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CCTV朗讀者第五期觀後感

才智咖 人氣:1.15W

《朗讀者》第一期節目播出後,節目組收到了很多反饋,一些觀眾關注到片尾曲是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的演唱,感覺這是意外之喜。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CCTV朗讀者第五期觀後感,歡迎大家參考!

2017年CCTV朗讀者第五期觀後感

【1】CCTV朗讀者第五期觀後感

央視綜合頻道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首播,首次擔任製片人的董卿和她的團隊在電視機前一起觀看節目,看到節目受到廣泛好評,她與團隊高興地歡呼起來,並將歡呼聲通過總導演田梅的微信發到了媒體群裡。之後,董卿在微信群裡接受了來自全國數十家媒體記者的群訪,回答大家關注的話題。

在《朗讀者》第五期節目的主題詞是“第一次”,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會有第一次?第一次對於我們來說也許是一種挑戰、驚喜等等。看了第五期的節目讓我回顧起前幾期的節目。

是什麼契機,想到要製作這樣一檔文化節目?對於這個問題,董卿回答說:“央視作為國家電視臺,應該扛起文化大旗,承擔文化傳播的職責和使命,再加上我自己對文學很感興趣,而且對人也感興趣,《朗讀者》其實就是把文字和人物結合在一起。”

《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受到好評如潮,是否意味著文化類綜藝節目的春天來了?董卿認為,這是風向標,讓大家看到在真人秀或純綜藝節目霸屏的今天,還可以有更高的要求。

至於娛樂化氛圍很重的當下,文化類綜藝節目應該怎麼突圍?董卿回答說:“我們期待著整個社會大的環境有所改善。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是盡我們所能去做情感的共鳴,喚起大家對文學的認知和最溫柔的一種記憶。”

《朗讀者》第一期節目播出後,節目組收到了很多反饋,一些觀眾關注到片尾曲是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的演唱,感覺這是意外之喜。另外還有觀眾發現了有趣的細節,通過濮存昕的朗讀才知道,原來老舍不念老舍(shě)而是念老舍(shè)。導演婁乃鳴評價說:“用兩個字兒來形容第一觀感‘驚了’。完全沒有套路的一個節目,在不經意間流露美和旺盛的生命力,真好。”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說:“別具一格!慢下來,用朗讀做電視,真是稀缺而有價值的電視文化。”

朗讀者楊利偉讀的什麼文章

在我們人生旅程裡,有太多的“第一次”,最初的感覺往往新鮮而富有詩意。本週末,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將以“第一次”為主題詞,邀請到戲骨王學圻、航天英雄楊利偉、作曲家許鏡清、作家劉震雲、京劇餘派女老生王佩瑜、世界圍棋第一人柯潔等嘉賓,與大家共同走進值得回味和感恩的“第一次”。

2003年的10月,38歲的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在太空飛行14圈,歷時21小時23分,完成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實現了中國人千年的飛天夢想,使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美國之後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本期《朗讀者》將邀請到航天英雄楊利偉分享他難忘的“第一次”飛行,“其實這個第一次決不僅僅屬於我,它屬於我們共同奮鬥的航天人,屬於在座的以及電視機前的每一位炎黃子孫,它屬於我們深愛的國家和民族,甚至屬於全人類。”

當主持人董卿問到當時是否會擔憂風險問題時,楊利偉坦言道:“我們身為軍人,本身就準備風險和犧牲,存在風險是載人航天的正常現象,這不會動搖我。”同時,楊利偉表示特別想借《朗讀者》的'舞臺,表達對於戰友、同事以及為中國航天事業做出貢獻的背後的每一個人的敬意。

  【2】CCTV朗讀者第五期觀後感

新年的鐘聲年復一年敲響,浪漫的時光日復一日徜徉,生命的歌在等待中靜靜流淌。我們能做的,是珍惜這段不凡的旅程。

愛,能使人生完整。朗讀,使愛的記憶更清晰。

每個人的人生經歷都是一個故事。它們存在於講述中。如果沒有被朗讀過,沒有被澄澈的雙眼和純淨的心靈追隨,那它們還真正存在過嗎?

每個人的人生經歷都是一個故事。它們存在於講述中。如果沒有被朗讀過,沒有被澄澈的雙眼和純淨的心靈追隨,那它們還真正存在過嗎?

