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行走在“陽謀與陰謀”的商業江湖

才智咖 人氣:6.19K

於清教按:
 樸宇兄發我稿件的時候,我在忙於開一個論壇、走訪浙商和接待朋友,一忙就是七、八天。今天終於得暇閱讀樸宇兄的文章,想必編輯也已封版了,我也沒有多少可說。因為我從不同角度走進過馬雲的心靈,感受過其內心的寬容與胸懷。
 我“心無旁鶩,看淡外人的指指點點”,用數字說話,用努力迴應一切不理解不認同,折射的是我們對中國現實商業環境的認識和理解,也包涵我們對人生價值、企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的認識。那些所謂的規則都是企業自己給自己定的,並不是使用者真正需要的。
  企業家的慾望也包含著人性的貪婪與自大,真正的企業家毋需喋喋不休,也不必把責任整天掛在嘴上。在生存與發展的跋涉中,你不是泥塑的菩薩,不必追求萬眾矚目,那些光環看上去很奪目,實際上經不起道德和規則的敲擊。
 我曾經問過別人,也不斷地問自己:不具備全球視野,如何問鼎世界?不具備寬容的胸懷,何以為人景仰?不獲真正的謙卑,何以實現超越?不是莫逆之交,怎能互啟心智?
 今天的馬雲,今天的阿里巴巴,已具備叫那些嘰嘰喳喳、沒完沒了的所謂佈道、解惑者閉嘴並僕下身子紮紮實實做事的境地。那些一向看不慣口無遮攔“大嘴”馬雲的人,如今集體熄火開始失語,再沒有理由懷疑他的那些“囂張”。
 讀懂馬雲,需要孤獨,更需要智慧。
                                           2007年12月23日 
 怎麼又是馬雲?
 在網際網路這個充滿變數的江湖中,在眾生都嗷嗷待哺用所謂商業模式“套錢”江湖中,在無數逐利資本“瘋投”的江湖中,怎麼總是一個“土鱉”能夠玩得如魚得水,像大哥一般想指點江山便指點,“怎一個狂字了得”。當馬雲坐穩香港H股後,圈內人又在用嫉妒來打諒他。
 怎麼又是阿里巴巴?
 一個面向中小企業服務的“破交易平臺”,居然能夠在香港股票市場市值高達200多億美元;一個在專業人士看來“一點創意都沒有”的B2B網站,也居然能讓股民從發行價13.5元“燒包”到32塊多錢;一個在競爭對手看來土得掉渣且有些雜亂的網頁,居然一夜之間能夠製造上千個百萬富翁……
 馬雲和阿里巴巴做到了!因為阿里巴巴就是一個神祕而充滿財富之地。
 馬雲和阿里巴巴,一段獨特的商業運營故事,也許會被寫入MBA的教材中,但是從他創業、生存、發展、上市的歷程中,讓人們看到了在商業的江湖中,無處不顯露著馬雲陽謀與陰謀,而在他的旗下眾多網站的運營中,透著一股馬雲式的機謀。
 陽謀
 “阿里巴巴上市融資是為了過冬作準備。”馬雲坦言。
 有記者笑言:阿里巴巴是在為過冬尋找棉被。現在這床棉被馬雲得到了,而且很厚實。
 “IPO是我的一個夢想。”馬雲的這個夢想定格在了2007年11月6日的香港聯交所。
 在那天阿里巴巴上市的新聞釋出會上,CEO衛哲興奮過度的說:“今天大家看到了,發行價最高是32塊。我們中國的網際網路剛才誕生了一家市值超過200億美元的公司,就是阿里巴巴。在開盤一開始市值就超過200億,在中國有史以來的網際網路公司是第一次。”“打了雞血”般的聲調,給了業界一個明明白白的說法。
 阿里巴巴高開30港元約,比其首次公開招募股價13.5港元高出一倍多。因為股價飛昇,彷彿給市場大了強心劑,在投資者們近乎瘋狂的進一步推動下,該股在午盤收報每股35.75港元。281.5倍的市盈率,使阿里巴巴變得甚至比Google及中國最大的搜尋引擎百度更昂貴,這也創造了自2004年Google上市以來最大的上市神話。
 那些一向看不慣口無遮攔“大嘴”馬雲的人,如今集體熄火開始失語,再沒有理由懷疑他的那些“囂張”。阿里巴巴的B2B模式,已成了除了以google為代表的搜尋、雅虎為代表的門戶、eBay為代表的C2C和亞馬遜為代表的B2C四大網際網路模式之外的第五種模式,成為全球第六大網際網路公司。

馬雲行走在“陽謀與陰謀”的商業江湖

馬雲曾經說:“阿里巴巴5年內成為全球5大網際網路公司、10年成為3大網際網路公司、做世界500強、做一個102歲的公司。”馬雲口出狂言時,業內都說他在痴人說夢,要不就是被二鍋頭整高了,但是此刻人們卻是冷靜地思考與回味。
 就在商務網站還找不到北的2002年,阿里巴巴做秀般地“高調”宣佈盈利1塊錢,令業界大跌眼鏡。之後,馬雲有如神助般像一個潑墨大寫意高手,恣意在宣紙上賣弄揮毫的本事,編織著一串數字童話:2003年日收入100萬元、2004年日盈利100萬元、2005年日上稅100萬元。這些華麗的數字惹來了一片噓聲和媒體的集體質疑,阿里巴巴的對手、慧聰國際的老總郭凡生,著了魔般天天從他的專業角度質疑阿里巴巴:肯定沒有賺到這麼多錢。
 2006年1月18日某報發表文章 《阿里巴巴稱去年納稅2.548億元》後,郭凡生更是暴跳起來,如果按照文章所稱阿里巴巴納稅2.548億元計算,阿里巴巴2005年的淨利潤約為17億元左右,銷售收入可能達到40億元人民幣以上。“直到6月7日杭州《今日早報》釋出的《我省納稅新百強排定座次》中看到,2005年浙江省納稅前100名企業中並沒有阿里巴巴,而第100名企業剛剛1億多一點,我才公開質疑阿里巴巴原來所說的納稅金額,出現這種現象,只有兩種情況,要麼媒體報道有錯,要麼阿里巴巴說謊。”郭凡生的較真是有道理的,如果阿里巴巴實現了那麼多銷售額,它就幾乎一統中國B2B市場的江湖了。
 而阿里巴巴的迴應卻從來都是大而化之,除了一口咬定自己公佈的納稅數字是真實的之外,根本不理會郭凡生所要求的公佈財務數字——我們不是上市公司,我們不需要對公眾公佈自己的財務,馬雲這樣回答。
 阿里巴巴上市成功後,馬雲用“陽謀”,讓郭凡生們徹底閉嘴了。
 陰謀
 在網際網路的江湖中,馬運這個土生土長的“門外漢”給人們的印象總是那麼另類:同張朝陽、李彥巨集這些臺才少年、身上充滿異域風情的“海龜” 來講,這個考了三年大學都沒有成功,最終只讀完專科的“土鱉”來講,他的成功無處不留露出一種“商業陰謀”。
 如果沒有網際網路,馬雲可能現在還在杭州滿嘴“ABC”的當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