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主體下的公共管理制度創新探究的公共管理論文

才智咖 人氣:2.53W

相關熱搜:公共管理公共管理範文公共管理理念

多元主體下的公共管理制度創新探究的公共管理論文

公共管理制度的創新是構建和諧社會、當今公共管理制度亟待完善的現實決定的。在多元主體下認清公共管理制度的現狀,明確創新公共管理制度的必要性與困境,對於構建長期穩定的公共管理制度有重大的啟示意義。

一、多元主體下公共管理制度創新的必要性

1.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內在要求。經濟發展與社會的進步離不開公共管理制度的創新。落後的公共管理制度會束縛人們的思維方式、行動法則,會不斷制約生產力的發展。公共管理制度的創新就是要破除生產力發展的楞楞框框,摒棄那些阻礙生產力進步的制度,不斷用公共管理的理論與制度創新去武裝人們的頭腦。公共管理制度的創新是發展生產力、促進經濟發展、完善市場體系、改善人民生活的必然選擇。

2.加強民主政治建設的內驅力。公共管理制度創新的.另一個重要目標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構建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健全民主制度,而制度的健全離不開制度創新。因此,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規範化、制度化必須加強公共管理制度的創新。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一個歷史的過程,公共管理制度的創新要貫穿於這一過程的始終。這樣才能不斷提高黨的執政水平、保證實現依法治國、規範黨政關係、優化公共資源的配置。尤其是在反腐倡廉方面,要充分利用公共管理制度,形成按制度辦事、靠制度辦事的長效機制。

二、我國公共管理制度創新面臨的困境

1.公共管理多元主體競爭不充分。由於歷史因素影響,我國公共權力的配置表現出單極化、單向性的特點。公共權力多為國家壟斷,國家與社會、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劃分不清晰。改革開放後,社會階層日益分化,社會組織逐漸興起,但不管在執行機制還是組建模式方面,都是政府占主導地位,突出表現在政社界限模糊、執行模式固化、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社會組織缺乏市場競爭的自主性。政府的行為模式是自上而下的貫徹執行並不是自下而上的公共抉擇,加之法律制度與民主化制度的不健全,導致公共管理多元主體的競爭環境很不充分,多元利益與公共權力的分散不能很好地整合,一些社會組織的利益與公共事業的利益很可能發生矛盾,導致新的不穩定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數量龐大的職能性社會團體擠壓了公共主體的競爭空間,也造成了主體競爭不充分。

2.政府與民眾面臨的困境。公共事業的決策者可能會為了少數人的利益而忽視大多數人的利益訴求。在公用事業的決策過程中,如果在決策中沒有社會的監督,就有可能出現損害人民利益的情況發生。除此之外,政府部門存在行政效率低、執行力不強的問題。這些情況就要求公共事務的管理必須出現新思路、新方法。而民眾的參與是現代社會治理民主化的重要標誌,公共事務的管理有賴於民眾的參與。但在公共事務的具體管理中,民眾的參與往往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一些在經濟上處於優勢或者具有較強政治話語權的人或組織往往拒絕民眾參與公共事業。

3.多元主體參與公共管理的措施。要實現多元主體下的公共管理制度創新,管理者要開拓思路,創新公共管理機制,逐漸形成政府和公民、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共管公共事務的新局面,通過彼此的合作關係實現對公共事務的有效治理。同時,管理者要培育社會組織,促進公共管理事務的多元化發展,形成政府和社會的良性互動機制,在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公共事務管理的水平,兼顧大眾與私人利益,整體利益與個人利益,從而實現社會公共事務的協同治理。社會組織的培養要依靠民間力量,管理者應鼓勵民間合法組織的活動,提升社會組織對公共事務的參與度,應不斷將政府承擔的服務性工作、技術性職能分離出去,鼓勵民間組織來完成,要不斷破除政府對傳統公共事務的壟斷,激發社會組織參與公共事務的活力與創造力。優化社會治理資源,通過契約化形式將公共事務的管理委託給社會中介組織、事業單位,讓公眾積極參與到公共事務的管理中來,以實現公共事務的聯合治理。此外要積極搭建公共管理的平臺,建立公民參與機制,將政府對話、民眾參與、社會組織協調三者有機統一起來,通過建立權力與利益關係、責任關係,將政府與社會組織的權、責、利制度化、模式化,形成三者對公共事務管理的平衡統一關係,從而實現公共事業的創新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