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教師制度範本(精選9篇)

才智咖 人氣:2.04W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需要使用制度的場合越來越多,制度具有使我們知道,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懲惡揚善、維護公平的作用。那麼擬定製度真的很難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教師制度範本(精選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小教師制度範本(精選9篇)

國小教師制度1

1、各科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標,認真鑽研教參、教材並在全面瞭解學生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差異的情況下進行備課。

2、要通讀全冊教材,要明確每節(或每單元)教材在全部教學內容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聯絡,掌握其重難點,進行課前備課和單元備課。

3、各課做到“四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教具。結合學生實際,確定學科教學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硬度與價值觀等方面能達到的基本要求。

4、年級組堅持教研,做到集體教研和獨立備課相結合。

5、備課力求體現新的教學思想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板書設計要具有科學性、整體性和條理性,編寫教案注重實用性、實效性。

6、教案要有一定數量的札記篇數,且要保證札記質量。

7、各科教師課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不備課不準上課,堅持超周備課和復備課。

國小教師制度2

聽課、評課是實施校本研究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為提高我校教師課堂授課,特制定本制度:

一、全體教師必須按要求參加教導處、教研組組織的聽評課活動。公開課、觀摩課要求全體教師聽評課,平時無課教師必須參加聽評課活動。

二、專任教師每學期聽評課不得少於10節,新到崗教師聽課不得少於15節。

三、聽評課時要在教導處領取《聽評課記錄單》,並認真作好記錄。加強教師聽課的目的性與有效性,堅決杜絕有聽課記錄而不去聽課的現象。

四、聽課時要尊重講課老師的勞動,不遲到、不早退,關掉手機(或設為振動),不做與課堂無關的事。

五、評課活動嚴格考勤。教研組長如實記錄聽評課人員,考勤並及時上報教導處,納入年度考核。

六、教師聽課要認真做好記錄,寫出聽課意見,本著學習交流、取長補短的心態進行聽課評課。

七、評課要及時。聽課教師要按時參加評課,要實事求是,有話必須說,有言必盡,優缺點兼顧。把評課的'落角點放在“研究課”上,以利於提高所有老師的教學水平。

八、聽評課程式。平時聽課採取“聽課-說課-評課”模式進行,公開課、觀摩課採取“說課-聽課-評課”模式進行。

國小教師制度3

一、指導思想:

為促進教師間的業務溝通和相互學習,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並及時發現和解決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促進良好教風、學風的形成,全面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同時為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實施提供重要依據,特制定本制度。

二、聽課節數:

1、正校長每學期聽課不少於30節。

2、主管教學副校長、教導處主任每學期聽課不少於40節。

3、教師每學期聽課不少於25節。

三、聽課要求:

1、要講求效果。聽課要每月進行,不能臨時抱佛腳,為應付而臨時突擊完成任務。推門聽課比例不少於40%,教師擔任學科的比例不少於60%。執教者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聽課,也不得有意調換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式。

2、聽課教師要提前到教室,認真聽教師講課,不做影響學生上課的事。聽課後要與授課教師交換意見,反饋聽課情況要實事求是。

3、聽課教師要認真填寫《聽課記錄薄》或聽課評價表,聽課過程要有記錄,標明日期、授課人、班級、課題、過程、板書、簡評(課堂評價或教學建議)等。

4、《聽課記錄本》由各校自行統一,聽課評價表由各校根據《斗門區課堂教學十項要求》制定,各學校在學期的始末發收、檢查、儲存備查。

四、聽課檢查與反饋:

1、區教科研中心對校長和副校長的聽課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學校正、副校長,教導主任的《聽課記錄本》於每學期結束前一週,由學校教導處收齊交區教育科研中心檢查統計,其他教師的《聽課記錄本》由學校教導處進行檢查統計並製表備案,並根據教師的聽課情況歸納,寫出書面總結,於期末放假前交區教育科研中心。

2、學校教導處應在下一個學期開學前根據學校、上級教育、教研部門反饋回來的有關資訊,對聽課情況進行書面整理、總結,並在學校教學工作會議上公佈。學校領導要重視對聽課所獲得的教學資訊的分析與研究,及時向教師反饋有關資訊,提出加強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意見。

五、其他:

1、未完成聽課任務者(含過期不交聽課本者)和弄虛作假抄聽課記錄的,按教學事故處理。

2、區教育局人事部門把幹部、教師執行聽課制度的情況,作為考核幹部、教師工作實績的一項內容。

3、學校可根據本制度制訂學校的具體聽課要求。

國小教師制度4

聽評課是一項十分有研究價值的教研課題。它對抓好教學常規的落實、深化教學改革以及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聽課為學校組織的集體聽課和個人隨機聽課,學校組織的聽課須每位同科教師都參加聽評課,並與教師課堂教學評價相結合,個人平時聽課重要以交流為目的。通過互相聽評課,它對抓好教學常規的落實、深化教學改革以及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聽課為學校組織的集體聽課和個人隨機聽課,學校組織的聽課須每位同科教師都參加聽評課,並與教師課堂教學評價相結合,個人平時聽課重要以交流為目的。通過互相聽評課,使教師之間交流資訊,傳播經驗,取長補短、互相促進。為做好聽評課工作,特制定如下制度。

