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徵文優秀範文5篇

才智咖 人氣:2.75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徵文吧,徵文沒有題目、題材、格式的限定,與作文大體上一樣。那麼,怎麼去寫徵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徵文優秀範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徵文優秀範文5篇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徵文優秀範文5篇1

我的家鄉杭州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越來越多的人從五湖四海匯聚到這裡來。大家有的用普通話交流,有的不會講普通話只能說自己的家鄉話,給交流帶來了不便,還有很多杭州人說杭州話鬧出了笑話呢!

暑假裡有一次我陪奶奶去菜場買菜,遇見一個外地人在買雞,老闆用杭州話介紹說“格只雞毛好勒!”(意思為:這隻雞很好哦!)那個外地人用普通話介面就說,“毛好有什麼用?要雞好呀!”我在旁邊聽著笑死了,連忙幫老闆用普通話對外地人解釋說:“叔叔,他說的是杭州話,‘毛好’就是很好的意思呀。”

我的爺爺是北方人,在杭州住了五十多年,說的一口鄉音味很濃不標準的普通話,經常鬧笑話。那天媽媽讓我讀一首陸游的《臥春》,爺爺也讀了幾句,結果把《臥春》讀成了“我蠢”,笑得我差一點把飯噴出來。

看來,為了方便大家交流,真的應該提倡大家都來說普通話。我們國小生正處在學習語言的黃金階段,更應該從我做起,學好普通話,這樣才能“走遍天下都不怕”。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徵文優秀範文5篇2

普通話,是我們民族的聲音;是我們走遍天下的世界語言。每當我與同學、老師、陌生人用普通話交流時,是那麼的溫馨,那麼的親切。每當我在聽收音、看新聞時,主持人的普通話是多麼的優美,多麼的流暢,多麼的引人入勝。普通話是我們最和諧的交流語言。讓和諧之聲灑遍世界各地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縫隙

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普通話是多麼重要啊!如果世界上沒有了普通話,那人與人之間就無法交流;如果沒有了普通話,人們用各地方言交往,不僅會鬧許多笑話,還會引起一些誤會。

我們作為學生,更應該說好普通話,讓校園的每一面牆,每一塊黑板,每一扇櫥窗成為文字的鏡子,讓校園的每一個教室,每一個人成為普通話的文明使者。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多說普通話,說好普通話吧!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徵文優秀範文5篇3

眾所周知,普通話是現代漢語的標準語,是我國各民族之間交流的工具。我國《憲法》總綱第十九條已明確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普通話即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作為語法規範。這些都是每一位中國人所應瞭解的。

中國的文字從甲骨文到楷書經歷了上下三千年的歷史,漫漫長河,傾注了多少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這個珍貴的歷史財產,一個個方塊字交織在一起才有了今天的漢語言,這是何等的令人驕傲啊!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文化古國,是個多民族多語言的國家,因而必須要有一個完整規範的民族語言,普通話作為多年來實行的民族共同語,已經以它本身的運用性證明了存在的重要性。它必將成為各民族相互交流的紐帶。

年幼的我們帶著一份對未來的憧憬,對求知的渴望,對生活的追求,進入了校園,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由於方言不通,溝通成了我們最大的障礙,是普通話解除了無法交流的困擾。

沒有普通話,煩惱便不能向同學傾訴,快樂不能分享,孤獨感便會油然而生的佔據整顆心。有了普通話,我們可以敞開心扉,開啟心靈之窗的叩門磚;有了普通話便可向各地的同學交流,為未來鋪下基石……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天不隨人願呀!帶著濃厚家鄉口音的普通話在校園裡頻頻出現,捲舌、翹舌、平舌等不正確的讀法層出不窮,這不僅會鬧笑話,還會令人瞧不起你。想想看,一個國家的子民連最普遍最廣泛流傳的普通話都說不標準有什麼資格說自己是中國人?

