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風家訓徵文15篇

才智咖 人氣:2.04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徵文吧,好的徵文一般具有句段文采飛揚的特點。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徵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的家風家訓徵文,歡迎大家分享。

我的家風家訓徵文15篇

我的家風家訓徵文1

我有一個瘦爸爸和一個胖媽媽。雖然我從不覺得我媽媽胖,但我媽媽說如果她聲稱自己胖,別人就不會認為她胖。

媽媽說他爸爸的身材就像莫文蔚,他全身找不到一絲肥胖的痕跡。我不知道莫文蔚是誰。媽媽說那是一位女歌手。媽媽還說爸爸的身材很好,可以穿旗袍。

我父親說我母親是隻懶豬,所以她明白,當她吃東西和睡覺時,她吃的是撥浪鼓。我問這是什麼意思。我父親說,她只是走來走去。

媽媽問我是否喜歡她。我會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喜歡爸爸。實際上,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小技巧。我知道媽媽會問為什麼,然後我會回答,因為我爸爸經常給我買玩具。然而,我的母親從未愛上我。她知道我喜歡她就像我在心裡喜歡她一樣嗎?

我喜歡我的家。

我的家風家訓徵文2

每個家都有不同的家風家訓。良好的家風家訓,能使人積極向上,走向成功;不良的家風家訓,會使人誤入歧途,墜入深淵。誠實守信就是我的家風家訓。

記得有一次,同學約我出去玩,時間是週六的早上九點,地點是先在學校門口集合,然後在去找地方玩,逛街。

我剛開始還在猶豫,到底是去還是不去呢?因為我每次回到家,媽媽就會跟我說:你週末不可以自己一個人跑出玩,最近外面壞人很多怕我出事。在我猶豫的時候,那個同學又說了一句話,說我還找了好幾個好朋友一起去呢。聽到這裡,我想:又不只是我們兩個人,人這麼多,應該沒事吧,我就答應了。到了週五我回到家,在吃晚飯的時候我剛想找到機會和媽媽提起此事,但在此之前被媽媽的一句話將我的這個打算消掉了。

這頓飯我吃得極少,吃過就回到房間裡躺在床上睡覺了,但是翻來覆去就是睡不著。不知道過了多久,我還是抵擋不住睏意睡著了。到了第二天早上,眼看就要九點了,我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說就那樣想啊想我還是跟媽媽說了,她說:“既然已經約好了,人不可以失信,而且又有那麼多的同學一起去,有人一起就好了,媽媽就放心了,你去吧,不過還是要小心啊,快點回來。”聽到媽媽這麼說,我很開心,不只守住了和同學的約定,又沒有欺騙任何人。

還記得有一次,數學作業萊什批完發下來,我開啟一看,自己竟然全對,還加了三顆星,我很開心,一遍又一遍的看著這張作業,忽然,我發現有兩道計算題是錯的,老師卻給我批對了。我想應該是老師批錯了,我想要去和老師說一下,但是又一想,如果改過來,那我就一顆星也沒了,但是不和老師說,我心裡有不舒服。

在我糾結的時候鈴聲響了,這節課剛好是數學課,老師主要是講題。在老師講到計算題的時候,是讓同學到黑板上去寫,老師就到講臺下面“巡查”,當老師走到我旁邊的時候,我還是遵循內心的意願,我和老師說了一下,老師看了看,確實是改錯了,但是老師不但沒有減掉我的星,還表揚了我的誠實。著兩件事到現在還記憶猶新,它時刻提醒著我做人要誠實守信,不鞥撒謊。誠實守信就是我的家風家訓。

我的家風家訓徵文3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尊敬老師、長輩、同學和任何有殘疾的人;勤勞節儉懂得持家;遠親不如近鄰,好好對待鄰居;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些家訓,是自古以來存在在每個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把它們定為家訓,是為了讓下一代牢記中國五千年曆史文化的璀璨,我會努力做到,同時也會影響周圍人,讓他們也做到。我家的家規是:主動向長輩問好;互相尊重彼此;路上撿到錢包等貴重物品必須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業做完了才有娛樂時間;當天的事情當天做,不能拖拉;每天都要運動(至少一種)。這些家規有幾項是爺爺奶奶定的,有幾項是爸爸媽媽定的,這越來越完善的家規更是讓我瞭解到了中國文化的進步。從小,爸爸媽媽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規矩,成就了我現在的成績。我家的家風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風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家風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古人有云:有家規的家庭,屬於書香門第之家。

