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BEC商務英語學習日記

才智咖 人氣:1.87W

1、講講我為什麼學BEC?

我的BEC商務英語學習日記

說白了,在大學畢業前,我從沒想過我的英語學習生涯會就此延續。我一直覺得自己的英語儲備已經夠用,在英語方面,我雖說不上精通,單詞量也僅僅限於六級,但英語聽說不成問題,況且還有三年學生會當頭目的經驗。而混在外企圈裡的學長告訴我:外企不要求你英語級別多高,但要精於聽說,勤於上傳下達,最重要的,是擁有一個外企人特有的氣質,這氣質語言表達起來特晦澀,但HR能一眼就把你挑出來。


我很執著地堅信,那種暗爽的氣質,非我莫屬。於是很傻B的但當時認為很牛B地拒掉了兩家臺企的offer,一門心思做著我的入職外企(歐美系)的春秋大夢。沒想到,這華麗的設想,在就業率面前那麼不堪一擊,為了早點給自己大學四年的打拼一個交代,我趕在外企人員流動最熱鬧的三四月之前,就草草投奔了一個一年說不了十句英語的國企。


但我不甘心啊,看著那些走進外企的同學,每日穿梭在大城市當中,以年輕的資本,在年終換來了豐厚收入和人性化的待遇。雖說他們也有抱怨,比如忙的時候要一頭埋在報表中一個月不休息,比如初出茅廬被那些混亂的第一方和第三方標準弄昏了頭,比如壓在很多人頭上的業績和指標。但,用維克托雨果的話說,人可以渺小,可以無能,但不可抹殺的,是人類的勇於嘗試。


外企,我是去定了,在這個論資排輩爾虞我詐尾大不掉的國企裡面,我渡過的每一天都是虛度生命,我要活的有價值,用《肖申克的救贖》的對白自勉一下:有些鳥兒是關不住的,因為他們的每一片羽毛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


那麼下面就要探討一個技術性問題了:怎樣去外企。


我先給大家貼一首詩,這是我後來的BEC老師的大作(這個牛人我隨後會介紹到):


金領事業依人脈 白領職業靠推介


粉領職位修內外 藍領低價趕集賣


國際外企重經驗 私人事業看能力


個人創業憑實力 國營企業要學歷


高薪職位少見報 熱門職位內消耗


簡歷投出沉大海 面試多為過場雲


遭遇職場後卡位 優秀合適全白費


初始切忌表現過 鋒芒收斂巧門道


道理說的中肯而直接,我在那個國企從業的兩年裡,親歷了三四場人才招聘會,切身體會到入職後的薪水、工作環境與所參加的招聘形式的'等比關係。按理說,外企的校園招聘會和宣講會,以及一系列的trainee儲備計劃,是我們大學生進入外企的最好機會,但由於我所在學校性質的特殊,以及長期流於官僚主義的畢業生分配制度,使得外企極少會進入我們這個在本市好歹還排名第二的高校。就拿給了我offer的兩個臺企來說,他們分別在我們學校給了兩個名額,而我市那個綜合類大學,一個院系就能給兩三個。無論如何,我自己把應屆生加入外企的路子斷掉了,現在只能以social recruitment的身份來尋找機會。


但正像這個打油詩所說的一樣,好職務都內耗了,想通過51job,智聯招聘那樣的網路招聘形式,估計也無法謀求到稱心的職務(那些職務居然有些是常年招聘的,像保險業招業務員一樣),而那些在外企工作的兄弟也正告我,以他們目前的身份,自保都難,更別提推薦了。


我本來還想到了那些做學生會時候以外聯名義結識的企業市場部和文宣人員,但他們的收入,甚至不如我所在的事業單位的一半,說白了,連第三方的都不是,很多屬於臨時工,一年跳三個地方的都有,我沒髮指望他們推薦,更不可能去做這樣的工作。


那麼,我想我需要一個平臺,一個能以比較自由而平等的身份接觸外企中高層尤其是HR部門的平臺,我在給自己的列舉的circumstance list裡面把文藝沙龍、公司答謝會、殺人遊戲吧、戶外旅行團隊一一劃掉之後,最終剩下的選項也成了唯一可行的方針:商務英語培訓班。


商務英語班有三點unique的優勢:


1、機會均等,大家都是學生,不存在企業內部的等級,我可以比較自由地與"同學溝通;


2、在這裡學到的英語是非常有目的性和針對性的,這使得你以後任何與外企人的會面場合都會顯得很proffessional;


3、外企的從業經驗可以在這裡被傳授和交流,而且是最新鮮的,也是沒有任何渲染和修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