1、學校每學期必須根據教學工作的特點,確定教學改革的方向,主管教學的領導,要經常深入課堂、教研組聽課與評課,推動教改工作順利進行。學校領導每學期聽課不得少於15節。

2、各教研組每學期必須圍繞教研組教研課題,在組內相互聽評課,教研組長每學期至少聽本組每位教師一節課,並在互相聽評課的基礎上推薦1—2節校級公開課。各任課教師每學期聽課不得少於10節。

3、凡是學校組織的觀摩課、公開課,每個教研組組長和所有無課教師必須參加聽課和評課。

4、各任課教師應積極歡迎其他教師聽課,不得因有人聽課而改變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更不能拒絕別人聽課。

5、凡是聽課教師都應在聽課後,把自己的評議,實事求是向授課人說明,相互交換意見,並認真做好聽課記錄,填寫評價表。

6、對所聽課進行認真的評議,要嚴格按照《課堂教學評價標準》進行評價,不但要指出一節課的優點和成功之處,更要評出這節課的不足,還要寫出自己的見解和建議。聽課評價科學,具有一定針對性;評價要有過程評價,終結性評價;過程評價要突出教學方法與課堂高潮的契機;

7、教導處每月檢查一次教師聽課記錄,並把檢查結果納入教師綜合考評。

國小教師制度5

教師這一職業是天底下最崇高的職業。人民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為了確保人民教師的光輝形象永不褪色,為徹底糾正行業不正之風,特訂出教師廉潔制度,望全體教職員工共同遵守。

一、 教育學生,培養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教師應與每一個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但嚴禁任何人接受學生和家長的禮品。(包括錢和物)

二、 學校工作牽涉千家萬戶,任何人不得利用工作之便向家長提出購物要求。

三、 收費是政府行為。在教學期間裡除學校按照市教委、市物價局規定向學生收取學費外,任何教師不得以任何名義向學生收取其他費用。不得以任何名義要求學生統一購買書籍或其他物品。凡按規定收取的費用,必須向學生開出收據或公佈帳目。

四、 學校行政和教師在招收新生,轉插班生問題上,不得亂收費或私自安插學生。如有特殊情況的學生,必須經學校行政集體研究,再由教導處統一安排,任何教師不得拒收插班生與學困生。

五、 學校教師不得以工作關係或其他任何理由為名私自收受禮品和物質。實在無法拒絕的,應上繳學校並登記造冊,統一處理。

六、 任何教師不得利用與學校往來單位的名義,為個人辦私事。

七、 輔導學生是教師應盡的義務,任何教師不得進行有償家教。

八、 此制度與學校目標管理掛鉤,如有違反,視情節輕重給予處分,直至一票否決。

國小教師制度6

1、教師會議由校長或各部門領導主持,全體教師參加。因故不能參加者必須報請教導處批准,並辦好請假手續。

2、會議實行點名制,教師必須按時參加會議。

3、會議期間,教師要摘好筆記,不準交頭接耳,不準隨意走動,不準干與會議無關的事情,不準吸咽。

4、注意會議的民主性。要求每個教師或有關同志發言的,必須坦誠發表意見或建議。

5、注意會議的嚴肅性。會議在充分發揮民主的基礎上,嚴格按預定程式進行。教師未經允許不準隨意發言,更不準在會議期間大聲喧譁、辱罵、攻擊,違者將作嚴肅批評,並記入師德考評分,屢教不改者,將上報上級部門備案處理。

6、會議決議一般採取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進行,必要時也可再作進一步調查分析後,於下一次會議作出決議。

7、會議決議一經形成,全體教師都必須堅決服從和貫徹。

8、注意會議內容的保密性。根據會議內容需要保密的,全體與會同志必須依照保密的範圍、時限、程度進行保密。反之,將追究有關責任人責任,並記入師德考評分。

9、注意資訊交流。牢記當你困惑不理解或委屈不高興時,請主動找學校領導談談這句話。

10、教師工作彙報、建議提供、要求提請,一般實行逐級彙報制。有事先找分管部門領導,需提交校長處理時,應由部門領導向校長報告、協商,定奪後,再交於部門領導具體實施處理意見。

11、會議將由專人記錄,經主持人簽字後,作為學校內部檔案存檔。

國小教師制度7

1、教職工因故須離崗者,必須履行請假手續。

2、假期種類及期限:

(1)事假。有要事,確需離崗者,每月不超過2.5天,超過2.5天者自己付頂課金。

(2)病假。因病不能堅持工作必須請假治療或休養者,必須提供醫療定點醫院的證明和病歷,履行病假手續。

(3)婚假。教職工結婚給假三天(晚婚增假20天),需延長假期,作事假處理。

(4)喪假。本人直系親屬死亡時,給五天以內的喪假,需延長者作事假處理。

(5)女教師生育假。產假為九十天,其中產前休假十五天, 難產的增加產假十五天,多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個嬰兒,增加產假十五天,在產假期內,領取獨生子女光榮證給假一個月;晚育(24歲)另給假一個月。