有家規、有家訓的家庭,屬於豪門貴族之家;有家規、有家訓、有家風的家庭,屬於王侯將相之家。

我希望我家的家訓、家規、家風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有朝一日,實現幸福的四大目標:和諧、文明、健康、富有。

我的家風家訓徵文4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應該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做人正直,節儉持家,戒驕戒躁,熱愛祖國。

小時候,爸爸媽媽就教我熱愛自己的祖國。給我講愛國的故事,讓我看新聞,解國家大事,教育我努力學習,將來要為祖國做出貢獻。

父母教育我為人要正直,說到就要做到。我借別人一本書,爸爸媽媽就要我記好還書的時間,要求我準時還書,兌現自己的諾言。有一次,我送給同學一個玩具,但我又後悔,我非常喜歡那個玩具,想要回來。爸爸知道後,立刻阻止我,說:“你把東西送給別人,你就要說到做到,東西就不能再要回來。”

父母的生活一直很節儉,從不浪費。吃飯的時候他們要求把飯吃完,每次做的飯菜我們都能吃光。他們還要我養成出房間隨手關燈的好習慣,不該開的燈和電源不要開。每次洗手和洗澡的時候,他們要我把水調的小一些。

父母從小就教我為人謙虛,不要因為一時成功而驕傲。每次我取得成功時,他們都會提醒我不要浮躁。有一次,我考試考得不錯,在學校到處炫耀,回家我奔向父母,拿成績給他們看。我本以為他們會表揚我,誰知他們不僅沒表揚我,反而把我批評一頓。從此我再也不驕傲,養成謙虛的良好行為。

家風家訓在點點滴滴中塑造我們的人格,從而帶動家庭幸福和社會發展。在良好良好的家風家訓影響下,每個人的道德品質會逐步提高。

我的家風家訓徵文5

大家都知道,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廢,都要堅持!

我六歲時開始學習小提琴。最初的一些日子,覺得很新鮮,對這個新接觸的事物充滿了好奇與學習的渴望,每天都想觸控它,聽一下弓毛觸動琴絃的美妙聲音,所以天天都能自覺練習。大家都知道,學習樂器必須堅持每天練習,不能間斷。可過了一段時間後,學琴的新鮮勁兒過了,覺得每天練習又累又枯燥,當媽媽督促我練琴時,我總是很不情願,有的時候還耍小脾氣,有幾次真的就要放棄了。可是每次媽媽都鼓勵我堅持下去,媽媽說基本功練習是最枯燥乏味的,但卻是最重要的,從不會到會需要一個過程,只有經歷過了這段必經之路,後面的練習才能繼續下去。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沒有哪個人一出生就是天才,都是經過努力才成功的。

就這樣,從最初的不情願一路走來,到現在已有三年了,現在看來反而覺得沒有原來想象的那麼困難。因為堅持,使我在每週上課時展現給老師一個不一樣的我,給了我練習小提琴的自信;多虧了當初的堅持,使我能在班級的聯歡會上展示自己的才藝;多虧了當初的堅持,使我在散步的不經意間聽懂了維瓦爾迪的協奏曲;多虧了當初的堅持,使我從持琴都堅持不了多長時間到現在能連續二十多分鐘練習不停歇,這都歸功於“堅持”二字。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也需要堅持。清理家庭衛生這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如果沒有了堅持我們的家會變成了什麼樣子!我心愛的薰衣草如果不堅持澆水恐怕早就枯死了。還有我那可愛的小金魚,如果不堅持每天餵食,它們就會餓死的。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離不開堅持。

在我的小家,堅持是一個寶貝,我和爸爸媽媽時刻都感受到堅持帶給我們的信心、勇氣和喜悅。

我的家風家訓徵文6

家風家訓就在父母的言行裡,它充滿正能量。記得小時候,我揹著書包去讀書,爸媽交代的就是:要聽老師的.話,不要和同學打架,別人的東西不能拿。他們還告訴我在外邊碰到長輩一定要叫人,小一點的叫哥哥、姐姐;大一點叫叔叔、阿姨,老一點的叫爺爺、奶奶等。禮貌、友愛、誠實是爸媽教育的主要內容,也是家風的一個體現吧。記得有一次和同學打架,老師告訴了爸媽,爸媽一個勁的賠不是,還讓老師儘量管我,不乖就打。所以如果在外面我被欺負,一般情況下我不敢跟家裡人說,因為一說,爸媽都會馬上責備我:“一個巴掌拍不響,你肯定也惹人家了!”出了問題,首先要從自身找原因——這對我的影響確實很大!

