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鏡與望遠鏡

才智咖 人氣:2.39W

放大鏡與望遠鏡1

放大鏡與望遠鏡

  有一位公關名家談到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時,舉了一個例子。他說,無論多麼漂亮的小姐,如果美容師以500倍的放大鏡看她美麗的臉龐,看到的一定是坑坑窪窪,凹凸不平的臉,使人大失所望。而當我們拿望遠鏡看青山時,入目的盡是如畫的風景,迷人的山色,令人心曠神怡。

   這說明,如果你永遠拿著放大鏡看別人,必令對方原形畢露,顯得一無是處,也使自己無法信任他人,交到朋友。相反,如果拿著望遠鏡則始終能欣賞到別人美好的一面,就是這不拘小節的特性,使賓主盡歡,無往不勝。    同時也告訴我們,如果放大鏡的焦點對準自己,而非別人,如果能虛心請求他人,對自己提出最嚴厲的批評,這樣放大鏡和望遠鏡便能同時發揮最大的效用。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正是放大鏡與望遠鏡的最好詮釋。 更多的其他職場勵志故事:你堅持到最後了嗎你總是沒創業資金嗎你堅持到最後了嗎

放大鏡與望遠鏡2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字叫《放大鏡和望遠鏡》。這個故事給了我一些有益的啟迪,也教給了我一些做人的道理。

故事大意是這樣的:許偉的老師威爾森教授是一個德高望重的科學家,他對任何人都非常好,甚至好得有些過頭。有一次,一個年輕同事和威爾森教授因為學術問題吵了起來,他又喊又叫,還摔門而出,但威爾森教授居然一點都不生氣。

威爾森教授對自己要求非常嚴謹認真,從不原諒自己犯的任何差錯。許偉對此百思不得其解。後來,在許偉的要求下,威爾森教授給他解答了從不對別人發火的原因。威爾森教授說:“那個年輕老師雖然脾氣不好,但是對待工作很認真。如果我用放大鏡看他,那麼對方就顯得一無是處,我就看不到一點美好的東西了。所以,我把放大鏡留給自己,多發現自己的不足;而把望遠鏡留給別人,始終都能欣賞到別人的優點。”威爾森教授說得多好啊!我們都應該學習威爾森教授對別人寬容、對自己嚴格的精神。中國有句古話:“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意思是說每個人都有缺點,如果一個人斤斤計較,不能容忍他人的缺點,就不會交到真正的朋友。對於朋友,我們要用望遠鏡去看,多看優點與長處,忽視缺點;對於自己,要用放大鏡去看,看清自己的缺點,不要姑息,並虛心請教他人,把毛病改掉,才會有進步。

讀了這篇文章,我決心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像威爾森教授學習,多看別人的優點,吸取他人的經驗,借鑑好的學習方法,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和朋友之間發生不愉快後,多找找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改正它,再主動與朋友和好如初。

放大鏡和望遠鏡都能發揮出很大的作用。讓我們拿起放大鏡看自己,拿起望遠鏡看別人,我們生活的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人與人的關係就會變得更和諧、更親密。

放大鏡與望遠鏡3

我們生活在一個複雜的人類社會,每天我們都生活在別人的視線裡,別人也生活在我們的視線裡,我們把視線總落在別人的缺點上。在與人交往中我們常常易犯隨便指責別人的錯誤。在生活和工作中指責的話隨處都可以聽到,有的指責領導的不對之處,有的指責親人朋友的不對之處,但卻很少聽說反思自己過錯的話語。

細想想人活著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煩惱,因為大多數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煩惱也是自己給自己造成的,大多數人都太在乎自己的感受,太在乎自己的得與失,太希望別人理解自己,一旦期望與現實有了差距,心理就失去了平衡的狀態,煩惱就產生了。在單位當下屬的只看到自己的難處,卻看不到領導的難處,當領導的只看到自己的難處卻看不到下屬的難處,彼此都不能互相理解,內心都不能平衡,關係也就不能真正的和諧,煩惱增多,也就實現不了真正的團結合作,工作也就不會有太多的業績。在家庭也一樣,每個人都考慮自己的不容易,都考慮自己付出的多,都過多的希望親人去理解自己,關心自己。卻看不到親人的不容易,卻做不到對親人的理解和關心。這樣爭吵勢必要多,煩惱也就隨之而來。

