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徵文

才智咖 人氣:1.58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徵文吧,徵文具有標題醒目,讓人一目瞭然的特點。那麼你有了解過徵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徵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徵文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徵文1

普通話,顧名思義,在中國,最普通,普遍的語言。中國地域遼闊,人口多,方言也多,但是全國有三分之二的人都是用普通話來溝通的,說到普通話,我身邊就有兩個小故事呢!

我的小名叫訥訥,聽媽媽說,我剛出生那會兒,爸爸與一位叔叔敘舊時,叔叔問爸爸我的小名叫什麼,爸爸笑著說還沒來得及取呢!隨後,兩人便陷入了沉思,突然,爸爸來了靈感,對叔叔說:“毛澤東曾說過‘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那就取名為‘訥訥’吧!”“好,訥訥,這個名字不錯!”叔叔隨即說道。於是,我的家人,親戚,朋友,都親切地喊我訥訥,我的小名就這樣來了。直到有一天,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無聊,拿起《現代漢語字典》,想查查我的小名中‘訥’字有什麼含義,卻在‘N’字部第一個大寫字母中找不到,我又用部首查字法,沒想到叫了我九年的訥訥竟然不讀這個音,而是讀訥訥,大人們叫習慣了,改不了口,見我還一個勁兒的叫訥訥,我也只好將錯就錯了。

還有一次,也就是今年的暑假,在從昆明回溫州的飛機上,我認識了一位姐姐,當然,這其中還有一段小插曲。在飛機上,我和姐姐是鄰座,姐姐講閩南方言,我講溫州方言,我們倆兒各講各的,我出於好奇,又喜歡結交朋友,便先開了口,用普通話問:“姐姐,你會講普通話嗎?”姐姐說:“當然會啦!”我表面裝作吃驚,內心卻很高興,這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普通話是中國的一大文化,是普通話讓我們結交了朋友,是普通話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所以,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推廣普通話,讓更多的人瞭解普通話,讓更多的人會講普通話!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徵文2

普通話的語音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的,因此,凡是不符合這個標準的,都是不規範的。於是,我們也就有了衡量普通話講得是否標準的準則。世間萬事萬物紛繁蕪雜,要說出個好壞,評判個優劣,都得有個標準才行。它是一把“尺”,一把規範事物的“尺”。

有了質量的標準,我們吃上了放心肉;有了商檢的標準,我們用上了可靠的貨物;有了安檢的標準,我們過上了安樂的生活;有了考核的標準,我們選拔出有用的人才;有了獎懲的標準,我們賞罰分明……可以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標準框架下的標準社會中,是標準讓我們有了辨別事物真偽優劣的準則,是標準讓我們能較客觀的看清自己或評價他人。沒有標準的社會魚龍混雜,是非難辨,混沌不清,而我們也將因無所適從而寸步難行。然而,有“標”即“準”嗎?如果是這樣,人們也不必當感到自己進步時而反省:這是真進步,還是自己把標準放低了?看來,標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因人因事因時因地而異。

所以,不要把標準看得太“標準”了,標準可能標而不準,標準可以調整,也必須調整。世界是變化發展的,便準豈能一成不變?如果把“標準”視為某種不可改變的“正確模式”,已過去的標準看今天的人事,那麼標準不再是標準。

辨別是非,自己心中要有一把“尺”,別讓主觀臆斷蒙上了公正的眼睛;為人處世,自己心中要有一把“尺”,有所為有所不為心中要有數。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徵文3

這周是普通話宣傳週,在學校裡大家正忙著宣傳普通話呢!

下課時,我和班長就專找那些不會說普通話的同學,用普通話來與他們交談,教他們說普通話。我們教的人可多了,就說說我們班上的小明吧,他從一年級開始就不會說普通話,到現在都還是一口方言,鬧出了不少笑話呢!一天中午,小明跟我一起回家,下樓時,我的鞋帶掉了,我係了很久鞋帶,小明等得有點不耐煩了,就說:“你起搞啥?”因為說的是我不太懂的方言,被我誤聽成了“你要吃狗屎嗎?”氣得我火冒三丈,鞋帶也不管了,追著他問:“為什麼罵我?”溝通了半天,才知道他問我在幹什麼?

