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食堂衛生管理制度範本(精選3篇)

才智咖 人氣:2.94W

現如今,制度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制度是指在特定社會範圍內統一的、調節人與人之間社會關係的一系列習慣、道德、法律(包括憲法和各種具體法規)、戒律、規章(包括政府制定的條例)等的總和它由社會認可的非正式約束、國家規定的正式約束和實施機制三個部分構成。擬起制度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公司食堂衛生管理制度範本(精選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公司食堂衛生管理制度範本(精選3篇)

公司食堂衛生管理制度1

為了保障工地食堂順利運作,特制定本規範,請食堂員工遵守:

1.工地食堂有條件的話應聘請有廚師證、健康證和有工作經驗的人員從事餐飲工作,食堂員工工作績效由專案部後勤主管負責管理、考核。

2.嚴格遵守本規章制度,要按時上下班,堅守工作崗位,服從工作安排,遇事要請(消)假,未經批准不得擅自離開工作崗位。

3.樹立全心全意為員工服務的思想,講究職業道德,熱愛本職工作。文明服務,態度和藹,平等、禮貌待人;飯熟菜香,味美可口,份量足夠。

4.堅持實物驗收制度,搞好成本核算;做到日清月結,賬目相符;接受員工監督。

5.愛護公物,食堂的一切裝置、餐具應登記,做到有帳可查;不貪小便宜。

6.食堂員工的個人衛生要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換、勤洗工作服,工作時要穿戴工作衣帽、口罩、消毒手套;無健康合格證者,不準在食堂工作。

7.堅決杜絕飯菜出現不熱、有雜質、量不足,碗筷不潔,浪費水、電、油等不良情況。

8.餐廳做到餐餐打掃、清潔;操作間做到一菜一掃,一餐一衝,一天一洗,三天一消毒,碗筷頓頓消毒;工具、作料、碗筷擺放有序。

9.提前計劃採購,嚴禁採購腐爛、變質食物、油類、調料等,防止食物中毒。

10.按時開餐,每天制定一次食譜,早、中、晚餐品種要多樣,提高烹調技術,改善員工伙食;對因工作需要不能按時就餐和臨時客餐可事先預約或通知。

11.做到安全工作。使用炊事械具或用具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防止事故發生;嚴禁隨帶無關人員進入廚房;易燃、易爆物品要嚴格按規定放置,杜絕意外事故發生;食堂工作人員下班前,要關好門窗,檢查電源開關、裝置等,檢查,做好防盜工作。

12.後勤主管要定期對食堂各項工作進行考核、監督,加強管理,團結協作,嚴格執行規章制度,保障工地員工餐飲工作順利進行。

公司食堂衛生管理制度2

為了方便公司員工中午就餐,體現公司對員工的關心,特設立員工食堂並制定本制度。

1.在食堂就餐的員工必須自覺遵守本制度。

2.員工食堂每日供應午餐一頓,就餐人員必須按規定時間就餐。

3.長期就餐員工自帶餐具,餐後自覺清洗所用餐具,並放置有序。

4.員工就餐期間應避免高聲喧譁、說鬧,要講究公共衛生。

5.食堂炊事員將飯做好後,由就餐人員根據自己的飯量自行盛飯菜,吃多少,盛多少,不應造成浪費。

6.就餐員工應共同愛護就餐場所內的所有物品,要講究公共道德,如有損壞須照價賠償,情節嚴重的'予以罰款。

7.就餐員工應尊重炊事員的勞動成果,不得因個人口味的不同而在飲食上挑三撿四,懂得適應大局。

8.因員工食堂與員工宿舍在一起,因此員工在就餐時嚴禁進入員工住宿區。

9.員工就餐時,不允許攜帶並飲用含有酒精類的飲品。

10.為了儘量避免飲食浪費,公司行辦將每天統計就餐人數,如有臨時就餐或不就餐的應提前告知行辦。

11.為了不影響員工正常就餐,炊事員應根據食材需要,及時告之行辦工作人員,本著有節約、有計劃的原則採購所用食材。

12.為了尊重少數民族員工的飲食習慣,公司開設的員工食堂為清真食堂,因此所有來就餐的員工不得將非清真食品帶入食堂。

公司食堂衛生管理制度3

1、公司提供工作餐(限中午餐),全體就餐人員必須按規定時間就餐,不準帶與工作無關人員就餐。

2、就餐人員進入食堂後,飯前洗手、洗臉,做好個人清潔衛生,必須排隊打飯,不許插隊,不許替他人打飯。所有就餐人員必須自覺遵守食堂的有關規定,禁止員工在食堂內高聲喧譁、打鬧。

3、就餐人員必須按自己吃飯量盛飯打湯,不許故意造成浪費。

4、食堂內保持環境衛生,禁止隨地吐痰、亂丟紙屑。員工就餐所剩的飯菜渣、餐紙,應倒入垃圾桶內。用後的餐盤、湯碗將殘渣倒淨後,必須在指定位置擺放並重疊整齊。

5、在食堂用餐人員一律服從食堂和保安管理和監督,愛護公物、餐具,講究道德,如有損壞須照價賠償,情節嚴重者予以扣款。

6、節約用水,做到人走即斷水。

7、食堂操作間,除食堂工作人員外,非工作人員未經許可不得隨意進入,違者1次樂捐10元。

8、就餐要排隊打飯,不得擁擠、打鬧和大聲喧譁,做到吃多少打多少,嚴防浪費,違者1次樂捐5元。

9、員工必須在員工食堂就餐,嚴禁在宿舍、走廊,辦公室等地就餐,違反1次樂捐10元。

10、如有違反以上規定者,人力資源部給予相關處理。情節嚴重者,屢教不改者,給予行政處分或開除。

  人力資源部

  20xx-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