我們都習慣於看到別人的缺點,而往往忽略了別人身上的優點,當我們過多的看到別人的缺點,評價是就會有偏差,即使他做得好,我們也認為不夠好。我們對別人挑剔的多了,眼中美好的事物也就少了。南懷瑾先生說:“一個仁者,看到一個不仁者,應該是同情他、憐憫他,想辦法怎麼把他改變過來,這是真正仁者的用心。我們講道德,別人不講道理,我們就非常討厭他,那麼我們是同樣以不仁的`心理對付人家,我們這個仁還是不真。”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從自己的中心位置走出來,到別人的角度去看一看,只有學會了換位思考,懂得替別人思考,也就理解了他人,煩惱、不滿也就會越來越少,心態也就會平和很多,寧靜很多。我們的心平和,寧靜了。心的空間就大了,人就會活的輕鬆,就更容易感受來自朋友,家人的愛,就更容易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生活中我們只有學會了換位思考,懂得替別人著想,用放大鏡看優點,用望遠鏡看缺點,與人相處才會變得快樂,生活和工作的一些難題也就可以迎刃而解,只有學會了換位思考,懂得替別人著想,用放大鏡看優點,用望遠鏡看缺點,我們才會放下無為的煩惱和憂愁,體驗到人生真正的快樂,我們才會享受幸福的人生。

放大鏡與望遠鏡4

有這樣一則小故事,講的是兩棟相對的樓裡住著兩個人,他們都有特殊的生活習慣。住在東邊的那個人喜歡拿著望遠鏡看遠處,使得西邊的那個人認為他在看自己;住在西邊的那個人喜歡舉著放大鏡,使得東邊的那個人認為他是在照自己。

時間久了,兩人都很不得其解,終於有一天,他們碰到了一起。

東邊的那個人問:“你怎麼老是舉著放大鏡呢?是不是我穿的不整齊?”西邊的那個人說:“沒有啊!我舉著放大鏡是在看自己呢。也許在別人眼裡,我的缺點不多,但是舉著放大鏡看自己,就可以放大自己的缺點,就能更好的要求自己。對了,你呢?你天天拿著望遠鏡看我幹什麼?”在東邊的人恍然大悟[注: 恍然:猛然清醒的樣子;悟:心裡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過來。],說:“原來如此。說起來我們倒是差不多。我是一個挑剔的人,如果用放大鏡看別人,別人會顯得很小,就看不見她的缺點了,只有這樣,我才不會看不起別人。”

用放大鏡看自己,放大自己的缺點;用望遠鏡看別人,縮小別人的缺點。多有趣的方法呀!我們在生活中不是也應該這樣嗎?不要老是注意著別人的缺點,斤斤計較[注: 斤斤:形容明察,引伸為瑣碎細小。只對無關緊要的事過分計較。]挑挑剔剔,這樣你會覺得所有人都不值得你交朋友。人不是完美的,如果用太高的眼光看是不行的。但是,對於自己的缺點,我們就需要放大。不要以為一點小毛病就不是毛病,也許這個毛病會影響你。比如說考試時,由於你寫字寫的不清楚,就被扣了分多麼冤枉呀!所以,我們要特別注意自己的毛病缺點,好像用放大鏡一樣,把每一個小細節都改過來,這樣你就會變得很好,很接近完美。

所以,我們要用望遠鏡看別人,用放大鏡看自己

放大鏡與望遠鏡5

在一次大型的演講會場,一位知名的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這樣演講道:

“如果現在有一位長得國色天香的美女來到我們的面前,任何一個人拿著一隻500倍的放大鏡來觀看這位美女的臉龐,一定都非常失望,因為我們所看到的將是坑坑窪窪,凹凸不平的一張難看的臉;但現在我們每個人如果拿一隻望遠鏡來看遠處的一座高山,我們看到的將是青山綠水,綠蔭蔥蔥,彷彿人間仙境,令人流連往返。

在人際關係中,有人總是拿著放大鏡看別人,令對方原形畢露,顯得一無是處,也使得自己無法信任他人,交到朋友。

相對的,有的人是拿著望遠鏡,始終都能欣賞到別人的美好一面,就是這個不拘小節的特性,使賓主盡歡,無往不勝。

但這不等於說,放大鏡就沒有用了,放大鏡的焦點應對準自己,而非別人。

如果能虛心地請求他人,對自己提出最嚴厲的批評,這樣放大鏡和望遠鏡都能同時發揮最大的效用。”

放大鏡與望遠鏡6

有一位公關名家談到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時,舉了一個例子。他說,無論多麼漂亮的小姐,如果美容師以500倍的放大鏡看她美麗的臉龐,看到的一定是坑坑窪窪,凹凸不平的臉,使人大失所望。而當我們拿望遠鏡看青山時,入目的盡是如畫的風景,迷人的山色,令人心曠神怡。

這說明,如果你永遠拿著放大鏡看別人,必令對方原形畢露,顯得一無是處,也使自己無法信任他人,交到朋友。相反,如果拿著望遠鏡則始終能欣賞到別人美好的一面。

同時也告訴我們,如果放大鏡的焦點對準自己,而非別人,如果能虛心請求他人,對自己提出嚴厲的批評,這樣放大鏡和望遠鏡便能同時發揮最大的效用。

素材解讀

一個總能看到別人缺點的人是一個失敗的人;一個總能看到別人優點的人是成功了一半的人;一個看到自己缺點的同時也看到了別人優點的人是一個會成功的人;一個只會看到別人的優點而看不到自己優點的人是一個無藥可救的人!

適用話題

嚴格與寬容、自我與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