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都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素質和基本知識

才智咖 人氣:2.76W

(一)、對建築師主觀心態的要求

建築師都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素質和基本知識

1、正確認識建築師的天職

建築是不是藝術家。

因此,建築師的首要職責是服務社會、以自己的一專之才滿足社會的需求,而不是僅僅追求個人價值的實現。畫家的一幅作品標價百萬,即便無人問津,尚可孤芳自賞。而建築設計的目的是建造和使用,需要社會要投入大量資金、人力並且佔用土地和環境資源。

建築師不是理論家。

對各種前衛建築設計流派和時髦的主義與理論,建築師可以瞭解,但不能將其視為工作核心,每必奉之。那屬於建築理論家、評論家、學術研究者、教育研究者的工作範疇,而建築師的首要職責不是誇誇其談,而是腳踏實地的實現。

足球行業涉及的人群可分為三類,一類是球員,是足球藝術的直接創造者;第二類人指導球員創造足球藝術的人,比如各種不同專業的教練;第三類人更關心足球演繹出來的種種文化,如某球員的轉會費多少,誰又下課了,對甲A在冊球員家史瞭如指掌。他們也是足球文化的一部分,但絕不是足球文化的主體。

相應在建築界,一類人在第一線生產,是直接做設計的建築師;一類人是從事建築學術研究和理論教育的工作者;還有一類是建築評論家。就好比一個高水平的球員應該上球場證明自己,而不是整天談論足球文化一樣,建築設計師應該通過身體力行的設計來解決社會與技術問題,而不是主義談的不精,設計做的不良,偏廢正務,不知所從。

建築師也不是哲學家。

確實,象路易·斯·康這樣偉大的建築哲人,以其聖經式的建築言論,影響和感召著一個時代的建築師。但這不是大多數建築師的方向,作為一名職業建築師,康不算成功,他一生的大多數方案都留於紙面,而且最終悄無聲息的死於三等艙的衛生間裡。

建築師屬於服務行業的一支。

建築作品最終要服務於社會中的廣大使用者。一個小區可能居住著上千戶人家,數萬人口。一套百餘平米的住房,在建築師而言,或許只是複雜日常工作中一帶而過的細節,但對於眾多月薪不過千餘的普通居住者,價值幾十萬元的住宅,往往是一生之中最大的投資,也是將在其中度過大多數時光的所在,想到這些,哪位建築師還會敷衍了事呢?

任何建築都有它的投資方。對於一個開發專案,發展商的投資動輒百萬、千萬、甚至幾億。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建築師必須根據設計委託合同的要求,在建築技術上提交一個解決方案。對於一個政府專案,資金來源與納稅人的稅金,建築師對納稅人承擔責任。即便是對於一座藝術要求再高,紀念性再強的建築,比如美術館或是紀念碑,終究是一項工程,有出資者,建築師在表現藝術性的同時,也必須滿足出資方的要求。這反映了建築師對建設方的投資,以及所承擔風險的尊重。

建築師對國家和社會也負有深刻的責任。

在有限的土地上,建築物一經建造,通常要使用幾十年甚至更多,建築師的工作影響和改造著城市的空間環境和文化環境。每一個建築師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是城市的地標性建築,當各具特色、缺乏主次的眾多標誌性建築集中在一起的時候,建築師是否又能站到更高的層面去考慮建築,避免因此而來的混亂城市面貌呢?

建築不是空中樓閣,而是蓋在土地上。建築師沒有資格犧牲國家不可再生的土地資源,滿足個人創作的慾望。不單是服務於投資建設方,更要服務於社會大眾,這是建築師的天職。

2、建築師的團隊精神

在西方人眼中,中國人被稱為一盤散沙,團隊精神相對較弱,往往更注重個人利益。尤其在建築行業中,建築師作為“自由職業者”,工作有藝術性的一面,比較容易注重個人價值,而忽視團隊精神。事實上,作為生產行業,建築從設計到建造的複雜分工,使得嚴密的團隊協作成為必需。

大型事務所的常見架構是在公司內部分為不同的設計小組,比如因為不同建築型別的規範不同而分為商業,住宅,學校,辦公樓小組等,小組間的互相協調是順利完成大專案的保證。小組一般由資深建築師帶領,一味追求個人表現而不講團隊精神的設計師對小組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結果都會造成一定影響。

另外,建築設計行業不斷進行中的結構調整,要求企業間的合理協作。目前國內的大型設計企業大多是綜合型的,“什麼都能做”。這使得眾多企業在同一平臺上進行不必要的競爭,也不利於專業水準的提高。

