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柬埔寨工人月薪不到900元

才智咖 人氣:2.34W

被諸多服裝代工廠視為衣食父母的阿迪達斯,其全球整合戰略影響正在向底層漸漸襲來。

阿迪柬埔寨工人月薪不到900元

昨日,上海東隆羽絨製品有限公司(下稱“東隆”)相關負責人蔣留紅向《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介紹,包括東隆在內的4家代工廠已收到阿迪達斯將於今年10月終止合同的通知,還有2家則在明年3月停止

值得一提的是,東隆已經與阿迪達斯合作了十幾年,其安徽銅陵的工廠約70%產能為阿迪達斯服務。“這6家中有兩家的情況非常不妙,因為他們是100%的產能依附於阿迪達斯,平時基本沒有接觸其他客戶,如果短期內找不到新訂單,只有關廠一條路。”蔣留紅稱。

對此,阿迪達斯中國昨日對本報的回覆稱:“因為正在優化全球採購架構,共有十家供應商合作伙伴已收到關於我們終止合同的法律告知。”

阿迪失言?

能為這個全球數一數二的運動企業代工,曾經是這些代工廠的金字招牌。然而,眼下如果不能在短期內找到新客戶和大訂單,部分產能100%依附於阿迪達斯的代工廠就要面臨工廠關門的風險了。

敏恆實業有限公司(下稱“敏恆”)是阿迪達斯在上海的第一家供應商,而敏恆旗下的一家服裝廠正是上述兩家100%產能依附於阿迪達斯的其中一家。

“不是找不找新訂單的問題,是根本找不到!”這家服裝廠負責人陳先生的話語既急迫又無奈,他對記者介紹,這兩年,根本沒賺到錢。加工費沒漲,但人工費卻漲了。2012年以前,工廠的利潤還有8%~10%,但這兩年利潤幾乎為零。

阿迪達斯的付費方式也有所改變,2012年以前是每個月付費,此後就變成了每兩個月付一次費。“這個行業本來就利潤極低,如果阿迪不給補償,也不兌現承諾,我們就只有破產了。”陳先生稱。

而他所說的承諾,是指2011年時,阿迪大中華區的高層曾給供應商開過會,許諾2015年以前訂單計劃不會改變。

實際上,幾年前阿迪達斯就開始陸續減少中國代工廠的訂單。

“2006年、2012年阿迪在東隆每年的訂單約在200萬件,2012年是個轉折點,此後訂單一直在萎縮,2012年東隆做了150萬件,2011年已經減少至70萬件了。”蔣留紅說。

衡陽榮陽鞋業為榮誠集團的子公司,代工的品牌中阿迪達斯佔90%左右。自去年開始,來自阿迪達斯的訂單也是明顯減少。相關人士介紹稱,2012年,情況好的時候,一個月可以加工25萬~30萬雙阿迪達斯的鞋子,而去年8~10月,每個月只加工了15萬~20萬雙。

“種種跡象表明,阿迪早就在作準備,逐步轉移產能。”上述陳先生對記者說,“我們廠裡600多位工人,很可能面臨失業。”

成本權衡

雖然在某種程度上,能為阿迪達斯、耐克這些巨頭代工,對大部分代工廠而言有一種光環效應,但是這些運動品牌的要求也是非常嚴苛的。

比如,合作協議規定,供應商每年都必須制定且不斷更新3年戰略規劃,還必須保證其裝置和工藝跟上阿迪達斯的需求。為了配合阿迪達斯等國際生產商,敏恆2003年底竣工的新廠房擁有6000多平方米,且有自己的繡花車間、印花車間、配件生產車間等等,可每月生產帽子5萬~7萬打。

苛刻要求的同時,阿迪達斯也在移情別戀國外工廠,包括緬甸等東南亞市場。而如候鳥一樣的`遷徙,其主要原因就是對勞動成本的重視。

比如,東隆銅陵工廠工人人數在1600~1700人,人均工資在2000元/月,而上海工廠人數更多,人均工資在2700~3000元/月。而阿迪達斯位於柬埔寨工廠工人的月薪被曝最低約為130美元,摺合成人民幣還不到900元。成本差距清晰可見。

阿迪達斯訂單約佔總產能30%的上海聖菲達服飾有限公司(下稱“聖菲達”)也是遭遇“被停單”中的一員,負責人Lily對記者說,“阿迪肯定會逐漸將生產移至海外。因為中國的勞動成本逐年在提高。”她稱,阿迪達斯在公司每年的訂單約50萬~60萬件,工人工資現在已漲到3000元左右了。

一位長期負責訂單排期和盤存工作的東莞服裝加工廠人士還對記者說,有些中國生產商提出的訂單規模過大,導致商品庫存多,庫存一高,即使是高檔品牌也不得不通過打折促銷來“去化”,可這是他們最不願意接受的,因為既犧牲了利潤,又損害了品牌形象。這也是某些國際品牌開始從中國撤離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