平民百姓家的家風大多充滿正能量,是要把孩子培養成好人、老實人,誠實做人,老實做事,還要尊敬長輩。教育我們做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蓮”。

好的家風就是一所好學校。現實在平時的學校教育中,家風體現在孩子的言行之中,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這個孩子有家教,那個孩子沒家教。家教也是一個家風的體現,它是通過孩子的言行表現出來了。大凡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孩子的行為習慣作為學校是不大需要操心的,因為家長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已經幫學校教育好了。當然也有一些家庭教育,家風不怎麼的家庭,表現在孩子也是很難管理和教育的物件。有的時候甚至家長也拿他沒有辦法。家風雖然是一些道德教育、禮貌教育、規矩教育,它就是對我們的一種規範、一種風氣、一種文化,好家風就是一所好學校。

家風教育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手段。

“培育好的‘家風’,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手段。”

“家風”不僅是一種規範、一種風氣、一種文化,也是主流道德價值觀大眾化最有效、最簡潔的途徑。

對於一個國小生來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能還難以真正的理解和領會,但是通過了挖掘學生‘家風’中的優良因素,將核心價值觀融入了其中,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通過耳濡目染,學習和傳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精髓。”

學校有責任有義務為家風傳承做貢獻。“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學校可以把家風教育與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合起來,融入中國小教育全過程、各方面,發揮家庭教育在學生成長當中的重要作用。

我的家風家訓徵文7

一戶人家,一條家訓;一戶人家,一種家風。家風、家訓,不管多麼簡單,它們也是不平凡的。因為它們經過多年的傳承,伴隨了一代代人,啟迪了一代代人,也影響了一代代人。

現在國家領導人提出,要求“求真務實,說真話,辦真事”。這些話我太熟悉了,因為“實事求是”就是我們家的家風。爸爸媽媽從小就這樣教導我,他們不會因為我是小孩,就撒謊騙我,不跟我講真話。由此我也知道了,在大是大非的層面上,在真理與原則面前,人人平等。爸爸經常在家給我講大道理,首先就是“實事求是”的意思,有時我被爸爸講得啞口無言,但後來想一想,其實爸爸是對的。就應了上面那句話“在真理與原則面前,人人平等”,因為等我到了社會,或者出門在外,沒人會讓違背原則、是非不分地讓著自己。只有真正做到“實事求是”了,才能在社會上為自己贏取一塊立足之地,才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走進奶奶家的大門,抬頭一眼就看到“安居樂業”四個金光閃閃的銅字,懸掛在影壁牆偏上位置的正中間——這便是我們家的家訓了。安居樂業,四個字看上去普通,裡面卻包含著大道理。安居,指的絕不是要安於現狀,而是說要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奮鬥,將自己的家庭盡力建設好、經營好,以家為本,求得生活安定,家庭和睦。國家是一個大社會,更是一個大家庭,它是由一個一個的小家庭組成的。所以,只有每個人都明白了這個道理,每個小家庭都能安居了,社會才能安寧,國家才能安定。

論語中有一句著名的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樂業”是最好境界了。樂業,便是愛崗敬業。我現在還只是個國小生,我的“業”就是要把自己的本分工作做好,把我的學習搞好,在我的業餘時間儘可能地瞭解多專業、多領域的知識,以為自己的未來做準備。所以現在的我,不僅要好好學習,還要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如果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分內工作、分內職責當成了一種使命,一種樂趣,我們賴以生活的社會一定會更加美好,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更加強盛!

每年的清明時節和冬至、春節,我總是會和爸爸一起到先祖先輩們的墓前去掃墓、祭奠,緬懷他們、感謝他們傳承下來的樸實無華的治家格言,生活真理。先輩們的言傳身教,他們用經歷和智慧總結出的家風與家訓,不僅利己,更是利人、利社會,使得我們這些王家的子孫都大大受益,並一代一代地不斷地去繼承和發揚!