普通話帶來的不便不僅僅在學校,在生活中也是一樣的。有一次,媽媽帶我去商場玩,聽見導購員阿姨與顧客說明物品的用處時用的是方言,顧客一點也聽不懂,直接走了。我馬上走過去對導購員阿姨說:“阿姨,我能給您提一個建議嗎?”阿姨說:“好啊!”“我建議您用普通話來為顧客解說物品的用處,這樣子,顧客聽明白了用處,他們才願意買呀!”阿姨聽了,連連點頭,說:“謝謝你,小朋友,我以後一定會天天說普通話!”

其實,說普通話有很多好處,真心希望大家都能用上普通話,方便你我他!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徵文4

在校園裡看到推廣大使王小丫的大幅宣傳畫,我想起了不久前在中央電視臺參加她主持的節目時發生的一件有趣的小事。

今年四月,我隨媽媽參加了中央電視臺《開心辭典》節目的錄製。在錄製現場,常常因為某個選手的緊張或是裝置的小故障而停頓下來,我原以為主持人是不會出錯的,但小丫阿姨在讀“白居易的《琵琶行》”時,把琵琶讀作“ppB”,可是導演卻讓她在這裡停了下來,糾正她的發音,應為“pp”。她一時改不過來,於是導演讓她重複了好幾次,大家也都跟著她讀,直到導演喊“過”的時候,才算把這一段度過了,開始下一段的錄製。

錄製結束後,我問媽媽,這個“琵琶”二字究竟讀成什麼才算對呢?媽媽讓我自己找答案。我查閱了《新華字典》,發現“琶”字的確是讀“p”,可它在與“琵”字組成一個詞的時候,卻應該讀“ppB”,也就是說應該是輕聲。究竟是小丫阿姨對,還是導演對呢?我也不知道了,媽媽讓我給小丫阿姨寫封信,請她給一個確切的答案。

這件事讓我想了很多,導演和小丫阿姨對一個字的發音都那麼地認真,我們就更應該從國小好普通話、說好普通話,我們還應該敢於質疑身邊的事情,即使我們懷疑的並不準確,卻能從這種懷疑中找到真正的答案,學到正確的知識。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徵文5

現在每一個國小生都要改正四川方言或其他地區方言的壞毛病,普通話現在在全國每一所學校進行了培訓,每一所城市裡的學生都要學習普通話,尤其是在學校裡,以為你個人說了四川方言或者是其他地區方言,你的學校在一些檢查人員手裡將會被扣分,或是被批評都有可能。

而現在國小生都在努力學習普通話,但是,有的學生卻問我們在本地讀書,為什麼不能用本地方言,卻偏偏要學那些普通話。說到這一點或許會引起許多學生的質疑,我現在告訴大家為什麼要學普通話:現在普通話已經成為中國的標準話,普通話簡而易懂,比如,如果你是一個旅行家,你要到中國各個地方去旅遊,那你必須學會各種地區方言,如果統一普通話的話,那豈不是很好與人交流。而且普通很好學,只要正確按著拼音就可以了,普通話為什麼要在全國流行的原因大家知道了吧!所以,為了讓自己更好的與人交流,就堅持學習使用普通話吧!

而且現在國小生還要改正書寫不規範的毛病,現在規範書寫對現代國小生非常重要規範書寫已經成為了額全國國小生的一個準則。

因為現在國小生考試都流行用機閱卷,也就是用機器起來掃描卷子進行批改,如果書寫不規範或是結構不對,就會進行扣分;而且對外交流是肯定會用上紙和筆,如果書寫不規範的話,別人就會認為你的書寫很糟糕,人品也很糟糕,並與其笑話你。所以,為了自己以後和現在,練好書寫,為自己著想。

我們一定要好好練習普通話,來好規範書寫,只有這樣,才能更好與人交流,與人結交朋友。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徵文6