國家政策也在鼓勵專業化趨勢。目前我國把施工企業資質分為總承包、專業分包和勞務分包三個序列,在最近的一次企業資質就位中,從事專業分包的企業比例相當大。據瞭解,設計方面的類似政策不久也會出臺。

在世界範圍內,專門化創作已成為慣例。安德魯事務所的規模並不大,在國家大劇院中標後,立刻尋找最好的專業公司合作。北京五合也是如此,著重發展建築設計一個工種,在結構、水、暖、電等領域都根據專案需要尋找相應的能力最強的公司合作。為了提高競爭能力,隨著設計企業的專門化,公司間協作是必然趨勢。

3、不斷學習的態度

優秀建築師是由時代造就的。

只要將身邊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紀的建築稍做對比,就能明顯地感受到時代對建築設計不斷提高的要求。一般應用型人才,如書架型人才、工匠型人才,已難以適應時代的發展;而素質全面,接受繼續教育能力強,智慧型、創造型人才在時代的激烈競爭中愈來愈表現出充分的活力。建築師需要學習的內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新興的工程技術和材料知識。

隨著新技術新材料的開發與應用,從磚混結構、框架結構到鋼結構,從石頭、木材到鋼和玻璃,建築技術和材料的發展帶來了建築形象一次次的飛躍。建築師要創新,就必須掌握新技術。

即便是為了能夠以最經濟便捷的方法建造建築物,技術方面的不斷學習也不可或缺。目前我國建築界在這方面有較大差距。在有些大跨度建築中,運用鋼結構顯然有更快更經濟的優勢,而由於鋼結構設計能力弱被迫採用混凝土框架結構的事屢有發生。

新設計手段的學習。

美國著名建築師法蘭克·蓋瑞在聞名世界的解構主義建築--西班牙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的設計過程中,首次引入了用於航天造型技術的軟體,這使得將古根海姆美術館完全自由的外形,轉化成施工圖紙進行建造成為了可能。當然,有人認為建築師對計算機軟體的過分依賴將導致創造力的退化,但在西方很多建築學校,比如引領世界建築潮流的英國AA、SCHOOL,計算機輔助設計確實被列為重要課程之一。應該承認,新一代建築師對於新型設計手段的掌握是必需的。不斷掌握和運用性的設計手段,要求建築師有不斷學習的精神。

不斷更新的市場環境。

建築設計師為市場服務,而市場比知識的更新速度更快。不瞭解別人在做什麼,不瞭解使用者在想什麼,對於建築設計來說無異於盲人摸象。

市場是建築設計師最好的老師。有效吸收和學習有用的市場資訊,對建築師思維的敏銳程度和專業判斷力也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活到老、學到老”的古訓,對於建築師保持更長的職業生命力顯得尤為重要。

(二)、對建築師專業技能的要求

1、做出正確決策的判斷能力及將其貫徹下去的巨集觀控制能力

建築設計的過程是從分析問題開始的。

周邊環境的建築約束和文化約束、使用者的需求、專案的市場定位、建築的性質和特徵,都是建築師必須納入分析判斷體系的影響因素,並形成最初的設計構想。這是對建築師綜合分析和判斷能力的考驗。

而最初構想在設計全過程中的逐步落實,則取決於建築師的巨集觀控制能力。從構想到施工圖的完成,眾多具體問題需要判斷取捨、不斷追溯和貫徹最初決策,將巨集觀決策轉化為微觀的解決方案,避免出現因為戰術而改變戰略的錯誤。

在2000-2001年,北京五合負責位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一棟洋房”住宅專案的規劃、建築和景觀設計。接到專案之後,北京五合的建築設計師認識到專案定位是設計的關鍵,也是貫穿設計始終的核心問題。於是與代理商北京金網路置業投資顧問有限公司通力合作,把握住了兩點最關鍵的因素:專案的位置優勢和銷售物件。

“一棟洋房”專案位於經濟技術開發區,從1992年4月8日亦莊開發區成立以來,10年間有1000餘家高新技術企業駐紮於此,其中有著名跨國公司60餘家,世界500強企業40家,在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投資總額近40億美元。巨大的經濟力量使開發區具有良好的生活環境,形成了“一棟洋房”專案的位置優勢。

由位置特點決定了“一棟洋房”專案面向的銷售物件主要為中高收入的年輕白領,包括開發區的外企工作者和在CBD工作在郊區居住的有車族,屬於成功人士的過渡性第一居所。因而建築設計師選擇了有朝氣、積極向上、色調明快、符合青年人需求的格調氛圍。