那些故事,那些感情;那些篇章,那些詩歌;就是為了朗讀而存在——文字成為我們故事的載體,朗讀成為感情的紐帶。

我們反覆朗讀著情愫,像對著全世界呼喚,美好曾棲著我夢中之枕 ,至今有餘音。

有人高聲朗讀,有人側耳傾聽,抑揚頓挫清脆悅耳的聲音,是人生一大樂事。

如果人們把你親切的朗讀,那是莫大的幸福;如果人們永世把你深情地背誦,那是無上的光榮。

願我們得到的不只是新的一年,而是一個嶄新的靈魂。

  【3】CCTV朗讀者第五期觀後感

《朗讀者》是董卿作為製作人的首秀。從《中國詩詞大會》到《朗讀者》,彷彿是董卿走下春晚舞臺的一個轉身,讓觀眾領受到了她規矩之外的別樣風采,溫婉莊重包裹的是一股強烈的個性,一瞬間鮮活起來。這也同樣是《朗讀者》帶給觀眾的感受,無論是企業家、世界小姐、大明星、大學者、醫生和普通人,他們雖各有身份之別、建樹之差,但都有著同樣濃度的性情之真。 一對平凡的夫婦上臺念情詩,丈夫為妻子的願望種下滿谷鮮花,更讓人擊節讚歎的是丈夫遇到妻子後的所有荒唐舉動。妻子說,如果當年我有一萬個結婚物件可以選擇,他也只排在一萬名之外,卻被丈夫先通知了所有親朋好友結婚的訊息,收了禮金後再求婚的破釜沉舟之勢反攻,妻子說更打動人的是那一往無前的勇氣。從此一生,丈夫偕著妻子,以開闊的胸襟踐行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古諺。

濮存昕帶來的散文與故事,屬於半個多世紀前那個弱小的、不名一文的孩子。“我小時候有綽號‘濮瘸子’,直到國小三年級還踮著腳走路。”鮮為人知的往事裡,是一位名叫“榮國威”的大夫,醫好了孩子的腿,也救贖了一顆幼小的、自卑的心。所以,當濮存昕從老舍散文裡遇見那個改變作家的宗月大師,“便如同看見了改變我生命軌跡的榮醫生,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濮存昕”。牆外是炮火隆隆,圍牆內有人生的初啼,這是無國界醫生蔣勵的真實經歷。太多戰爭中降臨的“生”給“死”帶去希望,她朗讀鮑勃·迪倫《答案在風中飄揚》,“一隻白鴿要飛過多少片大海,才能在沙丘安眠。炮彈要多少次掠過天空,才能永遠被禁止……”

96歲高齡的翻譯大家許淵衝譯作等身,《詩經》、《楚辭》、《唐詩》、《宋詞》、《牡丹亭》……他榮獲過國際翻譯界的最高獎項之一“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然而舞臺上直指人心的是當念及生平翻譯的第一首詩,林徽因懷念徐志摩的一抔深情,瞬間令這位老人淚盈而泣,在舞臺上抽噎。由此可知,許淵衝先生能夠在翻譯上不止步於“美”,更追求“真”的心性源頭。

從這裡看,《朗讀者》不是一檔讀書節目,而是用文字抵達情感,從每個人真摯的人生故事出發,分享人世間一切溫暖的共情,既然邀請的嘉賓源自生活的各個角落,那麼這些人所選讀的文字,也可拓寬一檔綜藝節目所能展示的生命寬度與濃度。而此時,朗讀不需要字正腔圓,有些生澀、帶點口音,更顯出不矯飾的真情實感。朗讀,文字作為主人公的人生印證,為觀眾開啟大千世界。

節目播出後,董卿立時收到了很多反饋,她的好朋友話劇導演婁乃鳴說:“‘驚了’,就是完全沒有套路的一個節目,哪裡請來的大神,在不經意間流露美和旺盛的生命力真好。”清華大學的尹鴻老師評價:“別具一格!‘慢下來’用朗讀做電視,真是稀缺而有價值的電視文化。”很多文藝青年關注到了片尾曲,竟然是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的現場演唱,覺得真是意外之喜。

據節目組透露,未來幾期,航天英雄楊利偉、作家劉震雲、配音演員喬榛,以及演員斯琴高娃、蔣雯麗、梅婷等人將先後應邀朗讀,帶著那些曾讓他們不再彷徨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