眾所周知,普通話是現代漢語的標準語,是我國各民族之間交流的工具。我國《憲法》總綱第十九條已明確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普通話即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作為語法規範。這些都是每一位中國人所應瞭解的。

中國的文字從甲骨文到楷書經歷了上下三千年的歷史,漫漫長河,傾注了多少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這個珍貴的歷史財產,一個個方塊字交織在一起才有了今天的漢語言,這是何等的令人驕傲啊!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文化古國,是個多民族多語言的國家,因而必須要有一個完整規範的民族語言,普通話作為多年來實行的民族共同語,已經以它本身的運用性證明了存在的重要性。它必將成為各民族相互交流的紐帶。

年幼的我們帶著一份對未來的憧憬,對求知的渴望,對生活的追求,進入了校園,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由於方言不通,溝通成了我們最大的障礙,是普通話解除了無法交流的困擾。

沒有普通話,煩惱便不能向同學傾訴,快樂不能分享,孤獨感便會油然而生的佔據整顆心。有了普通話,我們可以敞開心扉,開啟心靈之窗的叩門磚;有了普通話便可向各地的同學交流,為未來鋪下基石……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天不隨人願呀!帶著濃厚家鄉口音的普通話在校園裡頻頻出現,捲舌、翹舌、平舌等不正確的讀法層出不窮,這不僅會鬧笑話,還會令人瞧不起你。想想看,一個國家的子民連最普遍最廣泛流傳的`普通話都說不標準有什麼資格說自己是中國人?

不流利、不標準的普通話如何贏得社會的好評,如何在以後的路上一步步踩穩?普通話是你和別人溝通的一把金鑰匙,道德、修養、文化都將在普通話中展現得淋漓盡致、酣暢淋漓。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網路時代正一步步向我們逼近,而一些打字時為省事冒出來的同音字、錯別字卻時常迎面撲來。從生活點滴做起,嚴格要求自己,我們祖國的文字才能得到進一步的推廣與普及。

如果你是中國人,那麼就請你行動起來,規範使用屬於祖國的語言,獨一無二的語言—普通話,使規範的“普通之花”開遍大江南北,開遍全世界有中國人的每一個角落。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徵文7

我的家鄉杭州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越來越多的人從五湖四海匯聚到這裡來。大家有的用普通話交流,有的不會講普通話只能說自己的家鄉話,給交流帶來了不便,還有很多杭州人說杭州話鬧出了笑話呢!

暑假裡有一次我陪奶奶去菜場買菜,遇見一個外地人在買雞,老闆用杭州話介紹說“格只雞毛好勒!”(意思為:這隻雞很好哦!)那個外地人用普通話介面就說,“毛好有什麼用?要雞好呀!”我在旁邊聽著笑死了,連忙幫老闆用普通話對外地人解釋說:“叔叔,他說的是杭州話,‘毛好’就是很好的意思呀。”

我的爺爺是北方人,在杭州住了五十多年,說的一口鄉音味很濃不標準的普通話,經常鬧笑話。那天媽媽讓我讀一首陸游的《臥春》,爺爺也讀了幾句,結果把《臥春》讀成了“我蠢”,笑得我差一點把飯噴出來。

看來,為了方便大家交流,真的應該提倡大家都來說普通話。我們國小生正處在學習語言的黃金階段,更應該從我做起,學好普通話,這樣才能“走遍天下都不怕”。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徵文8

“扁擔寬板凳長,扁擔想綁在板凳上”一聽到著這首歌,我就馬上聯想到我們中國的國語——普通話。

普通話,幾乎全中國人都會說,如果你不會,得趕緊學,學法其實很簡單,你只要學會拼音,就可以了。如果不學,假如十五個人在一起,每人說一句,不同的方言,每人都聽不懂,多麼麻煩啊。

我的爸爸是一位漁民,每次打魚回來要把魚給賣了,有一次碰到山東商販,連這魚的價錢都說不清楚,聽不懂,最後弄的魚都不太新鮮了。這不就是不會講普通話而造成的原因嗎?由此可見,學習普通話多麼重要啊!

