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觀後感第四期「最新」

才智咖 人氣:1.84W

《朗讀者》嘉賓的選擇標準與一般的綜藝節目截然不同,“朗讀者”要有豐富的閱歷、動人的人生故事和情緒感染力。小編下面為大家整理關於朗讀者的觀後感,歡迎閱讀參考:

朗讀者觀後感第四期「最新」

《朗讀者》第四期如期與我們見面了!這一期的主題是“禮物”,嘉賓們與您分享"禮物"的故事,讓我們一起欣賞:

禮物這個詞讓我們浮想聯翩,當我們仰望星空,放眼浩瀚,這蔚藍色的星球是宇宙給人類最好的禮物;當我們低頭思索,凝神注目,自然界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是最宜人的禮物;孩子是父母的禮物;江河是大地的禮物;八千里路雲和月是多嬌江山的禮物;五千年的錦繡華章是悠久歷史的禮物……

在時間的長河裡,有的禮物舉重若輕,有的禮物則曠世震撼,有的微不足道,有的卻是雪中送炭。本期節目,隨董卿一同去開啟一個個色彩各異卻同樣充滿感情的禮物吧!

在本期節目中,家喻戶曉的主持人倪萍將登上《朗讀者》的舞臺,與董卿首次同框,講述多年為子求醫的心路歷程,淡出娛樂圈多年的李亞鵬重回公眾視野,分享他的教育觀點及陪伴女兒成長的故事。此外,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前女排名將趙蕊蕊等也都在本期節目中亮相。

知名演員李亞鵬,本期節目也走進了《朗讀者》的現場。他是《將愛情進行到底》中的青春偶像,是《射鵰英雄傳》裡的郭大俠,他是一位商人,更是一位父親。對他來說,女兒李嫣是上天給他的最好的禮物。女兒的到來甚至改變了他的人生道路。

十幾年時間,嫣兒撕掉了脣顎裂兒童的標籤,成長為了一個陽光自信的女孩兒。在這一過程中,作為父親的李亞鵬都做了些什麼?為何令董卿發出“如果拼爹的話,嫣兒贏了”的讚歎?李亞鵬坦言,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教育真的是有方法的,但如果缺少了愛,一切方法都是教條。”

李亞鵬在現場朗讀朱自清的《背影》。《背影》描述的是朱自清與父親在火車站的告別,李亞鵬與父親的最後一面也是在火車站,同樣的場景,同樣的心境。無論多大,孩子都是父母的禮物,這篇《背影》是李亞鵬送給父親的禮物,深沉的朗讀表達了兒子對父親最熱烈的愛。

十個月的時間,胡瑋煒將摩拜單車的創意變為現實。從開始時的自行車聚集點,到每輛自行車飛馳在城市各地,胡瑋煒成功用自行車點亮了整座城市。摩拜單車是她送給城市的禮物,同樣熱愛摩拜單車的人給了她勇氣與力量。昨天,她朗讀了蘇童的《自行車之歌》,送給每一位摩拜客。

倪萍曾是一代人的春晚回憶,她的聲音陪伴大家度過了13個辭舊迎新的日子,是無數觀眾心目中的“女神”。然而在2004年,倪萍4個月大的`兒子被診斷出一種罕見的疾病,如果不治療,他的眼睛就會慢慢看不見,甚至會死亡。倪萍為了兒子赴美求醫,退出央視的舞臺。

2014年,倪萍又重回央視舞臺,對倪萍來說,守候她的觀眾是失散多年的“禮物”。倪萍為何迴歸?重新站在舞臺上的她有何感受?在舞臺下的倪萍有著怎樣的人生故事?種種心路歷程,倪萍在《朗讀者》中對董卿和盤托出。

更值得一提的是,兩代央視主持人同臺惺惺相惜,董卿稱對倪萍充滿敬佩之情,倪萍也稱讚董卿說“為她驕傲”。這期節目中,倪萍選擇朗讀自己所寫的《姥姥語錄》選段,將這份禮物送給一直陪伴自己老去的觀眾。身為作者,倪萍最懂文字背後的情感。身為朗讀者,倪萍再一次通過文字重溫那段經歷。沒有了那些華麗的技巧,她朗讀出的是痛苦的煎熬,是那顆堅定的心。倪萍與董卿緊握的雙手,互相的攙扶將我們帶回到那些過去的日子。

單霽翔院長在現場朗讀紀錄片《故宮100》——《至大無外》的解說詞,獻給所有熱愛故宮文化的朋友們。大氣的文字,激揚的音樂,朗讀出的不僅僅是對故宮博物院的熱愛,更是五千年的文化自信。

排球是趙蕊蕊 生命中不可割捨的一部分,作為運動員,奧運會是她的夢。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為了參加奧運會,趙蕊蕊與馮坤——會打排球的熊貓 前往美國做手術,這種痛苦非常人能忍受,但趙蕊蕊堅持選擇繼續手術,她說“我趙蕊蕊不屬於自己,屬於的是祖國。”女排的經歷是趙蕊蕊人生一個寶貴的禮物。

在現場,趙蕊蕊朗讀畢淑敏的《握緊你的右手》,獻給曾經一起並肩作戰的女排姐妹們。“我不相信命運,我只相信我的手。”那些悲痛的經歷化作禮物,在她的人生中留下別樣的精彩,握緊牽絆的手,握緊對未來的信心。

趙家和教授傾畢生積蓄捐助西部貧困孩子,卻不願講出自己的名字,僅以“一位清華退休老教授”的名義和同事陳章武教授共同成立了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資助貧困學生。

五年來,基金會捐助了2920個孩子,其中1604人完成高中學業,80%考入大學。在現場,曾經接受資助的孩子們為趙家和教授朗讀汪國真的《讓我怎樣感謝你》。這份禮物,給予了孩子希望,給予了未來希望。趙家和教授燃盡了自己,了無遺憾,但他的精神燭照世界,永不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