不流利、不標準的普通話如何贏得社會的`好評,如何在以後的路上一步步踩穩?普通話是你和別人溝通的一把金鑰匙,道德、修養、文化都將在普通話中展現得淋漓盡致、酣暢淋漓。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網路時代正一步步向我們逼近,而一些打字時為省事冒出來的同音字、錯別字卻時常迎面撲來。從生活點滴做起,嚴格要求自己,我們祖國的文字才能得到進一步的推廣與普及。

如果你是中國人,那麼就請你行動起來,規範使用屬於祖國的語言,獨一無二的語言—普通話,使規範的“普通之花”開遍大江南北,開遍全世界有中國人的每一個角落。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徵文優秀範文5篇4

語言,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作為一箇中國人,應該好好學好國語—普通話。

我的家在遠郊,當我還在呀呀學語的時候,媽媽和老師就耐心地教我學習普通話。漸漸地,我看懂了電視,聽懂了廣播,只是自己說得還不流利,發音也不很到位。

有一天,我到溪邊找洗衣服的媽媽。那條小溪清可見底,在溪邊的一處臺階邊,我聽見一個阿姨正謙讓地對一位外地來的老奶奶說:“老太太,還是您先死,我再死吧。”我一開始覺得莫名其妙,經過媽媽的提醒,才明白她把“洗”說成“死”,我不禁捧腹大笑。笑過之後,我深有感觸,一定要學好普通話,才不會鬧出笑話來。

於是,看電視時,我最喜歡看節目主持人主持節目,我羨慕他們普通話說得那麼純正。有時,我就跟著他們唸唸有詞。我多麼希望自己也能成為一名小主持人呀!

到了上三年級的時候,我終於實現了夢寐以求的願望。那時,我們學校開始選拔小主持人。我想,要是我被選上了該有多好呀!我一定會把握好機會好好鍛鍊自己。

我大膽地報了名,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考試,可以說是“過五關、斬六將”,我終於從700多人當中脫穎而出,成了學校的小主持人,我欣喜若狂。

但我馬上冷靜下來,雖然自己被選上了,但我與電視臺的主持人相比,還差遠呢!我要好好練!

從此,每天天還沒亮,我就到陽臺上練習發音。一開始,我總是發不好兒化音,舌頭好像不聽使喚似的,我有些洩氣了。當老師的媽媽告訴我:“普通話是‘口耳之學’,只有不怕苦,天天練,天天用,才能達到規範化。”媽媽耐心地示範給我看,還讓我利用小鏡子觀察自己的口型,錯了就矯正過來。我按媽媽的要求堅持練了很長一段時間,“兒化”音發得很自如了。在學校“六一”會演中,我精彩的主持博得了大家的陣陣喝彩!過後,一位上級領導摸著我的頭,親切地問:“小朋友,你是北方人吧,普通話說得這麼棒!”我微笑著搖了搖頭,當他知道我是土生土長的南方人時,不禁豎起大拇指,連聲稱讚。我心裡甜滋滋的,我真正領略到說好普通話的樂趣。

我不滿足,仍繼續練著普通話,它已成為我成長歲月中的好夥伴。我們家鄉評出了“泉州十八景”,我想,我將來還要當一個好導遊,以純正的普通話為媒介,向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們介紹我們可愛的家鄉,為弘揚祖國的燦爛文化、家鄉的悠久歷史貢獻自己的力量!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徵文優秀範文5篇5

“扁擔寬板凳長,扁擔想綁在板凳上”一聽到著這首歌,我就馬上聯想到我們中國的國語——普通話。

普通話,幾乎全中國人都會說,如果你不會,得趕緊學,學法其實很簡單,你只要學會拼音,就可以了。如果不學,假如十五個人在一起,每人說一句,不同的方言,每人都聽不懂,多麼麻煩啊。

我的爸爸是一位漁民,每次打魚回來要把魚給賣了,有一次碰到山東商販,連這魚的價錢都說不清楚,聽不懂,最後弄的魚都不太新鮮了。這不就是不會講普通話而造成的原因嗎?由此可見,學習普通話多麼重要啊!

還有一次,來了收電費的,別人說:“你是生嗎?”我爸爸聽不懂,回答說:“不是。”我趕緊補充說:“是的。”收電費的阿姨被我們搞糊塗了。我說:“爸爸,如果你不相信,您看紙上怎麼寫的。”老爸一看,害羞地說:“對不起,這確實是我的名字,把您給搞糊塗了。”

阿姨給我爸爸提了個建議:“最好去學一下普通話。”就為了這事,老爸整整纏了我一個暑假。還好爸爸學會了,在我們身邊,到處都要用到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