準確分析和正確決策給後續設計明確了方向。從設計至施工圖,建築設計師避免裝飾的堆砌,不表現奢華,從形象到功能基本實現了最初的設計構想,併成為2001年北京十大明星樓盤之首。

2、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積累

積累是建築師必不可少的過程。包括:建築技術方面知識的積累、建築法規規範知識的積累、對於國內外建築作品的瞭解以及長期實踐經驗的積累。也正是由於足夠的積累對時間的要求,建築設計被不太準確地稱為“老年人的行業”。一般來說,建築師的成熟期都在四五十歲以後,而50歲以下的建築師都屬於“青年建築師”、之列。現代主義大師柯布西耶設計最著名的朗香教堂時是63歲。建築師需要充分積累,才能尋求到知識和創造力的平衡點。

積累的實現也來自於對生活點滴事情的關注。據說中國建築界第一人樑思成先生,去中南海開會還隨身攜帶捲尺,遇見坐著舒服的沙發,他就拿出捲尺來量一量尺寸。對很多建築師而言,關注生活中的建築現象和細節已經成為了一種職業習慣。

3、對城市空間尺度、建築群空間尺度的把握

創造良好的城市、建築空間,始終是建築設計的首要責任。

空間尺度是建築的基本問題,也是當前一些建築師在追求建築理念時容易忽略的問題。城市和建築群的空間尺度存在著基本規律,只有掌握了這一規律,才不會導致建築創作時的方向性失誤。

對於建築師來說,城市和建築群空間尺度的把握能力是比較高階的專業能力要求。不具備這一能力的建築師可能永遠只能停留在建築小品的創作層面上,或者是給城市留下一些大而無當的空間和蠢笨駭人的建築群。

4、審美素養和造型能力

“堅固、實用、美觀”是維特魯威提出的最早判斷建築優劣的標準。審美素養是成為一個優秀建築師的必要前提。

人創造了建築,建築也改變著生活其間的人們。建築的外觀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使用者的審美和情緒。建築的美觀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文化建築的美表現在溫文爾雅,商業建築的美表現在生機勃勃,建築的審美取向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城市和國家的特徵,也是當地社會人文的重要組成。

缺乏審美素養的設計人員與其說是建築師不如說是工程師。而在審美素養中尤為重要的是巨集觀造型能力。悉尼歌劇院、艾菲爾鐵塔等流傳百世的著名建築均可簡練到用一根線條來表達,其巨集觀造型是震撼世界的重要原因。

5、對建築構件在空間和形象表現上的預知力

人們使用的是建築物的空間,而建築空間本身是由一系列不同功能和尺寸的構件組合而成的。構件是建築和人交流的最直接途徑,極大地影響了人對空間的感受和對建築的認知。

建築是不是隨心所欲的雕塑,建築師必須能夠通過各種比例的圖紙感受到建築物建成足尺後的實際效果,對各種建築構件在未來空間和形象表現中所起的作用具備較強預知力。這種能力需要長時間實踐的培養逐步形成。

6、對建築功能的綜合解決能力

包括建築內部功能佈置和建築群體中的場地設計和流線組織兩個方面。具體說來有:

建築內部的水平和垂直交通;

各使用空間的排布和組合;

建築物和城市道路周邊環境的銜接;、

地面地下停車的組織;

各建築物間的協調關係等等。

這些功能問題的解決,既需要建築師的專業技能,也需要深入學習和了解相應建築的運轉規律。對新技術新材料的掌握為建築師的解決能力提供了必要的工具,而最關鍵的還是取決於建築師對終端使用者的關懷。

7、對使用者的關注和了解

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行業、不同年齡的人對同類建築會有不同的需求。建築師必須關注其差異,提出有針對性地設計方案。這就需要建築師有豐富準確的生活體驗,對各種社會現象進行積極的思考,善於和使用者溝通,這往往比設計本身更重要。

同樣是別墅,在美國,比如洛杉磯,是普通人的居住場所,兩個孩子一條狗,一棟house一輛車,是標準的大眾化幸福家庭模式;在中國,別墅則是有錢人才能享受的奢侈品,是事業成功,成為“人上人”的標誌。於是洛杉磯的別墅可以是簡單溫馨的,而在中國,則需要能夠表現居住者的尊貴身份,超越一般人的高尚品位,而且要以最直接的方式,“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表現出來。有人認為建築師迎合這種心理和需求是“媚俗”,但“建築”物本來就是現實生活中的“俗”物,只有儘早還“俗”的建築師才能“普渡眾生”!