還有一次,來了收電費的,別人說:“你是生嗎?”我爸爸聽不懂,回答說:“不是。”我趕緊補充說:“是的。”收電費的阿姨被我們搞糊塗了。我說:“爸爸,如果你不相信,您看紙上怎麼寫的。”老爸一看,害羞地說:“對不起,這確實是我的名字,把您給搞糊塗了。”

阿姨給我爸爸提了個建議:“最好去學一下普通話。”就為了這事,老爸整整纏了我一個暑假。還好爸爸學會了,在我們身邊,到處都要用到普通話。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徵文9

老師佈置了一個任務,讓回家教一個家人學說普通話,回家的路上我就想:教誰呢?媽媽教過語文,會說普通話,不用教;爺爺奶奶會說點普通話,但老是轉音,教他們難度太大;爸爸呢,會說普通話,但平時不大說,讀篇文章讓人聽著不舒服。嗯,還是教爸爸吧,用媽媽經常說我的話就是“可塑性強”。

晚上我拿出一篇我讀過的散文詩《孔子禮讚詩——和風萬里》,先讓爸爸讀一遍,爸爸讀時,我看媽媽老是想笑,我批評媽媽要認真聽,然後我給爸爸指出一些翹舌音,如“史”“志”“師”等都讀成了平舌音,告訴爸爸讀“zhi,chi,shi”這樣的翹舌音時要把小舌頭翹起來,然後我讀,讓爸爸模仿,爸爸還真配合,跟著讀了好幾遍,有點進步,可還是聽著彆扭,特別是爸爸翹舌頭的樣子有點好笑,幾次我都想笑,我都忍住了。

練過了平翹舌音,我又告訴爸爸,讀文章得有感情,不能用一種語氣讀,而且有的地方讀的聲音要大,有的地方讀的聲音要小,有的地方讀慢,有的地方讀快。我一段一段的教爸爸,都是我先讀,然後讓爸爸模仿,練了好幾遍,爸爸都累了,我讓爸爸完整地讀了一遍,我和媽媽給他打了65分。這一次嘗試,雖然有點難,但是爸爸的普通話有了進步,下一步我將帶動爺爺奶奶說較為標準的普通話。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徵文10

語言,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作為一箇中國人,應該好好學好國語—普通話。

我的家在遠郊,當我還在呀呀學語的時候,媽媽和老師就耐心地教我學習普通話。漸漸地,我看懂了電視,聽懂了廣播,只是自己說得還不流利,發音也不很到位。

有一天,我到溪邊找洗衣服的媽媽。那條小溪清可見底,在溪邊的一處臺階邊,我聽見一個阿姨正謙讓地對一位外地來的老奶奶說:“老太太,還是您先死,我再死吧。”我一開始覺得莫名其妙,經過媽媽的提醒,才明白她把“洗”說成“死”,我不禁捧腹大笑。笑過之後,我深有感觸,一定要學好普通話,才不會鬧出笑話來。

於是,看電視時,我最喜歡看節目主持人主持節目,我羨慕他們普通話說得那麼純正。有時,我就跟著他們唸唸有詞。我多麼希望自己也能成為一名小主持人呀!

到了上三年級的時候,我終於實現了夢寐以求的願望。那時,我們學校開始選拔小主持人。我想,要是我被選上了該有多好呀!我一定會把握好機會好好鍛鍊自己。

我大膽地報了名,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考試,可以說是“過五關、斬六將”,我終於從700多人當中脫穎而出,成了學校的小主持人,我欣喜若狂。

但我馬上冷靜下來,雖然自己被選上了,但我與電視臺的主持人相比,還差遠呢!我要好好練!

