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讓你出人頭地的能力有什麼

才智咖 人氣:2.73W

許多人都會想出人頭地,其實能讓你出人頭地的能力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能讓你出人頭地的能力有什麼。

我大學畢業之後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去了一家冰箱廠,在車間實習了半年左右的時間。

進廠之前,一位和藹的人事主管對我說:“你畢竟剛從學校出來,社會經驗幾乎為零,去車間實習更能讓你明白什麼叫做團隊合作,並且能夠提高為人處世方面的能力,這些都是書本所沒有的東西。”

當時人事主管對每一個去車間的畢業生都說了同樣一番話,我牢牢記在了心裡。

我在車間頗受認可,從車間主任到流水線的工人師傅們,他們對我的評價是“肯吃苦,為人隨和”,我記得頭一年過年的時候廠裡辦了一場聯歡會,那時候我已經調到財務部工作了,我和另外一個同事搭檔在臺上演唱了一首歌,唱完之後臺下掌聲雷動,我走下臺更看見有好多熟悉的面孔對我微笑,很多人都在說:“看,這就是當時在我們流水線上幹活的小趙啊,她真棒。”

我頭一次感受到了莫大的認可,而在此之前,我一直錯以為自己在人際關係方面是無能的。

我的這種無能感,源於我上學時糟糕透頂的人際體驗。

我從小就被要求不斷地學習,除此以外其他的事情都不用管,加上家庭經濟條件不好,內心極度自卑,於是上學期間我陷入了學習的怪圈,成為了只知道學習對其他方面卻一無所知的學生。我沒有愛好,我的朋友也很少,我成績很優異但每次選三好生都沒有我的份,我不知道原因出在哪裡,我很苦惱。以至於有一段時間,我嚴重懷疑自己得了社交恐懼症,我越來越畏懼人群,我也越來越倍感孤獨。

所以當我在那個廠通過自己的努力贏得了全廠上下的一致好評,我激動的熱淚盈眶。

原來我在人際關係上並不是一無是處的,我終於明白,只要我誠心對人,別人是能感覺到的。

我當時的體會就是,不要小視你所做的每一件小事,它看起來是那麼微不足道,然而正是這樣一件又一件小事給你帶來的成功體驗,會在你的內心紮下根來,激勵你走向更遠的地方。

我再說為何後來選擇了培訓這個行業。

在從事了財務工作十幾年之後,我陷入了職業倦怠期,做什麼事都提不起精神,後來我發現,傳統企業財務工作會讓人的思維越來越狹隘而僵化,並且正是一份看似穩定而波瀾不驚的薪水,磨滅了多少人的鬥志,漸漸地我們都變成了自己討厭的那個人。

當你放眼望去,看見真實的財務人生存狀態時,你就會感到陣陣心寒。

多少財務人成天只知道埋頭算賬報稅,他們依舊停留在“賬房先生”的原始階段,他們的付出在老闆眼裡一文不值。他們深陷專業之中,從來不關注老闆關心什麼,更不知如何幫老闆分憂解難,同時缺乏溝通協調能力,不知道如何處理企業內部上下級關係,更不懂如何處理企業與銀行稅務部門之間的關係,甚至寫作能力普遍匱乏,不知道如何撰寫能讓老闆秒懂的財務分析報告,給企業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等等。

所以現實情況就是,很多會計做了十幾年之後,他們的職場曲線趨近於一條水平線,從出納到出納,從會計到會計,你看不到任何上升或變化的軌跡。

在做了十多年財務工作之後,我從職場小白成長為一名財務經理,我遭遇了職業生涯中的瓶頸期,我迫切渴望改變我的處境,我想挑戰更多的東西嘗試更多的可能,所以我走近了會計培訓。

這一做至今已有三年。

我將沒做培訓行業之前我具備的能力與做培訓之後的能力做了比對,發現了一些意外的收穫。

首先是我的表達能力。

我之前在企業裡做財務不需要說很多。但在培訓行業,我不僅僅要自己懂,還需要經過適當的表達讓很多零基礎的學員懂,光背書是沒用的,我需要把高深的會計知識講的通俗接地氣。

這裡面涉及到資訊的輸出與傳遞能力,而這種能力比獲取資訊更為重要。

有好多會計從業者都會和我吐槽說,自己天天辛苦地上班,可為何這些年工資並沒有多大的提高呢?

問題多半出在資訊的輸出與傳遞上。

如何將晦澀的財務資料轉化成通俗易懂的語言讓老闆聽懂,這是比編制財務報表本身更有價值的工作。而很多財務人員深陷資料之中,無法跳出來站在老闆思維的層面考慮問題,是導致自我價值的認知與老闆對自己的價值認知出現偏差的主要原因所在。

其次是幫助他人的能力。

幫助他人也是需要方法和技巧的,有的時候你一腔熱情未必就能換來良好的回饋,你需要通過與學員的互動交流摸清對方的學習能力、性格特點以及能接受程度,給予對方合理的課程建議,授課的時候也會針對不同學員的不同情況,進行靈活安排與調整。

幫助他人的前提就是看人識人,這種能力訓練久了,漸漸地我就能夠通過和對方几分鐘的交談,大致對TA的情況判斷個八九不離十。

再者就是打磨了自己的耐心和演講能力,面對問題不再逃避。

因為學員遇到的.問題千奇百怪,有些連我自己都不曾遇到過,然而一旦他們向你拋來這些問題,作為培訓老師你不能逃避,只能千方百計先把問題弄懂之後,再結合自己的理解把學員搞懂,我之前的急性子漸漸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在培訓行業做了三年的我,如今可以遊刃有餘地完成一些大型公開課的授課任務了。

這些年來當我遭遇人生迷茫的時候,我總是在問自己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現在沒有了這份工作,我又憑什麼來養活我自己?

我漸漸想明白了,其實不論做什麼,很多能力是相通的,比如銷售的能力,比如為人處世的能力,比如系統思考問題的能力,比如表達能力,等等。

後來的這大半年來,我嘗試寫公眾號,在這個過程中,我認識了一些編輯以及我現在的經紀人,以前想也未曾想過的出書夢想如今在我眼前漸漸清晰了起來,變成了今年的一項重要計劃。

於是有些朋友又問我這樣一個問題,你是如何寫作的?到底有哪些可以系統提高自己寫作能力的途徑呢?

其實就我的經歷來說,寫作只是一種表達自我的方式,最關鍵的東西恰恰是在寫作之外的,譬如你的閱歷,譬如你的生活體驗,譬如你自己的思考,而這些才是表達的核心。

所以如果可能,我們不妨大膽嘗試一些專業之外的事情,因為很多所謂的專業,無非是你比別人多看了幾本書多知道幾個名詞幾個概念而已,多嘗試專業之外的事務,你會發現原來你的世界可以變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