對告別不知心情如何。春節過後,兒子返校,我和老公送至小區門口,本想陪兒子說會兒話,不料兒子一個勁地我們回去,面對告別,我眼睛溼潤了。看著兒子拉著行李箱漸行漸遠的背影,我想起龍應臺《目送》中的話:我慢慢、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面對告別, 我看到了兒子的成熟和成長。

“親人、愛人、友人離世的告別,這是訣別。”生是偶然,死是必然,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面對與至親的生死離別。清明時節,讓我想起離我而去的奶奶、婆婆。同事常說我是個女漢子,遇到再大的事情很少見我流眼淚,我也覺得自己心硬、近乎冷血,可面對與至親的生離死別,我才知道自己是個淚點特別低的小女人。2010年的農曆10月15日,最愛我的奶奶永遠離開了我們,我永遠記得那場大雪,雪花那樣大、天氣那樣冷,當我聽到奶奶去世的訊息後,我泣不成聲,在趕回老家的路途中,不是引來乘客一樣的眼光,奶奶出殯時,我更是嚎啕大哭。在我的記憶裡,我們姐弟四人從小到大屬我最讓奶奶操心,面對告別,奶奶再不會回頭與招呼,再不出聲音,溫柔的與慈祥的。

2015年7月12日,丈夫失去了最愛的媽媽、我的婆婆,那段時間,丈夫面容消瘦、白了頭髮,常唸叨婆婆沒給他這當兒子的孝順的機會,別人家為給老人治病外債高築,而我的婆婆,在住院四天時間內便撒手人寰。娘沒了,家邊沒了,婆婆的去世,讓昔日的大家庭失去了溫暖和親情,就連倆孩子(兒子和小侄女)相聚的次數也越來越少了。節目當中,曹文軒與父親的告別再次讓我想起我的婆婆,丈夫與婆婆的告別又何嘗不是心中最大的遺憾呢?!告別,是結束也是開始,是痛苦也是希望,一家人好好活著也算是對婆婆最好的告慰。

南飛的大雁告別北方的寒冷是為了生存;秋天的落葉告別炎熱夏天是為了孕育;雨季告別乾旱是為了生機;鳳凰涅盤也是一種告別,那是為了重生……“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每一次告別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或激情感人,或悽美動人,或驚心動魄。告別不是遺忘、不是流逝,更不是放棄,而是轉身,是為了更好的開始!面對告別的最好態度就是好好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