從此,每天天還沒亮,我就到陽臺上練習發音。一開始,我總是發不好兒化音,舌頭好像不聽使喚似的,我有些洩氣了。當老師的媽媽告訴我:“普通話是‘口耳之學’,只有不怕苦,天天練,天天用,才能達到規範化。”媽媽耐心地示範給我看,還讓我利用小鏡子觀察自己的口型,錯了就矯正過來。我按媽媽的要求堅持練了很長一段時間,“兒化”音發得很自如了。在學校“六一”會演中,我精彩的主持博得了大家的陣陣喝彩!過後,一位上級領導摸著我的頭,親切地問:“小朋友,你是北方人吧,普通話說得這麼棒!”我微笑著搖了搖頭,當他知道我是土生土長的南方人時,不禁豎起大拇指,連聲稱讚。我心裡甜滋滋的,我真正領略到說好普通話的樂趣。

我不滿足,仍繼續練著普通話,它已成為我成長歲月中的好夥伴。我們家鄉評出了“泉州十八景”,我想,我將來還要當一個好導遊,以純正的普通話為媒介,向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們介紹我們可愛的家鄉,為弘揚祖國的燦爛文化、家鄉的悠久歷史貢獻自己的力量!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徵文11

普通話,是我們民族的聲音;是我們走遍天下的世界語言。每當我與同學、老師、陌生人用普通話交流時,是那麼的溫馨,那麼的親切。每當我在聽收音、看新聞時,主持人的普通話是多麼的優美,多麼的流暢,多麼的引人入勝。普通話是我們最和諧的交流語言。讓和諧之聲灑遍世界各地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縫隙

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普通話是多麼重要啊!如果世界上沒有了普通話,那人與人之間就無法交流;如果沒有了普通話,人們用各地方言交往,不僅會鬧許多笑話,還會引起一些誤會。

我們作為學生,更應該說好普通話,讓校園的每一面牆,每一塊黑板,每一扇櫥窗成為文字的鏡子,讓校園的每一個教室,每一個人成為普通話的文明使者。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多說普通話,說好普通話吧!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徵文12

當我看到《推廣普通話》這一個作文題目時,有一點納悶,為什麼要推廣普通話呢?雖然我天天說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但我還不知道它的重要性。

《聖經》中的《建巴別塔》裡面講道:洪水大劫之後,人們來到了一片廣闊的原野,決定在這裡建一座城,在城中心搭一座塔,塔頂直通天。這件事驚動了上帝,上帝想:人們的行動那麼協調一致,今後就沒有什麼是能難倒他們了,看來我要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說出的語言彼此不同。就這樣,建築塔的人們說出各種各樣的語言,每個人說話,只有身邊的人懂得,稍微遠一點的人就聽不懂了。塔頂上的人,嘰裡呱啦,向下面喊話,喊破了嗓子,下面的人還是不知道他到底要磚、還是要灰泥?城頭上的人渴的要命,水邊上的人也不給送水來,打手勢也不管用,因為缺乏統一的規定。由於語言不通,停工待料,人們的心也就諑漸渙散了,塔也就半途而廢了。半途而廢的原因是語言的變亂。“變亂”一詞在希伯來語中讀作“巴別”。因此人們把那做城叫巴別城,把那座塔叫巴別塔。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統一人類的語言是多麼的重要。

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有不同的語言,每種語言又有著獨特的腔調。如果有一種統一的語言,哪怕走邊大江南北,和別人交流你將不會有任何困難。如果沒有統一的語言,和其他民族就沒有了溝通的橋樑,人們見面之後不能方便的表達自己的思想。

有一天,我游泳回家,一位老奶奶杭州話問我高銀巷在哪裡?結果我一點也聽不懂,就說:“什麼?什麼?你再說一遍。”她又重複了一遍,我才明白她在說杭州話。我讓她用普通話說一遍,聽懂後,我把詳細路線告訴了她。看來這位老奶奶平常不說普通話,在城市裡推廣普通話還是有必要的。

一次,我們到老家去看望爺爺奶奶,回家時決定買一些當地特產。進了商店,媽媽精挑細選,選的每一樣都是物美價廉,付錢時我想:如果他們說的不是普通話,就要大費周折了。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不但要有一種統一的語言,而且要在人群中廣泛的推廣它。不僅自己要會說,而且要讓自己身邊的人也會說。讓我們為推廣普通話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