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徵文三篇

才智咖 人氣:4.15K

科學是神奇的,那麼,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科普徵文三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科普徵文三篇

科普徵文篇一

灰塵是人人厭惡的東西它,灰塵與細菌的危害灰塵是人類不能容忍的現象之一。灰塵是具體的,有時也表現為抽象,它無處不在,也令人防不勝防,是滋生有害細,灰塵帶著許多細菌病毒和蟲卵到處飛揚,傳播疾病。工業粉塵、纖塵能使工人患上各種難以治癒的職業病,過多的灰塵還會造成環境汙染,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誘發人類的呼吸道疾病

從灰塵的物理特性來看,灰塵是固體雜質,形狀多不規則,大多是有稜角並帶有灰、褐、黑等顏色,且具有吸水性。當空氣中有超多灰塵,且相對溼度到達必須程度時,水汽即構成水滴,所以灰塵易被水溼潤,也易吸附水分。

再看其化學特性,灰塵的成分比較複雜,它有時會帶給導致降解的酸根和金屬離子。有些灰塵本身就帶有酸性或鹼性,例如硫酸煙霧、光化學煙霧就具有酸性,金屬氧化物等微粒具有鹼性。另外灰塵中的飄塵由於粒徑小,表面積非大,因此它們的吸附潛力很強,能夠將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吸附在它們表面,而呈酸性或鹼性。灰塵中往往內含粘土等物質,會吸收空氣中或檔案製成材料中的水分,使其發生水解反應,分解出膠粘狀的氫氧化鋁。

其生物特性:由於黴菌的孢子體積小,重量,隨著空氣到處飄移,因而不可避免地附著在灰塵上,所以灰塵是微生物的理想培養基、繁殖地和傳播者。微生物在生長過程會分泌出內內含酶和有機酸的黴斑。灰塵是人人厭惡的東西,它有礙環境?生,危害人體健康。因此,古往今來,人們總是「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然而你可曾想到,人類的生息離不開灰塵。假如自然界真的沒有灰塵,我們將面臨怎樣的境地呢?

灰塵顆粒的直徑一般在萬分之一到百萬分之一毫米之間。人眼能看到的灰塵,是灰塵中的龐然大物,細小的灰塵只有在高倍顯微鏡下才能看得見。灰塵的主要來源是土壤和岩石。它們經過風化作用後,分裂成細小的顆粒。這些顆粒和其它有機物顆粒一齊在空中飄浮。它們在吸收太陽部分光線的同時向四周反射光線,如同無數個點光源。陽光經過灰塵的反射,強度大大削弱,因而變得柔和。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強烈的陽光將使人無法睜開眼睛。

搞笑的.是,塵粒還有個「怪脾氣」,容易反射光波較短的紫、藍、青三色光,而「喜歡」吸收光波較長的其它色光。由於下層大氣中的灰塵含量較高,我們在地面上看到的天空才是蔚藍色的。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天空將變成白茫茫的一片。

灰塵大多具有吸溼效能。空氣中的水蒸氣,務必依附在灰塵上,才能凝結成小水滴。這樣,當空氣中的水蒸氣到達飽和時,分散的水汽便依附?灰塵而構成穩定的水滴,能夠在空中長時光地飄浮。假如空氣中沒有灰塵,地面上的萬物都將是溼漉漉的。更嚴重的是,天空不可能有云霧,也不可能構成雨、雪來調節氣候,從地面上蒸發到上空的水也就不可能再回到地面上來。假如地球上的水越來越少,最後完全乾涸,生物就不能生存。此外,由於這些小水滴對陽光的折射作用,才會有晚霞朝暉、閒雲迷霧、彩虹日暈等氣象萬千的自然景色。假如空氣中沒有灰塵,大自然將多單調啊!