我的家風家訓徵文8

每個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風…在每個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會因為爸爸媽媽的陪伴而溫暖,同時也伴隨著家風的和諧氣息。

一個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很好的成長,而我就生活這樣一個很好的家風中。在家中父母難免會因為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們從不會互相指責、斥罵,更多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平時在家中媽媽也會常常嘮叨在學校應該怎麼尊重老師同學,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時間久了我腦海中也會時不時的出現這幾句話,與其說她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不如說她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導師。

每次飯桌上的話題都是最多的,我總是覺得每天的這個時候都是對一天的總結,當然飯桌上的禮儀是一定要遵循,媽媽常常對我警告的有這幾點:1、吃飯不要狼吞虎嚥,嘴巴不能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2、吃飯時嚴禁邊吃飯邊大聲說話。3、不能翹腿。等等……雖然還有很多條的規矩但是正是因為有這些束縛著我讓我更好的成長。而我和媽媽之間也不僅僅只有這些法則。

“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玩的時候玩!”母親嘴中也總是掛著這句話。是的,該學習的時候學習:我和媽媽做了一個作息表,週一至週五毫無疑問的是學習,一直到週六下午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在加上課外的練習。該玩的時候玩:每個週日媽媽都會帶我出去玩,雖然名義上是“玩”,但是每次出去都會遇上一些形形色色的人,這也算是讓我“長了見識了”。

常常會聽到旁邊的人會被這麼讚揚“這個孩子真有修養,看上去就很乖的樣子。”我想之所以這個孩子會被人這麼誇獎是因為她長期處於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中,一個人的修養是一時裝不來的。就好比街上的一些小混混他們何嘗不是處於一個不好的社會環境中,而且他們大多數家中都不會有一個良好的家風,才會導致他們這樣,相反如果他們的家人更多一點關愛他們,家中也沒有什麼不好的風氣,他們也不會邁出小混混的這一步。

所以我們要建構和諧家風,父母在家中要學會樹立好榜樣同樣也要與孩子保持親密無間的關係,在孩子面前更要學會抑制住自己不好的情感;孩子也要學會設身處地的去理解父母,儘量做最好的自己,展現在父母眼前。

我的家風家訓徵文9

陰曆2月12日,父親的爺爺奶奶去逝了,老爺爺是中午11時多去逝的,老奶奶是中午12時多去逝的。其時,老爺爺88歲,老奶奶90歲,如果用天干地支計時,兩位老人是在同年同月同日同時辰去逝的。聽爺爺講,老爺爺老奶奶身體一直很好,去逝前5天二人還曾去趕集購買生活用品,直到去逝前3天才病倒需要子女照顧。老爺爺嚥氣後,老奶奶躺在他身邊,聽到家人哭泣,用手摸了摸老爺爺,說“我也走吧,就不拖累孩子了”,說完不多時就嚥了氣。應當說老爺爺老奶奶是無疾善終,用當時農村的說法是喜喪。

老爺爺老奶奶兩人結婚後共同生活了72年,一直在山區農村生活,期間將3子2女撫育成人,受條件所限,生活十分清苦。他們沒有上過學,不懂得什麼大道理,也不懂得什麼養生,最大的特點是樂善好施。村裡有來討飯的殘疾人,經常住到老爺爺老奶奶家裡,有時一住就是好幾天,老爺爺老奶奶不嫌髒不嫌累,為他們供湯供水,洗衣做飯,毫無怨言。有位姓李的盲人住的時間長了,拜了老奶奶做乾孃,在老奶奶80歲高齡的時候還曾帶他到30多裡外的沂山去燒香。老人過世後,那位姓李的盲人又來到老奶奶家,當鄰居告訴他老人過世的訊息後,他失聲痛哭,託別人買來物品祭奠後才肯離去。老爺爺老奶奶的事情在當地被許多人傳頌,甚至影響了一些人的觀念。三叔有一次騎摩托車過村前路口時,差點與從坡上下來經過路口的車輛相撞,情形非常驚險,三叔當時嚇得很長時間沒有緩過神來,旁邊看見這一情形的人說,看來你奶奶沒有行差了好!

