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帶動畢業生就業

才智咖 人氣:2.1W

“今年貴校的畢業生就業情況如何?”將這個問題拋給十餘家紡織類院校,回答全部是肯定的。其中成都的一家職業類專科學校答案更是“我們的學生今年100%就業”。行業內一位專家對這樣的答案認為“就算是有水分,也不會很大。今年紡織服裝業的復甦極大地帶動了畢業生就業”。

紡織業帶動畢業生就業

確實,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就算是金融危機最嚴重的2009年,服裝消費增速僅次於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和汽車類商品消費增長。進入2010年,行業雖然依舊面臨外圍經濟復甦的不確定性、各種原輔料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和信貸收緊等困難,但總體上行業復甦已成定局。此時,企業為在行業回暖之際搶佔先機,開始新一輪的人才儲備,從而為2010年畢業的紡織服裝專業大學生增加了就業機會。

就業率上升 就業地區集中

不同的院校發出同一個聲音,就是“今年畢業生就業率普遍上升”。

北京服裝學院招生就業處副處長孟慶瑤反饋的資訊,今年的企業人才需求量大,企業質量高。“今年來校招聘的紡織行業企業數量比往年增多10%,而且來自南方和北方的行業都有所增加,企業如安踏、特步、李寧、科倍等的招聘人數、薪資等都有所提高。”孟慶瑤說,與企業招工數量增加相對應的,畢業生求職的積極性也在增加、求職主動性提升,在去年金融危機後,學校加強形勢引導,畢業生從進入大四後就籌備求職,思想上比以前有了更充分的準備。

來自西安工程大學的資訊則更具體。從2009年起,西安工程大學畢業生人數基本穩定在5000人左右。資料統計截至2009年9月1日,西安工程大學5974名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4.91%,其中本科畢業生就業率89.36%,高職(專科)畢業生就業率74.45%。而截止到2010年6月16日的統計資料顯示,該校共有5424名畢業生,就業率75.35%,其中本科畢業生就業率74.16%,高職(專科)畢業生就業率80.80%。而截至6月16日,2010屆畢業生尚未派遣離校,如果統計日期延長至9月1日,就業率超過去年已成定局。

來自武漢紡織大學的訊息稱,2010年紡織服裝相關專業就業形勢非常喜人,供需比達到了1:3,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態。

天津工業大學紡織學院黨委副書記王威高興地對記者說,今年畢業生就業情況比去年好很多,本科畢業的455人,基本全部就業。很明顯地感覺到紡織業在復甦。而且今年一個新的特點是,江浙一帶家族企業的第二代開始執掌企業,這些年輕的企業老總具有更現代的管理思路,希望打破家族式管理,所以開始大量招聘大學生來完善企業的人才結構。

雖然就業率都在上升,但就業範圍卻依然集中在紡織服裝業發達的沿海地區。北京服裝學院2010年畢業生就業地區依然側重北京、廣東、福建、上海、江蘇、浙江等紡織服裝行業較發達地區。而位於江蘇無錫的江南大學,畢業生就業去向大致為:到蘇南地區的40%,蘇中蘇北地區13%,京滬浙粵15%,西部地區6%,其他地區26%。

武漢紡織大學的2000餘名畢業生,就業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圈和華中地區的紡織服裝行業。中原工學院紡織服裝類畢業生有近90%落實了就業去向,就業地區同樣是集中在廣東、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湖北等地。

用人單位 加大人才儲備力度

隨著國家經濟形勢的轉暖和國內需求的拉動,2010年,多數企業改變了對經濟形勢持有的觀望態度,加大了人才儲備力度,入校招聘的企業數量增多。以西安工程大學為例,2009年9月~2010年6月,該校共舉辦了3場大型招聘會,參加企業共471家,提供了12438個工作崗位;155家用人單位入校召開專場招聘會,共提供了3345個工作崗位;來函待招企業160餘家,共提供崗位數2240個;通過教職工、合作單位等其他方式蒐集崗位1437個,較2009年同期有大幅增長。

由此可以看出,2010年大部分企業將2009年縮減的用人計劃重新投入校園招聘活動中,因此,企業崗位提供數量及選聘人數較往年有大幅提升。2009年10月下旬,深圳維珍妮國際有限公司到西安工程大學選聘畢業生40餘名,但仍不能滿足企業要求,同年11月中旬,該公司第二次入校招聘畢業生30餘名。廣東溢達集團、真維斯集團、中國夢娜控股集團、浙江紅黃藍服飾股份有限公司、雅戈爾日中紡織印染有限公司、浙江森馬服飾股份有限公司、安踏(中國)有限公司、江蘇雨潤集團、愛普拉斯集團等企業招聘人數較往年均有大幅提高,企業人才儲備力度加大。