8、表達和溝通能力

表達和溝通合稱“交流”,是說明自身意圖,進行討論,並接受反饋意見的過程。包括建築和思想兩方面內容。建築師的建築表達能力,即將自己對空間和形態的設想用圖的形式反映為具體的形象,這是建築師的基本功。

首先是徒手繪圖的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手頭功夫”。徒手繪圖可以迅速而概括地表達設計意圖,也可以用來記錄,很適合於面對面的交流。

其次是電腦繪圖。電腦繪圖可以精確的繪製圖紙,易於修改,也可以很真實的表達建築形象和空間氛圍,能夠縮短圖紙和現實的距離,在專業人士和非專業人士的交流中必不可少。

思想交流是通過語言進行的,在各行各業中都很必要。建築師良好的思想交流能力有助於理解業主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務,同時交流過程中充分的表達也是建築師自身思想的實現成為了可能。

9、組織協調能力

建築設計是一個分工協作的複雜過程,歷史上著名建築的設計通常歷時數十年甚至上百年。天主教中心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始建於4世紀20年代,最初為長方形、“巴西里卡”式大會堂,1506年拆毀後重建,於1626年完工,歷時120年,先後經過勃拉芒特、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小桑迦洛等10位建築師之手,其工程前後協調的難度可想而知。即使在建設速度快得驚人的中國,一棟普通公建的設計建造週期也在3年左右。在這樣長的時間裡,建築師一方面要負責設計工作,另一方面要面對很多不可預見的矛盾和變故,及時進行協調解決。

在建築從策劃、設計到施工、驗收使用的漫長過程中,建築師對外聯絡著使用者、投資者和建造者,對內協調著結構、水、暖、電各工種,承擔著核心和紐帶的作用。建築師要組織各類人員的協同工作,同時必須協調眾人之間不可避免的矛盾。使用者追求高標準和投資方追求低造價之間的矛盾,高質量設計所需時間和甲方縮短設計週期要求之間的矛盾,建築造型變化與結構簡捷實用之間的矛盾,如此等等,使建築師的責任遠遠超出設計本身。難怪樑思成先生說,建築師的工作就像“帶著鐐銬跳舞”。

二.、社會和市場對建築系畢業生的基本要求

建築系畢業生走出校門之後,不小的一部分人將選擇專業道路,投身職業建築師行列。他們的心態形形色色,水平參差不齊,但他們是否滿足社會和市場對於畢業生的基本要求呢?

作為市場一線的建築設計單位,也是建築系畢業生的直接用人單位,我們認為,畢業生在進入專業設計隊伍之前必須做好如下兩個方面的準備。

(一)、堅定、清晰、踏實的主觀心態

1、對自身發展方向有明確的定位

無論是本科生、碩士生還是博士生。畢業生首先需要根據自身的長處和短處做一明確定位,並規劃好自己的未來發展方向。

目前建築專業的本科畢業1-2年的學生中,考研成風。約有80%的人想考,50%的人真正複習並參加考研,而最後只有5%以下的人才能考上。從考研的動機來看,最多的可能是想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再找一個機會繼續學習;第二是拿學位鍍金以此提高收入;第三個原因是不想走入社會或者在社會上碰壁,想在象牙塔裡再躲幾年。真正考慮清楚為何考研的學生,少而又少。

對於想提高業務水平的人,讀完博士可以說在理論修養上有長足的提高,但建築設計能力決不是按比例增長,與其他同時期的本科畢業生相比,缺少了寶貴的幾年實際工程經驗,在這方面實際是落後了,在建築設計市場上的競爭力反而下降。在國外,設計公司大多不願意接受理論能力強,工資水平高,而設計能力弱,創造產值低的博士。綜觀國內外建築設計大師,幾乎沒有幾個是建築學博士畢業的,(較多的是有傑出成就以後,被授予名譽博士)這也從一個方面說明了建築大師獲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在於能創作出優秀的建築設計作品。

對於想拿學位鍍金以此提高收入的人,總有學位至上的想法。這跟中國的傳統教育觀念有關係,也是社會意識上的誤區。普遍認為學位代表水平,學位越高,綜合水平越高。最典型的笑話是把博士後當作一種學位。事實上,一個人所獲得的收入,不是他的學位高低所決定的,而是與他的勞動在社會市場中所擁有的價值對應。從實際工作中獲得的經驗,對於建築設計師而言,會帶來更大的社會價值,相應的帶來高收入。