(6)女教師人工流產,憑縣級以上證明,可批假15天,同時上環,視情節可延長1—3天;單獨上環取環,視情況可准假1—3天。

(7)路程假。事假、婚假、喪假等如果確實赴外地(不含旅遊結婚)處理者,可根據路程遠近,往返實際所需要時間給予路程假。

(8)探親假。教職工需赴外地探親的,均安排在寒暑假。非暑假探親的,或不符合探親規定的,一律作事假論處。

3、請假期內的待遇問題:

事假、婚假、喪假、產假在規定時間的,工資照發,超過規定假期者,其工資根據有關規定照發、減發或停發。病假期內的待遇問題,按上級有關檔案辦理。

4、請假手續及審批:

請假必須由教職工本人履行書面請假手續,批准後方可離崗。因急病或急事確實不能事先請假時,可委託他人辦理,請假在三天以內的,由教導主任批准;一週以內的,由校長批准;一週以上的報教辦室批准。

5、未經請假擅自離崗者,或雖經請假尚未批准及逾期不歸未經續假者,均按曠工處理。

6、根據病事假天數確定學期考評等次,具體規定如下:

(1)全學期累計事假2天以內(含2天),或病假5天以內(含5天),或事假1天以內同時病假2天以內,為一等獎,全額獎金。

(2)全學期累計事假4天以內(含4天),或病假10天以內(含10天),或事假2天以內同時病假5天以內,為二等獎,獎金50%。

(3)全學期累計事假10天以內(含10天),或病假22天以內(含22天),或事假5天以內同時病假11天以內,為三等獎,獎金30%。

(4)全學期累計事假11天以上(含11天),或病假23天以上(含23天),或事假5天以上(含5天)同時病假11大以上(含11天),不發學期綜合考評獎。

7、一年內兩學期均獲二、三等獎的,年度考核不能參與優秀等次評比。

8、設月考勤獎。出滿勤每月發獎金50元,病、事假每半天扣1 元,依此類推。每月事假超過2.5天,每天按20元扣除,病假超過2.5天,每天按10元扣除,作為代課金。曠課一節按半天計算,每月遲到早退5次以上按半天計算,10次以上按一天計算。

9、以上制度,從20xx年x月x日起開始執行。

國小教師制度8

一、教師必須按時候課、上課、下課,不得遲到、課中離崗和早退。否則,每發現一次,從考核中扣除0.5分。

二、上課時間不允許待客(特殊情況除外)。

三、教師必須嚴格按照教導處安排的課程表上課,不得私自改動和調換;如果確需調換,需經教導處批准。否則,按缺課處理(包括晚自修)。調課雙方調課一節從考核中扣0.5分。

四、教師上課前必須認真備課,寫好教案,絕不允許無教案上課。否則,按缺課處理。

五、教師上課時要文明施教,做到衣著整齊大方,不穿奇裝異服(包括穿拖鞋、露肩衣服、短裙、短褲等);否則,停課待崗。

六、教師上課要精神飽滿,富有激情。

七、教師上課必須做到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圍繞教學目標精心組織教學,要保持良好的課堂秩序。否則按考核細則扣分。

八、教師上課期間,絕不允許派學生離開教室去做別的事情,更不允許讓其他教師把學生叫到辦公室補課。

九、絕不允許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國小教師制度9

1、每位教師聽課前必須認真鑽研教材,做到有準備地聽;聽課時要認真做好記錄,做到有吸收地聽,聽後要認真評課,提高聽課的實效。

2、各教研組、備課組內教師要積極開展相互聽課、評課,做到相互學習、相互進步。

3、每位教師都要按學科的要求聽課,堅持實事求是,不弄虛作假,要尊重任課教師的勞動,不做與聽課無關的事。

4、三年內青年教師要積極參與聽課、評課研討活動,做到每週不少於1節。

5、分管領導要加強隨機聽課,積極指導青年教師成長。

6、聽課節數:每學期管教學的校級領導不少於30節,教研組長不少於20節,其他教師不少於15節,其中跨學科聽課不少於5節。有特殊情況需要請示有關領導。

7、做好聽課記錄,認真記錄下所聽課的時間、班級課題、教學過程,避免記錄過於簡單化,字跡清楚力求工整。聽課節數以聽課記錄為準。聽課記錄單要及時上交到教導處。聽課後及時進行評課,坦誠地交換意見,肯定優點,指出不足及努力方向。

8、本著對做課人及自己負責的精神,每張聽課記錄表上要寫出簡要評語,並及時交換意見,以達到互相提高的目的。

9、切實提高評課質量,及時組織群體互評課,研討式評課,評課時儘量做到與新課程標準相結合,與課堂教學情況相結合,與課堂教學質量評估標準相結合,與有關教育教學理論相結合,與學校課題研究相結合。

10、聽課過程也是提高自己,要認真吸取他人長處,善於總結出被聽課人的優點與不足,不斷改進個人的教學方案,提高教學水平。

11、學期期末教導處將教師的聽課情況作認真的檢查統計,檢查結果納入教師業務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