受父母影響,爺爺也時時處處以助人為樂。爺爺會理髮,寫得一手好字,他年輕時,每到臘月裡,便幫人理髮,寫春聯,有時連覺都睡不成,但爺爺樂此不倦。爺爺走在路上,看見路上石頭或磚瓦等影響走路的東西,都是彎腰撿起或用腳踢到路邊,以免影響他人行路。見到有人需要幫助,爺爺總是力所能及的相幫,八十代初期,爺爺家蓋房,到集上去買菜,在路邊看到一個小男孩在哭泣,經過仔細詢問,得知小男孩跟同伴出來玩,與同伴走散了回不了家,因年齡小也說不出是哪個村的。爺爺顧不上買菜,帶上小男孩一路打聽,走了很遠的路,才找到了小男孩所在的村莊,把小男孩送給了他的奶奶。後來小男孩的父親打聽到了爺爺家,便找上門來道謝,兩家自此走動起來,相交至今已有三十餘年。父親九十年代學校畢業參加工作時,工作已經很難找,還是小男孩的父親費盡周折託人幫忙聯絡的工作。

爺爺今年73歲,在他們那一代人中,算是讀書人,從師範學校畢業後當過8年老師,後因時代影響,沒有繼續教書,也沒有成為公職人員,應該說非常遺憾。但令人欣慰的是,老人家至今身板硬朗,精神矍鑠,看起來也就50來歲。養育的三個兒子也都已成家立業,且都非常孝順,讓他晚年衣食無憂。他在總結老爺爺老奶奶的一生後,結合自己親身經歷,提出“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家訓,不但自己身體力行,也經常用這句話來教育我們。

父親小時候學習非常刻苦,國中畢業後考取了縣裡的重點高中,因還有兩個弟弟要上學,爺爺徵求他意見,讓他考中專,他便聽從爺爺的安排,考了國中中專。所幸父親學習非常用心,在上中專時便參加自學考試,在中專還沒畢業時已經取得了大專學歷,參加工作後考取了律師資格,後又通過公務員錄用考試成了一名國家公務員。十多年前,父親伯伯家的妹妹也就是我的一位叔伯姑姑,在外打工時發生了工傷事故得不到賠償。姑姑傷勢非常嚴重,頭部受傷昏迷不醒,吃飯都需要從鼻子裡灌流食。打工的廠裡不認可是工傷,一點錢不賠,治療費也不出,姑姑家已經拿不出錢治病。父親跟母親商量後,一邊出錢幫姑姑治病,一邊幫她打官司。那時侯,父母每月能有三千元左右的收入,還房貸一千元,生活費一千元,給姑姑治病一千元,打官司花費的一些錢有時還要向別人借。姑姑經過近兩年的治療,最終沒能醒過來;官司打了近四年,最終打贏了,為姑姑贏得了公正,使姑姑年邁的母親和年幼的女兒生活有了保障,父母為姑姑花的錢也收了回來。雖然此前父親經常對母親說,這官司打贏後咱花的錢是要還回來的,可官司能不能打贏,父親心裡也沒底。單位的領導和同事得知後,對父親的行為給予充分讚賞和肯定,此後連續多年父親在年度考核時都被評為了優秀等次。

父親讀過一些國學經典,經常在我面前提及做人要“仁義禮智信、忠孝悌廉儉、溫良謙恭讓”,而且不僅要獨善其身,更要兼濟天下,要有“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勞出山林”的濟世情懷。還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總結出“忠孝、勤儉、寬恕、清廉、助人”的左右銘,讓我熟記。按照他的觀點,一個人,如果能自覺做到這幾點,即便是布衣足可傲王侯;即便他目前身處低微,也必不會久居人下;即便他一生不得志,其後也必有達人。

對於爺爺和父親的家訓,我經過認真分析,認為非常有道理:一個人,不應該只為自己活著,他心中裝的人越多,他的成就也就越大!因此對於樂於助人的家風,我十分願意承襲。但作為一名在校學生,空談是無用的,我惟有勤奮學習,提高自己為他人、為社會、為國家服務的本領,才能更好地繼承家風、發揚家風。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讓我從現在開始,奮發圖強,只爭朝夕,爭取更好地成績,以更好地幫助他人!