灰塵的作用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即使是一些被人們看成是「廢物」的東西,往往也有其不容忽視的存在價值。正確地認識它們,才能趨利避害,造福人類。

科普徵文篇二

前幾天媽媽帶我去超市購物,我們買了飲料、零食,還有一袋雞蛋,在回家的路上媽媽讓我提著雞蛋,由於雞蛋太重,我就用一隻手把雞蛋提起來,另一隻手從下方託著。不一會到了家,媽媽問我雞蛋有沒有碎,我看了看雞蛋說:“中間的雞蛋碎了不少。”在路上我也沒有摔跤啊,怎樣雞蛋就碎了呢?於是我去問媽媽。媽媽反問我:“雞蛋是什麼形狀的?”“是橢圓形的。”我答道。我問媽媽:“這個和雞蛋破碎有什麼關係?”媽媽讓我拿兩個雞蛋把它們拼在一齊,我拼了好長時光卻怎樣也拼不成功,最多也只能讓兩個雞蛋的蛋殼挨在一齊,我問媽媽這是什麼意思,媽媽指著那兩個雞蛋的接觸點說:“雞蛋破碎的關鍵就在這個接觸點。”媽媽見我似懂非懂說:“雞蛋的接觸點有很多,雞蛋與雞蛋之間的接觸面積卻很小,雖然接觸面積很小,但承受的力卻很大,所以雞蛋就破碎了。隨後媽媽又讓我把一個雞蛋放在桌子上,讓我用筆尖來扎,沒用多大力氣就被扎穿了。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也有許多的科學道理,等著我們去探索、學習!

科普徵文篇三

墨水,就是寫字用的。但是,普通的墨水在寫了字之後就難以消除,這就妨礙了紙張的回收利用。這天,我在《我愛發明》欄目看到了一種神奇的墨水。

根據這種墨水的發明人董川教授介紹說:這種墨水的神奇之處就在於:這種墨水在寫字後,在光和水的作用下就會消失。所以,我們給這種墨水取名叫‘可退色墨水’。記者有點不相信,準備做個試驗來驗證董教授的墨水。

記者準備了三種紙:列印紙、信紙和報紙。首先,記者分別用可退色墨水、普通水彩筆和水彩顏料在列印紙上寫字畫畫,然後用澆花的噴水器噴水到上方。不到一分鐘,能夠清楚看到用可退色墨水寫的字有了明顯的變化,顏色已經褪了很多,但是,還需要些時光才能消去。之後,記者又在信紙和報紙上寫。但是,在信紙上寫的並沒有消去,董教授解釋說:因為製造各種紙張的纖維不一樣,而這種墨水和各種紙張的滲透程度也不一樣,所以,像這種信紙的纖維和墨水的滲透就很牢固,所以需要的時光也很長。接下來看報紙,結果大大的出乎了我們的意料,報紙上的字一沾水就不見了。再一齊看三張紙,用董教授的墨水寫的字幾乎看不出來了,但是還是有點痕跡的。

為此,董教授又發明了一種紙。其實,這種紙也沒什麼個性的,就是在普通的紙上覆蓋一層塑料薄膜而已。用可退色墨水在上方寫字,用溼布擦後,一點痕跡也沒有,而布上的痕跡在輕輕搓揉後也沒有了。

雖然這種墨水能夠使廢紙的利用率提高,但是,如果一沾水就會消失,那如果是考試的捲紙的話,那就不好了。為了完善這種墨水,董教授又發明了一種墨水,這種墨水能夠在沸水中溶解。其後,記者又做起了實驗。

在一張桌子上,擺著兩口正在加熱的鍋,在水煮沸後,記者在一口鍋中放入了普通的列印了的列印紙,再另一口鍋中放入了寫了董教授發明的墨水的紙。水溫慢慢升高,當水溫到達50℃時,能夠看到墨水字已經不見了,而水也沒有變化,可普通的列印紙卻沒什麼變化。

真是很神奇啊!期望以後這種墨水能夠超多的運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大大的減少對紙張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