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香港製衣工業的文化知識

才智咖 人氣:5.83K

香港製衣業,是香港經濟的重要命脈。香港製衣業有紡織和成衣。成立於1949年發展歷史· 1949年上海等人材及資金都大量南來香港定居及發展。 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香港製衣工業的文化,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香港製衣工業的文化知識

香港製衣廠的規模和結構

在一九五零年至一九七零年間,工廠數目以平均年增率24.9%增至3,491間,僱用人數以平均年增率24.6%增至148,025名。一九七五年,香港有8,047間製衣廠(佔製造業工廠總數25.9%),聘用257,595名工人(佔製造業工廠總數37.9%),成為製造業中最大和最重要的工業。

由一九七五年至八十年代中期,該工業以價值計算,續有增長,但佔整體製造業的比例,則開始下降 :在一九八七年製衣廠的數目達到高峰,共有10,556間,但郤只佔當時製造業工廠總數20.9% 。同樣地,製衣業在一九八六年所聘用的工人數目也達到高峰,共有299,932人,佔當時製造業僱員總數34.5%。

此後,工廠數目降至一九九二年的6,980間(佔製造業工廠總數16.6%), 而同期僱員人數則降至186,607人(佔製造業工廠總數32.7%)。不過,製衣業仍是製造業中最大的行業,規模是紡織業的兩倍有多。

製衣廠的規模普遍比以前小。在一九七五年之前,製衣廠平均聘用超過40名工人(一九六五年平均多達58名),但到了八十年代,製衣廠的平均僱員人數一直逐漸下降至平均每廠30名工人。

香港製衣業的發展過程

一九五零年,香港只有41間製衣廠,僱用1,944名工人,約佔本港工廠總數2.8%及佔本港製造業僱員總數2.4%。在五十年代,大量資金、創業人才和廉價勞工從中國湧入,本港製衣業藉此迅速發展。

製衣業在六、七十年代繼續蓬勃發展。六十年代初期,製衣業超越紡織業成為出口收益最大的工業,也是製造業中僱員最多的工業。由於製衣業涉及較為勞工密集的工序,該工業蓬勃發展的主要因素是那幾年間本港有大量廉價勞工供應。

但是,香港的工資現己提高,而工資低廉的亞洲競爭對手也發展了製衣業,廉價勞工這個優點便隨著時間的過去而逐漸消失。出口數量受到限制,加上生產成本相當高昂,促使製衣業提高產品質量,增加出口專案的價值及發展新產品,其中包括用各種混合纖維製造的高檔時裝。

八十年代製衣業因應市場對高質素及時髦服裝的需求,繼續發展。現在生產的服裝,由高階時裝至簡單的衣服配件,應有盡有。在出口市場上,製衣業面對激烈的競爭,因此越來越明白到自動化生產的重要性。

很多製造針織衣物的廠商裝置了電腦輔助設計儀器,以及自動化電腦輔助針織機器。在其他成衣製造方面,較大的工廠也通常設有電腦輔助紙樣放碼及排嘜機器、繪圖機以及自動裁剪機。

近年本地製衣業己逐漸向高檔市場發展,並建立起高質時裝的形象。香港亦成為亞太區內著名的成衣採購中心,既吸引到大批生產簡單貨式的定單,亦吸引到小量高價成衣的定單。前一類定單(受配額限制的除外)通常交予該行業設於華南地區的生產基地製造,而後一類小量高價成衣則由本地工廠生產。

除了有限的外地加工,受香港的出口配額限制的產品,必須在本港製造,以符合香港產地來源規定。

TAGS:香港 製衣