我的家風家訓徵文10

有人說家風是家庭子孫代代恪守的家庭文化,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產,是每個家庭成員自豪感的源泉;家風是融化在我們血液中的氣質,是沉澱在我們骨髓裡的品格,是我們立世做人的風範。這句話道盡了家風家風的價值和意義。我們家的家風就是“勤儉持家”。

這還要從我的爺爺奶奶說起,那時候他們還生活在農村,農村的生活是艱苦的。我們家所在的地方是丘陵地帶,自然條件很差,從事農業生產要消耗大量的體力。可是我的爺爺奶奶不但不抱怨,反而更加勤苦。他們不僅能把土地種好,生產出比別人家更多的糧食,還發展養殖業,先是養牛,後來養羊。儘管這樣,他們還不滿足,他們還揀村裡有人進城後拋荒的土地耕種。他們辛勤勞動的收入,從來沒有過大肆的揮霍,在子女生日的時候僅僅是煮兩個雞蛋。奶奶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過日子比樹葉還稠”。就這樣他們養活了十三口的家人,也把我的爸爸和其他四位叔叔培養成有文化的人。

如今,我們一家在城裡生活。爸爸在煤礦工作,工作很辛苦。他經常加班,很少回家。我們很少見到爸爸,雙休日是這樣,甚至在年節裡也是這樣。看到別的孩子在節假日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很開心的時候,我好羨慕。媽媽總是說爸爸辛苦是為了咱們這個家,慢慢的我就理解了爸爸。爸爸的辛勤工作得到了回報,不斷的加職加薪。媽媽操持家務,把我們這個家收拾的井井有條,家裡有了麻煩事,她從來不去牽絆爸爸,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解決。一次我和弟弟都生病住院,想喝梨湯,她不顧一身的疲憊回家為我們熬梨湯。弟弟上了幼兒園,雖然媽媽每天還要接送他,週末還要照顧好我們的生活,她還是在小區超市找了一份工作。旁邊一家地產公司的經理見媽媽工作那樣勤勞利落,動員她去房產公司做保潔呢。在很多人抱怨工作難找的時候,媽媽竟然遭搶,我為媽媽感到自豪。

爸爸媽媽的勤儉也深深影響了我。我把勤用在了學習上,早起晚睡,學習成績在學校名列前茅。我把勤用在了生活上,幫媽媽做家務:掃地、拖地、洗衣、做飯、雙休日照管弟弟,做得有模有樣,鄰居都誇獎我是個懂事的孩子。我從不奢望什麼饕餮盛宴,我覺得媽媽煮的飯是最好的;我也不奢望名牌的服裝,衣服得體就行;在過生日的時候,我甚至不需要一份蛋糕,父母的陪伴才是最溫馨的。上幼兒園的弟弟似乎也懂得了勤儉的道理,自己能做的事情不再麻煩媽媽,不再吵著媽媽要玩具,不再鬧著吃零食。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讀的書越來越廣泛,漸漸明白了勤儉持家的道理。勤儉持家,不僅能夠讓一個家庭順利度過艱難時期,甚至能造就成功的家業;在物質豐富,經濟繁榮的今天,能夠讓我們遠離浮躁的世俗,做好自己的事情,成就美好的品格,體驗到人生幸福的真正內涵。

我的家風家訓徵文11

家風,就像學風校風一樣是不可缺少的,家風是一個家庭的傳承,是一個家庭的棟樑,是讓後代健康成長的基礎下面我就來說說什麼是家風。

家風,每當我看見這個字眼我就想起了中央電視臺在春節期間做的節目,他們的記者在全國各地的大街小巷的採訪,問街上的陌生人他們家的家風。在看這個節目時我就在心裡默默的問自己,我們家的家風是什麼,我想起了媽媽在我小時候說的話,媽媽說;‘做人要腳踏實地的做事,絕對不可以投機取巧,不管做什麼是都要一步一步的往前走,不要想一口吃成個大胖子,還有就是對人要友善,只要你友善的對待了他人,他人也會友善的對待你,這樣不管你做什麼事都會一帆風順,自己的心裡也會特別高興。’

在網際網路上是怎麼解釋的,家風,又叫門風,家風在通常的情況下家風往往是作風的某種反映。我覺得這句話說的不錯,因為不是有一句話就是,上樑不正下樑歪,中樑不正道下來嗎?這不就正好說明了家風是作風的體現嗎?其實在我國古代的人們就非常的注重家風的培養,在書中就有先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的語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風敦厚尤顯重要,我們通常都會以一個人的家風來評價某一個人,不是在權威的解釋裡就說 家風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嗎?還可以塑造孩子的性格,可以說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它對晚輩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每個方面都會打上家風的烙印。可以說,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家風是不可缺少的,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應該為自己家有個良好的家風而驕傲!