對於不敢走入社會抱有逃避心理的人,應該正視自己的膽怯,明確自身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拿不定主意的不妨走出來試一試,只有勇於嘗試才能在實踐中獲得更全面地認識,更好的規劃自己的未來。

所以畢業生首先應該明白,社會分工的不同賦予建築師和學者的不同職責。學者和教師同樣是社會的需要,認真做科研與教學的好學者能教出一萬個好建築師;設計師是社會的需要,在最前沿直接服務於社會,也是建築界的主力。建築師的學位或高深的理論不能證明什麼,他們的價值在於實實在在的設計能力。

在國外,這兩者分得很清楚:讀碩士或博士的人,走的是學術道路,就很可能回不到實際生產裡來。大部分中國人出國,是為了拿獎學金,為了出國而出國。出國讀了幾年之後才逐漸明白了這個道理,學位越高越不好找工作,在大學裡當教授也好,做研究也好,註定了在學術這個領域裡面,路是非常窄的。很多碩士、博士到設計公司找工作,不敢說自己是博士,甚至連碩士也不說,只拿本科文憑找工作,這對於個人來說,也是時間和資源的浪費。

總之,對自身發展方向有明確定位的畢業生,於已可儘量避免盲目性、少走彎路;於社會,可以節省不必要的教育投入,提高人才的培養效率。

2、正確認識自身能力

剛出校門的建築系畢業生普遍對自己的創意設計能力過於自信,無視或輕視社會對建築設計的實際需求,不肯踏踏實實的從點滴做起。尤其是讀完研究生的畢業生,過慣了懶散的研究生生活,不適應設計行業嚴格的作息時間和工作方式。他們應聘時薪金一開口就是別人的幾倍,認為學位高的人能力就比別人強,實際情況可能是恰恰相反。

讀學位不代表設計能力的提高,也不代表工資應該提高。學位主要代表的是理論水平,與實際生產能力沒有本質關係。甚至有些設計單位在這一點上有認識誤區,認為學生有創意,將方案推給新畢業生、甚至實習學生做。致使學生也以這樣的觀點來認識自己,最終誤人誤己。

3、有長遠目光避免浮躁的心態

在明確規劃未來和正確認識自身能力的基礎上,畢業生應該有長遠的目光和踏實的態度。整個社會的浮躁使得大多數年輕人不願腳踏實地從小處做起,常常這山望著那山高,不斷調換工作,總認為沒有找到適合發展的空間。殊不知,限制其發展的不見得是所在的企業,而往往是自身浮躁的心態。

很多學生都崇拜或很推崇實驗建築,熱衷於前衛的、另類的、更有表現力的建築語言,追求表現自我。這也是畢業生不實際的浮躁心態的表現。建築師可以自詡是或被別人稱為建築大師。建築也常被稱做藝術。建築有藝術的成份,它是跨越了工程技術和造型藝術的一門學科,同時也包括城市環境與社會文化等諸多方面的因素。只追求創意的實驗建築有其積極的意義,但於社會而言不可能成為主流。

實現了七成的畢業生就業率。未來可以預見,畢業生就業壓力將會越來越大。因為不具備良好的心態導致未能迅速地融入行業和社會,可以說是當前各行各業中畢業生普遍出現的問題。對於建築系畢業的學生來說,因為心態而耽誤了自我發展的時機,更令人惋惜。

(二)、在專業技能方面達到基本要求

對於畢業生而言,要具備成熟建築師的各種技能是苛求,但一些基本要求應該達到,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1、審美素養和基本的建築感覺

現狀是畢業生所掌握的創意與空間變化等知識常不切實際,同時缺乏對高品位建築作品的鑑賞能力的培養。而且由於都市計畫、城市設計方面的訓練相對薄弱,畢業生常常對城市空間尺度、建築群體空間塑造缺少基本的感覺與能力。

2、對建築所涉及各系統和程式的初步瞭解

這方面要求包括對結構、水、暖、電與建築配合的基本認識,和構造方面的基本知識,主要是外牆構造知識。由於在構造方面缺少感性認識,即便了解的也是相對老舊的知識,以至於設計出來的方案要麼脫離現實無法實施,要麼不懂得如何利用新的材料技術,創造新的表現手段與形式語言。

3、繪圖技能

主要是計算機繪圖,這一點大多數畢業生都能符合要求。在手繪方面,則有較明顯的不足。實際上,計算機的廣泛使用終究不能代替手繪的工作。

4、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

這是從業建築師必備的能力,也是大多數畢業生所缺乏的,需要在工作中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