中原工學院就業處副處長賈朝業認為,影響紡織服裝類大學畢業生就業因素有二:一是振興規劃的執行,二是經濟形勢好轉。經過金融危機的洗禮,紡織服裝業進行了一次洗牌,許多技術含量低、規模小、缺少長遠規劃的企業被淘汰出局,而經過大浪淘沙留下來的企業都開始真正重視技術、品牌、企業戰略等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而無論是技術還是品牌的打造,其最根本的都離不開對人才的需要。因此,在這樣的形勢下,今年招聘企業所表現出來的對人才的需求特別是應屆本科畢業生的'迫切需求,主要是為下一步發展所做的人才儲備。

三類人才受企業青睞

由於企業將發展重點轉移至國內市場的開拓,因此,從2009年開始,與市場開拓、營銷、企業管理有關的專業就業率大幅度增長。2010年,工商管理、市場行銷專業的崗位需求量大幅提升。此外,隨著紡織企業自主品牌開發力度的加大,藝術設計類專業崗位需求量增加,三方協議簽約率較往年相比大大提升。

江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副院長謝春萍總結說,目前紡織行業三類人才缺口較大:第一, 國內紡織企業目前正處於戰略化、多元化的轉型升級階段。需要大量的,能夠拓展品牌文化、引領品牌規範、持續性發展的高階經營管理人才。第二,懂專業的經營銷售類人才緊缺,目前缺崗率較為普遍。由於近兩年外向型企業紛紛迴歸,登陸國內傾力打造自有品牌,需要大量能夠駕馭時尚元素、熟悉內貿設計、熟悉內貿運營、有銷售渠道的銷售人才,以及中高階品牌市場化操作的企劃人才。第三, 研發設計類(技術型如面料設計、服裝設計、工藝設計、質量管理與檢測、技術管理、生產管理等崗位)人才緊缺。

可以與上述結論相印證的是,中原工學院紡織學院的紡織工程、輕化工程兩個專業畢業生,到企業後一般承擔技術、生產管理、銷售、行政管理四個方面的工作。需要重點指出的是,隨著國際貿易的深入,以及中國紡織業與國外合作伙伴及競爭對手接觸的增加與深入,能夠熟悉國際貿易規則、國外法律法規的國際紡織品貿易方面的人才缺口較大;尤其是精通紡織品國際或行業標準、瞭解國際智慧財產權法規的人才存在較大缺口。

個人能力 要求進一步提升

從紡織類畢業生就業需求來看,需求數量較去年有明顯增加,有“實踐經歷”、較強“產品設計能力”的畢業生受到企業的青睞。而服裝類則更強調實踐能力,對“即用性”更加重視。

多個院校均表示,用人單位更加註重學生的實踐、交流、應變和管理能力,不僅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專業能力提出要求,而且更加看重學生在校期間的課外實踐活動和專業實踐工作,對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自我推銷能力和管理組織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標準,更加傾向於錄用班級幹部和學生幹部。此外,用人單位招聘程式愈加複雜,大部分單位要進行2~3輪面試,個別大型企業甚至要進行2輪筆試和3輪面試。

中原工學院就業處副處長賈朝業表示,目前紡織業內需要具有較好業務素質和良好溝通能力的人才,業務素質表現在工藝技術、生產管理、產品銷售等與其相應崗位結合的各個方面技能,而良好的溝通能力是在任何一個崗位上都必須具有的素質。需要具有較強動手能力、能解決生產實際問題、能從事紡織產品開發等基本素質。現在的紡織服裝專業人才培養專業面向太寬,與目前紡織企業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針對用人單位提出要加強對學生職業化培養,這應該是高校教育工作面對的一項普遍問題。

北京服裝學院招生就業處副處長孟慶瑤認為,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不太滿意,且認為學生專業知識面較窄,不能夠很快地適應工作環境,完成角色的轉變。此外,用人單位和畢業生都覺得畢業生進入工作崗位以後擺正心態是很重要的,而這一點需要學生在校期間提前做好準備,同時還需要學校多加引導。

孟慶瑤說,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都提出了要加強實踐能力,一直以來畢業生實踐能力薄弱是用人單位反映的最大問題,之前我們也就此做了大量工作,以後我們要下更大力氣為學生聯絡實習機會,積極與用人單位聯絡,將教學工作與社會實踐等緊密結合,同時希望能改革陳舊的規章制度,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為學生實習提供更多的便利條件,達到學校、學生與用人單位的三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