我的家風家訓徵文12

在我三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我家的家風了。因為爸爸媽媽上班的原因,我從小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所以我的家風是從爺爺奶奶那裡學到的。

爺爺奶奶做人有三個原則,我也學會和遵守著這三個原則:

奶做人從不欺騙別人,佔別人的小便宜或拿別人的東西。

記得有一次,奶奶帶我去買東西,在一個小販那買茄子,可當我們剛要走的時候,那個小販叫住我們,說我們忘了拿茄子,可我們已經有了一包茄子了,所以我確定那包茄子不是我們的,可我心裡想著再拿一包茄子不是更賺了嗎?可奶奶卻實話實說,那包茄子不是我們的。我心裡很是不解:奶奶為什麼不說茄子是我們的?回到家奶奶看出我的不解,就說:“我們如果佔了別人的便宜,別人吃虧了,如果這樣迴圈下去,總有一天我們也會吃大虧的。”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佔過別人的小便宜。

不能不守信,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星期天,奶奶看到了我的成績單後,說下個星期天我和你爺爺就帶你去買玩具。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這還要從星期三晚上的談話說起。

那天晚上,我對奶奶說:“我今天考試了,如果我考了95分以上,你和爺爺就帶我去買玩具好不好?”“行,只要你考了95分以上,我和爺爺就帶你去買玩具。”

今天發成績了,我考了97分,所以奶奶才說下個星期天帶我去買玩具的。奶奶還說:只要我以後每次考試都在90分以上,到了年底就帶我去北京玩。雖然這只是一個小的答應,卻讓我懂得了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做到的道理。

尊敬老人,愛護小孩是我們的傳統美德。

一次,我放學回家,奶奶來接我時看見一位比奶奶年紀還大的老人在過馬路,這時奶奶立刻跑了過來扶他們過馬路。從那以後奶奶讓我見到爺爺奶奶或比自己小的小朋友有困難時都要去幫忙。

家風就是每個家庭悟出的人生道理,這些道理讓我這一生都受益匪淺。

我的家風家訓徵文13

記得還是在國小三年級的時候,我的家裡,多了一本奇怪的書,裡面的句子都是三個字的,這讓我很好奇。後來我知道了它的名字叫《弟子規》。它是我姐姐在學校發的,因為她有一門課程是學習弟子規。一次她帶回家的時候,被我看到了這本書。

直到現在,我還依稀記得裡面的內容: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在我年幼時,就常被父母教導。

有一個故事很多人耳熟能詳,很多父母曾經都講過:小時候,我吃飯老是把飯粒剩在桌子上,媽媽就嚇唬我說:“老是把飯吃到外面,浪費糧食的小孩子,打雷的時候,雷公會劈你的。”所以,我很害怕。那時候,我家的院子裡養了幾隻雞,我靈機一動,抱了一隻雞過去啄了幾下,立馬就乾淨了。這樣我就算沒有浪費糧食了吧,我自我安慰道。在上了憫農之後,我就明白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此我就不再浪費糧食了,而且,每次吃飯的時候,也都會很自覺地把飯粒撿乾淨,甚至飯碗裡的飯粒也都吃得乾乾淨淨。現在,看著別的小孩吃飯時髒兮兮的樣子,我真的要感激我的父母!小時候的我,對父母的話深信不疑,雖然我現在明白了,有些話都是嚇唬我的,但是我也明白了,他們所有的話,都是為了我有一個美滿的人生!

弟子規,聖人訓,開篇就點明瞭弟子規的地位。所以我希望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中,能多多想起父母在我小時候的教誨。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在做好人的前提下,有餘力,則學文。我父母在我年少時很少教我作業,也很少叫我讀書。我放學回家自己就會寫作業,他們從來不會來催我做作業。可能他們覺得我要是不做作業老師會罵我,所以不怎麼來管我。

我父親曾經對我說過:“兒子啊,該說的,該講的,該教你的,早在你十歲之前,我就都說過了,講過了,教過了。十歲之後,我只是不斷地重複著在你十歲之前我對你說過的話!”現在想想還真的是這樣,所以有時候我才會覺得他們煩,因為他們老是這麼幾句話。可有誰知道,即使這樣,我有時候都會犯錯。所以希望我真的能時刻想起父母在我年幼時對我的教誨!

我的家風家訓徵文14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爸爸媽媽和屬於自己的那份家風家訓。

很多的家長會用嚴厲的態度對待孩子,這使得絕大多數的孩子都開始討厭自己的家長,只有極少數的孩子會在受到家長批評後體會到他們的良苦用心。而我呢,兩種都有可能。

我的爸爸是個不怎麼愛生氣的人,所以,大多數時候,他不會凶巴巴的對著我。上次我問他問題時,我很多題目都不會,其實那時候,我就覺得,爸爸可能會罵我一頓,因為那些題以我的能力只要動動草稿本就可以完成的,但我這個人就是愛犯懶。我拿著作業本來到爸爸跟前,指著作業本上空白的題目,對爸爸說:“爸爸,這幾道題怎麼做?”爸爸放下手中的手機,接過我手中的作業本,看看題目,又看看我,此時的我甚至有些後悔:要是爸爸罵我怎麼辦,那我還不如自己做呢!突然,爸爸說了一句:“草稿本拿來。”我頓時心花怒放,剛才的緊張感一下子煙消雲散,蹦著笑著進了房間,拿出了一本草稿本和一支筆,我心想,爸爸真好,無論在什麼時候,他都願意耐心的教我。但事後,我轉念一想,爸爸如此耐心的教我,不就是希望我懂的題目更多,對這些題目理解的更深嗎?

隨著我的長大,我漸漸有了自己的觀點。記得有一次,爸爸幫我檢查作業時,我認為這題是對的,但爸爸非說這題是錯的,於是,我和爸爸就這樣吵了起來,媽媽也來勸我改正,但我偏不!這時,爸爸就說:“你就是脾氣倔,跟你說‘錯了就是錯了’,怎麼不聽呢?你再仔細看看,想想。”我不高興了,說:“憑什麼你說錯的就是錯的,萬一你這次判斷錯誤了怎麼辦,都說了這是對的,對的就是對的,你再說也沒用。”這句話氣的爸爸把本子一扔,我頓時罵了爸爸一句,撿起地上的作業本,把房門關了起來。第二天,老師講評作業的時候,我才發現是我錯了,是我沒將定義理解透,爸爸凶我不是因為我錯了,而是錯了卻不改。

我的家風家訓就是這樣,我爸爸的教育方式也是這樣,都是希望我對每一道題都理解透了,不要錯誤的理解他們,做題要有自己的觀解,更是希望我的未來更加美好!

我的家風家訓徵文15

家和萬事興,是我們家的家風。它主要的意思是“家和”,代表一個家庭和睦,家人幸福安康。“萬事興”是事業、家庭、生活等樣樣美好。可以說,“萬事興”是建立在“家和”基礎上的。

每年,我和爸爸、媽媽都要回爺爺奶奶家過年,今年也不例外。

今年,我和爸爸、媽媽、奶奶一起做年夜飯。吃著我們自己的勞動成果,心裡甜滋滋的。首先,先來做年糕和餑餑吧!年糕代表“年年高”,是祝福我們在新的一年裡學習、工作都越來越順利。年糕的製作方法可簡單,我不一會兒就做好幾個。接下來,我們又開始做餑餑。餑餑分為“大元寶”和大棗餑餑兩種。其實,餑餑就是饅頭,只不過奶奶家都叫餑餑而已。“大元寶”就是做的像元寶的餑餑。把面揉成圓柱體,再把兩邊都捏一下就大功告成!“大元寶”當然是祝福我們新的一年發大財嘍!還有,在元寶餑餑做完後,一定不要忘記插棗喔!插棗時,要把面摁一下再挑。我問奶奶這是為什麼,奶奶告訴我,這樣可以生個“雙眼皮”,雙眼皮的小孩漂亮。做完“大元寶”,我和奶奶就開始做大棗餑餑。大棗餑餑上插著許多棗,一色的紅,可漂亮!或許就是祝我們來年紅紅火火吧!

做完餑餑後,就可以包餃子。爸爸擀皮,我和媽媽包。奶奶就沒活兒幹,笑眯眯地在旁邊看著我們包餃子,我們包得更賣力。一個個雪白的餃子服服帖帖地排著隊,等待著跳進鍋裡好好地洗一個熱水澡呢!

當最後一道菜上桌後,年夜飯就開始。和家人一起,吃著餃子,看著春晚。窗外,天空閃著五顏六色的光。這是多麼幸福啊!

家和萬事興,是多麼普通而又與眾不同的家風啊,因為它飽含著我們對家人的祝福和對祖國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